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朱家云
我院高职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培养的人才是技能型人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要培养的学生应具备最基本的计算机组装维护技能。如果在平常的教学中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将无法达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当前,我院《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方法还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性的教学并没有全面展开。该课程的教学仍然按传统的学科教学法——以《教学大纲》为基准,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听为主要教学方式,以教材章节顺序为教学进程,先后讲解计算机组装及维护概论、CPU、内存、主板、外围设备、系统设置、操作系统安装和系统优化、维护。由于课程与学生之间存在的矛盾,刚开始学生可能还会感到新奇有趣,但是进行到后面学习兴趣越来越淡,最后是耐着性子也可能难以坚持下去,课堂秩序就很混乱。面对这种局面,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就要进行改变。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作为这门课程的教师,要进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但在实行教改之前,先要制定计划。其中,首先要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修改,在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加大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增加实验课时量,提高实践课的比例。经过实验,使学生都会动手组装电脑,熟练安装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软件,对日常计算机安全进行简单的维护,排除各种硬件故障,对计算机系统能够全面的优化,毕业后能够直接进入IT 生产和服务的一线岗位,成为技能型人才。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改革《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目的是将本课程培养学生的方式转变为以实践操作为主,让学生将组装维护计算机的操作技能作为学习的重点,辅助以理论知识的记忆,从而达到能够在工作中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学校培养出技能型人才,能够达到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的能力。具体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修改,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增加实验课时量,提高实践课的比例。
针对实践课程要求,我们选择了以下实践教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应用教程》 (郑平 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年4 月第一版 ISBN 978-7-115-22298-5)。 该教材涉及十个实验项目,详细地介绍了各种主流配件的选购、组装、维护及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实用性强,以实战技能训练为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改革以前的纯理论教学,确定为任务驱动教学。即进行制造故障-查找故障-排除故障的实训性教学方法。对计算机故障的排除是计算机维护的基本技能。在进行故障的检测定位与排除实验前,教师首先讲授计算机各个设备与部件的知识,学生也就了解了每个部件的功能,然后将关于该设备的一项实践操作作为授课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学习到单个设备的知识。各个设备讲完后,再讲解计算机故障的种类、检测方法以及排除方法,然后让学生对自己实验的计算机进行检测,对有故障的机器进行故障分类并排除故障,对没有故障的机器学生自己动手制造故障,然后进行分析排除。这样也就解决了他们只听理论不会动手、只看书本不会维护计算机的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这种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学习每学一项新知识就要进行动手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使学校培养出技能型人才,具有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的能力。
实施教改后,培养出的学生能够主动动手维护电脑的简单故障,能熟练组装台式计算机,会自己主动查找各类学习资料,充实自身维护各类台式计算机与笔记本电脑的技能。让学生有兴趣完成课程的学习与实验的操作,要敢动手,不怕做错。在多项实验中积累计算机组装维护的能力,从而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岗位。
高职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尤其是信息化社会,计算机是主要的信息交流工具,对计算机的组装维护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培养学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能力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必须要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培养到位,使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够适应社会,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既定目标。
目前,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因此懂得计算机的软、硬件安装,常见的报错信息、检测方法,日常的维护和保养,是对就业很有帮助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势必将成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程之一,尤其对于高职专业学生来说,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通过对本课程的改革,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该门课程的改革,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学习结果上,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也益于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