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师范院校教务管理人员工作能力提升研究——胜任力视角

2015-03-30 12:09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朱思思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教务特教师范院校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朱思思

胜任力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力工具,自从被麦克利兰首次提出,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对其内涵的界定,说法不一。本研究比较认同下面的定义:胜任力(Job competency)指员工的潜在特征(即动机、特质、技能、个人自我形象方面、社会角色、或是知识结构),它们带来了有效的和/或出色的工作绩效。而对胜任力模型的定义相对比较一致,基于胜任力的定义,胜任力模型应包含可见的、外显的特征和深层次的特征。例如技能和知识为外显的特征,这些特征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又如社会角色、自我认知、动机等为深层次的特征,它们决定了人们的行为和表现。胜任力模型为胜任力研究应用于实践提供了思考框架。

特教师范院校教务管理人员的胜任力直接关系到教务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故从胜任力(个体的工作胜任力)视角,来探讨特教师范院校教务管理人员的个体或团队的工作能力提升,以提高个人工作绩效,进而转化为提升教务组织的绩效。

一、完善特殊教育相关知识结构,培育特教职业素养

目前特殊高等院校的教务管理人员存在学历参差不齐和专业技能不高的现状,对政治理论学习、科学文化均需加强,对特殊教育的相关知识需要弥补。所以特教师范院校教务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学习高等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基础理论与实践以及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与知识,逐渐完善特殊教育的相关知识结构,丰富专业知识,以适应高等特殊教育发展和教务管理质量提升的需要,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职业素养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心态。其中,爱心素养是特教师范院校教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对塑造具有个性的人的纯真的爱”,以及“成功地实践这种爱的能力”是教育者本性的基本特征。特教师资的爱心素养是胜任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要体现。特教师范院校的育人规律要求教务管理人员把自身爱心培育融入工作、学习与生活之中,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奉献爱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与教学。随着我国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等特殊教育办学层次的提升的有利社会环境,特教师范院校教务管理人员要树立职业信心,坚信自己从事的特教事业是正义的、光明的事业,树立职业化的发展理想,用大爱的职业素养书写自己的“职业画卷”。

二、提升工作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特教师范院校教务管理人员要摆正自身角色定位,提升工作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以其高度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服务态度为师生提供有利的条件,力求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教务管理人员的价值所在。管理就是服务。随着特教师范院校办学层次和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以及残健融合教育的实施更需要教务管理人员“以人为本”,拥有“人道主义”精神和博爱情怀,开拓思路,主动提高服务意识,以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加强为教学管理和残障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个别管理人员面对枯燥的教务管理工作出现消极应付和“跳槽”现象,因此要提升教务管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训练,使其具备豁达的胸怀和坚韧的毅力,并把这种品质带到工作中去,感染别人的同时,提高服务教学和服务师生的质量。

三、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特教师范院校教务管理人员担当着教务管理的积极组织者、细心服务者、爱心教育的传播者等角色。特教师范院校教务管理既是行政管理又是学术管理,具备一支高素质的的职业化管理队伍,是实现教学科学管理的需要。提高教务管理人员工作胜任力,一方面,招聘时加强教务管理人员职前胜任力的筛选;另一方面,提升个体工作业务水平。

特教师范院校教务管理人员要具备特殊教育专业化的知识与能力才能适应教务管理发展的需要,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学习进修、交流研讨等,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和提高相关技能。教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总结经验,互补优缺,规范工作行为,珍惜和把握好职业规范的学习、培训和研讨的机会,努力树立专业化的职业形象。同时提升自身组织协调能力,对教学活动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科学配置,调动各方资源,保证教学活动顺利高质开展。学习应用现代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网络技术,促进教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化和网络化管理,提高教务管理的效能。教务管理人员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教育观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方面进行创新,提高自身的工作胜任力。

此外,随着残健融合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务管理人员要从高等特殊教育的新特点出发,创新思维,及早布局、探讨新的管理方法,主动适应新的管理内容,从而提高教务管理绩效。

四、开展相关培训,提升职业胜任力

目前教务管理人员存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不高和服务意识较弱的现状。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胜任力急需提高。从事教务管理的非相关专业人员,要主动参加教务管理相关内容与技能培训。开展特教师范院校教务管理人员专题培训是提升个体胜任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组织过程中,要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积极性,使其主动参加相关培训,如学籍管理培训、教材管理培训、教室使用编排培训、教学管理培训、选课和排课培训、考试管理培训和学籍预警培训等,依据培训目标和内容,确定便于操作的培训方式,例如沙龙研讨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现场观摩等,提高培训成效。培训可实行项目化管理和坚持时效性原则,为教务管理人员工作能力提升提供可行的指导和借鉴。

特教师范院校教务管理人员培训应有计划、持续性地开展,以改善个体和整个组织的工作绩效。教务管理人员胜任力的培训应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考虑不同教务管理人员的自身需求和职业发展阶段,为个体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从而使其更好地工作,进而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绩效。

五、基于学校发展制定立体式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特教师范院校要向教务管理人员宣传学校发展目标思路,为教务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让其找到奋斗目标,明确其职业发展方向。个体的职业发展路线要与组织的发展目标相一致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理念。因此,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特教师范院校教务管理人员的个体职业发展要主动与学校发展相一致,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互为促进,实现个体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分析、审视自身的特长优势、个性兴趣,结合工作实际选出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制定自身的生涯发展规划,设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并以目标为蓝图,时时激励自己。达到“人适其事、事宜其人”的动态匹配。

六、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激励机制

特教师范院校要建立健全教务管理人员的考核机制,兼顾服务残障学生的特性和残健融合教育的教务管理特点,科学评估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并把考评结果作为奖惩和晋升的重要依据。基于对特教师范院校教务管理人员工作的科学考评

结果,在职务晋升、岗位设置,尤其职称评聘方面提供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建立竞争性的激励机制,进而对教务管理人员自身能力的提升起到激励作用,也有助于教务管理人员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或者进行职业再定位。形成“以评促建、评建结合、促进发展”的考核模式,充分调动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动性,基于创建职业化的管理团队,建立高效稳定的队伍,提升个体以及团队的工作成效,实现教务管理的优秀绩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师生。

[1]赵海涛.胜任力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综述[J].科学与管理,2009

[2]龚劲锋,王益宝.胜任力研究综述与展望[J].经济论坛,2009

[3]郑惠卿.凯兴斯泰纳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教务特教师范院校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教务排课对高等院校教学运行的作用分析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析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