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最主要的工作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这足见德育的重要性。然而,现在学校德育教育边缘化现象严重,教学内容“散、大、空”,脱离日常生活的需要,单纯依靠课堂内理论的说教,教育效果比较差。德育的本质在于实践,体育教学本质上也是一种实践活动。体育教学的独特性在于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亲身参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较强,教师较容易对学生产生影响。体育教学严格意义上说应该是“体育与健康”教学,健康教育早已成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基于体育教学实践的特点,以及体育和德育在教学内容上的交集,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应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对体育教学和德育教育两个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体育教学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安全因素一直是体育教学中首要考虑的因素,道德素质缺失是造成诸多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特别在中小学阶段,学生之间缺乏互尊互谅、互助友爱的品质,缺乏集体精神。一方面造成学生之间各种争吵、打闹之类的摩擦,影响同学关系和教学过程,继而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各种摩擦干扰学生的注意力,极易造成教学过程中的安全事故。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德育工作,是德育教育的又一重要阵地。它使德育教育由传统的“说教教育”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教育”。这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有利于学生接受德育的内容,并能够借助相应的教学环境来深化自己对德育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升华。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对体育教学附加功能的开发和利用。体育教学不仅包括身体健康的教学,还包括心理健康的教学。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与生活教育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亦成为德育教学的新主题。体育和德育之间的交叉越来越明显,这也为德育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
做好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必须培养教师的学科交叉意识。体育教师不仅要把体育教学的目标定义在运动技能的传授上,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体育教师德育意识较差,认为德育是思想品德教师的事情,在体育教学中只注重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对德育的内容涉及较少;部分体育教师受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的影响,在教学设计时难以将德育的内容融入到体育教学中。甚至个别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将体罚、说脏话等粗鲁行为传递给学生,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提高体育教师的个人素质和德育能力,是实现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的先决条件。
表1 部分体育项目及对应德育内容归纳
体育教材本身蕴含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德育资源。安全教育一直是体育教学的生命线,也是道德教育的新主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也与社会公德和人生观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体育教师要善于挖掘体育项目与德育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实践,努力实现体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局面。通过表1可以发现,常见的体育项目都存在与之相匹配的德育内容,只要在教学中善加利用,德育和体育将会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只有抓住恰当的时机,才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在不同的授课阶段,对德育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在课前阶段,可以进行一系列纪律性和团结性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表现出的道德表率或者道德失范现象,不失时机的进行德育教育,使德育教学和体育教学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在下课前,既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不失时机的对不良的行为进行纠正,对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进行表彰,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提高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
要做好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必须拓宽德育的途径,将德育教育贯彻到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一是要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德育内容。例如:体育游戏教学注重团结竞争精神和互助友爱意识的培养,球类项目则注重培养集体意识和坚强自信的品质,队列队形练习注重纪律性的形成。二是结合自身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针对学生欠缺的思想素质,选取自己所见所闻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这既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学生接受,达到既定的效果。三是结合偶发事件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极容易出现相互打闹和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无论是出于维持班级纪律,还是发展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需要,都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为易于学生接受,要更多的通过身边榜样的力量,少批评多表扬,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要获得体育教学中德育的良好效果,德育方法的灵活运动是关键。思想品德课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教学方法上以说服教育为主,假设的或者过去的教育情境,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当代学生,在家庭的溺爱中长大,自我意识强烈,无聊的“说教”模式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影响教育的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创新教育方式,尽量避免大量的语言“说教”,通过合作学习、实际锻炼、榜样示范等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例如,在游戏比赛中,教师提出游戏的要求,并观察学生的具体表现,在游戏进行中对违反规则的行为进行及时的教育,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在游戏结束后,教师仅对评价的内容进行引导,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对自己或者他人进行相应的评价。
教学评价对教学发展起重要的导向作用,要保障体育教学中德育的长期发展,必须改革体育课的评价体系。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不应仅局限于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上,应该纳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构建三维一体的体育课评价体系,将品德表现提升到和运动技能同等重要的高度。例如:在小学阶段,对掌握体育知识技能较好的同学授予“学习小博士”的称号;对遵守纪律的同学授予“纪律小标兵”的称号;对注意保护卫生的学生授予“卫生小标兵”的称号;对文明礼貌,团结同学的学生授予“文明小榜样”的称号。在中学以及以上的学习阶段中,可以将体育教学中的品德表现赋予分值,计入最终的体育成绩之中。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运动教学评价来引导和激励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1]任雅洁.学科德育重在渗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6).
[2]王杰尘.体育教学中学生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5(12).
[3]迟秀英.回归生活的学校德育[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4]郭金萍.中学德育的问题与对策[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1).
[5]李文军.简析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12).
[6]王玉珍.体育教学中的道德学习[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