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气来自这“四气”

2015-03-29 23:43唐剑锋
党政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俗气王岐山骨气

○唐剑锋

底气,指的是人基本的信心和力量。只要心中有底气,不论你表现得多么谦卑、多么客气,别人都能感受到你的自信。人没有底气,就会表现在处理问题、战胜困难时信心不足、勇气不足,不自信。没有底气,人就会没有骨气;没有骨气,面对诱惑时,就会迷失自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在基层汲取营养,向群众请教工作,注重并善于从人民群众生动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寻求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办法。要通过学习,深刻地认识到,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有充分的理由和充足的底气。”有底气,做事才能不畏困难,勇于担当,开拓进取。

领导有底气,做事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清楚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什么是群众需要,什么是群众反感。领导的底气,表现在有开拓创新的锐气、有驾驭大势的豪气、有团结群众的和气、有廉洁自律的浩然正气。领导的底气来自哪里?肯定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头脑中固有的,而是来自于“接地气”,来自于“树正气”,来自于“去俗气”,来自于“扬廉气”。当一位领导“接地气”、“树正气”、“去俗气”、“扬廉气”之后,就会铸成“金刚不坏之身”。

底气从“接地气”中来。有道是:“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到基层中去,到群众中去,到问题成堆、矛盾尖锐的地方去,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群众做后盾,才能坦然面对困难、面对矛盾、面对问题,才能战胜困难、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如果不注重实践积累,不加强学习,不重视从群众中汲取力量,知识就会老化、能力就会退化、和群众就会疏远,肚子里的货就会越来越“干瘪”,以致面对问题时会手忙脚乱、束手无策。

底气从“树正气”中来。俗语说:“一正压百邪”。这里说的“正”,是身正,是心正。不是有“邪不压正”一说嘛;“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要树正气,首先要过廉洁公正关,“公生明,廉生威”,凡事出于公心、严于律己,就能刚正不阿,说话办事自然肩膀就硬、腰杆就直。“人不畏我严,而畏我廉;人不畏我能,而畏我公”。正气在身,说话、办事、开展工作底气就足。

底气从“去俗气”中来。俗气,指世俗间的恶浊气息。现在有的领导在交往中表现的很俗,喜欢“拉山头”、“织圈子”,搞吃吃喝喝,拉帮结伙那一套;而一个人只有脱离了低级趣味,才能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纯粹的人,做一个有觉悟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如果俗气缠身,就会讲享受,讲安逸,讲条件,讲待遇,宁愿不做事,也不愿去担事。俗气在身,很难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侵蚀,很难正视矛盾、破解难题,很难少谋人、多谋事。

底气从“扬廉气”中来。近日,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中纪委第四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一旦在德上出问题,必然导致纲纪松弛、法令不行。”王岐山说:“‘国家’是我们民族独有的概念,国与家紧密相连、不可分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首要。中华传统文化是责任文化,讲究德治礼序。”一位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廉政之气,浩然正气,要想形成影响力,要想树立好榜样,要想传播正能量,显然是不可能的,甚至会带坏班子,带坏队伍。

李飞龙在《领导的底气》一书中认为:历史反复证明,做官是件先修己而后治人的事情;领导者只有不断修身自律,内外兼修,在人格、境界、胸怀、谋略、远识等方面提升和完善,具备一种坚实的底气,才能办事有魄力,身体有元气,工作接地气,事业聚人气。与我们所说的“接地气”、“树正气”、“去俗气”、“扬廉气”,终凝聚成底气之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猜你喜欢
俗气王岐山骨气
盖叫天的骨气和风格
诗剧
朽木颂
宁可稚气野气霸气,不可俗气火气小气
王岐山达沃斯演讲备受瞩目
拓展延伸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王岐山简历
惟有骨气映青松
王岐山来到云南代表团
挑战全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