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委书记职业经历分析

2015-03-29 23:43:56○余
党政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从政党委书记经历

○余 洋 朱 琳

一、研究的缘起

我国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书记在中国的高校中处于实际的领导地位。并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形成了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我国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多方面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中国共产党制定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伟大战略,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要实现两大战略,最关键和根本的因素就是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党委书记作为大学的领导与政治核心,在中国发展与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如此背景与趋势前,党委书记的素质和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

在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中,大学党委书记却是一个长期被忽略的群体。这一方面是因为党委书记是中国大学的特色,国外没有对应的角色,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是因为党委书记的研究,政治意识色彩较浓,人们多有忌讳,不愿或不敢涉足。这种状况与党委书记在高等学校的重要地位是不相称的。在已有对党委书记研究中较为有影响的有:钟子才认为高校党委书记应做勤学习的模范,做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模范,做艰苦奋斗的模范,做廉洁勤政的模范,做宽容大度、真抓实干的模范,做道德情操高尚的模范,做与时俱进的模范。韩春虎对高校党委书记角色的研究,他认为大学党委书记应该是具有领袖魅力、道德感召力和处变定力的领导者;杨柳把大学党委书记应具备的素质概括为理想坚定、政治成熟、眼光前瞻、善于发展、胸襟开阔、和人聚才、境界高远、勤政廉洁等。在对高校党委书的群体基本情况进行量化分析的出现在近几年,如姜华等学者对中国高校党委书记的基本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得出了中国高校党委书记的总体特征以及不同类别的高校的党委书记所具有的特征。他还发现高校党委书记任现职前的职业来自于教育系统以外的以高职院校为最多,达到44%。其次则是“985工程”高校,为26%。罗云和孙志强以34所首批进入“985工程”大学的现任党委书记为样本,通过对其学历、学科背景、学术经历、工作经历、发表的高等教育研究论文数量、任职年限等几个指标的调查,分析了我国“985工程”大学党委书记的素质现状及存在的缺失,并对如何提高我国大学党委书记的素质提出了若干建议。郭晓伟等对中国“211工程”高校党委书记的基本数据进行了分析,对党委书记群体的基本特征(性别、民族成分、政治面貌、年龄、籍贯)、教育背景(学位层次、毕业院校、海外经历、毕业大学数量、与现任职大学的关系等)、学术背景、职业背景(曾工作单位性质、海外工作经历、担任副职的经历、他校工作经历等)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郭晓伟的文章最后还对大学党委书记的选拔模式、非教育系统经历的好坏、学术背景的作用及任期制等进行了讨论。应该说,郭晓伟的分析对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背景下如何选任高校党委书记是有所启示的,但因为篇幅所限,他并没有对他所讨论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这也就为本文进一步深入探讨高校党委书记的职业经历留下了空间。

本文之所以只分析高校党委书记的职业经历,而不分析其学历、年龄、学术背景、海外经历等情况,是因为笔者认为:上述情况如何对上级选任高校党委书记的影响因素已为各级组织部门所熟知和重视,而高校党委书记的选任,人们关注的焦点如同对大学校长的选任一样,往往过多地关注其学历、职称等因素,却忽视了对书记候选人的职业背景的关注,但职业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党委书记的综合能力,党委书记的综合能力将直接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机构设置的人员负责以及学校的改革平稳开展。因此,本研究认为大学党委书记的职业背景对其是否能够在高校的领导核心中发挥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把高校党委书记的职业背景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而非其它因素,这也正是本研究与其他对高校党委书记进行分析的论文的区别所在。

二、我国高校党委书记的职业经历情况及分析

中国本科院校一共有844所,其中“985工程”高校39所,非“985工程”高校的“211工程”高校73所。除了所有“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根据每个省的本科院校个数按14%的比例各随机取样,共抽取了102所高校,这样一共选取了214所高校。本研究就以这214所本科院校党委书记的职业经历情况作为研究内容。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民办高校并非实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书记对这些高校的作用较公办学校要小很多,因此民办本科院校的党委书记不作为本文分析的对象。此外,由于军事院校的特殊性,本研究把军事院校的政委等同于大学党委书记(据了解,很多军事单位的党委书记是由政委担任的)。最后,虽然本研究分析的是高校党委书记的职业经历,但由于篇幅所限,尤其是本文认为高校党委书记任现职前的与现职职级相近的岗位对现职影响更大,因此本文的分析主要关注其任现职前的与现职职级相近的岗位。

通过网络等公开资料,本文得出高校党委书记职业经历基本情况。

前任职务是高校书记、校长或副书记副校长的,“985工程”高校大多低于“211工程”和其余本科院校;不是高校书记、校长或副书记、副校长的学校类别中,“985工程”高校的比例为60.53%远高于“211工程”高校的33.93%和其余本科院校的34.83%。而在前任职务是否本校这一栏中,“985工程”高校党委书记前任职务在本校的比例低于“211工程”高校和其余本科院校,前任职务不是本校的则高于“211工程”高校和其余本科院校。这说明“985工程”高校的党委书记来源较为广泛,经历与职业背景更为丰富。相比而言,非“985工程”的高校来源较为集中在高校领导与教育系统。

五年前“985工程”高校的党委书记来源没有2013年的来源广泛。虽然,本文没有证据表明“985工程”高校就是现代大学制度的代表,但作为任命“985工程”高校党委书记的政府部门的中组部以及教育部党组或其他中央部委党组,可能在任命时更容易考虑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的需要,从而拓宽了候选人的来源。

另外“985工程”高校在教育系统外工作过的比例较高,“211工程”高校次之,最后是其余本科院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相比“211工程”高校来说,“985工程”高校党委书记从政经历的比例高达71.80%,超过普通“211工程”高校20.91%;“211工程”高校党委书记从政经历超过其余本科院校26.17%。这一方面是因为“985工程”高校均是中央部委所属院校,尤其是多数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各部委党组以及中组部在考虑人选时会更多地考虑到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需要,另一方面,部属高校党委书记人选的来源更为宽广,不像地方高校党委书记人选多来自省市内部,来源相对狭窄。此外,“985工程”高校的党委书记大多都有从政经历,也与“985工程”高校的目标是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有关。大学本身的高定位也对党委书记的眼界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委书记具有相应的从政经验,相比长期从事学术的学术型教授,他们的执行力与资源整合与利用能力都在行政体系中得到了长足的锻炼与提升,并且从政经历带来的阅历丰富会让其对学校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有更为深刻与实际的思考,更具有长远性。并且也有一半左右的党委书记同时拥有教育工作的经验,两者的有机结合,无论是对学校的短期成长还是长期发展,都会带来新的视角与活力。相较而言,“211工程”高校的党委书记的选任更倾向于来自教育系统,大部分都是本校的升职或者学校之间的调动。全国“211工程”高校的定位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每个学校的发展定位也或直接或间接地反应到党委书记的选择上。但总体而言,“211工程”高校整体处于一个发展上升的状态,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仍存在许多挑战与变革的可能,因此在党委书记的选择上,更倾向于在稳步中求发展,在提升学校的学术研究水平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从政经历的党委书记以此谋求创新与更高的发展。其他抽样的本科院校的党委书记则更大程度地集中到了教育系统之上。这些党委书记几乎都是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只有小部分有行政经验。这种情况也与学校本身的实力与水平有关,因为于很多学校来说,它的学术与研究都还在起步与发展阶段,并不需要过分强调发展的战略与高度。因此高校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的学术型的党委书记,以提高自己的学术与科研实力为重点。

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科学管理。现如今大学的发展正在快步进入内涵式新阶段,这也成为党的十八大对大学的基本要求。党委书记作为高校目标与蓝图实现的规划者,面对更加复杂的管理与环境,其个人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职业经历与背景对党委书记的成熟与塑造究竟有何作用,郭晓伟对“到底是学校内部职业经历还是学校外部职业经历对大学党委书记有效治理高校更有利”有过很好的分析。他认为“学校内部职业经历有助于大学党委书记理解大学精神,掌握高等教育规律、学术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但其职业背景单一易造成其宏观视野局限,驾驭复杂问题能力不足。学校外部经历,有助于锻炼其综合素质,协调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为高校争取资源,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其是否能科学把握大学发展规律值得考量。大学党委书记应努力成为懂教育的政治家和懂政治的教育家”。

相较于中国高校校长拥有并有效利用更多的学术资源,其定位总是学者甚至是高级学者,党委书记的学术要求并不是硬性,他可以是学者出身,但可以有管理背景,党委书记应该是一个大学的重要管理者。

中国大学组织中,党委书记作为一大特色,其更重要的是善于从宏观背景下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十八大后,党对高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如何提升大学的内涵,这不仅要求党委书记具有基本的职业素养,更要求其具备战略性的眼光与格局,仅凭单一的教育经历与工作背景是不够的。而从政经历则很好地锻炼了党委书记在面对复杂突变环境时处理事情的能力,也培养了其跳出事件本身看问题的宏观视野,有效地弥补了单一教育职业经历的缺陷。

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往往会对来自高校以外尤其是地方党政领导转做高校党委书记的有一定看法,认为他们不懂学术研究,不懂教育。有过从政经历的大学党委书记即使原来曾经是科研教学方面的能手,但从政后往往因时间、精力有限影响了学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校长和从未间断过科研教学的教授相比学术方面偏弱一些,这表面上看似乎是这一类型的党委书记的不足,但实际上,这些学术方面不强的党委书记更有可能不去插手科研项目,对科研项目的进行与发展给予更有力的支持,从而保证高校在学术领域的独立发展,能够更公平地协调学校有关事务,更容易使学校能够按照现代大学制度所要求的方向发展。蓝劲松的研究也发现:世界最好的100所大学中,其主要负责人既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有在学术领域没有取得过什么成就的人。虽然高校党委书记有在非教育系统工作乃至从政的经历有一定的弊端,但其有利于高校按现代大学制度去建设的积极意义也不应被忽视。

事实上,高校党委书记在非教育系统工作的经历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即使是来源相对广泛的“985工程”高校的党委书记的从政经历也多数局限于在教育部或地方教育厅、教育工委任职,在非教育系统的党政系统任过职的很少,在企业任过职的更少,经过多高校锻炼的也不多。有人认为“我国‘985工程’大学党委书记的工作经历普遍较为简单,不是从高校到高校,就是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直接到高校,具有多部门、多行业、多高校工作经历的书记并不多。由于缺乏多种工作经历的历练,难以培养高度敏锐的政治家眼光和领导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能力,因而,也就难以成为懂教育的政治家”。

当然,如果一个大学党委书记从未在高校任过职,对高校情况不了解,对高等教育规律不掌握,想做一个称职乃至优秀的高校党委书记也是很难的,对建设符合现代大学制度要求的高校也是不容易的。这样相比而言,一个曾经在高校任过职又有过从政经历的高校党委书记,是应该既了解高校情况,把握教育规律,又能有更加宽广的视野,相对超脱地面对学校内部复杂的情况,更好地处理高校党委日常事务,更是能按照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一所高水平大学的。

三、对策和建议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必须重视高校党委书记的培养和配备。党委书记作为高校的主要领导者和掌舵者,其个人综合能力和素质对大学善治以及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起着重要而关键的作用。下面就如何培养和配备高校党委书记提几点建议:

1.高校党委领导要有大局意识,要及早在所在高校中发现政治素质高、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人才,尽快让其在党务和行政系统挑重担和多岗位锻炼,在时机成熟时要舍得让其走出所在高校到其他高校甚至到政府部门和企业去挂职或任职。只有这样,才能使一些好苗子及早地得到培养,在较为年轻时就有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应对较为复杂的局面。

2.组织部门在使用高校干部时也要有意识地为高校干部多岗位锻炼创造条件,尽可能地有计划地安排高校干部轮岗、挂职尤其是跨高校任职、挂职。在条件允许时,要安排高校干部到地方党政部门或企业任职或挂职。对跨校和跨系统的挂职、任职的干部要做好跟踪服务,尽早发现问题,适当指导,为他们的后期发展做好工作。

3.高校党委书记自身应该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拓宽眼界。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和目前中国大学竞争力仍有不足的严峻显示也对党委书记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委书记必须通过不同背景的工作经历来达到高校对其的期许,真正保证高校的学术领域的权威性,同时也努力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

猜你喜欢
从政党委书记经历
司法厅党委书记落马搅动当地政坛
公民与法治(2023年1期)2023-03-31 06:03:20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好日子(2021年8期)2021-11-04 09:02:44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人大建设(2019年9期)2019-12-27 09:06:30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北极光(2018年5期)2018-11-19 02:24:00
论新时代国企党委书记的新使命
上海商业(2018年6期)2018-07-05 09:48:14
从政德为本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0
有必要制定从政道德法
浙江人大(2014年1期)2014-03-20 16:20:01
基于医院党委书记职责的思考
基于医院党委书记职责的思考
普罗霍罗夫的从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