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

2015-03-29 23:43
党政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分校党校总书记

统一思想 凝聚力量 重在践行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一分校校长 徐正初

全党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重要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全党思想的统一。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需要在新的起点上形成全党共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在更广的范围内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一句话,凝聚全党全民族的力量,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把中国的事情办得更好。

围绕上海贯彻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四个着力”的要求,结合党校工作实际,谈三点体会:

第一,要遵循习近平同志倡导的加强理论学习的要求,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事物、辨别是非,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做到心明眼亮。

学习理论是党的历届领导的共同倡导,习近平同志将之比喻为我们党的“看家本领”,既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他不仅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而且在作用概述上要求明确。他指出:“领会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才能带领人民走对路,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在六个才能的表述中,把“心明眼亮”放在了第一位。“心明眼亮”从词义看是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实质是提出了理论学习要达到的境界——看问题敏锐、能辨别是非,这就要求每一个干部都要掌握理论思辩的科学武器。

今天,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四个着力”的要求,既要有实践勇气,更要有理论底气,需要上海的党员干部带领广大群众以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推进和创新工作,在这里“心明眼亮”是基本功。只有看得清才能判断准,只有想得明才会考虑全,只有抓得对才有做得好;决策科学了就能做正确的事,管理科学了就能正确地去做事。因此,做好干部理论学习工作依然是头等大事,党校人在此有重大责任,必须有所作为。

需要自问的是,作为党校人我们自身学习理论有没有在“心明眼亮”上下功夫。我们是讲理论的,但自身的功底是否扎实了,立场观点是否正确了,“三个自信”的宣讲是否透彻了;同时,作为党校人,抓干部理论培训有没有在“心明眼亮”上做文章。既讲党的理论的正确性,更赋予学员“心明眼亮”的本领,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更好地分析判别事物,看清大局,坚定信念,推进事业。

第二,要按照习近平同志提出的“问题导向”、“破解难题”的要求,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进一步坚定深化改革的意志和决心,迎难而上,切实解决问题。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今天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同志提出“问题导向”的新思路。他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这段话言简意赅、振耳发聩。我们一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具体联系什么,一言概之,就是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发现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在新的层面上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问题导向”是学习的起点,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改革的源头。

上海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着力”的要求,一定要牢固确立“问题导向”的意识,围绕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的目标,认真分析“四个着力推进”中遇到的各类矛盾和多层问题,突出重点,牵住牛鼻子,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一个个地去解决问题,最终形成大的突破,不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问题导向”也对干部培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原先那种按部就班、因材施教的模式和做法不适用了,老师的“一招鲜吃遍天”、一成不变的授课样式过时了,对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学习的呼唤更强烈了。我们要以“问题导向”为原则,进行大胆创新和突破。一要培养适应“问题导向”培训方式的师资力量,让更多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经验的各级领导、管理专家、行业领军人物走上讲台;二要有适应“问题导向”的教学资料,少一点“大部头”,多一点“短平快”;三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突破,让学员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之中。

第三,要落实习近平同志强调的“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的要求,大力加强作风建设,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善始善终、善做善成,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要贯彻好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的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要求,一定要在作风建设上下身功夫,用各级干部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的实际行动,交出一份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加强党性教育、深化作风建设是党校培训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以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探讨把党性教育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各方面的深化内容和具体措施,更好地发挥党校在干部作风建设中的优势作用。一要在升华价值追求上下功夫。不满足于一般说理,要深入到干部的心灵层面,有感动才能有觉悟,有价值层面的升华才有行动上的坚定不移和持之以恒。二要在增强践行意识上做文章。作风是靠做出来的,是靠每一位党员每一位干部在每一个具体岗位上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体现出来的。不要以为不贪不腐就可以了,不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老百姓依然会不满意、不买帐。三要在强化守规矩意识上花力气。要让遵纪守法、令行禁止成为党员干部的思维习惯和行为养成,违者必究,错者必罚,用个体的自律确保整个组织的作风优良。

作为党校人,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承担者,我们不仅要带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学深学透的基础上还要更好地发挥宣传讲解的作用,更好地把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聚焦目标,勇于创新,不断推动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艰苦创业 努力打造新型政法行业干部培训摇篮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二分校校长 谢根华

第二分校作为本市政法系统党员干部培训的专门学校,在推动平安上海、法治上海建设,在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敢于担当、勤政廉洁的政法干部队伍,在提升政法干部素质等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现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特别是近期对上海工作“四个着力”的要求,结合二分校发展,浅谈我的个人学习体会。

一、弘扬创业精神,推动事业发展。二分校处于创建初期,各项建设正有序铺开,我们要以创业者的勇气推动改革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提高,争取学校早日走上正轨。一是发扬艰苦创业精神。面对办学基础薄弱,没有独立办公、办学场所,员工福利待遇微薄等不利条件,我们始终以创业者的心态谋划学校的长远发展;我们始终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和克服眼前的一些困难,力争脚踏实地完成好各项任务。二是始终坚持规范引领。从学校创建伊始,注重全面加强教学、人事、财务和后勤等方面的制度建设,通过规范运作来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三是力争发挥后发优势。尽管我们起步晚,但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总校及各兄弟分校好的经验和做法,扬长避短,争取较好地实现与总校各项制度的对接,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风格。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我们一定要领会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将其和我们的教学培训工作相结合、和推动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使之成为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一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二分校根据青干班、中青班、处级进修班的不同特点,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性化课程,阐释其基本含义,挖掘其传统文化根基,并邀请政法系统先进模范开展“现身说法”,推动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二是通过加强学员党性锻炼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坚持“党校姓党、党性铸魂”原则,突出党校政治优势,引导党员干部把理论学习作为政治责任,把党性修养作为精神追求。在日常培训中,严格要求学员,把加强干部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党性教育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三、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形成一支坚强有力的核心团队。从领导班子抓起,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定期组织班子成员学习讨论上级有关文件、领导讲话,全面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骨干队伍建设,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倡“团结、奉献、合作”精神,实行“一人多岗”、“以老带新”,鼓励年轻骨干在多个岗位磨练自己,全面提升行政和教学管理能力。三是加强党组织建设。通过举办专家讲座、形势任务教育、读书心得交流和演讲比赛等学习活动,提升干部学习能力和业务水平;通过服务党员群众、服务学员、服务理事单位等“三个服务”,加强服务性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凝练科学思想方法 推动分校转型发展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三分校校长 朱亮高

习总书记5月在上海考察时指出:“上海各级干部要放眼全球、放眼全国,不断提高战略思维、战略把握、战略运作能力,谋发展、创业绩不仅争创国内一流,而且敢于到国际上去比较、去竞争。要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敞开思想谋划新思路,放开手脚追求新突破,善于从事物的对立面、差异性、因果联系中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水平决定工作水平。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我们分校的科学发展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正在转型创建中的分校,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一切工作。如何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推进分校的科学发展,结合实际工作,我们体会到必须着重增强三种思维能力。

一、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坚定分校转型发展定力

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分校的转型创建必须坚持战略思维,从全局角度、以长远眼光把握分校发展的趋势和定力。

一是认清战略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做到既抓住重点又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2013年2月25日,市委办公厅转发《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关于优化本市党校体制推进大口党校资源整合的实施意见》,将本市6所大口党校整合成5所市委党校分校。市委的这一决策符合中央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精神要求、符合党校的办学规律,为分校转型创建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为分校科学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平台和空间。一年来分校转型创建的实践表明,市委的决策是正确的。我们应充分认清中央、市委对党校工作的战略要求,坚定分校转型发展的方向,为上海党校“1+5+17”体系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把握发展定位。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位置,要抓住机遇,锐意进取,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科学发展先行者,不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这是习总书记对上海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作为分校,我们也应有各自的发展定位。分校成立以来,总校部署十分清晰,要求全面对接五大战略制定好发展规划。我校积极呼应,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中央、市委对党校建设的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广泛征询意见,组织专家论证,通过20轮的讨论修改,最终形成了以“6+5+4”为框架的未来两年发展规划,明确了我校发展的战略定位。

三是推进工作落实。习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我们要紧紧围绕五大战略实施,咬定青山不放松,通过一轮轮的滚动研究,不断推进分校转型创建工作落实。今年以来,我校召开年度工作务虚会进行任务分解,形成了5个方面的17项年度工作要点;组织“学校科学发展意见建议”征询调研,对学校整体转型创建满意度进行评价,归纳、梳理、研究了教职工提出的40条意见建议;召开部门负责人专项会议,对年度工作要点及任务分解落实情况进行了年中检查和总结;采取部门总结、个人汇报、校委互动的方式,对全校6个部门进行了集中调研。通过4轮滚动研究,摸清了思想,凝聚了人心,整改了问题,明确了方向,推进了工作。

二、增强辩证思维能力,解决分校转型发展问题

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分校的转型创建必须坚持辩证思维,客观、发展、全面、系统、普遍联系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是承认矛盾,坚持问题导向。在论述改革问题时,习总书记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分校转型创建是市委关于本市党校体制的统筹优化,也是改革,我们应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年多来,我校的转型创建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理事单位、老同志和学员的普遍好评,在学校整体转型创建满意度调研中,教职工的满意度从69.56%上升到了90.49%。但与党校建设所面临的不断发展的形势任务要求相比,我们清醒认识到,学校发展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尽管分校创建逐步提振了教职工的精神面貌,但使命意识、全局观念和奉献精神还未完全成为教职工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尽管拟制了今后两年发展规划,但信念坚定、观念更新、理念先进的问题还没根本解决;尽管建章立制正在逐步加强之中,但规则思想、规矩意识、规范行为的自觉还未真正形成;尽管持续解决过去体制机制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仍亟待提升;尽管领导班子和机构部门建立并逐步正常运行,但精细管理、从严管理、有效管理的措施还没真正落到实处。为此,我校今年开展了以“增强定力、增强活力、增强合力”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努力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二是分析矛盾,坚持一分为二。在与党外人士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座谈时,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既要看到国际国内形势中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我们应深入分析分校转型创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在本学期初我校部门负责人会议上我讲过,我们三分校的有利条件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市委的决策和组织的关心,这是我们改变学校面貌的前提;地利,与总校一路之隔,这是我们的地理优势、区位优势,可以充分分享总校的教学、图书文献和信息化等资源。人和,就是要凝心聚力,共同努力,这是主观条件,也是三者的关键。我们的不利因素是基础差、起点低、任务重、人员少。这是我校转型发展最需要克服的问题。

三是解决矛盾,坚持继承创新。要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敞开思想谋划新思路,放开手脚追求新突破,善于从事物的对立面、差异性、因果联系中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分校转型创建应坚持党校姓党,秉承党校好传统、好作风,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谋求新的突破;应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上的成绩与不足,全面、系统地看待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始终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发展作为问题的解决途径。一年多来,我校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解决目标发展问题;既解决课堂教学问题,又解决食堂服务问题;既解决校园环境面貌,又解决教职工精神面貌,初步完成了转型创建工作。在教学品牌战略实施中,我校继承原党校好的做法,克服办学中的诸多困难,开展“对接研究、对照研究、对象研究”,树立全要素办学理念,完善教学组织流程,教学规范和管理科学化水平正在提升。

三、增强底线思维能力,体现分校转型创建实效

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分校的转型创建必须坚持底线思维,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守住底线、确保成效。

一是增强保底意识。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习总书记表示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分校转型创建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居安思危,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些,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要未雨绸缪,把各项工作准备得更充分、更周详。由于原党校长期重使用、轻投入,存在着用水、用电、用气、消防等重大安全隐患,我校成立后面临着“危机四伏、满目疮痍、全面告急”的状况;同时校园功能布局不合理,32名教职工回归党校后没有办公场所。在总校的支持下,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分校充分把握时、度、效,自去年8月起进行了3轮维修改造。维修改造后的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功能划分清晰,基本适应现代办学要求,受到了有关方面的普遍好评,确保转型创建取得了实效。

二是增强规矩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数次提到“规矩”二字,他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这些年,一些单位包括有的领导机关,讲面子不讲规矩,讲关系不讲原则,在这次活动中,要好好纠一纠这种现象”。分校在转型创建中应不断强化规矩意识,使之逐渐融入到思维习惯之中,使教职工自觉形成规则思想、规矩意识、规范行为。“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让大家都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我在部门负责人会议上讲规矩意识问题时又加了两句:哪些话可以讲,哪些话不可以讲;在哪些场合可以讲,在哪些场合不可以讲。讲话可以反映出人的内心思想和党性修养,关系到学校正能量的传播和良好氛围的形成。一年多来,我校始终强调规矩意识,坚持制度治校,在区分轻重缓急、充分听取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重建规章制度62项,规范办公流程10项,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三是增强红线意识。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强化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约束、强化执纪监督、强化查办腐败案件等方面重拳出击,形成了鲜明的工作特点。习总书记强调,要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分校转型创建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组织制度,不触组织纪律红线,切实加强组织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接受党组织教育和监督,使党员“优秀”、组织“健康”。我校班子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干部晋升、经费使用等重大问题上,坚持掌权为公,用权为民,制度清权,规范限权,谨慎用权,努力打造权力阳光运行体系。针对学校实施校园改造项目建设周期较长、资金投入较大的实际,我校注重加强内控管理,同时成立体外监督小组,邀请总校纪检监察室主任担任组长,与徐汇区检察院建立校检联动,共创“双优”工作机制,确保学校校园改造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实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总体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如何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贯穿了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钥匙”。我们将遵循科学的思维方法,积极推动分校转型创建再上一个新台阶。

践行“四个着力” 推进党校更好服务上海发展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校长 王 群

上海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所以我们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应该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来学习,以更加求真务实的作风来贯彻,践行“四个着力”,即,着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扎实推进中国梦在上海的生动实践。

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高度重视讲话精神的学习,我们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对上海提出的“四个着力”的新要求。校领导班子带头学习、率先垂范,以多种形式,多次开展集中学习和专题讨论。在所有班次抓好讲话精神的集中轮训、专题培训,让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把学习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学习总书记在上海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重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读本》等著作,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做好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

我们争取在干部教育培训方面向上海市委、总校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一、围绕总书记关于始终立足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着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指示,在教学中增强力度

我们组织专家、学者来校授课,全面阐述党中央兴办自贸试验区的重大意义和深远考虑,使广大学员准确把握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本质要求,服务国家战略,要求高校干部在为自贸区提高制度创新、智力服务、法律服务、人才服务等方面有所作为,要求科技在科技创新方面提高支撑。

二、围绕总书记关于始终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示

我们更加自觉地彰显第四分校“科教”传统行业特色,按照中央对上海科技创新的战略定位,把培育和提高干部的科技创新意识、科技创新的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作为我们培训干部的着力点。我们要求科技教育系统的干部要密切跟踪科技创新前沿动态,充分发挥各单位的综合优势,立足科技教育岗位,激励广大科技人才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进一步激发大家的前进动力、创造活力和创新潜力。

三、围绕总书记关于始终注重做深、做细、做实,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话精神的指示

我们今年专门安排了“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专题研修班次,并在所有班次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与弘扬城市精神结合起来,与实现“中国梦”结合起来,着力提升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让学员在日积月累中感知、领悟、践行。认真抓好领导干部、先进模范等进课堂。着力把第四分校建成道德建设,党性铸魂的基地。

四、围绕总书记关于始终注重更新知识、提高本领,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我们在第四分校掀起学习的高潮,对学员全面开展理论武装、党性教育、能力培训和知识更新,使其进一步坚定理想,增强党性,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推动他们更加自觉地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国际视野、全局把握、战略思维的能力,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断提高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的能力;不断提高依法治市、社会治理的能力。

以哲社班为例,为了有效提升哲社班的办学质量,学校在前期就组织广大干部教师进行头脑风暴,群策群力,集中大家的智慧形成培训方案。新方案规范了哲社班的流程,聚焦细节、优化环节、便于操作。今年的办学方案做了诸多的改革,如按照工作岗位性质、学科背景进行分班以达到学学相长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如以班级为单位统一进行红色教育,确保班集体的战斗力和出行的安全性;采取各种措施严格学员管理,提高学员的纪律意识。

在党性教育方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指示。我们深刻认识到改进作风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精神状态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积极主动地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促使学员更加自觉地转变作风。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以慎权、慎独、慎微、慎初的定力,做到坚定清醒有为、为民务实清廉。

我们学校领导班子坚持“从我做起、主动示范”的思想自觉。按照总书记对干部的要求,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坚持真改真干,做到认识高一层、学习深一步、实践先一着、剖析解决突出问题好一筹,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和学校各方面的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和总校对分校关于“树主体班品牌、显行业特色、建高素质队伍、不断提升教学规范和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工作要求和办学思路,继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入,真正做到学之愈久、知之愈深、信之愈笃、行之愈坚。

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治国、法制思维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五分校校长 樊 鹏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多次就依法治国发表重要阐述,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向和基本思路。其中最为重要的论述有五个方面: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体会一、我们党历来重视法制建设

在尚未执掌全国政权之前,在根据地和解放区,党就注重法制建设。早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就要求“通过有效的政治民主制度,依靠群众的监督力量,来保证人民政权的纯洁性”。在抗日战争时期,党在陕甘宁边区逐步实施了普选制、参议会制,充分落实了陕甘宁边区人民的选举权、知悉权、参与决策权。

1931年11月7日,瑞金召开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确定了民主集中制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工农劳动群众的基本权利等内容,具有国家根本法的性质。抗日民主时期的宪政立法是施政纲领和人权条例的制定与颁布。解放战争时期,制定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中华人民解放军布告》等。通过这一系列立法,使党在革命时期有法可依。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召开。9月29日,会议庄严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是建国初期的临时宪法。

1954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正式颁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在创造经济奇迹的同时,取得法治建设的巨大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中央总结历史经验,汲取“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作出把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实行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邓小平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此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载入宪法,从而使“依法治国”从党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高度,指出“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党的十七大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深入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列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关于依法治国要求和精神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依法治国方略提到了一个更新的高度。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依法治国”的论述和要求,重点集中在两个字上,即“全”和“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是十八大报告关于推进“依法治国”的“空间”要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十八大报告关于推进“依法治国”的“时间”要求。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时,“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体会二、我们党对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的认识是在不断深化发展的

1.从法制到法治

我们党的法制思想经历了从“法制”向“法治”的转变。尽管对法制的理解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法制认为法制即法律制度,主要是指掌握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的法律和制度。广义的法制,是指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严格地、平等地执行和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原则和制度。党的文件未像法学学者那样对“法制”与“法治”进行严格的区分,在使用“法制”时,有时指静态的法律制度,有时又指动态的法治,但人们非常容易从字面上把法制理解为法律制度本身。法治作为一种与人治相对的治国方略,是指在治理国家中,法律居于统治地位,任何人都要服从公正的法律。任何阶级社会都会有“法制”,但不一定有“法治”。法治还是指一种法律价值、法律精神,一种社会理想,指通过这种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状态。法治实际上包含了许多层面的含义,它是指一种治国的方略、社会调控方式,以法治国、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亚里斯多德就明确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十五大把“法制”改为“法治”,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口号。一字之改,无论是在观念层面上还是在价值层面上都是新的飞跃。

2.从法治到法治思维

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是历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要求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执政,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要求、新阐述。

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对法治思维应从三个层面来把握:第一个层面是生活于法律制度架构之下的人们对于法律的认识态度;第二个层面是从法律的立场出发,人们思考和认识社会的方式;第三个层面是人们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以法律信仰为中心的法律观念(包括情感等因素)是法律思维方式的深层要素,它主要起引导调节法律思维方向的作用。如果没有对法律的信仰,所谓“法律思维方式”很可能会成为规避法律的思维,其思维结果不是维护法治,而是破坏法治。

法治思维不同于我们已经已习惯了的行政思维、领导思维、管理思维,它是以合法性为判断起点而以公平正义为判断重点的一种逻辑推理方式,强调普遍性优于特殊性;合法性优于客观性;程序问题优于实体问题;形式合理性优于实质合理性。

体会三、党校工作者应更加重视法治思维的自身修炼和普及教育

法律概念、原理等知识系统是法律思维方式得以生成的基础性要素,可以说,没有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方式根本不可能形成。

作为党校工作者,要努力提高法治思维的能力和水平。要带头学法,不仅学履行职责所需的法律知识,而且学法治原则、原理、精神,重点掌握法律授予什么权力、边界在哪里、行使的程序是什么、不依法行使应承担什么责任等,提高依照法定权限、程序行使权力的素养。绝不能乱作为,也不能不作为。同时,思维方式的形成要经过反复训练。要加强法律逻辑训练,法律逻辑推理是运用法治原理和法律规定,对社会问题、案件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推理,并得出相应结论或者拿出解决办法的思维过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第一原则就是依法办事,有法律规定的,遵循法律规定;没有法律规定的,遵循法治原则。越是问题复杂,越是情况紧急,越要用法治思维去思考、处理。只有这样,办事情、处理问题才会更稳妥,更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作为党校和行政学院,要进一步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培训与教育的力度,特别要注重培养领导干部与现代法治精神相符合的法律观念。例如,在宪法与行政法方面应强调宪法至上观念、人权保障观念、依法行政观念、行政合理与行政效率观念等;在诉讼法方面要树立诉讼公正与效率观念、司法权独立行使观念、诉讼权利平等观念、适用法律一律平等观念;在经济法方面追求自由和公平竞争观念、宏观调控观念、市场秩序观念、依法纳税观念、环境资源保护观念;在民商法方面确立个人物权不可侵犯的观念、合同自由观念、诚实信用观念、平等互利观念等。通过不断教育来促使领导干部提高并树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的能力与工作理念。

猜你喜欢
分校党校总书记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成都分校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