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015-03-29 15:17刘莹珠
大连干部学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个人主义以人为本集体

刘莹珠

(中共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北京 10009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对于现代化国家而言,发展不仅要追求创造更多的效用,更应该处理好如何将发展带来的效用更加公正地在全体人民之间分配这一重大问题。因此,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深化改革也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底线。

一、要澄清对“以人为本”中“人”的概念的认识

“以人为本”已经形成了社会的共识,这是中国在建构现代性过程中观念上的一大进步,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成果。当我们讲“以人为本”的时候,不能只是泛泛地去讲,只有明确了“以人为本”中的“人”究竟是怎样的人、何种意义上的人,才能真正把握“以人为本”的内涵与精神,从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与要求。

1.“以人为本”不等同于以抽象的集体概念为本。中国文化的传统语境中总是倾向于将“人”视为一个集体性的概念,或者是宗法家族、或者是国家社会;因而,讲到“以人为本”,我们也很容易将其等同于以“国家”、“集体”为本。在现实的社会活动中,“人”,其实应当是具体的、感性的个人,而不是“国家”、“政府”或者“集体”这些抽象的集合性名词。“国家”、“集体”、“社会”这些集合性名词,只是语词上的“概念”或者说“共相”,我们讲“以人为本”,自然不是以语词上的一个抽象的概念为本。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永远只是具体、特殊的个人,无论国家还是集体,都是由这些具体的个人组成的。个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将“社会”、“国家”这些称谓落到实处,便是组成和生活在这个社会、这个国家中的每一个具体的个人。因而,我们谈国家的利益也好,还是谈集体、社会的利益也好,其实都只是一种抽象意义上的利益,国家、集体和社会利益真正地、具体地实现只有通过对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个体的权利的实现而完成。

个人是形成社会制度与规范的出发点。假如个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的安全得不到保障,何谈一个社会的自由与发展?作为独立的个体,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有其不可剥夺的各项基本权利,有其关于生活的千差万别的真实的感受与选择。一方面,作为群体中的一员,一个社会中的个体必须服从社会运行和组织的制度、法律,因此必然要让渡某些自然状态下的原始权利;另一方面,一个成熟、现代的国家治理体系必将维护、保障其成员普遍的基本权利,并尊重、包容个体对于生活的不同选择。因此我们说,政府必须通过人民的选举,经由人民的同意而产生,并以服务人民为宗旨。在这样一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所说的“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所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只有个体得到尊重和发展,作为整体的社会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应当明确在人与社会的两极中,个体的人是本原的、基础性的存在。人民是由具体的个人组成的,社会是服务于这些具体的人的。个人是目的,社会则是实现这些个人目的的条件。如果为了抽象的“社会”、“集体”而忽视其中的人的自由和尊严,恰恰成了马克思所批驳的人的“异化”状态。前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直接表明了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一旦忽视对人的权利的尊重,打着“集体”、“国家”的旗号去侵犯、伤害个人的权利和个人的尊严就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当今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取得的巨大进步,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市场的自由开放,赋予了生活其中的个体以教育、择业、投资、经商等各种自由,并且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2.以“个人权利”为本不等同于以“自私自利”为本。之所以要强调“以人为本”应当重视对个体权利的尊重,并非置国家、集体于不顾,而是因为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有着非常浓厚的集体主义的道德传统,而对个人的关照有所欠缺。个人权利,包括个人主义是一个很容易被误解的概念,同时也是东方或者说儒家思想中最欠缺、最需要启蒙的观念。在中国,个人主义总是被置于道德评判之下,与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利益、置集体、国家利益于不顾联系起来,总是难免与“自私”这样一个说法相提并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对于个人的正当权利与欲望羞于启齿,甚至“谈人色变”,一旦谈及“个人”,社会上有一种主流的说法叫做“狠斗私字一闪念”。实际上,个人主义并不等同于我们通常以为的“自私自利”,相反,个人主义的理论根源带有强烈的道义论色彩。个人主义对个体的强调是为了明确人的主体性地位,主张个人存在优先于社会目的,以此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作为主体的“人”都不会被当作手段,而以任何宏大的“目的”为由被剥夺和伤害。个人主义与利他主义、集体主义并不矛盾和互相排斥,它在肯定和尊重个人权利的存在和不可侵犯之外,同样也肯定和尊重对他人权利的认可与保护。个人主义强调的是个体基本权利的不可让渡,其中的个体是具有普遍性的,是社会中的每一个合法个体,这恰恰表达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平等与互相尊重,不仅“我”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你”的权利也同样神圣不可侵犯。只有切实维护、保证每一个个体的合法权利,国家、民族与社会的权利才能真正得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爱国主义、真正的集体主义必然是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基础上的。

二、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 《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必须处理好经济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提出,归根结底是为了在社会建设中确立人的主导地位,以人的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多年来对经济发展的强调一方面带来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长,另一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社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分配中的公平正义问题以及在道德文化领域出现的一些困境,这些都要求必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与具体实践中进一步增强重视人、发展人的观念。一切发展都必须谋求效用的最大化,但今天我们再讲发展,仅仅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尤其是GDP和金钱效用的最大化是不够的,必须改变那种为了发展不惜消耗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空气的做法,必须改变那种为了经济发展伤害人的尊严和发展没有底线的思维方式,必须树立起人的权利是不能触及的红线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人民。“以人为本”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边际约束,必须坚持发展依靠人、发展为了人的原则。

首先,发展必须依靠人,发挥人的主动性,解决发展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缺失的问题。所谓人的主体地位缺失,就是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仅仅具有被动性、受动性和依附性。以人为本,要求把人当作一切活动的主体,要充分调动、释放公众在社会建设中的活力,一切行动都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首先,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始终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机会,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得民意可以通畅表达,为全面深化改革积累最广泛最真实的民意,使改革措施切实指向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保证社会和谐。

其次,要充分认识“人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意义。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最主要的途径,也是生产力系统当中的准备性要素,对于“人的发展”的投入和重视是保证发展的长期可持续性的根本途径;完善健全的教育体制也是保证机会平等、促进社会公正的最基本措施。

再次,发展必须为了人,要保障人的权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经济上,应当尽快转变落后的生产方式,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广大中西部地区生产力水平依然比较低,生产方式较为落后。在这样的地区,对经济快速发展的渴求和人口众多、劳动力价格低廉的现实,使得其在发展中可能出现某种程度上对生命价值的漠视,以及片面强调效率、忽视公正等问题。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对于“发展”的终极目的本末倒置式的错误观念,必须予以警惕。在文化上,一个社会的高速发展时期,往往是价值观最为混乱的时期。文化与价值对于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往往在其实现了经济腾飞之后才凸现出来,因而对于对谋求经济发展有着迫切需求的落后地区而言,文化与价值往往是在其社会建设中最容易忽视甚至牺牲的因素。由贫穷和落后而催生的蔓延于整个社会的对于金钱和富裕的渴望,往往使得工具理性成为后发展国家构建其社会生活的主导原则。唯利是图、没有诚信、道德滑坡、精神空虚、纵欲享乐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伴生品。“人”的幸福、尊严乃至生命成为实现发展的手段与工具,随时可能被以实现发展为借口而牺牲、践踏。发展过程中的这种“文化缺位”与“人性缺位”使得后发展地区虽然能够赢得短时间内的高速发展,但往往脆弱和不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其根本的主旨与本质都在于构建一个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和谐的社会,这就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中妥当地处理发展的效率与民生的幸福之间的关系。无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还是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应当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创造各方面的条件和基础,切实做到以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猜你喜欢
个人主义以人为本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论》为例
警犬集体过生日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QQ群在线集体备课的探讨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