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杭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1)
葛洪(约284—364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人,为东晋著名的炼丹家、医学家,亦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对道教理论的提升最有贡献的学者之一。葛洪继承和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系统地论证了神仙的存在和可学性。葛洪的神仙思想是对现实生活的理想性的超越,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哲学。他的天命论思想融在神仙理论中,对人性的自我有着更多的体现。葛洪因其早年的求学经历,思想由儒而入道,最终立足于道家,其思想理论主要见诸其所著《抱朴子内篇》中。因其思想是由儒而入道,所以葛洪的思想有许多儒道相通之处。本文拟通过分析葛洪的天命论思想揭示其价值所在。
所谓“命”,是决定人生贵贱福祸,带有必然性与神秘色彩的某种异己力量。作为一种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外,不能被人左右的异己力量,“命”也称之为“天命”。殷商时期就已经流传有“天命观”的说法,比如《尚书·商书·汤誓》中就有“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诗经·商颂·玄鸟》中也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这里,把“天命”看作是夏朝灭亡,商朝兴起的原因。
“命”的说法最早是由儒家提出的,因此在谈论道家的天命论时,首先要了解儒家的“天命论”。在儒家所提的天命论思想里面,要把“天”与“命”分开来理解。
“天”的含义有两种:一种是“自然之天”,也就是孔子在《阳货》之中所称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另外一种“天”的说法,则是用来凸显道德价值的终极来源与终极的意义,也就是被成为“价值之天”的“天”,孔子所自称的“天生德于予”(《论语·述而》)。
儒家所阐释的“命”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孔子在《论语》中的一段话:“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也!”(《论语·宪问》)孔子认为自己所主张的东西(或者所主张的“道”)能否实现,既不是取决于自己是否努力,也不是取决于外界的“公伯寮”,而是取决于“命”。孔子认为,即便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但是,这个正确的主张能否得到实现,却是取决于“命”。“命”对主张没有同情感,也没有认同感。显而易见,“命”其实就是一个盲目的客观必然性。也就是说,儒家所说的“天命”可以归结于“时命”,由时势、时运决定的“命”。当然,这种“时命”又要区别于孔子所说的“天道之命”。因为,“时命”是盲目的,没有意识的。如果这样,人的努力与不努力又有什么区别,不是该成功就会成功,该失败就会失败吗?当然不是,因为还有一个具有最终极支配地位的天道的存在,也就是最终极的“天命”。天道是大公无私的,是不会“坑害”努力的人的,因此,你只要努力,那么具有最终极支配地位的天道,就会给予一个正确的对待,也就是将天道看作是人的道德价值的终极源头,而“时命”则可以看作是“天道之命”对于人的一时的磨练。因此,孔子认为生活在时命不济的年代,是一个不得不承认和接受的外在条件的限制,而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虽然有着外在条件的限制,但是却要“修于己身”而最终达到“天道之命”的境界。道家的“天命论”,也在很多地方体现出这种类似的观点。
道家对于天命论有着自己的认识和见解。道家在承认天命存在的基础上,认为“天命”即为“道”。例如老子就认为,“天命”其实就是“道”。“道”就是人应该效法的对象,依“道”而行,才是正当的、正确的行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老子认为人的“命”或者“天命”其实就是要顺应“道”的发展。后来的道家学者,在老子“道”的基础上,对道家天命论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到了汉唐时期,随着道教哲学的发展,在肯定“道“存在的基础上,以作为宇宙生化的本源之气的“灵性”为起点,以“神仙论”为信仰,力图揭开宇宙生化的奥秘,并盗取生化之“天机”以求生命的还原与永驻,并以此为目的而划分了不同的道家学派。其中,葛洪引用前辈的思想认为:我命由我不由天。因为葛洪的丹道理论强调以“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因而被称为“外丹学”。
葛洪的思想是立足于两汉盛行的元气论之上,认为天地万物均为一气之化生。他认为:“浑茫剖判,清浊以陈,或升而动,或降而静,彼天地犹不知所以然也。万物感气,并亦自然,与彼天地,各为一物,但成有先后,体有巨细耳。有天地之大,故觉万物之小。有万物之小,故觉天地之大。且夫腹背虽包围五脏,而五脏非腹背之所作也。肌肤虽缠裹血气,而血气非肌肤之所造也。天地虽含囊万物,而万物非天地之所为也。”(《抱朴子内篇·塞难》)在《至理》中,亦有同样的描述:“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也。”(《抱朴子内篇·至理》)
当然,跟以往元气论中所认为的万物化成以后的确定不变性相比,葛洪却认为天地万物既得元气化生,则生化之道乃宇宙的特点,因此,葛洪认为变化才是天地万物的本性:“水火在天,而取之以诸燧。铅性白也,而赤之以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而为铅。云雨霜雪,皆天地之气也,而以药作之,与真无异也。至于飞走之属,蠕动之类,□形造化,既有定矣。及其倏忽而易旧体,改更而为异物者,千端万品,不可胜论。……至于高山为渊,深谷为陵,此亦大物之变化。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何为嫌金银之不可以异物作乎?”(《抱朴子内篇·黄白》)
正是因为葛洪认为变化乃是自然的本性,所以不同于以往的元气论中所认为的天地万物的不变性,因为葛洪看重事物的变化性,所以就更加看重人的努力而促成变化的可行性。葛洪在《至理》当中就举例说,用泥土烧成陶罐,将临死的人救活,这些都是人类在运用自己的努力,促进事物发展变化的证据。
“我命由我不由天,还丹成金亿万年。”这句话,出自于葛洪的《抱补子内篇·黄白》,认为人的命运是可以通过练气服丹来改变,乃至于掌握自己的命运。长寿长生,亦非是虚无缥缈、不可去追的事情。虽然在现在看来,此论有着封建迷信的色彩,却是对人的自我努力作出高度肯定的有力证明。
葛洪的天命论,既有别于儒家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传统“时命论”的观点,也有别于老庄的消极无为的思想。葛洪“天命论”的思想,讲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重生思想,说的是为求长生而积极地同自然作斗争,是一种积极有为的“天命论”观点。葛洪的天命论,虽然在根本意义上讲,还是将“道”作为其命论的最终极价值意义的源头,但是,相类比于以往的道家的“天命”之说,有着更加进步的意义。比起先秦时期的老庄清静无为之说,黄老道家的生命说与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玄学前的道家讨论的个体的养生,葛洪的道家的天命观则是变成了对生命与自由的向往。
葛洪的“天命”之说,是其生命观的主题。而这个主题是由整个玄学的理论特质和整个基本主体所决定的。葛洪的天命论建立在以“道”为最终极的价值源头的基础上,认为能够通过“修炼”的方式,达到道家“合道”的境界。
葛洪的天命论,是一个抗争的思想,一个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天命”思想。葛洪对神仙学有着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在其所创立的神仙系统理论之中,他否认嵇康所说的只有那些少数的、天赋秉己的、受特异之气的极少数的人才能够修仙,才有机遇可能获得长生,从而修得神仙的观点。葛洪的神仙理论认为长生完全可求,神仙可以通过努力修行而达到。因此,葛洪在《至理》中就写到:“知长生之可得,仙人之无种耳。”也就是说,对于凡人来说,长生可求,神仙可致。
既然凡人也可以求得长生,致于神仙,那么,要通过何种办法才可以达到?在葛洪看来,这是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葛洪曾经批判地说过:“夫陶冶造化,莫灵于人。故达其浅者,则能役用万物;得其深者,则能长生久视。知上药之延年,故服其药以求仙;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以增年。且夫松柏枝叶,与众木则别;龟鹤体貌,与众虫则殊。至于彭老,犹是人耳,非异类而寿独长者,由于得道,非自然也。众木不能法松柏,诸虫不能学龟鹤,是以短折耳。人有明哲,能修彭老之道,则可与之同功矣。”(《抱朴子内篇·对俗》)葛洪指出,人与动植物的不同,就是因为动植物没有学习的能力,而人则有学习的能力。动植物不能向松鹤学习,所以短命,而人则不同,人可以通过学习、研究和实践,从动植物的性质中探讨对人的影响,有些可以炼制成上药,人服后可以延年益寿,还可以从龟鹤的活动中领略到有益于人体的内容,如此效法则可以延年益寿。更何况对于人类中的修炼得道者彭老所修得长生的道理,其他的人其实也是可以学得,也是可以修习其道而成其功。葛洪不仅认为人通过学习修仙可以长生不死,得道成仙,而且进一步认为,以往的那些得道修仙者,也是通过修仙和学习所获得的。《极言》中就认为“古之仙人者,皆由学以得之”。也正因为这样,葛洪在批判了他以前的那些道家之人“无为而静”的天命观的同时,树立起了自己的积极的、有为的、进步的天命论思想。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天命论,不仅仅对当时整个消极的魏晋有着思想改变的作用,对于以后整个道家的发展,有着难以磨灭的巨大影响。乃至以后,道家的学说,都是在努力着向自然学习,然后改变着自己的身体、生命和思想。
在葛洪之后,道家理论思想的理论形态,一开始为重玄学,再后由重玄学走向内丹学。五代时内丹学说趋于完善,并籍此诞生了一批道家的大德善师。而在葛洪以后的道家思想里面,不论是讲究纯精神追求的“重玄学”、养气炼形的“性命双修”还是“归神丹于心练”的内丹学说,无论是否立足于道家的“元气”说,却都不再认同早期道家思想里面关于事物是一成不变的说法,而是认同葛洪的说法,认为“神仙可致”,开启了由外向内的转变。在这一过程当中,道家的大德善师一直在贯彻着葛洪“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天命论思想,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灵性,其自我的“命性”亦是可以把握的。正因为这样,葛洪以后的道家理论思想不再将“命”诉诸于“天”,而是将“命”诉诸于“己”,即坚信人是可以通过修炼“命性”而步入仙界。
葛洪的天命论思想不仅对其以后的道家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对于我们这个现代社会来说,依然有着巨大的启示意义。他告诉人们,人的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等待,不在于虚无缥缈的命运以及所谓的运气,而是在于自己的努力。只有通过学习、实践,自己才可以掌握住自己的命运,获得成功。“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努力,要靠自己。
[1]冯达文,郭齐勇. 新编中国哲学史[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07—313.
[2]付粉鸽.自然与自由——老庄生命哲学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卢央.葛洪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刘固盛,刘玲睇.葛洪研究论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李霞.生死智慧——道家生命观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