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生态的偏颇与修复

2015-03-29 03:06:19刘春梅张皓珏
关键词:生态发展教育

刘春梅,张皓珏

(1.新乡学院,河南 新乡453000;2.爱丁堡大学,英国 爱丁堡EH89YL)

教育生态对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实质是通过教育生态领域的创新与拓展,培育和建构“教育生态人”,实现教育生态建设的价值自觉与现实回应。当前,教育生态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其蕴含的理念、价值和规范等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但囿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教育生态功能还没有得到有效彰显,因此,必须重视生态教育的理念化、规范化、现代化等问题的研究,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生态教育机制来支撑教育生态的建构。和谐的教育生态对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教育生态一旦出现偏颇就会造成教育的非理性存在,使教育结果与初衷背道而驰。教育要想得到全面而合理的发展,必须要拓展教育的生态向度,不断变革和创新思维范式,以生态学的视角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建立一个合理、生动和完善的教育生态体系。

一、教育生态的理论范畴

自“生态平衡”概念提出以来,教育生态平衡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成为21世纪教育研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从理论上讲,教育生态学就是将教育与其相融合的环境联系起来,并以其之间的机理、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1]。教育生态是教育观念的外在显现,对教育及教育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我国教育制度、教学管理水平、教学研究等都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但从教育效果与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来看,“阶段”与“系统”的矛盾不仅严重影响到教育整体水平的迅速提高,而且还忽视了教育生态的建设。在教育实践中,人的主体性与自觉意识决定了人们对教育信息的理解认知和认可程度,决定了人的知识结构和素质能力,但人们总是热衷于探索快速提高教育效果的教育方法,忽视了对教育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的教育生态。在教育活动中,价值判断是人们选择教育信息的前提,而价值判断又与人们的社会心理具有密切的联系。社会心理的核心是价值理念,它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换句话来说就是人们对信息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社会心理和社会价值导向[2]。对于教育而言,教育生态是由教育环境和教育本身共同构成的,它与教育效果具有直接的正相关性:和谐的教育生态能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育的正效果,对教育的理性和德行产生维系作用;但教育生态一旦遭到破坏或发生偏颇就会造成教育的非理性存在和教育德性的弱化或丧失。

教育生态是教育思想与社会关系相互作用形成的教育磁场和氛围。从家庭层面讲,出身贵族和书香门第之所以令人羡慕、尊重,不是因为出身、权势、地位和财富,而是因为在特定家庭中受到良好教育形成了良好的教养和高贵的气质,也就是说,家庭环境就是一个小的教育生态系统,而真正的“贵”在于文化教养和精神气质;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本身就是一个教育生态小系统,家长、学生对名牌学校的追逐其实就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一般来说,名校的教师不可能都是十分优秀的,学生也不可能是最出类拔萃的,但毕业于名校却总是会受到人们的称赞和羡慕,这其实是对名校师资、管理、学风等构成的相对优越的教育生态的肯定;从社会层面来看,不管是“孟母三迁”的故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俗语,还是“荒蛮之地多流匪”“德高望重不等于有权有势”的民间经验都是对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效果的自觉肯定,都说明教育社会环境氛围的重要性。德高望重之人就是以教育的理性与德性为基础造就的理性与德性之人,而教育的理性与德性反过来又成为影响教育的一种生态;从大教育的角度来看,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一个大教育生态系统,教育生态是良性的就会对教育产生正面作用,促进教育发展;反之,就会将教育引入歧途。人类发展历史证明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合规律性和目的性,教育也不例外,教育发展只有符合规律性和目的性,才能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效果显著,培养出理性与德性兼备的社会人;反之,如果教育不符合规律性与目的性,不仅难以消除人性的弱点,难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还会导致教育的扭曲,使教育迷失正确方向,造成“谬以千里”的严重后果。

二、偏颇的教育生态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影响

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背离,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此消彼长,学校教育突出知识的灌输,家庭教育强调知识的实用,而社会教育则诱导投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相互消解,都是教育生态偏颇的表现。

(一)高等教育中存在的生态偏颇问题

自从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以后,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就出现了规模与质量、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与教育经费投入、教育发展区域不平衡等诸多严重的生态偏颇问题。一是教育规模扩张导致教育质量下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和速度的急剧扩张,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上升,这种跨越式发展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协调好教育质量、增长速度、扩大规模之间的关系迫在眉睫。不可否认,这个问题既是全球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面临的难题。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盲目追求学生人数的增加与教育规模的扩大,忽视了教育质量的提高,造成教育规模、结构未能与教育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局面[3]。同时,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展,高等教育是否产业化也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二是飞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和资金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有一定的资源和成本投入,即,源源不断的教育资源。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维系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平衡与和谐的以教育经费为标志的教育财力投入并没有与教育规模扩张的比例保持一致,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输入输出”系统呈现明显的失衡状况。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高校扩招以来,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拨款每年都在增长,但是,从人均来算,高等学校公用经费和预算内事业费却呈现总体逐年下降、甚至是负增长态势,即使是每年增长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拨款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呈逐年下降趋势[4]。三是高等教育发展区域间的不平衡。区域经济、文化等差异造成高等教育生态东西部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高等院校主要分布在人口较多、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从教育经费投入来看,由于部委所属高校多集中在东部地区造成中央财政倾向东部地区;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方政府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充足;从教育资源来看,我国的重点院校大多数在东部地区,重点学科也必然较多,这样就获得了较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些差距使得东西部高等教育生态偏颇问题日益严重。

(二)基础教育中存在的生态偏颇问题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严密的和符合人类智慧发展的动态系统,受教师工作职责、教学方法以及教育阶段的局限,我国基础教育中也存在着教育生态偏颇问题。一是家庭教育的弊端。当前,绝大部分家长没有系统地研读过幼儿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在教育方面缺乏正确的方法,并且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家长按照自己的爱好和标准塑造孩子,为了实行自己的主张甚至不惜以暴烈的语调和行为刺激吓唬孩子,但孩子也有自己的意识,于是在不严密的规矩和不统一的标准中学会了钻空子。对于中国家庭教育来说,封建社会“自我中心”观念在作风和行为上深深地影响着家长的思想和行为,家庭教育的弊端自然形成。二是学前教育知识超前。“多动症”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令人焦虑的现象。孩子天性爱动,对新事物敏感,但由于就业的紧张状态、家长对孩子成才的强烈期盼造成学前教育悖逆教育规律,使学生在正式入学前就对入学后要学习的知识反复地、不同程度地接触过,造成精力剩余、生动活泼的学生坐不住,久而久之,不仅造成阶段性教育的重复和浪费,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今后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三是铅笔书写综合症。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铅笔生产国和出口国,相关学者调查发现学生使用铅笔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身体没有任何好处,而且还容易养成浪费、粗心等许多不良习惯,形成“不在乎自己犯错误”“不怕犯错误”“无所谓”等不良心理。

三、修复教育生态的路径探索

培育良好的教育生态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既与教育者的知识、能力、心理、气质、性格等内在因素有关,也与教材、教学大纲、教育目标、教学手段、课堂教学等外在因素相关,还与教师、家长、朋友、领导等人际因素以及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等环境因素有关。因而,应当用整体的、系统的理念看待教育生态问题,以进一步改善教育生态环境。

第一,建立科学的教育生态观。教育生态观是指用生态世界观的方法探究教育发展规律以及教育系统中要素与环境的关系的理论体系[5]。教育生态观把教育看成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过程,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实现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在实践中,教育生态的偏颇与社会心理、价值观念等密切相关,要修复教育生态就要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入手,破除狭隘的教育观念,树立生态教育意识,使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与目的性。首先,应当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把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落实到学校教育之中,把学校建成社区精神文明中心;应扩展学校的教育功能,沿着从学校教育到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方向,强化教育的教书育人功能,以提高整体社会教育的成果;应坚定不移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不断提高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其次,地方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将高等教育发展与“科教兴国”联系起来,实现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不断强化高校的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功能,发挥高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应沿着学校培养—社会教育—国家进步的方向,发挥高等教育应有的育人功能,提升社会教育的整体效果;按照专业教育—社会实践—经济发展的思路,扩展高校的科技教育功能,实现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的有机结合,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最后,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应沿着学校知识教育到农村科普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的方向,强化科学技术教育,实现生产劳动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应调整学校教育的结构,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将职业技术培训与地方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等结合起来,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实现教育与科技发展的相互促进。

第二,广泛开展生活教育。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校园里学到的理论性知识较多,现实的社会生活实践才是最好的教育场所,如果我们的教育方法、教育资源、教育工具都从社会生活实践中得来,那么,教育环境会变得极其丰富,老师也会变得更多。因而,陶行知在《生活即教育》中提出“生活即教育,就是社会即学校”[6]的生活教育理念。从整体上看,生活教育可分为生活习惯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和学习习惯教育三个层次,学前阶段是以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主要教育内容,中小学阶段以学习习惯的训练与培养为主,而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在学校、社会和家长的配合下逐步形成的。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知识和信息急剧膨胀,学生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电视、报刊等方式获取信息,这使生活教育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因而,在开展生活教育时,应将教育方针所涵盖的教育内容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将生活教育作为教育生态建设的基本内容,协调推进与逐步深入生活教育的各个层次,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明确的是非标准和社会义务观念。

第三,创设多样化的教育环境。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开放性和多元性是保持整个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的重要条件。对于高等教育而言,要想让大学系统保持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就必须优化内部环境,提高学校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首先,应破除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加强教育和学术交流,以国外优质教育生态带动我国教育的蓬勃发展,提高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应以“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为指导思想,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将优秀科研成果转换为社会生产力,使高校能够进一步融入经济生态环境之中。此外,应重视高校人文生态教育。要从文化生态学、生态哲学等角度出发,弘扬大学应有的精神、传统和文化,建立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学术包容的大学生态环境。应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起来,将宽容、博爱、创造、民主、自由、公正等作为大学的基本文化精神,建立多样化的价值观。其次,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东西部的均衡发展。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均衡发展,应然地要求国家必须在考虑效率的同时兼顾公平,不仅要在政策上适当放宽和降低西部大学设置基准限制,扩大其高等教育的增量,支持西部高校发展,而且还要在财税政策上向西部倾斜或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东部高校到西部办分校,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促进西部教育资源的扩展、质量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再次,优化高等教育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适应是优化教育生态环境、实现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平衡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必须转变以发展智力为中心和以扩大规模为中心的思想,树立质量效益与规模效益相一致、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使高等教育的层次、类型结构更加合理。

教育生态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内涵十分丰富,粗略地讲,不仅包含人与人、人与环境两种关系,还包含着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场景教育。教育生态是一个以人才为核心,包含人才吸引、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发展的系统工程,要想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要,使中国人才走向世界,必须以生态学的视角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并且使这种环境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和谐,进而循序渐进地诱导这种和谐的环境能够发挥出积极向上的作用,建立一个合理、生动和完善的教育生态体系,借以促进社会整体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1]张政.由“定势思维”转向“生态思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维变革与创新[J].党政论坛,2015(2).

[2]黄兢.论高等教育评价的教育与社会价值[J].求索,2013(6).

[3]徐彦秋.应然与实然:高校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生态的建构[J].前沿,2013(18).

[4]闵永新.论整体性视野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价值维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

[5]沈章明.知识价值问题与现代教育转型[J].江淮论坛,2014(2).

[6]李守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生态诠释与构建[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5(1).

猜你喜欢
生态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