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与实践:大庆精神的文化根基

2015-03-29 02:41王秀芬胡国利冷翠玲
大庆社会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大庆诗意精神

王秀芬,胡国利,冷翠玲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生存与实践:大庆精神的文化根基

王秀芬,胡国利,冷翠玲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大庆精神作为人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化符号之一,深深地烙刻着在世生存的人积极“求生”的实践轨迹。从大庆精神的缘起,到大庆精神创新和发展的黄金时代,再到营造诗意的栖居以关切当代人的生存意义,大庆精神向我们昭示了其生存实践活动的机制和功能,它的生成与发展就是以“精神”为核心的人的整个生命活动的展开过程。

大庆精神;生存论;实践活动

人与动物有着太多的不同,从生存论的层面上来说,生存方式的异质是区别人与动物的根本所在。动物生存方式的机制和特点是“物竞天择”“是其所是”,而人的生存方式则是“事在人为”“是其所不是”。人之生存是靠自己的实践活动开辟道路的,正因为如此,人的实践活动塑造了人的生存方式,使人的生存不断摆脱奴役和束缚,从而走向自由和自觉。大庆精神作为人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化符号之一,深深地烙刻着在世生存的人积极“求生”的实践轨迹:扎根蛮荒掘金;铸就工业之城;营造诗意的栖居。

一、于蛮荒中掘金:大庆精神的缘起

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很少有人知道萨尔图的存在,若是没有石油的开采,它对人来说只是一片毫无意义的蛮荒之地。当第一滴油从油井中喷出,大庆精神就如同风中蒲公英的种子洒满了整个萨尔图。

由于缺乏石油的供给,建国初期的祖国犹如贫血的少年,满怀斗志,却没有缚鸡之力,因为贫穷而饿肚子,因为瘦弱而受欺辱。拥有自己的大油田,是使自己生存并且强大起来的第一要务,于是便有了千古卓绝的石油大会战。在这场战役中,石油工人把“北风当电扇”“大雪是炒面”,与天斗,与地斗,在改造自然界的艰苦劳动中求生存。正是在大庆人第一次创业的伟大实践中,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工人,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拿下大油田,创造了大庆精神这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着所有掘金者对祖国浓浓的爱和厚重的责任感,还有不计较个人安危、荣辱的无私奉献精神。

实践源于人的生存需要,是改变人的生存困境现实的、具体的、物质性活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指出,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通过劳动,即人通过社会实践改造自然界,以确证和实现自己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本质才具有了现实的意义。“人是从统一的物质世界中分化出来的,但人只有置身于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之中,才能够具有自己的全部本质规定性,外部世界也才能够获得对人而言的各种意义。一个十分简单的事实是,人必须依赖外部世界才能生活,而人是通过对世界的把握来实现这种依赖的。”[1]正是为了吃饱穿暖,为了民族尊严和祖国的强大,这些北大荒的掘金者对抗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低效的生产技术障碍,慢慢地了解、探测、熟悉、挖掘、融入、拥有并且深深地爱上了这片腹中孕育着黑金的荒原。每一滴石油都不仅仅是艰苦劳动之后的物化产品,而是确证人的内在规定性,再现人之为人的本质力量。所以,以实践为生长点的大庆精神,是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无数人的感性肉体生命的结晶和升华,是扎根在这片土地之上的人的生命的自我表达、自我体验、自我意识、自我确证。

二、铸就工业之城:大庆精神的创新与发展

形成于石油会战特定历史时期的大庆精神,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承袭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获得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创新和发展大庆精神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刻变革的需要,是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需要。因此,在二次创业的实践中,大庆精神,一方面保留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又增添了新的内涵,即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勇创新业、科学理性、以人为本等。

人是大自然有机体的一部分,人的生存始终取之于大自然,因此要生存,就必须要谦卑地面向自然,深入实际,即必须要有求实、求是的精神,这是人立足于自然的生存之道,也是科学精神的初始本源。石油资源是大自然为人类准备的厚礼,但是求取它并非易事,必须用智慧,即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才行。大庆精神引领大庆人开启了“敢为天下先”的科学探索实践活动。“敢为天下先”绝不是匹夫的无智之勇,而是既大胆又谨慎的科学探索态度。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大胆质疑西方传统的石油开采观念“温和注水,均衡开采”,并且谨慎试验“因势利导,逐步强化,转移接替”的科学注采方法,最终开创了我国独有的油田稳产的开发途径。然而,没有一劳永逸的科学成果,面对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大庆人一直在努力学习和钻研,力求跟上时代的步伐,把科学技术和实践结合起来,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正是因为大庆精神以开放的气质积极地吸纳新的科学理念、科学方法,鼓励人们大胆创新技术,大庆城市的发展在实践领域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首先,城市顺利转型。由单一的资源型城市到多元的综合型城市,大庆作为资源型城市与所有资源型城市发展相同,都存在着由盛到衰的过程。但是大庆没有成为第二个玉门,而是借助现代化的科技力量打破了仅靠资源求生的阈限,发展成为集能源、经济、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型城市,昔日贫穷落后的一隅,如今变成了现代化的美丽都市,石油的贡献固然是功不可没,但是若是没有大庆精神的前瞻、引导以及现实的实践力量,大庆这座城市恐怕也只是“磕头机”林立的“石油开采工厂”而已。其次,人的生活方式发生转变。独立意志与自我意识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实践能力越强,人也就越自由,因为在实践中,现实的人不断超越人的现实存在,从而使人的自觉主体性得到不断提升和确立。当生产技术落后,劳动条件低劣时,人的劳动往往具有依赖性和盲目性,人的思想也会受制于其中而具有狭隘性。大庆油田借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开发与创新视为自己的生存机制。而科学的创新思维赋予了人更丰富的主体意识,主体性的跃迁让人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方式。物质上富足的大庆人不断地在文化层面努力做到自我提升,自我反思,自我解放。由传统依赖物和依赖他人的生活方式转变为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无疑是积极的,因为它意味着人的生存正走向解放和自由。

三、营造“诗意的栖居”:大庆精神的人文关怀

时下,文化领域颇为流行的“诗意的栖居”这一“话语符号”,几乎已遍布日常生活世界的每个角落。它最初是由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所唱诵:“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之后,由海德格尔直接提出“诗意的栖居”而被现代人广为关注和传播。人们或许不能说出这个文化符号的由来及所代表的准确内涵,但是人们却都能从中感受生存的意义指向,并对其所向往和追求的最美境界抱有期待。即物质生活的富足并不是生活的最终目的,尽管它必不可少,意志的纯净与自由才是我们的最终所有,因为只有这样灵魂才能被安放。“诗意的栖居”于精神家园中,是人的本真生活的体验,是一种诗化的生活和诗意的人生。大庆精神作为时代精神及人的实践活动的文化基底,始终自觉关怀着人生存的意义,涤荡着现代人生活中的污泥浊水,留下的自然是“诗意”的栖居之所。

大庆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生产力促成了大庆物质生产和生活水平的飞速提高,使大庆这个城市,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就步入了工业化的时代,尽管是地域性的。以至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普遍认为,给人们指明前进的方向,鼓舞人们的干劲,创造越来越多的财富,让人们的生活实现现代化,这就是大庆精神唯一的实践功能。这种对大庆精神的理解,其实是将其工具化、功能化了,从而遮盖了大庆精神的文化基底,即大庆精神作为一种文化自觉意识,在大庆发展实践中始终关怀着人的生存价值,以人的生存意义为旨归。它催人内省,叩问我们的灵魂:你幸福吗?到底应该怎样去生活?

李泽厚曾经根据马克思的主体性实践观点和西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预见,即在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文化心理问题却越来越迫切而突出,不是经济上的贫困,而是精神上的贫乏、寂寞、孤独和无聊,将日益成为未来世界的严重课题。在今天看来,这个预见已部分地得到证实。高楼大厦的崛起,物质的富足,大众娱乐的消遣,这些现代化的厚赠,不仅没有让我们幸福感爆棚,反而让我们迷茫,不知幸福为何物。生存意义的迷失是当代人的生存危机,在大庆这座现代化且又自足于富裕生活的都市人来说,表现的也很明显。许多年轻的石油工人承袭了父母衣钵,却没有承袭衣钵中所承载的铁人精神,只把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不屑于工作中的荣誉感,过分关注个人的物质生活需要及与之适应的实用功利,过分推崇个人的利己之心,甚至为此而主张得过且过,挥霍、享受生活、及时行乐。以至于新一代年轻的油田工作者和老一辈的石油工人相比,相去甚远,这距离是两种生存方式之间的距离,他们对生存价值的追寻出现了较大不同。勤劳、朴素、无私、正义、正直、谦虚、忠诚、节制、勇敢等道德品格正慢慢被现代性所淡化,而懒惰、功利、自私、卑劣、虚伪、自大、背叛、奢侈、怯懦却堂而皇之地成为人们生存的正当理由,信仰和理想被视为远离社会生活的“高、大、尚”而被人束之高阁,甚至于彻底丢弃。人的存在本身的自为性、应然性、目的性,人的生存需要、实现和意义之域变得模糊,人的生命的道德、审美、信仰、思想活动及其意义正逐渐走向消解,人的生存正慢慢失去精神的丰富性、高雅性和超越的自由向度,而变得庸俗和粗鄙,其生命体验也变得浅薄和狭隘,仿佛人生在世全部的意义就是追逐钱财和满足物欲。

总之,现代文明的快速推进导致现实生活中滋生了大量的文化失范现象,致使现代人陷入了难以自拔的生存困境,这是不争的事实。面对当前的生存危机,大庆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其对于当代人生存的文化意义则并不是强调对客观世界的对象化活动,而是侧重于一种政治学或伦理学的意味,即规范人们的行为,告诉人们如何去更好的完善自己。大庆精神作为人生存的价值尺度,以自觉的反思和批判关怀着人的生存,于物欲横流中澄明着人的本真存在。引领人们将生活的目的由沉迷于外在物质享受的关注转向对自身的反省及全面发展的追求上来,从而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精神境界,为现代人构筑健康向上的“诗意的栖居”之地。

精神永远是某个时代的精神,大庆精神亦是如此,它始终伴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不断在更新自己,发展自己,实践自己。但无论内容如何变化和更新,大庆精神唯一不变的就是始终以人的生存为文化基底,关怀着人生存的意义。它是散发着感性光辉的精神,是以情感、直觉、意志、信念为其内容的精神,是人的生命所有要素的多元统一,因而,可以说它是“生命”的代名词。大庆精神不是一个抽象的空无内涵的文化标识,它就是生命本身,它在生命的实践过程中诞生,并且伴随着生命的延展而不断成长。蒂利希说过:“作为精神而完成的生命,既包容着真理,又包容着激情;既包容着屈服,又包容着里比多;既包容着正义,又包容着强力意志。”[2]大庆精神正是以这种“精神”为核心的人的整个生命活动——生存实践活动的机制和功能。

[1]夏甄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实践[M]//李淮春,杨耕.实践唯物主义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2](美)蒂里希·蒂利希选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1189.

〔责任编辑:李敬晶〕

B038

A

1002-2341(2015)06-0033-03

2015-09-20

大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生存与实践:大庆精神的文化根基”,项目编号:DSGB2013092;黑龙江省教育厅201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大庆精神的生存论意蕴及当代价值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542187

王秀芬(1979-),女,黑龙江绥芬河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庆精神、政治文化及文化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大庆诗意精神
李大庆
诗意地栖居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冬日浪漫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国之大庆,成就报道如何“融”新出彩
拿出精神
《物外真游》
——高大庆作品欣赏
被耽搁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