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赋文,张绍升
(1.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武夷山办事处,福建武夷山 354300;2.福建农林大学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 350008)
烟草白绢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过赋文1,张绍升2*
(1.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武夷山办事处,福建武夷山 354300;2.福建农林大学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 350008)
[目的]明确烟草白绢病病原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烟草白绢病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结果]引起烟草白绢病的病原菌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Sacc.);该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0~38 ℃,最适温度为34 ℃;生长的pH范围为4~11,最适pH为8;该菌在NaNO2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紫外光照对白绢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紫外光照时间的延长,白绢菌形成的菌核数量减少。[结论]试验结果为烟草白绢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烟草白绢病;齐整小核菌;生物学特性
烟草白绢病又称白腐病、南方疫病[1-2],Rolfs在1892年首次报道了番茄上的白绢病,属于烟草次要病害,但高温高湿条件下会造成该病害的暴发。因此,了解并防治白绢病十分必要。为此,笔者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烟草白绢病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以期为烟草白绢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1 材料
1.1.1 供试菌。供试菌株是从福建松溪采集的病株上分离得到。
1.1.2
供试培养基。PSA培养基:马铃薯50 g,蔗糖30 g,琼脂17 g,蒸馏水1 000 ml;烟草叶片汁:烟草叶片50 g,蔗糖50 g,琼脂17 g,蒸馏水1 000 ml;蔗糖培养基:蔗糖30 g,琼脂17 g,蒸馏水1 000 ml;葡萄糖培养基:葡萄糖30 g,琼脂17 g,蒸馏水1 000 ml;酒石酸钠培养基:酒石酸钠30 g,琼脂17 g,蒸馏水1 000 ml;NaNO3培养基:NaNO32 g,琼脂17 g,蒸馏水1 000 ml;NaNO2培养基:NaNO22 g,琼脂17 g,蒸馏水1 000 ml;NH3H2PO4培养基:NH3H2PO42 g,琼脂17 g,蒸馏水1 000 ml。上述培养基在灭菌前调至pH 7.0,121 ℃灭菌20 min。
1.2 方法
1.2.1 病原菌形态及培养性状。 将分离的菌株用直径为5 mm的灭菌打孔器在菌落边缘打取菌饼,接于直径为9 cm的含15 ml PSA的培养皿中央,放入24 ℃恒温箱中培养,每天观察记录其培养性状。
1.2.2 致病性测定。在PSA平板上打取直径为5 mm的菌丝块,选取20株长势一致的健康烟草植株,用75%乙醇对茎部表面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然后将菌碟接种在茎部,用不接菌的菌碟接种另外20株作为对照。将上述处理置于光照培养室25 ℃下培养,每天适当浇水,保证其发病条件。接种后第3天开始观察发病情况。
1.2.3 烟草白绢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
1.2.3.1 温度对烟草白绢病菌生长的影响。处理温度为8~40 ℃,梯度为2 ℃。烟草白绢病菌在PSA 平板上培养3 d,用直径为5 mm的灭菌打孔器在菌落边缘打取菌饼,接于直径为9 cm含15 ml PSA的培养皿中央,放入恒温箱中培养3 d,测量菌落直径,每处理3次重复。
1.2.3.2 pH对烟草白绢病菌生长的影响。用1 mol/L NaOH和1 mol/L HCl 将灭菌的PSA培养基分别调配成以下8个不同的pH:3、4、5、6、7、8、9、10,取15 ml倒入培养皿中,用直径为5 mm的灭菌打孔器在菌落边缘打取菌饼,将菌饼移植到不同pH的PSA平板上,置于24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 d,测量菌落直径,每处理3次重复。
1.2.3.3 培养基对烟草白绢病菌生长的影响。采用“1.1.2”8种培养基,用直径为5 mm的灭菌打孔器在菌落边缘打取菌饼,将菌饼移植到不同培养基平板上,置于24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 d,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每处理3次重复。
1.2.3.4 紫外光照对白绢菌丝生长的影响。挑取大小一致的菌核接种在PSA平板上,每个平板接种1粒菌核,用紫外灯光对菌核分别照射5、10、15 min,距离50 cm,将其和未经紫外灯照的对照组置于28 ℃恒温下培养,每处理3次重复。
1.2.3.5 不同碳氮比对白绢菌丝生长的影响。分别以葡萄糖和NaNO3作为碳、氮源,设C/N为1∶1、5∶1、10∶1、20∶1、30∶1、60∶1,再加入不含碳氮源基础培养基(Czapek培养基);以单纯的基础培养基作为对照,每培养皿放入15 ml上述培养基,中央接直径为5 mm的白绢菌饼,28 ℃下培养3 d,每处理3次重复。
1.2.3.6 紫外光照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将菌碟接种在PSA平板上,在距离紫外灯(20 W)30 cm处分别照射5、10、15 min,以不经紫外照射的菌碟作为对照,置于25 ℃恒温培养,观察紫外线对菌丝的杀伤作用。
1.3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DPS2000软件进行处理,用Microsoft Excel 进行统计分析,利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1 白绢病病原菌形态及培养性状
菌落初期为白色,圆形或近圆形;菌丝无色透明,有隔膜,呈放射状生长,较稀疏,有分枝,在分枝的基部有明显缢缩,菌丝为双核菌丝,并且有锁状联合现象,直径;菌核开始为小白点,后逐渐变大,颜色先变为淡黄色,最后逐渐转为茶褐色,如油菜籽状,菌核间偶尔会聚合,多为2个连接,菌核球形、近球形或不规则形,直径为0.75~2.00 mm,平均为0.98 mm(图1)。
2.2 白绢病菌致病性
病部初现褐色病斑,接着在病部长出大量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包裹茎基部,后病部产生许多油菜籽状小菌核,初为白色,后逐渐变为茶褐色。病株随后萎蔫,严重的迅速黄化枯死(图2)。取病组织分离培养,镜检病原菌,其形态特征和田间病株上的病原菌一致。对照烟株均未发病。结果表明,引起烟草白绢病的病原菌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nmrolfsiiSacc.)[3]。
2.3 白绢病菌的生物学特性2.3.1
温度对白绢病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图3),白绢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8~38 ℃,最适宜温度为34 ℃,40 ℃以上菌丝停止生长。
2.3.2 pH对烟草白绢病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图4),烟草白绢菌在pH 4.0~11.0时均能生长,pH 7.0时生长最快,说明其菌丝生长对环境的酸碱度要求不高,对碱性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
2.3.3 不同培养基对烟草白绢病菌生长的影响。由表1可知,PSA培养基培养的菌落直径最大,产生的菌核数量最多,而在NaNO2培养基上不能生长。
2.3.4 紫外光照对白绢菌核生长的影响。由表2可知,紫外光照对白绢菌核抑制作用不明显,但是随着紫外光照时间
表1 培养基对白绢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注:菌落直径为平均值±标准偏差;菌丝疏密中“+++”表示密,“++”表示较密,“+”表示稀疏;菌核数中“+++”表示产生20个菌核以上,“++”表示产生10~20个菌核,“+”表示产生1~10个菌核,“0”表示没有产生菌核;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在0.05水平差异显著。
表2 紫外光照对白绢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在0.05水平差异显著。
的增加,形成的菌核数量减少。
2.3.5 不同碳氮比对白绢菌丝生长的影响。由表3可知,不同C/N对白绢病菌菌丝生长影响差异显著。在C/N为20∶1时白绢菌生长最快,并且菌丝较粗,产生的菌核数也更多,其次为10∶1、5∶1、60∶1、1∶1和基础培养基上生长较差,并且5∶1、1∶1和基础培养基上未形成菌核。
表3 不同碳氮比(C/N)对白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注:菌落直径为平均值±标准偏差;菌丝疏密中“+++”表示密,“++”表示较密,“+”表示稀疏;菌核数中“+++”表示产生20个菌核以上,“++”表示产生10~20个菌核,“+”表示产生1~10个菌核,“0”表示没有产生菌核;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在0.05水平差异显著。
2.3.6 光照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由表4可知,黑暗条件下有利于白绢菌菌丝的生长,但是不利于白绢菌核的形成,而光照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明显,但是有利于菌核的形成。
表4 光照对白绢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注:菌落直径为平均值±标准偏差;“+++”表示产生20个菌核以上,“++”表示产生10~20个菌核,“+”表示产生1~10个菌核;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在0.05水平差异显著。
该研究表明,烟草白绢病最适宜的发病温度为30~36 ℃,随着温度的降低其发生的强度也降低,这与在田间高温时发病严重的情况相符;白绢菌在pH4.00~11.00的范围内都能生长,这与前人报道的病菌只能在pH4.05~8.97范围内生长有差异[4],说明其菌丝生长对环境pH条件要求不高,对碱性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烟草白绢病菌菌丝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很快,并且会形成抗逆性很强的菌核,难以防治,在生产上应以预防为主,可在整地前喷施36%甲醛200倍稀释液,后期用退菌特对其进行防治[5]。
[1] 朱贤朝.中国烟草病害[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 谈文,吴元华.烟草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 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4] 史应武,陈勇,董新平,等.新疆葡萄白绢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J].中国果树,2004(5):32-33.
[5] 李阳,金薇,黄俊斌.草莓白绢病的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24(3):250-253.
Identification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s of Tobacco Southern Stem
GUO Fu-wen1, ZHANG Shao-sheng2*
(1. Wuyishan Office of Fujian Entry-Exit Inspection & Quarantine Bureau of P.R.C, Wuyishan, Fujian 354300; 2. Education Ministry Key Laboratory of Biopesticide and Chemical Biology,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8)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clear pathogen of tobacco southern stem and it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hod] We studie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obacco southern stem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Result] The pathogen of tobacco southern stem wasSclerotiumrolfsiiSacc..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results ofSclerotiumrolfsiiSacc. showed that: 10-38 ℃ was fit for the mycelia growth, but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was 34 ℃; pH4-11 was fit for the growth ofSclerotiumrolfsiiSacc., and the optimum pH was 8; theSclerotiumrolfsiiSacc. Couldn’t grow on NaNO2medium; the UV irradiation had certain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mycelial growth ofSclerotiumrolfsiiSacc., increasing the time of UV irradiation could reduce the formation of sclerotium ofSclerotiumrolfsiiSacc. [Conclusion] The results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trol of tobacco southern stem.
Tobacco southern stem;SclerotiumrolfsiiSacc.; Biological characters
过赋文(1986-),男,江西铅山人,农艺师,硕士,从事植物真菌病害研究。*通讯作者,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植物线虫病害研究。
2015-11-11
S 432.4+4
A
0517-6611(2015)35-18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