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梦的幻灭——谈黄哲伦《蝴蝶君》对东方主义的颠覆

2015-03-28 20:57
关键词:蝴蝶夫人东方主义颠覆

宋 艳 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蝴蝶梦的幻灭
——谈黄哲伦《蝴蝶君》对东方主义的颠覆

宋 艳 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摘要:一个多世纪以来,普契尼歌剧中的“蝴蝶夫人”一直是西方人心目中典型的东方女性形象:软弱、卑下、温顺。西方人的“东方主义”思想根深蒂固,他们认为西方是强大且充满智慧的,而东方则是软弱且落后的。为了重塑东方形象,黄哲伦在1988年创作了《蝴蝶君》,此剧一经上演便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该剧颠覆了西方人对蝴蝶夫人的刻板印象,并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东西方话语权利关系,给西方文化霸权以猛烈的打击。同时也倡导东西方应该在异质文化中取长补短,在全球化的今天实现文化的交融与沟通。

关键词:蝴蝶君;蝴蝶夫人;东方主义;颠覆;文化交流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一系列华裔剧作家如汤婷婷、谭恩美、赵建秀开始活跃于美国文坛,并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华裔文学作家的代表之一,黄哲伦的处女作《新移民》《蝴蝶君》自1988年上演以来,就受到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并且该剧获得了托尼奖、普利策奖等多项荣誉,正是这部戏剧奠定了黄哲伦在美国戏剧界的地位,让他成为美国最重要的戏剧家之一。在这部剧中,黄哲伦打破了一直制约西方社会观念的东方主义以及建构在其上的东方模式,驳斥了西方对东方的歪曲和歧视,抨击了西方的文化霸权意识。

1西方人的“蝴蝶”情结

在西方,长期以来“蝴蝶”都被用来指代柔弱、温顺的东方女子。他们甘愿为西方男子付出一切,哪怕是尊严和生命。俄国作家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就是典型的“东方主义”观念下的产物。这部歌剧讲述了一位美丽的日本女子爱上了一个无情的西方男子,苦苦等待他三年,最终为爱而自杀的故事。自19世纪中叶美国进行殖民扩张以来,他们利用枪支、大炮打开了中国、日本的国门,客观上促进了亚洲社会的进步。自此,从西方涌进来的一切商品都被看作是稀奇而又上等的。而在西方人眼里,亚洲是劣于他们的,无论是商品还是人。因此,《蝴蝶夫人》中上演的男女关系便成为西方人与东方人的关系。西方人把东方女子塑造成温柔、美丽、顺从的“蝴蝶夫人”。他们尤其喜欢蝴蝶夫人自杀的结局。作为东方女性的蝴蝶夫人只能任由西方男子摆布和支配,默默地承受被抛弃的打击与痛苦,毫无反抗之力。它充分显示了西方男人的优越性和自豪感。相反,如果角色发生倒置,像《蝴蝶君》中宋丽伶所说的“如果一个金发碧眼的返校节女王爱上了一个矮小的日本商人,你会说什么?那个日本商人残酷地对待她。接着,当她得知那个日本商人已经再婚后,她自杀了。现在,你会认为这个女孩是个精神错乱的白痴,对不对?……(黄哲伦,1988:29)”,显然西方男人当然不会觉得这是个美丽的故事,甚至会认为这个故事是无稽之谈。因为他们认为西方是优越于东方的,东方人需要被西方人所统治、支配,而不是相反。《蝴蝶夫人》中男女主人公的关系就是“东方主义”视角下东西方关系的缩影。

2伽里玛的“蝴蝶”梦

为了反击西方种族中心主义和“东方主义”论,重建东方形象,黄哲伦基于《纽约时报》上一个真实的故事创作出了《蝴蝶君》。一位法国外交官深深爱上了一个中国的京剧旦角,他们保持了20年的情人关系,直到最后被告上法庭,这位法国外交官才知道原来自己的情人是一个间谍,并且还是一个男人。最后他因羞愧和对东方女子幻想的破灭而自杀了。通过该剧,黄哲伦表达了东方人并不是总被西方人所控制,东方人也是充满智慧,坚强而又勇敢的,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西方人对东方女性的刻板印象。

作为一个西方男人,伽里玛深受“东方主义”论的影响,而且他对东方及东方女性最直接的印象便来自于歌剧《蝴蝶夫人》,当他在中国看到宋丽伶扮演的蝴蝶夫人之后,他被蝴蝶夫人的美丽以及她对西方男人执着的爱所吸引,同时他也被宋丽伶所吸引。他认为“这是个美丽的故事”(黄哲伦,1988:28)。他也希望在东方能找到一只属于他的蝴蝶。就像他说的“我们,既不英俊,也不勇敢,又没什么权利,然而就像平克顿,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相信自己应该能得到一只蝴蝶”。因为在他的心目中,东方女性可以为了西方男子无怨无悔地付出一切,就像巧巧桑(蝴蝶夫人)对平克顿一样。当他第一次见到宋丽伶表演蝴蝶夫人自杀的那一幕时,他第一次体会到了歌剧的美,也看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东方蝴蝶在现实世界中的样子,他被宋丽伶深深地迷住了。此时,他开始了对宋丽伶的幻想,开始了自己编织的蝴蝶梦。

在西方,伽里玛其实是一个自卑而且工作和婚姻也并不如意的人。在工作中,他地位一般,时刻保持着一种谦卑的姿态。为了事业的发展,他甚至娶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女人。在婚姻中,他也是仰视着自己的妻子的。当他们一直无法怀孕时,他的妻子建议他去看医生,这让他的自尊心深深地受到了打击。可以看出,在西方社会,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婚姻中,他都是找不到优越感的。而在东方,面对东方人时,他便有了自信。他相信自己的白皮肤能让他在东方社会得到尊重。他认为东方人自认为低于白人一等,而东方女人在白人面前也是卑下、顺从的。所以在遇到宋丽伶之后,他便认为宋就是她心目中的“蝴蝶”。在这一点上,伽里玛其实也是一个受害者,他因为受到“东方主义”的影响,而不能正确地认识东方和东方女性,以致于盲目地陷入自己编织的蝴蝶梦之中。

3“蝴蝶”的陷阱

当伽里玛正在心中徘徊犹豫,想通过一次试验来证明宋丽伶是否是他的蝴蝶的时候,宋丽伶早已读懂了他的心思。伽里玛故意拼命地工作,让自己不去看她,不去想她,以此来测试她的反应。而她深知西方男人自认为有优越感的心态,在伽里玛面前扮演了一个柔弱、温顺、楚楚可怜的东方女人。正如她所说“只有男人才知道应该如何扮演一个女人”。她故意写信给伽里玛:“自从我们上次见面起,六个星期已经过去了……有时我恨你,有时我恨我自己,但是,我总是想念你。”就这样,宋丽伶连续给伽里玛写了六封信,信中表达了自己对他的思念,以及她这样做完全是抛弃了自己的尊严。在这里,宋丽伶故意传达给伽里玛一种错误的印象,那就是东方女性在爱人面前都很害羞、腼腆,不会像西方女人那么坦率、直接。伽里玛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看完最后一封信,他说“我的试验取得了成功。她正在我的针上扭动”。此后,在伽里玛面前,她一直保持着一种羞涩的样子,并且说“我是个害羞的中国女孩”,她就这样按照伽里玛心中的东方女子形象来伪装自己,在他面前表现得楚楚可怜、温柔娇弱。

伽里玛和妻子一直想要一个孩子,但却久久不能如意。当他正在为妻子让他去看医生的事情而感到有伤尊严时,宋丽伶告诉他在中国绝对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当妻子不能怀孕时,丈夫便会转向另一个女人以求为他生个儿子。她还表达自己想要为他生一个孩子,甚至放弃自己的事业。这让伽里玛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油然而生,他感到了自己作为西方男人的魅力和影响。他坚信这个“蝴蝶夫人”已经深深地为他着迷,甘愿为了他牺牲一切,他现在就是那个平克顿,而她就是巧巧桑。但其实我们知道这只是宋丽伶设下的又一个陷阱,不仅让伽里玛深信他心目中的东方人形象是正确的,更让他认为自己已经牢牢掌控住了其中一只“蝴蝶”。就这样,伽里玛完全掉入了宋丽伶的陷阱之中,既深深地爱着她,又为她提供情报。

4“蝴蝶”梦的破灭

伽里玛一直以为自己就是平克顿,活在自己编织的美丽的“蝴蝶”梦之中。最后,当他被告上法庭时,他才知道原来跟自己生活了20年的情人竟然是一个男人,并且是一个中国间谍。“他是多么的浅薄,多么的口气伶俐和谄媚……完全没有内涵……这完全不像我的蝴蝶”,此时他仍然还不愿意面对现实,不想从自己的梦中醒来。但是当他看到宋丽伶的躶体之后,他的最后一丝希望被彻底地击碎了,他承认他一直有一个关于东方的幻影,那就是穿着和服和旗袍的苗条的女人因为西方男人而死去,这个幻影已成为他的生命。“爱情扭曲了我的判断,蒙蔽了我的双眼”,最终不仅他的“蝴蝶”梦破灭,他也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由于他对东方女性的错误认知,导致了他最终的悲剧。他选择了像蝴蝶夫人一样自杀殉情,就像他自己说的“死于忠贞比活着……带着耻辱活着要好”。这样,黄哲伦颠覆了西方人喜欢的“美丽”的结局,让白人男子割喉自尽,而东方“女人”宋丽伶嘴里抽着香烟喊道“蝴蝶?蝴蝶?”

事实证明宋丽伶这个东方女人不是温顺的“蝴蝶夫人”,她也不像西方人认为的那样是无声的。她不仅有声而且刚劲有力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在回答法官的话时她做了一番政治的理论阐述“西方认为它自己是男性的——巨大的枪炮,庞大的工业,大笔的钞票——所以东方是女性的——软弱的,精致的,贫穷的……但是精于艺术,充满了不可思议的智慧——这都是女性的智慧”。她的这一段话有力地揭示和讽刺了西方对东方的文化霸权与殖民意识。

黄哲伦通过伽里玛这个代表,揭示了西方人对东方女性的误解和偏见。柔弱温顺的蝴蝶夫人不仅是伽里玛一个人的幻想,它代表了公众的、文化的、社会的幻想,这就是西方的“东方主义”思想所产生的对东方社会及东方人的误解和歪曲。

5结语

西方人企图以“东方主义”来控制、支配东方,剥夺东方的话语权。而黄哲伦的《蝴蝶君》将《蝴蝶夫人》中男女主人公的位置作了一个惊人的倒置,彻底打破了西方人的“蝴蝶梦”,也给西方的“东方主义”殖民霸权以沉重的打击。同时它颠覆了西方人对东方女性的刻板印象,是东方人争取自己话语权的一次成功实践。

虽然黄哲伦在剧中借用宋丽伶的政治观点批判了“东方主义”的谬论与无知,但是他并不是要宣扬东西方相敌对或者东方压倒西方的观点,而是希望在全球化的今天,东西方之间能够消除以前的隔阂与误解,进行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实现二者之间的平等对话,相互学习和借鉴对方积极的文化成果,共同创建全球繁荣与文明。

参考文献:

[1]爱德华·萨义德.东方学[M].王宇根,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

[2]黄哲伦.蝴蝶君[M].张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3]卢俊.从蝴蝶夫人到蝴蝶君——黄哲伦的文化策略初探[J].外国文学研究,2003,(3).

[4]陆薇.模拟、含混与杂糅——从《蝴蝶夫人》到《蝴蝶君》的后殖民主义解读[J].外国文学,2004,(4):86—91.

[5]孙银娣.消逝的蝴蝶——《蝴蝶君》对东方主义的颠覆[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59—61.

[6]张岚,胡平正.加尼玛:一个深受东方主义影响的西方男人——兼谈黄哲伦对东方主义的颠覆[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135—138.

责任编辑:李增华

作者简介:宋艳莉(1990—),女,湖北宜昌人,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戏剧。

收稿日期:2014-11-14

中图分类号:J905;I1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41(2015)01-0131-02

doi:10.3969/j.issn.1674-6341.2015.01.059

猜你喜欢
蝴蝶夫人东方主义颠覆
蝴蝶夫人的逗趣笔记
情报站
心跳歌剧团《蝴蝶》:解构《蝴蝶夫人》中的男性幻想
好莱坞动画电影中的东方主义
从贤哲会饮到饕餮盛宴
《麦田》的问题
奇观电影对影像本体论的颠覆与重构
电视辩论数次“颠覆”美国大选
汉朝版的蝴蝶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