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院校应用翻译人才培养探索

2015-03-28 18:57杨永和
关键词:理工教学法院校

谭 芳,杨永和

(湖南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理工院校应用翻译人才培养探索

谭 芳,杨永和

(湖南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为适应翻译市场对应用翻译人才的需求,增强理工院校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理工院校应依托本校特色理工学科,培养具有某一领域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应用翻译人才。为使这一目标落到实处,可采取翻译与理工专业知识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大力培养学生的翻译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应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这是应用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

理工院校;应用翻译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各种行业对应用翻译人才的需求迅猛增长。调查结果显示,应用翻译是目前翻译工作者的主战场,精通某一领域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应用翻译人才更是倍受青睐,可见应用翻译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随着翻译市场的发展,翻译界对翻译人才培养的讨论也日趋热烈。翻译教学的宏观研究主要有穆雷(1999)[1]、庄智象(2007)[2]等;在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主要有穆雷(2006[3],2008[4])、何刚强(2006)[5]、刘和平(2009)[6]、吴青(2010)[7]等。但目前有关翻译人才培养的讨论主要集中于翻译专业的建设、翻译教学体系的架构、翻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有关应用翻译人才培养的文章较少,主要有王银泉(2008)[8]、连彩云(2011)[9]、穆雷(2012)[10]等;而介绍依托理工院校优势专业培养应用翻译人才教育实践的文章则更少,主要有刘桂兰(2011)[11]、钱多秀(2013)[12]等。理工院校的翻译专业(方向)较之外语院校和综合大学的翻译专业(方向)底子薄,竞争力不足。在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理工院校翻译专业(方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因此,理工院校的翻译专业(方向)应依托本校的理工学科优势,确定富有特色的应用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力争培养出高素质的口笔译应用翻译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求。

一 以培养通用型应用翻译人才为基础

2012年,教育部刊行了《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广阔国际视野的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13]将本科翻译人才的培养定位在“通用翻译人才”的培养,这是大部分学者的共识,如何刚强(2006)[5]、穆雷(2006)。[3]但也有学者认为应根据高校的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像复旦大学这样的研究型高校以培养翻译通才的目标定位是准确的,但教学型高校应定位在培养翻译应用人才,着重培养学生翻译实际操作能力。[14]根据各个高校的层次和优势资源以及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培养应用翻译人才,是很多人的共识,只是翻译本科阶段是翻译人才培养的起步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单纯为了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就会使翻译院系办成低水平的职业培训班”。[4]吴青也指出“在大学开办本科翻译专业……应将兴趣的激发、意识的培养和潜力的挖掘作为重点,不能过分强调某种专项技能的获得或高估受教育主体所能达到的专业程度”。[7]

毋庸置疑,各个理工院校确实都有自身特色的优势理工学科,翻译专业如能与这些特色专业相结合,培养具有某一领域专业知识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则毕业生就业时就具有相当的适应性。既要培养翻译通才,又要与理工专业结合培养应用翻译人才,该如何定位培养目标呢?综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应该以培养通用型应用翻译人才为基础目标,同时结合各个理工院校的优势资源,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培养目标。如以机械工程为优势专业的理工院校培养具有机械工程背景的应用翻译人才,以建筑工程为优势专业的理工院校培养具有建筑工程背景的应用翻译人才。因为,翻译市场不仅要求译员“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翻译能力,更需要掌握某一学科的基础知识”。[10]

二 翻译与理工专业知识并行

一直以来,理工院校都打着这样的口号:“依托本校优势专业培养复合型应用翻译人才”,但这句口号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一句空话,真正付诸实施的少而又少。那么,怎样让这句口号真正付诸实施呢?笔者认为,理工院校应用翻译人才培养的模式主要有三种:(1)翻译专业(方向)+理工专业知识;(2)翻译专业+理工专业;(3)理工专业+翻译专业。

第一种“翻译专业(方向)+理工专业知识”的模式,国内少数理工院校已在试行。根据笔者所收集的资料,找到了两所有代表性的学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昌工程学院。两所学校采取的做法都是依托本校的工程背景,开设相关的理工科课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置了翻译本科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航空航天科技背景的宽口径翻译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了航空航天概论、金工实习、航空航天科技翻译专题和科技同声传译入门等,在不弱化双语基础教学的前提下提高科技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12]南昌工程学院是在英语专业下设置翻译方向,学校依托水利、水土保持这个优势学科,明确工程英语翻译专业方向为主攻方向,着力打造面向水利行业的工程翻译人才,学校开设了工程概论、工程英语阅读、工程翻译等课程,并且构建了“知行统一”的工程翻译实践教学环境。[11]这两所学校一所是知名理工院校,下设翻译专业,一所是地方理工院校,下设翻译方向,虽层次有别,但都成功地将本校特色理工专业知识融入翻译教学,培养具有相应理工背景的应用翻译人才,其成功的教育实践为其它理工院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第二种“翻译专业+理工专业”和第三种“理工专业+翻译专业”模式,目前国内尚未看到,毕竟本科翻译专业起步不久,但可以借鉴境外翻译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例如,香港中文大学翻译本科生培养分三个模块:(1)文学学士(翻译);(2)文学学士(翻译)——法律双学位,采取3+2模式,学生先用3年时间在翻译系获得翻译学士学位,再用2年时间在法学院获得法学学士学位;(3)法律——文学学士(翻译)双学位,采取4+1模式,学生先用4年时间在法学院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再用1年时间在翻译系获得翻译学士学位。[15]各个理工院校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将本校的特色专业与翻译专业相结合,培养多元的应用翻译人才,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理工院校翻译专业(方向)的学生较之综合大学和外语院校的学生,双语修养较差,比如:中文文学、文化知识欠缺;中文写作能力差;英语基本功不扎实,表面上口语不错,但细听却有诸多错误或不当之处,写出来的东西也是错漏百出。要在这样的背景下输送合格的应用翻译人才实属不易。有人提议录取时提高外语、汉语权值,严把进门关,这在理工院校实在难以做到,可能会存在招生困难。那如何做呢?俗话说“熟能生巧”,要“熟”,就要更多地浸润在语言与翻译的环境中,我们想到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课时加大培训,但是在高校大力缩减课时的背景下恐怕是做不到了。既无法提高招生门槛,也不能增加课时,怎样让学生“熟”起来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课程延伸到课外,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而学生的学习时间却能得到有效的保证,那么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在教学中要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倡导采用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多媒体网络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要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3]对于翻译教学而言,任务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尤显重要,这样能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将学生置于大量真实语料与翻译实践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修养和翻译实践能力。

任务教学法是指课堂教学中以任务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履行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通过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感知、认识、获取知识,正所谓在“干”中学。Willis提出实施任务教学法的五项原则:(1)提供有价值和真实的语言材料;(2)运用语言;(3)所选任务应能激发学生运用语言;(4)适当注重某些语言形式;(5)有时应突出注意语言形式。[16]对于翻译任务而言,第一条“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和第三条“任务的可激发性”最为重要,这样才能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投身其中,任务完成后有奋斗后的成就感。作为“任务”,可以是课内任务,也可以是延伸到课外的任务,作为翻译任务而言,主要是后一种。具体做法,老师可以给每个同学分配翻译任务,也可以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给小组分配翻译任务。以小组练习为例,老师根据上课主题分配翻译任务,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合作完成,下次上课时各小组展示任务成果,交流讨论疑点难点,各小组修改润色提交最终译文,大家互评产生优秀译文。通过大量“真实语言材料”的输入,巩固提升了学生的语言修养;而大量“能激发学生兴趣任务”的完成,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更主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

项目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在课程教学中导入真实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完成一个完整的翻译项目。项目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一样,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翻译中的项目教学“无论是笔译还是口译,突出项目的目的在于教学中融入翻译市场的相关因素,按照客观规律培训学生”,[6]比如合同的签订、任务的分工、统一术语的发放、译文格式、译文起草、译文审校,等等,让学生对翻译市场和翻译职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当然,不管是任务教学法还是项目教学法,老师都要起到积极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否则学生会松懈应对,敷衍了事。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明确任务,二是有检查手段”。[6]教师在学期初就可将课程的特点与要求告知学生,提前下发任务,让学生对任务有了解,并且下发的任何一个任务都需赋予它实质性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预期和可操作性。教师应及时监督检查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让学生展示翻译成果,并将任务完成情况计入平时成绩。但要注意任务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有自己完成的途径或模式;任务也是互动性的,应鼓励生生、师生之间的双边或多边互动。

四 培育高质量的翻译师资

要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认真贯彻教学方法,“师资便成了办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7]理工院校的翻译师资相对匮乏,特别是口译、理工类应用翻译教师匮乏。现任教师大多没有或者很少有相关的翻译实践经验,甚至教师自己以前也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这样的师资现状导致两种可能,一种是无法开出与理工科相结合的应用翻译课程,一种是赶鸭子上架压力重重。所以,理工院校应抛弃成见,重视外语/翻译院系的建设,关心外语教师的发展,积极培育高质量的应用翻译教师队伍。

1.引进高学历人才。各外语/翻译院系应积极引进翻译专业(方向)的高学历研究生,包括海外留学人员,能极大地充实翻译教师队伍,提高翻译师资质量。不过,理工院校特别是地方性理工院校对这样的高学历人才吸引力不足,引进难度较大。

2.学历学位教育。在引进人才转难的情况下,应鼓励现任教师积极攻读翻译博士学位,经过系统的研究生学历教育,教师的能力会有质的提高。学历学位教育是提高师资最为有效的方式,不仅可以使教师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而且能培养较强的翻译研究能力。当然在翻译博士点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教师竞相读博相对困难。

3.在职培训。积极为教师提供在职培训的平台与机会,鼓励教师访学、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观摩、学术研讨班等,如中国译协这几年一直在主办的师资培训班。只是这样的机会还是太少了,面不够宽,很多学校无法派老师参加,就算派出,也有一定的名额和条件限制。如果学校和学术单位能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建立开放式的同行交流机制,将是提高师资质量最简便最快捷的方式。还有一种在职培训是“校本培训”,构建合理的教研梯队,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和资深教授传、帮、带的作用,[4]这样能使年轻老师迅速提升教学与科研能力,使师资良性发展。但这样的“校本培训”的前提是要有有能力的学术带头人,有资金的支持,否则空有梯队框架,活动不多,成效不明显。

4.鼓励科研。理工院校应积极鼓励翻译教师进行科研工作,以更好地促进翻译教学。但现在各高校对教师的科研要求很高,比如,很多学校只对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或者更高级别的期刊论文进行奖励,而对一般的省级期刊论文不予奖励,不予计分,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在外语类文章发核心难的背景下,很多教师干脆放弃科研。这种现象是不利于整个师资队伍的良性发展的。毕竟翻译教师“不仅仅在于教授翻译技巧,更在于翻译理论修为,这样才能教得更好”。[17]

五 结 语

应用翻译人才是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市场经济呼唤口径宽、能力强、专业型的应用翻译人才。理工院校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将自己的强势学科融入翻译学科,培养具有理工背景的复合型应用翻译人才极具现实意义,也具有相当的挑战性。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教学模式符合本校特色、教学方法运用得当,特别是建设一支能胜任的教师队伍,是应用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

[1] 穆 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 庄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3] 穆 雷,郑慧敏.翻译专业本科教学大纲设计探索[J].中国翻译, 2006(5):3-7.

[4] 穆 雷.建设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J].中国翻译, 2008(1):41-44.

[5] 何刚强.译学无疆,译才不器——翻译(院)系培养人才应有长远的眼光[J].上海翻译,2006(2): 39-42.

[6] 刘和平.论本科翻译教学的原则和方法[J].中国翻译,2009(6): 34-41.

[7] 吴 青.本科翻译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翻译,2010(2): 39-43.

[8] 王银泉.以市场为导向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微[J].外语界,2008(2):24-25.

[9] 连彩云,荆素蓉,于 婕.创新翻译教学模式研究——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专业翻译人才[J].中国翻译,2011(4):37-41.

[10]穆 雷,杨冬敏.从翻译企事业员工的现状和市场需求看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3):57-60.

[11]刘桂兰.面向水利行业的工程翻译人才培养途径——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1(2):98-101.

[12]钱多秀,邢 力,董 敏.理工科院校翻译专业课程建设探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1): 107-110.

[13]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Z].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14]廖素云.论教学型高校本科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J].当代教育论坛, 2008(12):41-43.

[15]武光军.复合型翻译人才:我国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改革方向[J].外语界,2011(3): 2-8.

[16]蔡兰珍.“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J].外语界,2001(4):41-46.

[17]Tan, Zaixi. “Towards a Whole-Person Translator Education Approach in Translation Teaching on University Degree Programmes”.Meta:Translators’ Journal,2008,53(2):589-608.

On the Talent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ransl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TAN Fang,YANG Yong-he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Xiangtan 411104,China)

In order to meet the actual demands of labor market to translators and make the graduates more competitive,based on their own distinctive disciplines,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should strive to cultivate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of applied translation with some basic knowledge of at least one natural science,taking educational models like “translation major/oriented+ knowledge of science or engineering”,“translation major+ major of science or engineering” and “major of science or engineering +translation major” ,dopting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ethods to train students’ translation competence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kills.In addition,strengthening the teacher troop is crucially important since school teacher is the guarantee of talent education of applied transl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talents of applied translation;cultivation

2014-10-20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普通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研究”(XJK013CGD095)。

谭 芳(1976-),女,湖南湘乡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翻译教学。

H315.9∶G64

A

1671-1181(2015)02-0114-04

猜你喜欢
理工教学法院校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征稿简则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漳州理工职业学院作品
陈光中:理工男变身“披萨达人”
“80后”理工男与油纸伞的不解之缘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