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援助视角下的贫困大学生资助路径探析

2015-03-28 06:57:10高飞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贫困生援助资助

高飞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山东济南,210054)

心理援助视角下的贫困大学生资助路径探析

高飞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山东济南,210054)

当前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仅停留于物质方面,而针对其心理方面的援助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如何从心理援助角度来提高贫困大学生资助的效果还不明确。文章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以及成因分析,从心理脱困、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资助档案的建立以及增加多渠道物质援助四个方面,探索建立心理援助视角下的贫困生资助的路径,以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健全资助体系,开展积极有效的资助工作。

心理援助;贫困大学生;学生资助;心理健康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因为其既需要得到额外的物质资助,也亟需心理上的援助,二者缺一不可。当前国家在物质资助上已经渐渐形成比较完备的体系,通过“奖、贷、助、补、减”等五种途径来减轻贫困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然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却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形成了目前较为普遍存在的资助“单腿走”的问题,从“物质贫困”逐渐转为“心理贫困”。有研究指出,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存在心理焦虑、恐怖、抑郁以及精神病等诸多心理问题[1]。因此,探讨心理援助视角下大学贫困生资助路径,对于提高贫困大学生资助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令人担忧。如一项调查显示,高达82.5%的贫困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58.7%的承受着学费上升的压力,52.3%的承受着生活费上升的压力,48.6%的学生感到很自卑,怕与同学谈到钱方面的事情,不愿别人知道自己的窘迫[2]。在这种较高的心理压力之下,贫困生最容易出的心理问题便是情绪困扰,常见的如自卑、孤僻、敏感、多疑、偏激、焦虑、抑郁、自暴自弃等。不良的情绪更容易导致紧张的人际关系问题,这集中表现为不愿与比自己家庭条件好的同学保持亲密的关系,反而更亲近与自己家庭条件相类似的同学,从而限制交友的范围,更易与他人产生心理隔阂,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进而引起诸多心理问题。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错误的认知方式

阿尔伯特·艾利斯(A.ElliS)认为人们大部分的情绪困扰都来自于非理性的、不合逻辑的思维与信念。对于大学贫困生而言,其贫困生资格认定及各种助学金的评定,均需要将其家庭人员及经济状况等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从而涉及到隐私信息泄露的问题。有贫困生并不愿其信息让他人知晓,一定知晓后认为自己很没有面子、丢人,甚至有的感觉再也无法与其他同学平等地交往,从而使得这部分贫困生产生自卑、抑郁、焦虑等情绪,甚至有的大学生为此而放弃国家助学金等的申请,更有甚者将自身这种家庭状况视为社会不公的表现。这种错误、负性的认知方式给大学贫困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心理冲突与矛盾。

(二)情绪的不当宣泄

当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相比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在SCL-90量表各因子均值上均较高,尤其是在焦虑、恐惧与精神病性因子上差异极为显著[1][3],这提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而大学贫困生情绪宣泄方式的不恰当,是引起其神经过敏、紧张、对社交及人群的回避等的主要原因。很大贫困生并不愿意将自己的苦闷告诉他人,更是羞于将因资助而产生的诸多不满的情绪宣泄出来,这会让他人觉得他既获得额外的物质资助反而还要抱怨这种资助,也会担心由于这种抱怨让他在下次的助学金评定中失去受资助资格,过度的压抑不良情绪从而引起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社会支持系统的不完善

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可分为物质支持、精神支持与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三方面,而当前对大学贫困生的社会支持好像完全聚焦于物质支持方面,而并未给予他们太多的精神支持,也未很好的引导其如何更好地利用社会支持。有的贫困生感到别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自己,在平时生活中其他同学会在诸如购物、吃饭等日常消费中区别对待自己,从而产生不公平的感受和尴尬处境,使得与其他学生渐行渐远,容易出现人际关系问题和自卑等心理问题。而辅导员等学生工作者在日常的生活中,如不能及时的给予其感情上的关爱和温暖,也极会引起较强情绪的反应,认为老师疏远他、看不起他等,导致其在各方面缺失积极进取的心理,封闭其心理,不与他人交流。另外,在社会支持利用度上贫困生也令人堪忧,为了较强的自尊心而不愿接受他人的帮助,甚至将别人的好意看成是对自己的嘲笑,从而不能很好地得到心理上的帮扶。其中一项研究调查显示,贫困大学生愿更易接受的资助方式是国家奖学金,达到了39.7%的比例,而助学金为11.5%,困难补助或减免学费甚至降到7.1%,这说明大学生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取回报,更多的关注于学习上的刻苦努力,而对于无需回报的资助方式较为的抵触[4]。因此帮助贫困生如何更好地利用精神上的社会支持对于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三、贫困大学生心理援助的路径

(一)心理脱困

当前对贫困生的资助,一般关注于物质脱困,而很少考虑其心理脱困的问题,从而造成单腿走路和心理贫困的问题。要解决该问题,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要提高学生家长心理健康的教育理论水平。以单亲家庭为例,学校不但要从物质上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关怀,更要帮助家长一起为学生提供心理上的帮助,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动态,将父母之爱重新还给孩子。对于家庭困难学生,这类学生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困难,更有自卑、消极的情绪,此时老师要帮助其树立“人穷志不短”、“积极读书”的观念,也要帮助家长多关心学生,从心理上“脱贫”。其次,要帮助本人建立良好的价值观,消除不良的认知评价。让学生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而非家庭的帮助来实现自我价值。最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其形成健康的人格。学校应通过各种团辅活动、学术讲座及心理健康课程,来大力的普及和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贫困生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观,学会情绪的调控和自我的疏导,使得不良情绪得到及时的排解与疏散。

(二)学会与人相处

如何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处于弱势的贫困生来讲是非常重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但能够分担贫困生心理压力,而且还能帮助其缓解不正确的心理冲突,得到来自他人的支持与赞赏,获得心理上的蕴藉。帮助贫困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需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班级是学生生活与学习最直接的社会环境,如果所在班级能够容纳并正确看待贫困现象,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的班级氛围,形成融洽的同学关系,将给予贫困生十分必要的心理支持。其次,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能够充分体现贫困生自我的价值,通过与其他学生同台竞技,不但能够获得自信心,而且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三)建立完善的贫困生资助档案

学校应及时全面的针对贫困生建立一整套完备的资助档案系统,该系统在贫困评定方面应具有流动性[5],定期将符合贫困的学生纳入资助范围,对于不适合评定为贫困生的学生及时排除,另外还应建立贫困生心理健康档案,将贫困生中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及时筛查出来,并给予及时而有效的帮助。

(四)为贫困生提供多渠道的物质援助

当前对于贫困生的帮助主要有“奖、贷、助、补、减”五种,特别是奖学金的设立,具有积极进取的价值,可以扩大其覆盖面,让更多的学生不但享受到奖学金给予的物质奖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支持与帮助,以提高其全面的综合素质。其次,增加勤工助学岗位以及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校外兼职的机会,以增加学生收入的造血功能。这不但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取应得的报酬,更让其在勤工助学岗位上学到为人处事的道理,尤其是知道感恩的道理,对于给予自己帮助的他人,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的资助,都要学会对他人感恩。最后,大力提倡和利用社会层面的资助[6],当前的大部分的资助来源均是政府主导和出资,使得资助的名额和项目有限,灵活度不够。如果引入社会资助资源,能够补助与政府资助力量的不足。如某些高校和院系已经在探索私人资助资基金会的建立与完善,积极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对于贫困生资助意义重大。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得到高校越来越重要的关注,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关键环节[7]。而要解决这种重物质资助而轻心理援助的资助方式,还需要各方尤其是上自整个社会,包括政府、高校,下到家庭及贫困生自身,通力合作,做到资助的全面可协调,做到资助的以人为本原则。实现资助工作的两条腿走,可能还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资助工作者高瞻远瞩,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资助中的重要作用,以建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可持续长效发展机制。

[1]李泉.社会转型期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

[2]曹成刚.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初步探讨——对渝西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3):64-69.

[3]张丹琳.潍坊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与教育对策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07.

[4]刘镇江,黄建美,王国平.高校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与心理援助相结合的路径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12,(5):97-100.

[5]杜松涛,姚本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0(3):35-38.

[6王丽华.贫困大学生资助方式对改善心理健康问题的作用[J].岱宗学刊,2005,9(1):72-74.

[7]邹国振.学校支持体系之构建—以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中心[J].教育评论,2005,(1):32-36.

Analysis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Subsidy Methods in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GAO Fei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210054,Shandong)

The poor students only get material subsidy now,but the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has not been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by higher college student workers.It is not clear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the aid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By analyzing the major expression and cause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this paper explores the way to build the subsidization for students in poverty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including getting rid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etting up the good relationship among people,building the file of subsidy and increasing the multi-channel material subsidy.The purpose is to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perfect subsidization system,and carry out the positive and effective supporting work.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poor college students;student subsidy;psychological health

G649.2

A

1671-5004(2015)04-0106-03

2015-5-26

山东省应用基础型名校工程建设应用心理学专业项目;山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项目“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高飞(1986-),男,山东泰安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助理实验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贫困生援助资助
爱心援助
区域治理(2023年7期)2023-03-10 00:33:24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28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中国火炬(2015年2期)2015-07-25 10:45:24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中国火炬(2014年9期)2014-07-25 10:23:07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中国火炬(2012年5期)2012-07-25 10:44:08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中国火炬(2012年10期)2012-07-25 10:10:40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
中国火炬(2012年2期)2012-07-24 14:17:46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