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小京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育史志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005)
考试改革五议
谭小京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育史志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005)
考试是学校教学的一项常规性工作,考试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育教学频频变革的时代,考试工作应进一步深化,跟上教改节奏。当前,考试改革主要应从考官、考法、考卷、考场、考分等几个层面进行,包括考试的组织领导、考试方法的改进、试卷保密工作、考场纪律管理及考试成绩评析等。
考试改革;“考官”;考法;考卷;考场;考分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特别环节,也是检验教育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考试的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检验教师一个阶段的教学效果。考试结果不但给教学效果以客观评价,给教育工作以信息反馈,还给学籍管理以重要依据。众所周知,学生的升级留级、毕业结业以及学位授予,都是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的。包括教师的评优记功、升职晋级,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其所授课业的考试结果。同时不可忽略的是,考试环节包括出卷、答卷、阅卷等多个细节,涉及面广,耗时较长,费力颇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截“事故多发路段”。因此,在教育教学频频变革的当前,考试环节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跟上节奏,真正成为检验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的精密标尺,真正为教育这匹“快马”“加鞭”,是教育界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笔者正是立足于此,从五个方面对当前考试改革作如下浅议。
(一)第一个字:谋——订好考试计划。制订考试计划是考官谋略的主要体现。将不在勇而在谋。如果说考试是一场战役,那么考试的组织者就好比指挥官。换句话说,考试工作成败的首要因素就是考官的谋略,即对考试宏观上的的组织与指挥。这是打赢考试这一仗的关键。首先是确定考试时间:根据考试内容,作出具体时间安排,什么时间开考,考多长时间,什么时间结束。然后指导考务部门制订好详细的考试实施计划:考哪些课目,在哪些考场,分哪些考时,考哪些学生,哪些人员投入考试工作,等等,考虑要周密,设计要科学,部署要合理,安排要清晰。切忌搞想当然,画粗线条,打糊涂仗。
(二)第二个字:合——搞好内外协调。考试既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作为考官,就必须眼观全盘,心系全局,搞好方方面面的协调工作,主要是内外两个方面的协调工作。首先是校内部门协调。考试本就是学校的一个综合行为,计划一旦启动,势必涉及多个部门,考官要审时度势,从容调遣。主要是搞好相关部门的分工合作。教务处或教导处无疑是考务工作的主管部门,是考试工作责任的主要承担者,除了组织和实施考试计划的系列工作,还要体现考官的协调意图,争取其他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如:学工部门和团委应积极引导学生安定思想,搞好复习,考出好成绩;后勤部门应从生活上关心、物资上保证,让学生无后顾之忧,全力迎考;保卫部门应提供安全保障,让考试有个安静、安全的环境;医卫部门应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整装待命,闻风而动,及时处理各种“情况”,等等。其次是校外考试协调。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学生往往要参加两类考试,即学校组织的校内考试和各类考试培训机构组织的校外考试。校外考试如英语等级考试、英语资格(雅思、托福等)考试、计算机水平考试、研究生考试等等。一般地说,校内考试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校外考试则主要是测评学生能力。由于校外考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比如毕业证与校外考试成绩挂钩),一些学校与学生更多地被吸引,以致校内考试初具冷落甚至被取代,学生将大量时间花在校外考试上。面对这种反常,学校应争取相关方面的支持与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将考试的“战车”拉到正常轨道上来。
(三)第三个字:控——抓好考风掌控。考风是学风、校风的一面“透视镜”,从考风可一眼看穿学校的学风与校风。尤其是在目前,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师生员工的思想观念也今非昔比,考试顶风违纪现象时有冒头,屡禁不止,导致师生道德滑坡,考试信誉扫地。作为考官,亦须一眼看穿这个底细,抓好考试之前、之中、之后的各个环节,把好考试这一关。
如果说教育教学是一座生产人才的大工厂,那么考试绝非一道单独的工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大纲在修订,教学内容在变化,教学重点在转移,考试不能总是以不变应万变。单一不变的考法不但让人倒了胃口,还给考试作弊留下了捉摸对策的空间。在教育教学大行改革的今天,考试也当打开多扇考法之门。
(一)开卷考试。所谓开卷考试,就是“三定一准”的考试形式,即在一定的场地、一定的时间内,准许学生借助教材或其他相关资料,对一定的考试内容进行考试作答。开卷考试也要精心命题,也要认真阅卷,所不同的是考场要求。在根据开卷考试特殊形式而精心命题的考试过程中,学生不是单纯地抄书本,而是灵活运用书本知识,通过思辨性答题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将开卷考试的上述形式命名曰“超市式”,那么开卷考试的另一种形式则可称之为“自助餐式”:让学生自选答题要义带入考场,供考试时参考。这当然不是考学生的纯记忆与纯理论,而是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显而易见,无论是“超市”式也好,“自助餐式”也好,这样的开卷考试比那种死记硬背式的闭卷考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要胜过一筹的。
(二)口头考试。口头考试就是“口试”,主要考查学生听、说方面的能力。这种考试形式应当是语言类课程的首选。口头表达、口语交流是检验语言类课程的最佳方式。尤其是普通话、外语等课目,应当充分发挥口试优势,考虑尽量采用口试为主、结合笔试的考试形式,以全面考核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三)“实操”考试。“实操”即实践操作,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所以主张这种考试形式,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近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步增加了一些偏重实际操作的课程,如计算机等课程;二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导致许多课程需要用实际操作的方法介入考试,如生化实验课等。有目共睹的是,中外教育历来都是十分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中国的陶行知先生就曾力主“教学合一”的考试改革。而国外,教师与学生同处一室(实验室)“教、学、做”的形式则已成为“主旋律”。甚至可以说,“实操”考试由于是实际操作,还在某种程度上防止了考试作弊。因此,凡适合“实操”考试的课目,应尽量选择这种考试形式。
当然,“三扇门”的打开,需要具备相关基本条件,比如:教师要有“开门”的积极性;学校要配备“开门”的相应条件;考务部门要具备“开门”的基本素质,等等。
(一)第一关:命题。考试题目是考试的内核,考题的质量直接关系考试的质量。相当一个时期,考试题目是由任课老师在考试之前选命的。这就带来了许多“猫腻”:由于是给自己教授的学生出题,任课老师难免患得患失,唯恐学生考不过关,自己面子上过不去,命题就难免失之客观公允,尽量偏向轻松易考的尺度;由于是自己考前临时命题,更有不少教师还来个“双保险”,命题之后再给学生搞“特别复习”,实际上就是暗示考题,泄露答案。这样的“假考”不但让考试成绩“错味”,更为严重的是学生由此产生某种依赖,长了惰性,坏了学风。正是出于堵截这种歪风,越来越多的学校选择试题库的作法,依循大纲框架,根据所开课程,组织优秀教师,集思广益,制定若干套试卷备用,考试时随机抽取确定考卷。这中方法有效地避免了“面子卷”与“暗示题”。
当然,试题库的方法一定要严格几点:一是要专人管理。这个“专人”不但要认真细心,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否则,管理者道德败坏,监守自盗,有意泄密,造成更为严重的恶劣后果,有的学校已有这样的教训。二是要有序配套。试题库每套试卷组合合理,知识覆盖面广,程度难易适中。题目、答案、评分标准配套,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三是要及时更新。试题库试卷不能搞“终身制”,要根据教材变化及时修改,及时推出新的试卷。
(二)第二关:制卷。目前,无纸化考试尚未全面展开,试卷的印制仍然是保证考试质量的一大关口。这一关主要有四个环节:一是要保密。一份试题“母卷”从试题库取出、印制到考场分发给学生,流程长,牵涉面广,保密难度大。这就需要制订严格的保密制度,实行封闭式印刷装订、单线联络式试卷交接,每个环节都密不透风。二是要保时。对择卷、印制、装订、分卷等各个环节均按一定的提前量安排好时间表,保证不误考期。三是要保质。主要是保证试卷纸质、印刷质量和装订质量,保证字迹清晰、卷面整洁、页次准确。四是要保量。除了绝对保证在考学生人手一份试卷,还得要有备份,以应不时之需。
(三)第三关:分卷。分发试卷的关键在于有条不紊。要做到这一点,一是做好考场准备工作,包括考场编序,考号排列,考生统计,试卷清点,等等。考号排列时就应设计好发卷方法:横列还是竖排。特殊试卷还须特别设计分卷方法。分卷工作还包括在考试行将结束时,有顺序、无疏漏地做好交卷工作。
如果说前面三个议题都还是考试的“前戏”,那么现在就到了考试的“正戏”舞台:考场。考场是正式进行考试的场所,也是考试成败得失的关键部位。
(一)第一道箍:证件规范严格。严格实行考试证制度。每生一证,每证专用,学生必须凭考试证参加考试。考试证平时由学校分班(系)统一保管,考试前临时随机排序,考生持征入场,按序入座,打破了原来的学号连排方式,杜绝了请人代考、串连舞弊的现象。
(二)第二道箍:考场封闭严管。考场是是进行考试的主要场所。应尽量选择环境安静、光线充足、干净整洁的教室作为考场,让考生觉得舒适轻松,有利于能力和思维的发挥。考试前对考场“清场”,同时开始全方位封闭。并张贴纪律公告,形成严肃氛围,以约束考生行为。
(三)第三道箍:监考纪律严明。首先做好考前准备。监考老师要提前到达考场,做好考前准备工作,如标示考室、张贴公告、座位排序等等。其次是严肃入场秩序。要认真做好考生入场工作,帮助和督促考生做好考前检查,核实考试证件、考生的考号等等。第三是严明纪律条款。正式考试之前,监考老师要向考生重述考试纪律,宣讲舞弊的害处,使考生自觉地用考试纪律约束自己,把违纪、舞弊的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第四严格考试过程。从正式开考到考试结束,监考老师要全程投入,全力以赴,全神贯注,不但要负责全堂考试的具体实施(包括分卷、发卷、收卷、封卷等),掌控整个考场纪律,还要把握整个考试状态,及时地、稳妥地处理好各种“情况” 注意对考生的人文关怀,既要关心爱护,又要不徇私情。使考试正常开始,有序进行,圆满结束。第五是坚持巡考制度。由认真负责、处事公正的人员组成精干的巡考班子,对各考场进行不定时的巡视,并根据实况巡视的考场纪律情况、监考执行情况等项进行量化评分,及时公布,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增强考生的集体荣誉意识。
(一)第一步棋——阅卷流水作业。考试结束后,学校抽调能力强、信度高的教师组成阅卷班子,规定在统一时间、统一地点,按统一标准,集中进行封闭式“三统一”流水作业阅卷,这样一来减少熟人“招呼”、学生求情的干扰,二来杜绝阅卷者打“印象分”的现象。
(二)第二步棋——多种抽查方式。为了检验阅卷效度,防止阅卷失误,阅卷结束后进行适量抽查。这种自查式抽查可采取阅卷老师自查、考务部门抽查和学校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既是对考试管理的深度检验,也是对学生成绩的高度负责。
(三)第三步棋——分析反馈教学。一场考试好比一场阅兵,试卷成绩客观地反映出平时教学的得失,既有整体教学优劣的衡量,也有方方面面长短的剖析,这于发挥教学优势、找出教学症结、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都是极为难得的信息反馈。
考试是学校教学的一项常规性工作,考试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教学界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积极研究和探索考试改革的可行方法,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责任编辑 远 扬)
2015-02-27
谭小京(1957-),男,湖南长沙人,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史志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G642.47
A
1671-5454(2015)02-0081-04
10.16261/j.cnki.cn43-1370/z.2015.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