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全科师范生培养的问题与出路

2015-03-28 05:48
河池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国考教师资格全科

谭 静

(河池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我国要“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为完善现有教师准入制度,提高教师入职标准,2011年教育部决定实行中小学教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国考”或“教师资格考试”),并在浙江、湖北两省先行试点,2012年扩大到河北、上海、海南、广西等省 (自治区、直辖市)。经过2年的试点工作,2013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教师〔2013〕9号)。这两个文件指出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是教师职业准入的前提条件。同时规定试点工作启动后入学的高校师范类专业学生,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考试,通过者才能获取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2015年进一步扩大到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又上新台阶。这一举措也终结了师范生“自然获得”教师资格的历史,给各高校的师范专业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机遇。认清教师资格考试新形势下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全科师范生培养面临的问题与机遇,对于提高全科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促进师范专业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考”给全科师范生培养带来的两难问题

(一)培养理念上:是应切实提升全科师范生素养还是应追求考试通过率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中指出“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部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在于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全面提升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包括“师德、教育教学能力、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内的整体素养。这些整体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需要长时期的修养,积淀,坚持不懈地努力,循序渐进地提高;需要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成熟的实践教学体系,长期规范的制度文化,才能落到实处,见到成效。但目前专科层次免费师范专业,如广西高中起点两年制专科层次的免费全科师范生在修满100个学分,完成1800个规定课时的同时,必须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才能顺利入岗就业。师生们普遍认为“毕业前如果拿不到教师资格证,一切都是白搭”、“如果教师资格证都拿不到,还谈什么全面提升素养。”可见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已经成为衡量师范专业培养效果的一个基本的硬性指标,它的意义等同于毕业证。面对这种压力,在时间有限、学生起点较低的情况下,全科师范专业很容易将工作的重心放在教师资格考试上,一心帮助学生应对考试,因而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素养,甚至渐渐忽略整个专业建设,走上“应试教育”的歧路,而难以遵循全面提升师范生教师素养的这一理念。

是立足于切实提升师范生的整体素养,长远考虑师范专业的发展,对课程、教学进行积极改革,对实践教学体系、文化制度、实践基地不遗余力地进行建设,还是只求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亦或如何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是摆在专科层次全科师范生培养面前的现实问题之一。

(二)课程教学上:是改革原有课程教学还是增设专门培训

专科层次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现有3种学制形式:高中起点两年制专科;高中起点三年制专科;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以广西高中起点两年制全科师范生为例,学生要在短短2年时间内完成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在内的40门左右的课程,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很少,见习、实习及参加其他实践活动的时间都较短。这么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学习这么多的课程,本就难以满足他们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发展的需要,如果为了提高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再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势必挤占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实践练习的时间和机会,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教育教学实践教学如何充分开展?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如何落实?

有没有必要针对教师资格考试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以帮助专科层次的师范生应对考试,提高考试通过率;还是不增加学生额外的课时量,只对原有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在课程教学中自然渗透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无为而为地提高考试通过率;如果要改革课程与教学,又该如何改革,以与教师资格考试有效对接,这是国考背景下全科师范生培养面临的又一问题。

(三)培养目标上:是培养能通过国考的合格师资还是培养多科、全科型的优秀师资

广西教育厅二年制专科层次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契合国家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精神,意在为农村地区培养全科型或多科型优秀小学师资,以适应农村地区小学教育教学的特殊需要。而教师资格考试作为一种准入性考试,主要是“以考试形式对资格申请者的基本教育教学能力及潜在岗位胜任力所进行的选拔性标准化测试,以其结果作为教师资格认定的重要条件。”[1]教师资格考试考查的只是师范生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达标过关即可。其考试科目包括笔试《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和面试3个环节。其中面试环节主要考核学生分析教材和学情,进行教学设计的实践能力。但目前教师资格认定只以某一个科目为准,也即面试环节选择的哪个科目,取得的就是相应科目的教师资格证书。对于师范生而言只要能通过某一科目的面试也就能取得教师资格证书。这很有可能造成全科师范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为了获得教师资格证,把大量的时间偏向于某一科目的教学实践训练,而忽视甚至省略其他科目的教学实践练习。这样一来,培养出来的师范生如何达到“语数外音体美”全通全扛的“全科型”或“多科型”教师的要求?是培养能顺利通过某一门学科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的合格师资,还是培养能真正适应农村小学教育教学需求的全科或多科型优秀教师,需要新的思索。

二、“国考”背景下全科师范生培养改革的出路

(一)以“国考”为导向将素质教育与适当培训相结合

“国考”成了师范生培养的一根重要的指挥棒,衡量师范专业办学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不顾师范生在“国考”中的通过率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把“国考”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甚至由此急功近利地纯粹搞“应试教育”显然也是不可取的。以“国考”为导向将素质教育与适当的应试培训结合起来是一条可以尝试的路径。

1.以“国考”为导向落实素质教育

教师资格证考试虽然是达标性、准入性的考试,其实是对未来教师综合素养的全面检验。考试科目一《综合素质》主要考察考生的教育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意识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包括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写作能力等在内的基本能力。[2]考试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要考查教育学基础知识、学生指导包括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道德发展等知识,还有班级管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知识和能力。[3]面试部分主要考察的是教师资格申请者应具备的教师基本素养、职业发展潜质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主要内容有:①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②仪表仪态得体,有一定的表达、交流、沟通能力;③能够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节规范,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4]当然在此环节中师范生还得具备分析教材和学情的能力。从“国考”内容来看,对未来小学教师,要求知识结构的全科性和能力素养的全面性。“国考”内容也让我们更清晰、细致、具体地认识了未来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哪些,为师范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让师范生的素质教育有纲可循。因此教师教育机构应该以“国考”为导向,从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入手,以切实提高师范生的素养为根本目的、长远目标,从而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帮助师范生轻松通过教师资格考试。

2.适当进行有针对性的“国考”培训

有学者对浙江省16所高校2012级12071名师范生开展调查,其中53.39%的人要求学校主动提出意见建议,使考试要求更加贴近师范教育实际。34.03%的人希望学校增加针对考试的模拟练习;而对“国考”的考试标准、科目设置和面试程序明确表示“了解”的只占12.52%;认为首次就能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的师范生仅为20%。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对于从未参加过“国考”的师范生而言,对“国考”欠缺必要的了解,考试的信心明显不足,对于开设专门的培训还是有一定的需求的。[5]因此适当开设专门针对教师资格“国考”的培训还是有必要的。但这样的培训不应该代替平时的课程学习,更不可能成为教育教学能力的速成班。开设培训的目的应该在于让师范生了解“国考”的重要意义,明确“国考”的考试标准、科目设置和面试程序,当然也可以在要求师范生学好相关课程,打好基础的前提下,研究历届“国考”真题,对解题、答题的要求、技巧进行一定的辅导,进行一些模拟练习等以巩固知识,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既可以帮助师范生明确“国考”的要求,认清“国考”与平时课程学习和实践练习的密切关系,树立通过“国考”的信心,同时又能让学生消除依赖培训课投机取巧的心态,以督促师范生们以更认真的态度抓紧平时的课程学习。

(二)以“国考”为参照有效改革课程与教学,实现对接

在对浙江12所高校师范生进行的调查中,37.13%的人认为如果师范生在“国考”没有显示出优势,其原因是“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式跟考试要求不一致”。[5]新形势下,“国考”应成为高校师范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参照之一,师范专业在课程的设置上,教学的内容和手段上都应该考虑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和考试的方式,主动与“国考”有效对接。

1.课程设置与“国考”对接

首先,开设的课程门类应该齐足,以适应“国考”的需求。从综合素质一看,“国考”非常注重对师范生教师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方面的素养的考查,这方面的比例占到综合素质一的39%,[2]而这些方面的内容是以往传统的小学教师培养较为难以落实的。对此我们应该开设《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等课程,并开足课时,既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也要学习教师法律法规的内容。再如面试环节中的教学设计涉及到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就应该开设与之相应的课程培养学生分析教材、分析学情的能力,或者在各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教育学等课程或实践活动中安排专门的课时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的训练。

其次,课程开设的时间应精细考虑,与“国考”对接。广西“国考”1年2次:上半年3月进行笔试,5月进行面试,下半年11月笔试,1月进行面试。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本科三年级以上(含三年级)在校生(含师范类、非师范类专业学生)才能参加考试。课程在时间的安排上就应该考虑这些因素,力求让学生在参加“国考”之前修完考试涉及到的相关课程,如小学教育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小学教学设计与实施各科课程与教学论等。

2.教学方式与“国考”对接

第一,教学方法上应注重采、用案例教学法、实践练习法等。以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014年下半年真题为例,在20个单选题目中类似“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什么?这种运用教育学原理来解释教育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占到50%。而材料分析题二①吴老师用投影仪出示了一道开放题,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票价分别是:成人每人10元、学生每人5元、团体(10人以上)每人6元。问题是:怎样买合算?很快,很多同学该出了答案:老师和学生一共需要花费280元。小宇提出了另一种方案:“把老师学生凑成10人的组,剩下的同学按照5元的票,一共花费275元,比280元少了5块钱。”吴老师笑着点点头,其他同学听了若有所思,有的似茅塞顿开。小思却说:“不就少了5块钱嘛!”他满不在乎地说:“老师,都出去玩了,谁还在乎这5块钱啊?”其他同学也附和到:“就是,5块钱算什么!”问题:(1)如果你是吴老师,如何应对这一状况?(2)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思想。显然考查的是学生运用教学原则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解决实际情境中的现实问题的能力。而最后的教学设计题着重考查的是学生依据课标,分析教材,综合学情,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从这些考题的设置来看,教学必须要让学生内化知识,将知识变成师范生理念和能力,从而能正确看待和分析现实中的教育现象,解决教育真实情境中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设置各种问题情境,举出多种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中,在积极主动的思考、实践中内化知识,形成能力。

第二,改革课程考核办法。“国考”面试环节具体方式是考生抽题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备课,然后进行试讲、答辩。这不但考查了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理念,分析教材、学情,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以及师范生的仪表、仪态,交流和沟通的能力,还能考量师范生的思维品质和心理素质。为了让师范生熟悉这样的考试方式,并锻炼上述能力,在平时的课程考试中就可以多采用类似“国考”这样的考核方式。如书法、美术、演讲等技能课可以采取现场操作演示加演示说明的方式来考核。教学设计与实施类的课程可以模拟教师资格考试,抽签后给一定的时间准备,然后要求师范生现场试讲10分钟,再进行答辩等。为了增强考试的氛围,还可以开放考试现场,邀请领导、老师或其他同学现场观摩。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既可以促使学生自觉抓住业余时间自主练习,提高实践技能,同时可以让学生尽快适应“国考”的考核方式,综合锻炼沟通交流能力、思维品质和心理素质等。

(三)以国考为底线分层次有梯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教师资格考试是一种衡量师范生基本教育教学能力及潜在岗位胜任力的达标性、准入性考试。目前我国的教师资格考试是分学段、分学科来认定。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只要通过两门笔试,并通过某一门学科的面试即可获得教师准入资格。严格来说拿到了教师资格,只能代表拿到了某一门学科的任教资格。这与大中城市中教师岗位按学科设置和招聘是无缝对接的,但这样专精一门的教师却难以满足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需要。尤其是目前在我国很多偏远农村地区,小学教育教学需要的是“语数外全通,音体美全扛”的“全科型”教师,至少是“多科型”教师。在这样的双重语境下,需要我们对小学全科师范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作出新的认识、表述和追求。

首先应培养全而能达标的合格师资。教师资格考试的要求是师范生或非师范生跨入教师行列的最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因此全科师范专业首先应该将通过“国考”视为人才培养规格的一个底线,与此同时兼顾全科生培养的根本理念,将培养“全而能达标”的合格师资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层次目标。

其次应培养全而精的优秀师资。在全体全科生达到底线的基础上,对于部分基础较好,学习努力认真的师范生而言,可以高标准、严要求,力求使之成为全而精的优秀师资,即既全面又出色的未来卓越教师。具体措施方面可以选拨表现优异者开办卓越教师班,也可以让每个学生对自己进行规划定位,实现自己的“最佳形象”等。但不管用什么样的办学方式,首先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有这样的层次意识、梯度目标,这样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才能不囿于教师资格“国考”的要求而尽量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师范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教师资格“国考”不断改革和全面推进,需要我们去面对、思考和解决全科师范生培养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跟上“国考”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保障和提升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1]王世存,王后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要性、导向及问题思考——基于对浙江、湖北两个试点省份首次考试情况的统计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2(4):32 -37.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育部考试中心.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育部考试中心.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刘宝剑.教师资格“国考”:师范生的认识、态度与诉求——基于浙江省万名师范生的调查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4(22):69-75.

猜你喜欢
国考教师资格全科
病案突进
湖南省2021年教师资格认定时间确定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在即
陕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认定分离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浅析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