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先生的思维创新情结
——“纪念钱学森先生回国60周年思维科学研讨会”的发言稿

2015-03-28 01:19:27苏越
贺州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钱老形象思维复杂性

苏越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北京 100872)

钱学森先生的思维创新情结
——“纪念钱学森先生回国60周年思维科学研讨会”的发言稿

苏越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北京 100872)

钱学森先生对人类的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情有独钟,在思维创新研究方面提出一系列具有方向性、指导性的意见。钱学森先生关于大成智慧学、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拷问,令人振聋发聩,对于今天“万众创新”及大学培养创新人才,仍然发人深省。

钱学森;思维;创新;突破口

60年前,钱学森先生抛弃了在美国的优裕生活与优越的科研条件,不顾美国政府的威胁与打压,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怀抱。回国后,他以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饱满的热情,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我国“两弹一星”的国防事业,并在短时间里就有了质的突破。1972年夏天,当蓝色的天空传来了《东方红》的乐曲声时,每个中华儿女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们终于打破了西方人垄断的尖端战略武器的神话!

令我无比惊叹的是,当钱老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年事已高的时候,他开始对哲学特别是思维科学几乎达到近似痴迷的程度。这是他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的战略转移,对他而言是必然的,也是完全正确的。因为任何尖端科学或尖端技术方面的创造发明,都是科学思维的产物;我们如果通过思维科学的研究,掌握创新思维的真正规律,然后自觉地用于创新或发明的研究过程,就必然能让各种新科技大量涌现。因此,对于钱老未竟的事业,我们必须将思维科学的研究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创造新的科学的思维成果。

钱老曾经论证:能不能及有没有必要建立思维科学的问题。关于能不能的问题,钱老回答道:这实际上是“问人的思维有没有规律”的问题。“如果没有规律那当然不能建立关于思维的科学。从广泛的意义上讲,从唯物主义的思想而言,思维当然有规律,因为思维也是一种客观现象,而一切客观的东西及其运动都有自己的规律,思维当然也不例外”。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应该进行研究的,通过研究而揭示出思维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或进行思维创新与发明的一般规律,那将极大地提高人类思维创新与发明的自觉性与能动性。

如果存在四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世界,那就是无机界、生物界、社会界和思维界。对自然界分门别类的研究,科学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物体运动的惯性定律,原子的分解与化合规律等等。对生物界的研究,生物学家发现了生物的演化规律,远缘杂交产生的后代具有诸多优势的规律。对人类世界的研究,发现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即科技)发展的规律、上层建筑必须与经济基础发展相适应的规律。对思维界的研究,虽然起步相对较早,但由于思维活动的特殊性(即,由于大脑的运动即人类思维常常借助无声的语言在人的大脑内部进行,并且它时而有序、时而无序;时而跳跃、时而飞翔;时而远古、时而未来地进行),迄今科学家只对有序部分的静态思维达到了规律性的认识,这就是目前大家公认的传统古典逻辑和现代数理逻辑。至于思维的其它规律,如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复杂思维、创新思维,甚至辩证思维、立体思维的逻辑或规律,科学家正在绞尽脑汁地探索。相信,要揭示它们的奥秘,还需要数学家、脑神经心理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及文学工作者、语言学家等跨学科的科学家群体,共同奋斗、长期坚持不懈地探索,方可最终创建钱老所希望的能造福于国人乃至全人类的真科学的思维学。

钱老认为,思维科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关于思维科学的理论研究,二是关于思维科学的技术应用研究,前者是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应用;前者带有指导性与方向性,后者带有具体性、应用性与实践性。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对于思维科学的层次,它的历史发展的纵向性和它的不断拓展的横向性的各个类型的思维学科,迄今还不甚了了,如辩证思维与立体思维的关系,立体思维的空间分析和整体的、全方位的分析,是否比两点论进了一步?立体思维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思维规律是什么?研究与应用立体思维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在哪里?这都需要进一步做出令人信服的科学诠释对于研究相对成熟的传统形式逻辑而言,尽管它对静态的、确定的抽象思维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与思维规律有所发现,但对于它的两个趋势即形式化与非形式化的发展,亦是充满了争论:形式化的现代逻辑,它与数学的关系应当定格在哪里?如何保证既不能把逻辑等同于数学,也不能把数学等同于逻辑;现代逻辑的分支林林总总,但就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未能解决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更新换代的问题,症结究竟是在哪里?在非形式化的现代逻辑——批判性思维中,无疑,它把传统形式逻辑中的论证内容扩充与精细化了,但因为它是引进西方的教学科研成果,西方不提以辩证思维作指导,我们也就不敢把它引入,把它作为构建中国批判性思维科学的理论体系的灵魂了吗?

众所周知,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与创新的。批判性思维的一个基本特质是“反省性思维”,它是一种“解放性学习”,是进行“批判性地阅读、聆听、观察、演讲和写作的技能”。这就说明:对引进的批判性思维不可盲从、要勇于创新,批判地吸收,这才是批判性思维所要求的。因此,批判性思维的内在本性,注定了它要在批判中进行创新。把辩证法或辩证思维排斥在其体系之外,由于缺乏辩证唯物论的理论支撑,显然弱化了批判性思维的创新功能,也从根本上影响到批判性思维科学体系的建立。

复杂性思维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思维视角与新的创新的方法论。复杂性思维表明事物的存在和人的认识之间的关系有以下四个特征:其一,事物的发展和人的认识是不连续的;其二,事物的运动状态和人的认识是不确定的;其三,事物的存在或结构以及人对它的认识是不可分割的;其四,事物的发展和人的认识对于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毋庸讳言,这些新的认识似乎给人一种感觉,如果事物的发展或对事物发展的认识“是不连续的”为正确,那么事物的发展或人对事物发展的认识“是连续的”则为错误;如果认为事物的运动或对事物运动的认识“是不确定的”为正确,那么认为事物的运动或对事物运动的认识“有其确定性”就不正确;如果认为事物的存在或结构是不可分割的为“真命题”,那么认为事物的存在或结构可以分割就是“假命题”;如果认为事物的发展或人的认识“是不可预测的”为科学观点,那么认为事物的发展或人的认识“可以预见未来”,就是非科学观点。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两者并不存在绝对对立或完全互相排斥的情况。如果它们真的绝对对立或相互排斥,那么传统逻辑在认识事物中的作用,就被一笔勾销了,反之否定了事物与认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确定性、可分割性与可预见性,复杂性思维就失去了研究的前提,也丧失了研究的意义。所以,合理的科学的结论应该是复杂性思维要以事物和认识的连续性、确定性、可分割性、可预见性为前提,但它又不以此为满足,而是着重研究事物与认识中存在的不连续性(即中断性)、不确定性(即随机性)、不可分割性(即分割后的局部不是整体)与不可预测性(即世间有很多事物不可预测),研究这些特性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达到认识的确定性、连续性、可分割性与可预见性,这样,方可更全面、更精准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并由此形成越来越多的具体学科。

20世纪的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内因为钱老的提倡而对形象思维及灵感思维有过一场热烈的研究,但从后来钱老的评价来看,研究并未达到钱老的预期效果。其形象思维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仍需大家继续进行艰辛探索。现在看来,唯有将思维纵向上与横向上的各个思维层次的科学体系建立起来了,才能提供更多可以利用的方法与技术,帮助形象思维科学体系的建立。

对于思维研究的突破口,钱老曾经提出过一种创新性意见,主张把形象思维作为整个思维研究的切入点,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很有合理性的,并具超前性或前瞻性质。

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形象思维的有无,曾经有过激烈地论战,乃至上升为一场思想政治上的路线斗争。有人在《红旗》杂志上发表文章,指责主张存在形象思维的人,是在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和思想路线的主流争夺阵地。只是在毛泽东就陈毅元帅的诗发表了“文学创作是要用形象思维的”讲话以后,激烈的争辩才逐渐平息下来,从此出现了深入研究形象思维内在机理及其在计算机中应用的探索。虽然这一探索从一开始就得到了钱老的全力支持和理论上的引导,但因种种原因,这种研究长期停留在宏观的和一般性的理论研究中,未能取得突破而一直收效甚微。探其个中原因,笔者认为可能有三:其一,形象思维与其相关的灵感、顿悟思维常常呈现出跳跃性与不确定性特征,他时而会追溯历史遥远的过去,时而又穿越时间隧道,描绘人类美好的未来;他时而在梦里取得想象的突破,时而又在苦苦思索之后的冥冥之中豁然开朗。要想把这种捉摸不定的思维过程予以程序化、规律化的表述,实在是难上加难;其二,当时从事形象思维学研究的专家,主要是拥有较深文学根底的高校教师,但他们有的缺乏逻辑学、数学应有造诣,有的即使懂得数学、心理学,也对哲学、逻辑学缺乏必要修养,这使他们在研究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的过程中缺乏犀利的思维工具,颇易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之窘境;其三,在当时,复杂性思维的研究还没有提到日程上来,形象思维的研究者对此普遍感到陌生,因而,当形象思维的研究遇到了拦路虎时,无法实现思维的转向,向新的思维领域去探索、研究新的途径,这就是形象思维研究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

要找到或确定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是从最简单的思维形态入手,还是从复杂的思维形态入手,这是应当首先考虑的问题。从简单的思维切入去找思维研究的突破口,不是最好的切入点,因为即使获得突破了,也难以解决更为复杂的思维问题。目前,正在成为思维研究热点的复杂性思维,正是解决空天科学、尖端军事技术和最接近人智能的智能机的基础性的思维理论。在它的运行中,可以说囊括了形象思维、灵感思维、抽象思维、辩证思维、立体思维与创新思维中的所有精华和工具,解决了这些思维在复杂性思维中起作用的程式、范式、模式、规律、功能或运用;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立体思维、创新思维的切入点或突破口,也就不难找到了。因此,按照钱老事物是发展的观点,思维科学理论的研究也是发展的,在已经兴起了复杂性思维研究的热潮中,我们也应该将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转移到复杂性思维的研究中来。复杂性思维,在更高的层次上包含着各种单一的思维;单一的思维则不会包含复杂性思维,至多也是潜在着复杂性思维的颗粒而已。这也就是我们要从复杂性思维的研究中,找到思维研究突破口的新设想。

钱老回国工作的60年,是他用自己的才华与智慧无私报效祖国的60年,是他忘我劳动、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创新的60年。为了把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提高到一个新高度,他倡议加强思维科学的研究,揭示人类思维的奥秘,掌握进行思维创新的规律;并主张建立旨在开发人的大脑的智慧的大成智慧学,希望通过这门学问让本来就富有大智大勇的炎黄子孙,有着大智慧。他对中华民族发自肺腑的热爱,和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忧虑与期盼,无疑唤起了每一个希望祖国强盛的中华儿女的深思。让我们在钱老点燃的科学火炬的照耀下,挺起胸膛、振奋士气,向着科学的高峰勇敢攀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议”中,“创新发展”“创新兴业”“创新教育”成了五中全会的灵魂。李克强总理更是不断强调:万众创新将成为加速我国全面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这是党有力的号召,时代殷切的呼唤。作为肩负神圣使命的教育界,只有不断地培养出能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应用的大批各类劳动者尤其是高端人才,那才不会辜负党和时代对于我们的殷切期待。

On Mr. Qian Xuesen's Complex of Thinking Innovation: Symposium of Science Thinking in Memory of Mr. Qian Xuesen's Return to China from U.S.A.60 Years

SU Yue
(School of Philosophy,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2)

Mr.Qian Xuesen had been buried himself in the science of thinking and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significant opinions. Mr.Qian Xuesen's opinions in many aspects,such as Metasynthetic wisdom,why Universities can not train prominent talents,are still significant for the innovation of the public and the training of creative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Qian Xuesen;thinking;innovation;breakthrough

G316

A

1673—8861(2015)04—0063—03

[责任编辑]肖 晶

2015-10-02

苏越(1937-),男,广西灵川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国辩证逻辑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主要研究方向∶逻辑学、哲学。

猜你喜欢
钱老形象思维复杂性
PFNA与DHS治疗股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对比
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科学(2020年1期)2020-08-24 08:07:56
形象思维中疏与密的处理
中华诗词(2019年11期)2019-09-19 09:05:20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送别爱笑的钱老
传记文学(2017年11期)2017-11-20 23:52:56
应充分考虑医院管理的复杂性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58
创意也爱“形象”——形象思维法
发明与创新(2016年6期)2016-08-21 13:49:34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肿瘤影像学(2015年3期)2015-12-09 02:38:52
85岁老人的“绿色养生法”
形象思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