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感培养四法

2015-03-27 09:26吴金凤
甘肃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诵读比较语感

吴金凤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感;诵读;比较;情境;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4—0090—01

语文教学旨在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的核心是语言,而语言的核心则是语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极为重要的。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感悟,不能做繁琐的分析,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鼓励下,自主思考、咀嚼、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着重从以读为本、自悟语感、揣摩品味、生活体验等方面入手。

一、重视诵读,形成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应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增强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但朗读不是那种单调和枯燥的死读、傻读,而是通过默读、赛读、示范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去读,让学生真正动嘴、动手、动脑、动情。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热情歌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以读入情,培养语感,读出中朝人民的深情及对亲人的惜别之情。尤其是课文的最后两句,重复“再见了”,更是全部感情的流露,发自心底的喊声,一句应比一句读得缓慢、深沉,要读出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情。

二、比较揣摩,积淀语感

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往往都渗透在字里行间,那提纲挈领的关键语段,往往是文章的中心、情感的表达部分,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用。学生只有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比较和品味,语感才能得到升华。如,《爬天都峰》一文中,“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一句,为了让学生体会“挂”字的妙处,可要求学生用“拉”或“飘”等字替换“挂”字进行比较。为了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可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合作学习的方式研究、讨论,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当之处:一个“挂”字把天都峰陡峭得似直上直下的特点极其准确、形象、巧妙地描写出来,与后面的“攀”相映成趣,产生了一种朦胧的美。这样,抓关键词句比较、咀嚼就能品出语气神韵,领悟作者遣词的匠心独运,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

三、创设情境,深化语感

文章是以“言”表“情”的,语言文字是作者所抒情感的載体。作为教师,要注重发挥情境的作用,通过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意境,心通其情,意会其理,审美情感油然而生,并由此诱发语感。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春天”一段时,先让学生通过看画面、读课文,欣赏文本描绘的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等景物,在熟读课文阶段,让学生抓住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进行精读感悟,使学生体会小兴安岭春天生机勃勃的自然美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用自豪的语气去诵读。此时,他们已融入课文描绘的意境中,个个饱含着深情。可见,通过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情味,诱发语感,将课文的情感渗透于心灵深处。

四、走进生活,训练语感

五彩缤纷的生活是语言的源头活水,又是语言运用的广阔沃土。因此,教师要扩大学生语言活动范围,把生活当成语言的大教材,立足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向生活学习语言,将听、读、写等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开辟一片语言积累的新天地,使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更上一个新台阶。如,《观潮》一文中:“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奔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要被震得颤动起来。”因为生长在西北地区的学生几乎没有人见过涨潮,因而读这段文字时把握不好感情,所以笔者教育学生、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生活,引导学生将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进行连接,去感受文字所表达的感情,诱发语感。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诵读比较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同曲异调共流芳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