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 山西运城 044000)
急性颅脑损伤34例急救护理观察
王旭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 山西运城 044000)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颅脑损伤34例急救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3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我院急救护理的开展过程与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观察损伤患者治疗效果及住院病情转归情况,指导临床抢救实践。结果:3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经院后急救护理后,按GCS分级恢复良好30例,中度残疾2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1例,临床治愈率为88.23%。结论:急性颅脑损伤病情危急,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和院后护理观察对于维护患者生命,防止并发症,减少残障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并且也为进一步诊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可以明显改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急性颅脑损伤;急救护理;观察
颅脑损伤多见于交通、工矿事故、自然灾害、爆炸、坠落以及各种锐器、钝器对头部的伤害,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严重损伤,其病情多变、易变、突变,随时都有发生脑疝导致死亡的危险,有数剧表明其在外伤中仅次于四肢伤居第二位[1],但病死率却高居首位。其发生死亡第一个死亡高峰发生在伤后1h以内的现场,占50%,因此急性颅脑损伤后1h被称为"黄金1h"[2],早期救护效果直接决定了创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由此可见提高急救水平,对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死亡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院采取积极综合的救治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就此措施应用与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3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36~66岁,平均51岁,发病原因中车祸16例,高空跌落10例,重物锐器打击6例,其他原因2例。入院时GCS计分3-5分16例,5-8分18例。
1.2 临床概述急性颅脑损伤属于创伤学中危害性大的广泛脑挫伤疾病在创伤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合并存在,病死率很高.病急危重、变化迅速。入院相关急救是指急、危、重病员进入医院前后的医疗救护,全面、及时有效的抢救护理措施,不仅能降低急救病人的死亡率,赢得抢救时机,还能为后继治疗奠定基础。
1.3 方法
1.3.1 基础措施进行相关急救准备,使之常态化,如随时做好急救药品物品准备,接到急救电话时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受伤原因、意识状态等作好记录。迅速到达现场立即对伤员进行伤情评估。接诊后应迅速准确,扼要判断伤情并通知医生,立即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经CT检查诊断有颅内血肿的应尽早手术。
1.3.2 观察病情因颅脑损伤患者多为交通事故伤及坠落伤,患者多为复合伤,首先消除纠正休克,防治低血压。在院前抢救过程中需要持续对生命体症监护,严密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及幅度变化,如呼吸<8次/min或呼吸>35次/分立即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或应用呼吸兴奋剂改善呼吸。持续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判断是否因痰阻塞呼吸道而引起组织缺氧。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或血液,监护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应迅速清理呼吸道内的血块、分泌物,舌后坠者用舌钳外拉舌体,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抬高下颌,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合并活动性出血及四肢骨折者应控制出血,支架外固定。
1.3.3 药物救治急救时,可根据症状表现针对性用药,脑外伤后急性期血气分析显示,机体处于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同时伴有代谢性酸中毒需要改善脑缺氧、降低脑水肿。对躁动病人保持舒适的体位,输入脱水剂。
1.3.4 心理护理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心理指导,让病人有归属感,安慰病人,对于未明确诊断的患者则应耐心解释病人提出的质疑。
1.4 效果评定对所有患者在救治后进行疾病情况统计,进行GCS评分。
3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经院后急救护理后,按GCS分级恢复良好30例,中度残疾2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1例,临床治愈率为88.23%。
抢救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关键在于争取时间。作为医疗急救护理人员需要把急救护理的措施方法上升到科学规范一体化的高度,争分夺秒,及时发现潜在危机,提高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率。由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硬物击伤等暴力因素,近年来作用于头颅引起损伤的病例很多,急性颅脑损伤是中枢神经系统短暂功能性的紊乱,为临床常见的严重损伤,病情凶险,随时都有发生脑疝导致死亡的危险。抢救颅脑损伤必须分秒必争,快速、准确的现场急救,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加强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后急救护理有利于预后,可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及伤残率。一些研究也表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与院前院后急救护理措施有高度相关性,除现场急救时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途中医疗监护后,入院后的救治护理措施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减轻患者痛苦,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缩短伤后手术时间,尤其是脑疝发生后的手术时间意义重大[3]。
急性颅脑损伤可导致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及时准确的急救与护理,为患者心、肺、脑复苏成功赢得了时间,同时为急诊手术做好了各项准备,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临床实践中我们得出,早期诊断与急诊处理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若不急时采取措施,可引起脑组织缺血、坏死、液化。院后急救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及充足的给氧、包扎止血、稳定循环,送ICU室监护等,急救的关键是及时准确,时间是救治第一要素,受伤后不当的运送甚至会加重病情导致残疾或死亡。我们对患者进行监护,其目的是为脑功能的恢复创造最优的条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以保全生命,争取最佳的康复与治疗.我们发现临床操作中存在如体交换受损、意识障碍、紧张恐惧、舒适状态改变等问题,需要在救治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瞳孔改变为颅脑损伤最重要的神经系统体征,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患者瞳孔变化的特点,及时地观察瞳孔,注意进行动态比较,区分瞳孔变化原因,为判断病情及抢救提供正确依据。由于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和伤情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平时要加强急救技术技能的训练及考核,接到指令后,及时与患者或家属联系,迅速、准确地估计伤情。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后,对伤情迅速做出评估,根据伤员的神志、瞳孔、血压、呼吸、脉搏、口唇颜色、肢端温度迅速判断伤情的轻重缓急。还应注意在不影响急救处理的情况下,将病人放置成安全舒适的体位,如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屈膝侧卧位,使病人放松并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此外为了节约时间,医护之间需密切配合,各项检查、护理操作需同时进行。
综上,急性颅脑损伤病情危急,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和院后护理观察对于维护患者生命,防止并发症,减少残障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并且也为进一步诊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可以明显改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1]王志敏.81例重症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杂志,2012,10(15):669.
[2]顾靓,冯文鲜,司贤峰.浅谈院前急救中的护理心得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3,20(10):129-130.
[3]陈敏.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阶段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18(11):178-180.
R473.6
B
1009-6019(2015)03-0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