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16排螺旋CT对腰骶椎间盘突出的应用价值

2015-03-27 15:50郑小红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腰骶隐窝椎弓

郑小红

(山西省洪洞县人民医院 山西临汾 041600)

评价16排螺旋CT对腰骶椎间盘突出的应用价值

郑小红

(山西省洪洞县人民医院 山西临汾 041600)

目的:对16排螺旋CT扫描腰骶椎间盘突出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根据相关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腰骶椎间盘突出患者300例进行研究,均行16排螺旋CT诊断,对影像表现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检查结果显示,在300例患者中,右旁外侧型2个,左旁外侧型5个,中央偏右型56个,中央偏左型98个,中央型139个;16排螺旋CT可准确显示患者椎间盘突出程度、范围与方向,并明确硬膜囊与两侧脊神经根是否受压。在经过重建后,依然可以多方位观察患者的椎弓有无崩裂、体骨质增生程度、上下小关节突有无退变等情况。结论:16排螺旋CT扫描作为腰骶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检查手段,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帮助,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腰骶椎间盘突出;16排螺旋CT;影像征象;应用价值

腰骶椎间盘突出的主要病理机制是腰骶椎间盘首发退行性病变,同时受到外力的作用致使纤维环破裂,髓核自裂口脱出,并对脊神经根与周围软组织造成一定的压迫和刺激。基于机械性压迫状态下的神经根容易出现炎性水肿,同时会造成患者伴发多种临床症状,例如腰腿麻木、功能障碍、疼痛等症状。在以往,临床上多采用X线平片与脊髓腔造影对椎间盘突出进行诊断。现阶段,多排螺旋CT在医疗诊断中已经非常的普及并且应用也十分广泛,从而使诊断腰骶椎间盘突出的准确性得到提高,带动了诊断技术发展。但是,腰骶椎结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且椎体常有变异,在行CT扫描的时候需先确定椎体数目,然后定位扫描,以防造成扫描部位的不准确,影响到诊断与临床治疗。本文将结合相关案例,评价16排螺旋CT对腰骶椎间盘突出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腰骶椎间盘突出患者中选取了300例进行研究,其中有114例女性患者与186例男性患者,年龄15~76岁,病程1个月~8年。其中腰腿痛史286例,运动障碍者(单发神经根)167例。主诉:56例腰外伤史者,117例有棘突旁压痛(且直腿抬高试验均显示阳性)。

1.2 诊断方法

我院对300例患者均采用日立Eclos16排螺旋机扫描,患者取仰卧,进行轴位平扫,层厚为2mm,层距为2mm,而主要的扫描范围是L3~S1水平。直至扫描完成后,选择L3至S1行后重建,层距、层厚均为1mm 至3mm。

2.结果

2.1 腰骶椎间盘突出数量与节段

在300例患者中,包括206例单节段突出,90例双节段突出,4例三节段突出。具体来说,单节段突出中有25例L3、4椎间盘突出,112例L4、5椎间盘突出,69例L5、S1椎间盘突出;双节段突出中有9例L3、4椎间盘与L4、5椎间盘突出,81例L5、S1椎间盘与L4、5椎间盘突出。

2.2 腰骶椎间盘脱出类型

右旁外侧型2个,左旁外侧型5个,中央偏右型56个,中央偏左型98个,中央型139个。

2.3 其他

右侧侧隐窝狭窄82例,左侧侧隐窝狭窄91例,双侧侧隐窝狭窄122例,硬膜囊及右侧脊神经根受压78例,硬膜囊及左侧脊神经根受压96例,硬膜囊及双侧脊神经根受压126例,硬膜囊受压43例;有16例伴椎体滑脱,其中两侧椎弓根同时崩裂2例,右侧椎弓根崩裂8例,左侧椎弓根崩裂6例;有41例伴椎间盘膨隆,213例双侧黄韧带肥厚,269例腰椎不同程度骨质增生;上下小关节突退变156例;椎间盘"真空征"36例;腰椎椎管狭窄37例。

3.讨论

椎间盘退变在临床上通常表现为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腰腿痛、脊柱节段不稳、椎管狭窄等病症,其影响因素较多,长期过低或者过高的压力负荷均为其病因之一,且有研究证实软骨终板的钙化可引起椎间盘营养供应的减少,并由此启动椎间盘退变。椎间盘退变一般开始于20岁,且多发于30岁至50岁之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患者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也会持不断加剧的趋势,并引起一系列的生理与病理变化。为确保腰骶椎间盘突出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行多排螺旋CT扫描。腰骶椎间盘突出CT征像通常分为直接征像与间接征像,其中直接征像的特点包括椎间盘后缘向椎管内的局限性突出,且与相应椎间盘的密度相似,但形态各异,边缘呈现规则或不规则形状;椎间盘突出处会呈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钙化,且连接椎间盘,但会隔开上层面和下层面,致使两层面不发连续;通常情况下髓核游离碎片处于硬膜外,与硬膜囊相比密度更高[1]。间接征像的特点包括硬膜外脂肪间隙消失、变窄、移位;硬膜囊前缘、侧方、脊神经根出现受压移位。就腰骶椎间盘突出的CT分型而言,大致可分为外侧型、中央型、旁中央型、韧带下型与穿韧带型。具体来说,中央型指的是椎间盘后缘的正中呈现丘状隆起,并从腹侧压迫马尾或者脊髓;外侧型指的是突出的软组织结构位于椎间孔外或内,且占据神经根的位置,其CT值和椎间盘一致;旁中央型指的是突出的椎间盘位于前二型之间,压迫侧隐窝脊神经根或者脊髓;韧带下型指的是突出的髓核被后纵韧带覆盖,其后缘相对光整平坦,且在后纵韧带钙化的时候,可分辨出移位的后纵韧带;穿韧带型指的是突出部分呈现挤出状,且与椎体后缘成锐角或者呈碎块游离在椎管内,其外形不规则,可移位于椎间盘上下平面,可位于椎间盘平面。16排螺旋CT和普通CT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扫描角度大,扫描架可倾斜±30°,对各种需求的扫描均可得到满足,并且在观察椎间盘病变过程中更加的详细和全面[2];另外16排螺旋CT的扫描层厚比普通CT更加薄,从而可以增加各向同性体素和Z轴分辨率,并且加快了扫描速度,减少平均容积,进而在显示微小结构时更加的精准;除此之外,16排螺旋CT还具有很强的后重建功能,在行椎间盘并包括上下椎体无角度的连续、不重叠扫描后,可进行薄距(最薄0.3mm)、薄层、冠状面、大角度(±30°)以及矢状面的重建,并在超薄层观察椎间盘病变的基础上,实现多方位观察椎体骨折增生与上下小关节突退变;可在矢状面对椎间盘脱出与硬膜囊受压的情况进行观察;对椎体滑脱者,可清晰显示其椎弓是否伴有双侧或者一侧性崩裂[3]。此外,能在观察椎间盘病变过程中更加详细和全面的同时,对扫描层面的椎体情况进行观察。根据文中的研究数据显示,在300例患者中,其中右旁侧型2个,左旁侧型5个,中央偏右型56个,中央偏左型98个,中央型139个。16排螺旋CT可准确显示患者椎间盘突出程度、范围与方向,并明确硬膜囊与两侧脊神经根是否受压。在经过重建后,16排螺旋CT依然能全方位观察椎体骨质增生程度、椎弓有无崩裂、上下小关节突有无退变等。总的来说,16排螺旋CT可对腰骶椎间盘突出作更详细、更全面的观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1]岳寿伟;吴宗耀.腰神经根在神经通道内慢性损伤时的形态学与神经生理学变化.颈腰痛杂志.2003.187-189

[2]李家德.梁甲伟.16排螺旋CT对腰骶椎间盘脱出的应用价值.广西医学.2010.9.1118-1119|

[3]李果珍,苏学曾,临床体部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61-263

R445

B

1009-6019(2015)03-0066-02

猜你喜欢
腰骶隐窝椎弓
脊髓腰骶膨大扩散张量成像参数评估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损伤程度和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研究
腰骶移行椎患者腰骶交界区冠状面倾斜畸形发病特点的临床研究
改良低温螯合法分离家兔小肠绒毛和隐窝细胞及分离效果鉴定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成人心包后上隐窝128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意义
腰椎间盘摘除术联合侧隐窝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疗效分析
浅议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护理
腰骶移行椎的影像学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