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整饰视角下的大学生学业考试作弊动机与行为探析

2015-03-27 13:54张萍萍
关键词:监考作弊学业

张萍萍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铜陵244000)

大学生在学习和职业生涯中会面临各种考试,其中以大学期间的学业考试居多,即每学期都必须应对的期中、期末考试、学期补考和毕业补考等,而学业考试中的作弊现象(以下简称“考试作弊”)却屡禁不止,或多或少的都会出现在各个考场中。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研究也屡见不鲜,在中国期刊网统计的近10年的文献中,研究大学生作弊的就有9353篇之多。可见,大学生作弊的社会问题早已引起大家的重视,大多学者从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角度去分析,从诚信、道德和社会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本文则从社会认知中印象整饰的视角来分析大学生在学业考试中的作弊动机与行为。

一、印象整饰理论

印象整饰,又叫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现,它是一个社会心理概念。指一个人通过某种方式方式影响别人形成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印象整饰的思想最初来源于意大利人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但对这一研究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则是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1956)中详述了莎士比亚的戏剧论观点,认为“印象管理就像戏剧”。[1]在人生大舞台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就像演员按照社会剧本的需要(即社会期望的需要)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每个人都隐藏别人不欣赏的某些方面,表现出别人欣赏的东西,根据别人的期望来努力塑造自己的美好形象,以求得到别人肯定的评价。

因此,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能够顺利进行,互动的双方都尽力运用某种技巧对自己的形象进行控制、管理、整饰。例如,少儿节目的主持人在节目中与少儿观众互动,他就必须通过颜色鲜明卡通的服饰、儿童用语和可爱的夸张动作和表情等技巧来给少儿留下良好的印象,让少儿认可、接纳他,从而使互动得以进行。所以,在社会心理学中,印象整饰表现的是社会认知,是认知者与被认知者之间的互动过程。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中的印象整饰

大学生的印象整饰在学业考试作弊中分别体现在作弊的心理动机,作弊过程中和作弊后的行为中,我们从作弊动机和作弊行为分类探讨。

(一)作弊的表层动机

在对近5年来毕业的102名毕业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中,发现他们大学阶段学业考试作弊的同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于本身成绩就不错、学习比较努力的同学,他们作弊的动机,是希望能考得更高的分数,可以更有把握的拿到奖学金或者入党;另一类是对于本身就不爱学习、成绩较落后的同学来说,他们作弊的目的就是害怕考不好不及格,还要参加补考。前者是为了明确的目的而在考试中作弊,我们称之为“功利性作弊”;后者是因为有学期补考和毕业补考制度的存在,害怕补考过不了拿不到毕业证而在考试中作弊,我们称之为“制度性作弊”。还有一类同学,成绩尚可,不是为了拿奖学金或者入党,而是单纯地碍于同学、朋友情面帮助同学作弊,即“出于同学义气帮忙”。[2]这类我们称之为“关系性作弊”。

(二)作弊的深层动机:获得性印象整饰

通过对这三种作弊类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作弊从本质来说是一种印象整饰,准确地说是一种获得性印象整饰策略。即运用作弊的“技巧”对自己的大学生形象进行控制和管理,努力树立和完善在他人心目中的完美形象,以获得他人的好评和赞许。

对于“功利性作弊”的大学生,作弊能取得更高的成绩,更有把握的拿到奖学金或者入党,给别人树立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形象。而在实际中,我们评价一个大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也通常倾向于他是否拿过奖学金或者大学期间是否被推荐入党等。对于“制度性作弊”的大学生,平时对学习没有兴趣,通常60分及格就心满意足,不希望也不大可能拿到奖学金,只要不参加补考就行,因为参加补考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觉得羞耻的行为。很多同学认为,一般正常的期中期末考试都过不了,补考能过的可能性就更小,一旦补考也没通过,那就可能意味着“拿不到毕业生证”了。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很少有人认为拿不到毕业证的学生是个合格的大学生,这样的大学生在亲朋好友面前也是抬不起头来。所以,为了顾及这个面子,也是为了能顺利的毕业,他们选择了作弊。在“关系性作弊”中,大学生帮助同学一起作弊都是碍于同学关系,怕万一不“帮助”同学,就会失去和他的友谊,为了树立在同学朋友面前“互帮互助”的形象,无奈中选择了作弊。例如,在访谈4个替别人参加考试的大学生,研究替考的动机时,4个大学生一律都认为“同一宿舍,碍于同学关情面,别央求多次,怕影响同学关系,不好拒绝”。[3]

(三)作弊的事实行为:保护性印象整饰

大学生的印象整饰还体现在整个考试作弊过程中和考试作弊之后,这种印象整饰是一种保护性印象整饰行为。即通过归因、寻找合理化理由或者道歉等方式,尽可能隐藏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别人消极看待自己而做出的保护性措施。

在学业考试中,大学生作弊仍以“夹带”、偷看、交换试卷等传统手段为主,高科技的手段较少,略先进的就是把答案写在手机上或者考场上百度搜索答案等。考试进行中,为了不被监考老师发现,大学生在作弊的时候很小心,通常采取一些遮挡物进行掩盖,如把答案夹在草稿纸、练习本、餐巾纸之中,或者把纸条、书本坐在屁股下,或者把手机夹在大腿中间等。一方面想考到高分,怕监考老师发现,偷偷摸摸地找答案;另一方面,还装模作样地挠挠耳朵、叩叩脑门以示正在思考中,以在监考老师面前树立一个认真考试的良好形象,实施保护性印象整饰策略,可谓煞费苦心。

考试结束后,有些作弊的同学,仍在担心作弊行为可能被监考老师发现,或担心监考老师为什么仅给予暗示而没有点破,因此,在考试结束交卷时,一些同学又实施保护性印象整饰行为。因为他觉得刚才的作弊行为可能会被监考老师登记下来,或者上报给相关部门,甚至他可能会面对制裁和惩罚。为了避免这个消极事件对他本人的良好印象造成威胁,进而可能会使他的声望、形象和自尊等受到损害,该同学就会进行印象整饰,要么跟监考老师套近乎,要么嬉皮笑脸地要求监考老师别告诉他的班主任,要么抱怨此次试卷难度大,自己因某种原因没有认真复习等,这种尽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别人消极看待自己的防御性措施,也是大学生的一种印象整饰行为。

三、大学生考试中积极的印象整饰策略分析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是印象整饰的虚饰性表达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通过印象整饰以获得别人的好评与肯定。但是,印象整饰却存在着表演性和虚饰性,它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运用印象整饰的技巧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所以,印象整饰的运用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成功的印象整饰有利于调节人际关系,使人们之间互动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也有人运用这一手段虚饰自己的真实水平和真实身份,通过印象利用相应的技巧,对他人印象进行控制,为自己谋取私利。[4]

考试作弊是印象整饰的虚饰性表达,是印象整饰消极作用的体现。大学生以期树立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形象,却错误地使用作弊的技巧来欺骗自己和他人,反而会破坏了平时留给大家的良好印象。在我们的课堂上就有这样一名女大学生,她平时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被大家评价为努力认真的好学生。可是期末考试时,却被教务处处长发现她夹带小纸条作弊,被取消了考试资格。事后,她主动找到老师,解释说这门课程是班主任带的,为了给班主任带的这门课考出更好的成绩,所以选择作弊。这是一个印象整饰的典型案例。很多教师认为,看到平时表现不错的大学生在考试中有作弊行为时,都感到无比心痛,总觉得这个一个虚饰性的欺骗表现大大影响了之前该同学留给老师的美好印象。

(二)培养大学生掌握正确的印象整饰认知

在大学生的学业考试中,要从大学生想获得人们良好印象的目的出发,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印象整饰认知,发挥印象整饰的积极功能。针对“功利性作弊”的大学生,需要衡量作弊成本和作弊收益。成绩优秀的大学生为了多考几分而去作弊,颠覆了在师生中的好学生形象,是得不偿失,成本大于收益。针对“制度性作弊”的大学生,我们做过简单的调查,过半数以上认为考不及格不参加补考的话,那么作弊还有什么意义?所以,针对他们要寻找比补考制度效果更好的可行性制度,以减少这种自欺欺人的印象整饰行为。而“关系性作弊”的形成通常根源于我国的“面子”情怀,顾及“脸面”常被认为是中国人独有的社会心理特征,鲁迅先生曾经将“面子”称为“中国精神的领袖”。事实上,“面子”和“脸”还是有区别的,面子重在争取,而脸重在守护。[4]不帮助同学作弊是觉得在同学面前没了面子,但是作弊却是丢了脸,涉及不道德,严重了会违法乱纪。

同时,要探索更积极的印象整饰方式。例如,要树立一个合格、良好的大学生形象,创造他人眼中的美好印象,那么平时认真学习,考前认真复习,哪怕临时抱佛脚也是比作弊更加积极有效的方式。

(三)改变印象整饰消极功能的产生机制

大学生学业考试作弊是印象整饰产生消极功能的结果,这与大学生本身对印象整饰和考试的认知偏差有关,同时也与大学考试制度等外在机制密切相关。除寻找更有意义的促进自觉学习的机制外,大学生作弊之所以得逞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监考过程存在漏洞。它是大学生印象整饰的消极功能产生的机制。如果监考老师十分负责,认真监考,严格检查,则作弊实现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事实也证明如此。在我们对毕业生进行的随机调查中,很多同学认为,考试作弊的原因就是因为监考不严。实际情况中,如果考场内安装有摄像头、屏蔽仪,考场外有巡视人员不断巡视,那么作弊现象就会大大减少!可见,要改变大学生不恰当的印象整饰,抑制其消极功能的发挥,还需整治其产生的不良机制。

总而言之,大学生踏实学习专业知识是本职任务,在学业考试中采取印象整饰策略,不能只顾表面工夫。盲目地作弊行为只是的消极的印象整饰,不仅得不偿失,长此以往也会在假象中丧失本来面目,迷失发展方向,大学阶段唯有努力学习、掌握技能才是最终的制胜因素。

[1]GoffmanErving.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New York:Doubleday.1959:91-103.

[2]高辉,杨劬,吴昊,陈斌.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3):115.

[3]段鑫星,宋幸丽.大学生为何替考?——关于大学生作弊的质的研究青年研究[J].2004,(6):35.

[4]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81-183,183-185.

猜你喜欢
监考作弊学业
基于Excel VBA的考试管理系统设计
艰苦的学业
作弊
监考时……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有人要你帮忙作弊怎么办
没作弊
监考老师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