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苇,凌春芳
(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泰州225300)
高职贫困生就业分析与指导研究
戴苇,凌春芳
(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经济危机、严峻的就业压力给高职学生尤其是贫困生就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高职贫困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的生存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文章从社会、学校、学生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寻找指导高职贫困生顺利就业的各种途径。
【关键词】高职贫困生;就业现状;就业难题;就业指导
贫困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正在日益为社会所重视,而高职学校的贫困学生又是这个特殊群体中一个较为特殊的部分,他们目标明确,学习以就业为导向,短时间学成直接就业上岗,以减轻家庭负担。
但是高职贫困生却面临着更多就业压力的问题。本次研究对象为本校即将步入就业岗位的300多名贫困生,这些学生或父母下岗,或来自农村,但都年纪不大,世界观在逐步形成,自我意识较模糊,因为贫困心理负担较重,我们教师应该适时与其沟通和指导,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助其早日走上社会,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1.1就业形势困难
现代化经济发展迅速,对高水平人才需求增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众多企业人才精简,各类“海归”纷纷回国就业,各高校大规模扩招,毕业生数量剧增,就业竞争激烈。高职毕业生明显不具备优势,一无经验,二无高学历。
初出茅庐的高职毕业生小吴,不记得自己是第几次来到当地人才市场来应聘,总是被各家企业拒绝,被比他学历高的求职者所淹没,本来满怀的踌躇满志,已被现状逐步击破。
1.2高额就业成本
毕业生在就业之前必定要投入很多的资金,包括:自我包装费用、招聘报名费用、交通费、食宿费、考试费用等,一旦双方就业意向达成,还需要缴纳保证金。总计算下来,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还未走上就业岗位就要支付这么多的费用,对于一个贫困家庭来说如何负担得起。
小李同学是来自于信息工程系的一名职校生,即将毕业的她将她近两月的所花费用列了清单:制作简历(包括相册)500元,发型设计300元,服装费用300元,化妆品消费300元,交通费100元,通讯费280元,杂费300元,共计2060元。小李同学说,最近一直在忙碌找工作,拍照片、做简历、添置衣服等都只是前期的准备。如果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这些钱是花的值得的。
调查发现,贫困生中60%的学生在每一次招聘会中至少会投5份的简历以扩大就业机遇,每份简历若简单装订需要10元左右,如若精心装订百八十元的都有,几乎每次招聘会下来50元钱是必须的。再加上形象包装费用,一次发型的修整费用需要20元左右,交通费用每次10元-20元不等,通讯费用每月30元-50元不等,这些费用足以难倒贫困生,很多学生反映无以为继。
1.3缺少社会资源
经济学家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在《贫穷的本质》一书中提出“贫穷的表面原因是因为财富的匮乏,但其深层的原因是因为社会机会、资源的不平等。而这种机会的不平等会让那些原本有可能凭借自身的智慧和能力改变经济状况的穷人失去重要的脱贫机会。”
人际关系的广泛与否,有时也是顺利就业和择优就业的决定条件之一。有些就业信息,用人单位会选择不对外公布,只是在极少人群中流传。调查证明:毕业生中家庭背景好的,更容易获得这些社会机会,更快就业;而贫困生们,他们只有自己去闯,先解决起码的温饱问题,根本不会考虑先找心仪的就业单位,顺利就业已经心满意足。所以贫困生的就业率远低于家庭背景好的同学。
2.1整体素质偏低
高职学校的学生本是经过一轮激烈的中考来到职校的,他们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稍差,尤其是贫困生,很多来自农村,教育水平比较低,加上整个高职学习的氛围让他们忽视自己的弱点。相比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特别高校的毕业生,他们接受的教育资源相对优良一点,基础稍微扎实一点,视野比较开阔,综合能力稍高。竞争上就处于上游。
笔者曾对与本校密切合作的企业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到学校向他们重点推荐的贫困生确实属于踏实勤奋型的,他们不好高骛远,按要求工作,受到企业的欢迎。然而企业发现这些学生只是动手能力还不错,但是遇到新的技术不会钻研,需要手把手地教。而且他们仅能胜任技术岗,其他岗位根本适应不了,所以一直只能待在企业底层,晋升的机会很少。
2.2就业观念不实际
贫困生在就业中,往往不从长远考虑,急功近利,贫困使他们急着迅速找到改变目前自身经济地位的工作,也就限制了他们的工作视野。很多人为了尽快摆脱目前贫困的状况,专挑大家都拼命想挤进去的大企业、高收入单位,也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学历低,在就业中产生了自卑和恐惧的心理,在求职中不能主动出击展现自己,害怕竞争,产生了“等靠要”的思想。就业的失利,对这个年龄的职校贫困生来说不会去调整心态,很容易产生焦虑,甚至对找到工作的同学多了一份嫉妒,这些不健康的心理,使得他们就业更加困难。
我校“就业研究课题组”对本校已毕业的贫困生进行过就业行为和就业意向调查,发现15.7%的学生愿意回老家——农村就业,84.3%的学生不愿意去农村或者是经济落后地区,甚至将苏南地区作为自己就业的首选地,他们普遍认为“苏南地区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市场化程度,为自己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他们想尽快摆脱贫困,然而毕业后这些学生中68.2%的人至今仍未找到自己中意的工作。
2.3缺乏就业心理辅导
目前部分高职学校对贫困生的帮助多停留在物质和资金上,忽视学生的“贫困心理”辅导,只是进行一般的思想或品德问题的辅导。贫困生就业促进政策也很少,虽然强调学生要主动竞争,勇敢面对挫折,却没有教他们如何正确调整自己的消极心理,学校更缺少这方面的专业教师从事就业心理辅导,等待学生自己主动来咨询,忽视了职校学生贫困心理中自卑的因素。而且由于物质、精力有限,很难照顾到多数贫困生,仅对少数特殊的学生给予了些特殊的照顾。
3.1高职贫困生自身努力
1)克服心理压力。高职贫困生很多同学都会因为贫困怕被同学瞧不起而容易将自己封锁起来,所以要就业就必须先克服自己的这个缺点,多多与同学交流,不要因为自卑而内向,相信自己跟其他同学没有区别,经济条件不能成为自己的束缚,靠自己可以改变现状,只有这样将来自己才有自信参与到激烈的竞争中去。
王同学,男,数控专业学生,父母下岗后靠经营店铺维持生计,该生班级成绩排名中等,平时性格内向,在毕业前际他的心情非常焦躁,与班主任交流中,他也表示自己没有信心,面对即将到来的纬创公司在学校的招聘,他觉得肯定不会被对方选上,最后也就是去一家私人的小工厂工作,班主任了解后,及时与他
进行了深刻的交流,帮助其分析了他身上存在的弱点,并在招聘之前与他模拟招聘场景,让同学尽量多与他沟通,开导他慢慢来,帮助他发现他自己忽略的优点,一步步争取努力,在老师的坚持下,王同学感动了,也慢慢找回着自己的自信,最终如愿以偿进入他心仪的单位。
2)提高综合能力。高职贫困生首先努力在就业前多学点专业知识,提高英语、计算机操作能力,不要觉得经济条件差就脱离集体,把自己封锁起来,积极参加提升自己能力的活动,培养大胆独立的个性,尝试组织和协调能力,在集体中成长,培养团队意识和自信力。利用职业学校的优势,比如技能比赛、创新活动、企划书设计、才华展示比赛,开拓自己的视野和创新思维,走一条不同于高校毕业生的重技能发展的道路。
在全国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的万同学,也是来自一个农村家庭,他也曾在职校生涯中沉沦过,为家庭生计担忧过,但是由于一直以来他对发明的执着,以及班主任不断的鼓励与支持,职校生也能有不一样的精彩,所以在招聘中他的简历被很多家企业看中,就业机会也随之增多,他的职校生活也鼓励着他身边的学弟学妹们开始思考如果有价值地度过自己的学校生涯。
3)树立正确就业观念。高职贫困生需要从自身条件出发,把自己的心态端正好,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脚踏实地,摆脱自身的浮躁,选择一些基层的岗位先干起来,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将就业渠道多向农村、中小企业、贫困地区拓展,这也是今后的毕业生的一个选择。不要因为用人单位与自己的期望不符合而选择放弃。树立正确的就业选择观,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充分就业。
计算机专业的范同学在招聘中连连失利,班主任特地帮他分析原因,发现他的简历都是投向一些大公司,小公司基本不考虑,范同学坦诚他是长于农村,深深地感受到城市与农村存在着巨大差距,所以,他宁愿在城市终日找工作,也不愿回乡工作。班主任与他的长时间交流分析出这种求职地域的局限性,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是否能承受住这些求职成本,会给家庭带来什么,让他换个想法,哪怕先暂时过渡一下,避免毕业后更增加家庭负担,范同学有所感悟。
3.2外在环境对职校贫困生的帮助
1)扩大就业支持体系。虽然目前职校学生已出台了资助政策和国家奖、补助金,但是正由于很多家庭贫困的经济条件选择上职校,所以高职贫困生数量也就越来越多,资助的力度就有必要加大,也同时希望社会能重视职校这一块,让他们沐浴在众人的关爱之中,将他们珍贵的时间用于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上,不再为经济发愁。
07会计专业的居同学,18年前,刚出生才几天的她,被亲生父母遗弃在兴化市合陈镇张居村,被该村单身汉兄弟居洪章和居庆章收养,一家以务农为生,日子十分清苦,直到居庆章老人去世,一家陷入贫困,居同学不忍心继续上学了,她决定退学回家,外出打工,赚钱赡养大伯。她要让居洪章老人安度晚年,完成居庆章老人的心愿。国家出台了有关针对中职贫困生的政策给居露平同学的生活带来了阳光。居露平动情地说:“尽管她的‘出生’是不幸的,但很幸运地遇到了这么多的好人,她要用功学习不辜负大家对她的期望。”如今的居同学也已经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但是本着感恩的心经常回母校,同时将她的个人奋斗的故事讲给学弟学妹们听,鼓励更多的贫困生努力学习,积极就业。
2)加强就业心理辅导。学校要多开设心理辅导课,多留意班级的贫困生,多听听这类学生的心声与困惑;在择业过程中,可以开设讲座、一对一辅导、现场咨询等方式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挫折,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教会他们如何自我调整心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开设专项就业课程指导,教导高职贫困生掌握求职面试技巧,提升自主能力,增强就业自信心。
3)提供广阔就业信息。学校要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拓展贫困生的就业思路和就业渠道,为这些缺少资源的学生牵针引线,大力推荐他们,同时把招人单位引进校园,减少学生就业成本,提供方便快捷服务,加快职校贫困生的就业。
“服务本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是我校《2012届毕业生就业扶助计划重点推荐学生材料》封面的一句宣传语。学校积极组织用人单位进校园活动,向用人单位积极推荐我校优秀人才,特别是贫困学生,我校制定集体简历和一系列推荐材料,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自我鉴定和学院的推荐意见,发给招聘单位,加快学生就业,为贫困生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总之,要从根本上提高高职贫困生的就业,需要完善各项帮扶机制和保障制度,在经济发展的大好前景下,促进教育的良性循环。社会、学校、学生三方一起努力,帮助高职贫困生消除心理压力,培养积极心态,走出就业误区,顺利走上就业岗位。
【参考文献】
[1]程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思考[J].广西高教研究,1999(1).
[2]陈玲.关于高校特困生现状分析与思考[J].交通高教研究,1998(4).
[3]刘荣军.当今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当代教育论坛,2008(7).
[4]刘默.关于高等学校贫困生助学方法的探讨[J].浙江水产学院学报,1998(12).
[5]张维斌.高校特困生问题解决方法初探[J].渝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4).
[6]白海燕.新时期高校贫困生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8.
[7]滕玉军.高校贫困生管理研究探析[D].济南:山东大学,2007.
[8]林琳.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研究[J].品牌,2015(3).
[9]赵擎昊.关于高校贫困生就业弱势问题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1).
[10]彭友.基于发展性资助视角下的贫困生资助体系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4(4).
[11]季昌勇.人文关怀价值在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建构[J].中外企业文化,2014(12).
[12]马铭启.高校贫困生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13]戴诗雨.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9.
[14]常平平.职校贫困生之心理贫困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34).
[15]解丽.中职学校贫困生的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16]李珊.河南省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焦虑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3.
[17]褚慧萍.高校贫困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32).
[18]蓝冬玉.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7).
[19]薛深.就业难引起的贫困生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
[20]吴小玲.提升贫困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思考[J].经济师,2009(11).
[21]李琳.高校贫困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8(13).
Analysis and guidance on the employment of poor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AI Wei, LING Chun-fang
(Taizhou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y, Taizhou, Jiangsu, China 225300)
Abstract:Economy crisis and severe employment pressure bring new challenges to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especially to those whose families are poor. Whether the poor students can get jobs smoothly or no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families and schools,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prosperity of our country. The article makes a research from the three angles of the society, schools and students, trying to look for all kinds of ways to guide poo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o get suitable jobs.
Keywords:poor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es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employment problem; employment guidance
[作者简介]戴苇(1982-),女,江苏泰州人,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校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校语文课程教学、班主任教育。
[收稿日期]2015-09-22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61(2015)04-0064-04
【doi:10.3969/j.issn.2095-7661.2015.0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