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珏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九江332000)
高校学生考试舞弊的成因分析及防范策略研究
王珏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九江332000)
【摘要】考试是学校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方式,但近年来高校学生考试舞弊现象屡禁不止。文章从学生舞弊的需求、条件和主观意识三方面分析了学生舞弊的成因,进而从教学、评估、外部环境三个角度提出了防范舞弊发生的策略。
【关键词】考试舞弊;成因分析;防范策略
从测试学角度看,高校的期中、期末考试一般属于学业成绩测试。它不同于为了选拔目的的水平测试,亦不同于为了检测具体能力和反馈作用的学能测试和诊断性测试,主要是检测学生一阶段、一学期所学的结果,是教学过程中的常规行为。但近年来,学生考试舞弊现象屡禁不止,各校防范机制越来越严,监管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看来还得另觅它法,以尽力杜绝此风。凡事皆有因果,若要寻找明智的防范策略,得分析研究其舞弊之因,以求从本源上杜绝或消除。
理性分析学生舞弊之风不绝的究极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点:
1.1部分学生内功不足
近年来,在高校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生源数量剧增,但质量一般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大班上课已成常态,教师对个体学生学业的参与度较高中阶段相对减弱。一些学生由于基础薄弱,缺乏必要的心理和学习策略指导,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性较差,对学习产生了畏难、消极情绪;还有些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把精力和兴趣过多地放到上网、校园恋情、社会工作、商业活动中去,学习上马虎敷衍。
随着全国高校合并升格成为一大趋势,原先彼此相隔甚远的学校合并后分为若干校区。课程的一体化,使得教师从甲校区到乙校区上课成为常见情况。为了减少任课教师来回奔波、路途消耗之苦,原先每周两到三次授课的课程,集中安排在一两天之内上完。这种“压缩饼干式的课堂教学”使得自主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难以达到课程要求,考试时势必因为没有足量的输入,而担心输出不足,故部分学生希望借助舞弊通过考试。
1.2考试题型的设计不尽合理
当前,高校的考试形式还是较为单一,大规模、标准化的书面考试普遍采用。以笔者熟悉的英语学科为例,虽然不少学校增加了平时成绩在学生学业成绩中的权重,总体还是以书面闭卷考试为最主要的测试方式,较少采用开卷考试、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口试等方式,通常以卷面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英语学业水平的最重要标准。
从教育的角度看,教育者的责任总是第一位的。有些教师在测试形式上缺乏创新,为了追求效率,教师命题校级试题时,通常多数题目选自各试题集、题库中的客观题,少数则是由在所教课程教参中有明确参考答案的主观题集合而成。这类含ABCD选项的客观题和有明确答案的主观题使舞弊者易于夹带和抄袭。每当考试过后,常可见随处丢弃的微缩影印件或袖珍教程。笔者曾详细了解过外籍教师主持的考试命题活动。他们的命题类型,即使是学业成绩测试,也是通过检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发挥独立思考能力才能通过的考试题型,当然这类题型比客观题批改更费时费力。当下考试被赋予了太多的含义,使得有些学生甘于孤注一掷。不可否认,目前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标准的单一性为动机不纯的学生无形中提供了便利。
1.3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
当前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高校学生笃信“存在即合理”,似乎任何标准都有其合理性,这使得学生混淆了是非观念、道德评价失范。例如,为了拿奖学金、各类荣誉称号,有些学生对学习中的弄虚作假不以为然,对考试作弊的羞耻感淡化,对作弊现象持默认或不置可否的态度。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54条之(四)有如下规定:“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它作弊行为严重”,为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的情形之一。该规定显示了教育部惩戒考试舞弊之风的力度和决心。但现实中,部分学校处于对本校声誉的考虑和学生前途的顾虑,鲜有痛下狠手,而是温和地提倡“把舞弊消除在萌芽状态”即可,反而导致了“猫抓老鼠”游戏的轮回,使校方和舞弊学生处于拉锯战的状态中。
在多数学生凭着自身努力通过考试的同时,不排除有些学生通过旁门左道获得考试证书受到社会认可而获益。平时,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考试恪守正直、诚信,最终因补考而遭同学讥笑;而某些舞弊成功的学生逃脱了补考、甚至获得荣誉。这样的现实使一部分原本踏踏实实的人内心失衡,有可能改变初衷而去效仿。
综观上述三种原因,能否找出有效的办法以针对性的化解这些原因,从而减少以至于消除学生舞弊这一普遍现象呢?我们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予以防范:
2.1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减少和消除学生考试舞弊的需要
首先要按教学规律办事。如果扩招或合并后教学条件难以及时跟上,那就应该实事求是地按现有教学条件、质量水平自我定位。考试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能力应该与实际的教学水平一致,从而使学生不用去应付他们怎么跳也够不着的课程知识目标。准确地说,要千方百计地让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稍加刻苦努力、根本不需要舞弊就可以通过考试,以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2.2加强测试评估方法研究,由重书本知识转向以能力测试为主
如果上述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稍显空泛,那么在考试命题上尽量减少学生舞弊的可能则是教务管理部门和教师能够身体力行的。诚然,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坦率地说,从教师教学劳动量与分配所得这一角度来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考试命题上更多地付出一些时间和精力并不为过,且不说教书育人这一职业道德要求。一方面,认真科学地根据学业成绩测试的目标要求,尽可能地避免选用那些教材上有现成答案的试题,因为这类教材学生随处可得;同时减少客观题所占的比重,将记忆性知识的考核降低,将考核重点转到考核学生的技能上来。以英语课程为例,应大力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译方面英语应用能力的考核。另一方面,增加平时作业及测验的权重,丰富考核方式,采用笔试与口试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等,使得学生不至于孤注一掷地寄希望于期末考试上。虽然,这会极大地增加教师工作量,同时对教师公平正义的道德要求也比较高,但为了防范学生的舞弊之风,实为有效之举。
2.3净化学生周围环境,培育诚信、知耻之风
既然眼下学生的现实生成环境或多或少地助长了他们考试舞弊的意识,那么我们不得不从净化学生周围环境入手。具体而言,就是指一个班、一个院系的环境。应该说通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小环境还是可以净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指出:“受到强化的行为趋于重复,遭到惩罚的行为趋于避免。”要净化环境,首先就要让那些坚持诚信、正直忠实的学生行为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褒奖。即使由于基础差,一时未能及格的学生,在考试中遵守规范,也应给予道义上的肯定。尤其每次考试前,都应向学生反复强调: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考试不及格还可以努力再补上。倘若舞弊,则在品行簿上永远地记上了可耻的一笔。术业有先后,成绩有高低,只要主观努力就行。教师更要明确地告诉学生,一旦发现舞弊者,必将严厉处置。以此逐渐培育学生“诚信为荣,舞弊可耻”之心。一旦所希望的良好行为受到必要的强化,就会逐渐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
据报道,不久前美国堪萨斯一名高中生物女教师,因学生从互联网抄袭作业,将28名学生的生物成绩判为零分并告之将有留级的危险。一石激起千层浪,家长的强大压力、校方的妥协态度迫使女教师愤然辞职。此事引起了整个城市的广泛关注,校方不得不举行公开会议表决,结果绝大多数与会者支持女教师的做法;全校近半数教师认为:与通过一门生物课相比,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的公民更为重要,并表示如果校方满足家长修改成绩的要求,他们也将辞职。最后家长不得不让步,接受了孩子们的留级处分。女教师辞职风波还引起了社会的连锁反应,每天有十几家公司电话邀请她去工作,一些公司甚至通过传真向校方索取“黑名单”,将永不录用这些不诚实的学生。
联系到考试舞弊这个问题,是与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低下和集体舆论的错位相关联。高校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特别重视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舞弊现象及危害性的认识。纵观古今中外历史,某些不良行为若形成风气,作为将来承担国家未来建设的青年学子在这种风气中成长并以此种风习作为行为准则,那将非常危险。一个人失去了诚信,就会变得没有底线;一个社会失去了诚信,尔虞我诈的小人就会大行其道。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建全考试制度,确保考试管理落到实处;教师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正本清源,多方齐抓共管,为考风净化尽到应有的职责。
【参考文献】
[1]童中昀.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紧迫性[J].中国科技信息, 2005(4).
[2]马雅芬.校学生考试舞弊问题探析—基于社会心理视角的思考[J].实践与探索,2015(3).
[3]汤自军,李慧法.经济学视野下的高校学生考试舞弊分析——兼评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54 条[J].当代教育论坛,2010(4).
[4]美国女教师拒绝为抄袭买单愤然离职引关注[EB/OL]. http://lx.huanqiu.com/2015/lxnews_0826/71485.html.
[5]杨江涛.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8(4).
Analysis of causes of exam cheating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research on its preventive strategies
WANG Jue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of Ji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ujiang, Jiangxi, China 332000)
Abstract:Examination is the major way of evaluating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in recent years, exam cheating has not been prohibited effective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exam cheating among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students' demands, their condition and their awareness and offers the strategies to prevent it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Keywords:exam cheating; analysis of causes; prevention strategies
[作者简介]王珏(1969-),女,江西九江人,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学与研究。
[收稿日期]2015-09-26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61(2015)04-0087-03
【doi:10.3969/j.issn.2095-7661.2015.0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