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校办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的思考

2015-03-27 00:58钱为刘淑敏
关键词:财经大学一流应用型

钱为,刘淑敏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对我校办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的思考

钱为,刘淑敏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湖北经济学院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的目标,应以办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路径,发展观念要从办学入主流向办一流本科教育转变,育人模式要从传统校企合作向产教深度融合转变,培养目标要从专注专业能力向提升综合素质转变,内涵建设要从打基础管长远向提质量强特色转变,改革推进方式要从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

应用型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水平财经大学

湖北经济学院作为一所地方财经类院校,既拥有百年办学的悠久历史,又有以短短十余年实现新跨越的辉煌。所以能够历经百年而生生不息,是因为始终以面向地方面向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从未错失生存和发展的任何机遇;所以能够创造“三年一大步,十年三跨越”的经院现象,也是因为在本科办学的新平台上致力于传承发展应用型特色、办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顺应了时代潮流,找准了发展定位。

一、应用型财经大学的传承与发展

我校由原湖北商业高专、武汉金融高专、湖北省计划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湖北商业高专发轫于张之洞1907年在武昌创办的“湖北商业中学堂”,长期秉持“科学重实际、商科重实战”的办学思想,以“课实”之精神培养商业人才。武汉金融高专的源头是创办于1948年的中州农民银行学校,长期依托银行系统办学,合并前隶属中国人民银行管理。湖北省计划管理干部学院成立于1984年,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领域唯一的干部培训学院。三所老校面向地方、面向行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复合型的经济管理人才,在湖北乃至中南地区的基层商业局长、物价局长、公司经理、县市银行行长、计划局长及财政税务等系统的管理干部岗位,我校校友占有相当大的份额。这种人才培养所集聚的巨大优势,反映了三所老校在办学理想、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上的一致性,是学校合并组建的共同起点、共同财富。

学校合并组建以后,围绕“办什么样的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问题,开展了历时三年的办学思想大讨论,就如何把握“新建本科、地方办学”的校情,进一步传承发展“重应用”的办学特色等问题,召开专题会、座谈会数十次,边讨论边实践,终成共识。确定了“入主流、高起点、办特色”的办学思路,入主流就是本科教育跻身主流,办特色就是突出业已形成的重实践、重应用、重地方性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高起点发展就是在新的发展平台上以全新的理念、先进的标准配置教学资源,促进提升应用型大学办学层次、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到2007年,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促动下,总结学校践行新理念取得的成果,凝练出“培养有思想有能力的实践、实用、实干型人才”的办学特色,得到全校师生、评估专家和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至此,“有思想、有能力,实践、实用、实干”(简称“两有三实”)成为我校办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品牌标签。

二、办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的思考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办学同质化、同构化倾向严重,生产服务一线紧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的要求,这些问题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应对的新挑战。

去年,我校召开了第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的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也是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既明确了推动内涵发展、深化综合改革、提升治理能力的目标指向,也明确了强化“两有三实”人才培养特色、以一流本科教育提升办学水平、办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路径选择。因此,必须着力推进“五个转变”:

(一)发展观念:从办学入主流向一流本科教育转变

在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黄金期,我校解决了“入主流”问题,确立了正确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完成本科办学跻身主流的任务。但与“一流本科教育”的显然还有很大距离。

“一流本科教育”并没有公认的标准。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所提出的“促进高校合理定位、各展所长,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精神,“一流”有多重含义,既指一流办学水平,也指一流学科或一流专业或一流管理或一流条件等等,但其根本指向是:高等学校根据自身定位,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多样性、人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多样性,都有可能在其所在的层次、领域办成“一流”。由此引申,“一流本科教育”也是相对于类似高校的同类专业或专业集群比较出来的优势,是社会需求主体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的价值判断。综合国内外关于“一流本科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创建“一流本科教育”的着力点主要在生源质量、师资队伍、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过程和特色、教学资源配置、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和监督评价等方面。我们认为,作为一所地方财经院校要创办一流本科教育,关键还是要紧紧围绕“应用型”做文章,按照培育、稳定、提高的发展逻辑,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培养流程、师资配置,在保持教学水平和质量持续提升的同时,逐步强化、固化专业办学特色,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就可以使我们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就可以使学生获得更高质量的学习经历。

(二)育人模式:从传统校企合作模式向产教深度融合转变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要在校政行企合作的既有基础上,突破传统模式,从一般性对接企业、行业向产业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好校内校外各种教育资源,创新协同育人机制。一要加强产学合作,建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引领的本科教育流程,建成一批校企联动、产学互动、服务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专业集群。通过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实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业型人才的目标。二是高度重视“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积极引进行业公认的专才,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担任专兼职教师;同时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参加实际锻炼,促进专业教师通过实际工作提高实践能力。三要把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改革,通过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努力建构多种类型的教学、实验实训和实习的环境,培养学生基于网络开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三是注重科研服务教学,通过科研方法向教学方法渗透、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转化、科研平台与教学平台互补共用,实现科研教学良性互动。

(三)培养目标:从专注专业能力向提升综合素质转变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各行各业对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调查显示,思想道德、职业素养、文化素养、专业综合能力等要素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越来越凸显出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学校要在高度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把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作为基本原则,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四)内涵建设:从打基础管长远向提质量强特色转变

过去十年,学校内涵建设做了很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情,今后十年,要把质量和特色作为核心来推动内涵建设,把优势学科、特色专业做得更优更强、做到极致。要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推动专业内涵建设、深化专业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和科研质量、管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进一步强化面向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服务面向特色、“两有三实”人才培养特色、经济学管理学为主的学科专业特色、应用对策研究为重点的科研特色。

(五)改革推进:从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

过去我们在专业综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科研管理改革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存在单项突进式、“碎片化”现象,还缺乏系统性、协调性。未来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改革要有顶层设计,要坚持问题导向,对学生全面发展、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及其优化调整、师资队伍建设、招生考试制度、学校治理结构等重点难点领域进行了关联性系统化设计,制定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明确改革的重点、路线图和时间表,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在人才培养领域博取最大化的改革效益。

[1]王建华.高等教育的应用性[J].教育研究,2013,(4).

[2]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1).

[3]王强,周刚,朱启超,仲辉.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现代教育科学,2009,(5).

[4]侯士兵,周全.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科学定位与教学保障[J].中国成人教育,2012,(5).

[5]史秋衡,矫怡程.不同类型高校本科生源质量的实证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

[6]张大良.改革创新努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应用性高等教育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

猜你喜欢
财经大学一流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寻找最美校园 吉林财经大学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全年总目录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浙江财经大学伦理研究所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