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与商业银行发展研究

2015-03-27 00:58范亚欣
关键词:金融业务商业银行金融

范亚欣

(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4)

碳金融与商业银行发展研究

范亚欣

(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4)

人类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是气温上升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碳排放权成为了一种稀缺的资源,从而激励企业加大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投资与开发,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由于不同主体关于碳排放量的需求不同,引发了碳交易和相关的金融需求,碳金融应运而生。近年来碳金融业务发展迅速,中国碳金融市场前景广阔,然而中国银行业在碳金融业务方面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和单一。对于银行业来说,这既预示着巨大的市场机遇,也伴随着一系列风险。本文在介绍国际和国内碳金融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我国银行业介入碳金融业务的现状和实践进行了介绍,针对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人才培养,加强认识,政策扶持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具体对策建议。

碳金融;商业银行;碳风险;清洁发展机制

一、碳金融市场的含义

碳金融就是指一切旨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创新和融资活动,包括基于项目开发的投资和融资,碳排放权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担保等金融中介活动。碳金融市场是指一切为碳金融交易而服务的市场,碳金融市场分为基于配额的碳金融市场和基于项目的碳金融市场,配额市场是指各个国家根据各自的情况享有一定的碳排放量,国家之间可以进行交易,但碳排放量的总额不变,从而有利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项目市场是指国家和企业通过开展节能环保项目减少自身的碳排放量,获得减排单位,留以自用或者出售,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减少碳排放,加强各经济单位的合作交流,最终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现状

(一)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必要性

碳金融业务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碳金融交易市场潜力巨大,因此碳金融交易市场中的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也很大,而且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位居主体地位,因此发展碳金融对于增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促进商业银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综合化发展,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碳金融交易市场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消费转向低碳消费,这一形势下,个人碳金融业务迎来了新的拓展领域,随着碳市场的交易和财务咨询等业务的增加,商业银行开始步入综合化发展的轨道,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中间业务的收入。

(三)碳金融业务是一种新鲜的事物

我国开发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在国内由于需求碳减排量的企业和组织很少,使其大部分在国际市场上销售,通过出售经过发展碳金融业务首先批准的“经核证的减排量”,必然会加强同国际企业和组织的合作,从中商业银行学到了国际先进的经验和技术,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只有通过各个机构的共同努力,积极开展碳金融业务,投入到国际竞争中,提升自己的国际化程度,才能推动我国碳金融业务的整体发展。

(四)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

目前形势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每单位的碳排放量依然很高,所以必须加大节能减排,扶持环保项目的开发,但是仅仅依靠国家扶持和政策没办法大幅度饿减少碳排放量。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构建碳交易平台,在为低碳企业服务的同时也也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履行了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提高了自身的形象。

三、发展碳金融的探索

(一)按照国际规则提升绿色信贷,创新信贷方式

我国碳金融业务的发展水平和制度建设刚刚起步,虽然一些商业银行制定了碳金融发展的规划,但由于碳金融交易市场的话语权仍然掌握在发达国家的大型金融机构的手中,我国商业银行缺乏竞争力。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制定统一的行业评估标准,然后,不断探索创新信贷方式,逐步优化信贷结构,在有效控制绿色信贷风险的基础下,为企业和用户提供不同种类的碳金融产品,如为高耗能企业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为风能、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提供担保和融资租赁。

(二)开发碳金融个人业务,研发碳金融理财产品

根据国外商业银行开发碳金融个人理财产品的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应队目标客户进行分析,开发设计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跟碳金融有关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大力发展个人碳金融业务。如一些银行推出了二氧化碳挂钩型人民币和美元理财产品,基础资产为欧盟第二承诺期的二氧化碳排放权期货合约价格,购买这些产品的投资者可以从国际碳价格上涨中受益。[9]国内商业银行可以把不具大量普通民众的分散的闲置资金集中起来,由商业银行开发并投资CDM项目,让中国普通群众也分享到碳金融发展的盛宴。部分国内商业银行开发出了与碳金融相关的低碳信用卡,通过记录信用卡的消费情况计算出其碳排放量,把个人的碳排放量和商业银行购买的碳排放量中和,通了个人的自身参与,提高公众对碳金融的认识。

(三)发展碳金融的中间业务

由于国内没有碳金融产品的买家,我国开展CDM项目的企业只能与发达国家政府、国际投资银行等国外买家进行碳金融产品交易的谈判,国内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对本国CDM项目的了解和相关的专业能力,建立起国内企业和外国卖家的的桥梁作用,根据市场形势,购买国内的CERs,然后将其在国际市场上进行销售;或者为拥有核证减排单位的企业在国际上寻找买家以获取手续费。商业银行还可以在现有融资租赁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碳金融业务的新的融资租赁模式,帮助企业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和设备,协助企业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情况。中间业务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还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碳金融市场的定价能力。

四、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碳金融业务发展速度快市场潜力大,商业银行在碳金融发展方面拥有巨大的机遇,但同时由于起步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下面对其具体问题做详细的分析。

(一)碳金融人才不足,机构发展不健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缺乏碳金融相关人才,与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相比,碳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与开展碳减排企业合作的新领域,需要熟悉法律、化工、金融、管理、外语等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碳金融产品的研究与设计、风险管理、业务流程制定,及其运作模式都需要商业银行有专业成熟的机构和部门,然而,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在这方面还非常不健全。在对碳金融业务没有较为充分把握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不敢贸然介入。我国的商业银行碳金融部门的不健全和人才的不足,使其开展碳金融业务的内部条件不成熟。商业银行的CMD项目也由于缺乏专业能力和人才,对碳交易的发展动向了解不够深入,存在比较大的交易风险。

(二)对碳金融业务认识程度有限,重视程度不够

碳金融是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生效,限制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而形成的,碳金融引入国内的时间有限,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比较浅,因而国内商业银行对碳金融业务认识有限重视程度不够。很少认识到碳金融蕴藏的巨大商机,介入程度浅较,且主要集中在收益低、风险大的产业下游环节。还有许多商业银行的领导和员工对碳金融的认识还处在一知半解的程度,对包括清洁发展机制和绿色信贷等在内的碳金融业务的项目的操作模式、风险管理、交易规则、利润空间等很不熟悉,对有关碳金融业务的政策法规缺乏应有的了解,对于碳金融所蕴藏的商机认识不足。在对碳金融业务没有充分认识和人才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国内商业银行不敢贸然介入。数据显示,2009年前三个月商业银行的人民币贷款为5.2万亿元,其中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国有企业和基建等传统行业中,对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投入比例很小。

(三)政策扶持不确定

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中国在2012年以前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参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但是没有规定2012年后中国是否需要承担减少碳排放量的义务,尚在审批中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依据什么标准完成剩余部分的开发,从发展速度来看,我国的碳排放量将跃居世界首位,如何根据现实的变化调整自身的定位,应对谈判中不断增大的压力是政府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政府出台了针对碳金融的多项政策,但是由于缺乏对发展碳金融业务有效的利率补贴、风险补偿和税收减免等综合性的配套扶持政策,给银行执行带来了困难。我国政府按照环保节约的要求进行产业的调整和升级,支持“两高一资”企业向低碳企业转型,肯定会导致转型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盈利能力下降。这样势必会导致银行信贷风险上升由于商业银行必须把投资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决定了商业银行贷款侧重于比较成熟、持续且具有稳定性的投资项目。所以我国大力发展谈金融业务,绿色信贷要落到实处,要么依靠政府的强制实行,要么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和绿色信贷处于政策层面阶段,还没有成熟的市场机制和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碳金融业务和绿色信贷发挥的作用有限。

五、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风险

由于碳金融涉及经济、环境、金融、政治等诸多领域,因此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具体说来,分为政策和政治风险,市场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交付风险。

(一)政策风险

国际公约的延续性问题产生对碳金融业务未来发展的最大不确定性。根据《京都议定书》达成的协议,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之前不需要承担减排责任,可以开展CDM项目,但2012年之后的政策是否延续存在不确定性。哥本哈根会议未通过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目前的各项制度面临较大的改革挑战,其具体条款依靠后续国际谈判,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对以后碳减排的态度尚不明确。所有这些政策方面的不确定,对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二)政治风险。

比利亚战争和日本大地震都可能通过能源输出的减少和消耗量的增大影响到国际碳金融市场,从而增大碳金融市场的不确定,直接关系到我国CDM项目的出售和商业银行开发碳金融业务的风险。

(三)市场风险

碳金融的市场风险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碳交易市场价格低于核证减排量合同协议价格,买方受损;二是碳交易市场价格高于核证减排量合同协议价格,卖方受损。此外,碳交易价格与石油价格紧密联系,实证发现石油价格对碳金融交易价格有重要的先导作用,石油价格的变动受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很难控制和预测。

(四)经济风险

宏观经济周期波动显著影响企业的生产规模,从而导致碳排放量相应的变化。当经济繁荣时企业生产生产规模高,碳排放量高,碳金融业务就会交易频繁,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获利空间就会增大。当经济衰退时则相反。2008年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使许多国家的企业减产,停工有的还倒闭了,从而引发碳需求量减少。

(五)技术风险

因碳减排方面大的技术尚处于初期,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很大的不可预知性,而所有碳金融都依存于碳减排的技术,所以技术风险是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最不可控的风险。

六、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应对策略

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高,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全球重视,碳金融业务已经成为全球金融机构争夺的新焦点,我国碳金融市场潜力巨大,商业银行开发碳金融业务是必然之举。然而碳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商业银开展碳金融业务需要对碳金融体系有深入的了解,应具备战略性发展意识,必要的组织安排和风险评估等过程,努力打造低碳银行,在积极参与碳金融业务的过程中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从而全面提升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

(一)健全机构,培养人才

健全成熟的机构组织是发展碳金融的基础,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当前碳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成立专门的碳金融组织机构,安排专门的负责人,根据国际先进的经验管理碳金融机构,专门负责碳金融业务的开发与推广,开发与碳金融有关的产品,还必须制定长远的碳金融发展战略,一步一步的在发展碳金融的同时发展一个健全完善的机构组织。商业银行只有建立完善碳金融机构才能赶上国际的步伐,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在碳金融业务的发展。碳金融业务的发展对人才有较高的要求,商业银行在发展碳金融业务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可以通过招聘引进专业人才,也可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学习培训,从而构建适合开展碳金融业务的团队。

(二)加强对碳金融的认识和投入力度

对碳金融的认识是发展碳金融的前提,只有认识到碳金融的重要性,才会引起商业银行对碳金融的重视。商业银行应当加大对碳金融业务的推广和宣传,提高和加深领导和员工对碳金融的认识,并通过对外宣传树立商业银行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重要性。中国商业银行在资金信贷方面,传统的两高一资行业占据了商业绝大部风的资金,而对碳减排项目方面的信贷资金太少。所以商业银行应减少对“两高一资”行业的资金投放,还要加大对碳减排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大对节能环保企业的资金投放。而对节能环保和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企业,在其资金困难又没有足够的抵押品时,商业银行可以将其“经核证的减排量”作为抵押,为其解决困难,提供资金。“经核证的减排量”可以转让给需求的企业,通过交易可以产生收益,所以,为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企业进行融资,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积极开拓碳金融业务,不仅可以为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企业提供方便、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作贡献,更能提升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我国在国际金碳融领域的发言权。

(三)加大对碳金融业务的支持力度

碳金融业务的发展需要稳定健全的法律法规,只有建立成熟完善的法律法规,商业银行才能有所依据,制定出长远饿发展规划,像在中国这样刚刚起步的碳金融市场上,更需要建立起透明、公开、有效的政策来加以约束。一方面,政府应当考虑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的迫切性,充分认识碳金融业务的重要价值。在制定节能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与碳金融业务相关的法律政策时,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标准,对金融业务的发展给予扶持。政府应制订相应的标准、产业规范和考核机制,积极的推进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指引规范、碳金融业务单位风险评级标准的制定,建立相应的监督体系和管理机制,形成有法律约束的碳金融业务体制。同时还要放宽管理和监察等相关部门的实际操作,银监会放松对碳金融业务的监管,税收部门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环保部门应规范碳减排量买卖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建立碳金融业务的环境评价监测标准,引导商业银行及时调整信贷方向。根据各方的需求,建立长期有效的碳金融合作发展机制。商业银行必要加强对国家能源政策和金融调控的研究,努力配合国家的宏观调控,信贷方向支持国家的宏观调控。

(四)加强碳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

碳金融业务在目前还是一种新型事物,有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在现有条件下其本身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商业银行在开展碳金融业务时必须事先对其加以准确的预测和把握,提前采取必要的手段,提前把风险掌握在一个可控的区间。第一,对于政策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密切关注联合国气候谈判,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0日在墨西哥坎昆举行了联合国气候大会,发展中国家期待资金和技术转让问题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10]同时还要加大技术创新把风险转嫁给外国机构,根据情况变化修改相关的合同条款,防范风险。第二,对于市场风险,商业银行应该选择那些实力强,有经验,技术过关的,别且有外部担保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加以运作,可以采取银团贷款,分期贷款等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资金的贷款风险。第三,对于经济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对世界经济具有前瞻性,在经济复苏时,加大对碳金融业务的投资力度,在经济衰退时,减少对碳金融业务的投资。并且还要与保险公司合作,降低商业银行因系统的风险而承受的损失。第四,对于技术风险,商业银行应该实地考察,加强对低碳技术的研究,选择那些减排成本低,风险相对小的技术,加以开发运作。

本文在介绍国际和国内碳金融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我国银行业介入碳金融业务的现状和实践进行了介绍,针对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人才培养,加强认识,政策扶持,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具体对策建议。

[1]冯巍.全球碳交易市场架构与展望发展研究[J].发展研究,2009,(5):42-44.

[2]王元龙,田野.碳金融的发展与商业银行的应对[J].中国科技投资,2009,(7):56-58.

[3]新浪财经网[EB/OL].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1209/09509 080001.shtml,2010.

[4]国际在线[EB/OL].http://news.sina.com.cn/o/2009-12-29/17321685 1116s.shtml,2009

[5]肖梅.应对全球气候挑战:金融业需扮演重要角色[J]中国经济导报,2009,(6):1-2.

[6]王曼怡,王楠.低碳经济下的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J].人民论坛,2010,(23):2-5.

[7]碳金融发展与商业银行的践行策略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课题组

[8]新浪新闻中心,http://news.sina.com.cn/z/cancun2010/,2010.

猜你喜欢
金融业务商业银行金融
绿色金融回顾与展望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国际金融业务拓展策略探讨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商业银行发展住房租赁金融业务的路径探析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商业银行发展县域网络金融业务的策略探讨
P2P金融解读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