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猜画议,浏览“三国”好风景

2015-03-26 19:53蔡淳之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周瑜兵器战役

蔡淳之

一、 背景听一听

初读《三国》,我从网上找来了东汉末年的形势图,用讲故事的形式,为学生补充介绍了许多相关的背景资料,如皇帝的昏庸、太监的专权,百姓们在死亡线上挣扎。有了这些背景故事,学生们弄明白了为什么会有黄巾起义和桃园结义。接着,再让对三国有所耳闻的学生,来讲讲关于三国的人物与故事。同时,教师也用PPT为学生展示一些三国时主要的“阵营”和分属于不同阵营中的重要人物,使学生对三国获得一些最初的印象。

二、 词语串一串

根据我们的读书计划,学生每周读5章,每天也只要读1章。学生究竟有没有读?读得怎么样呢?我想到了用四字词语概括故事内容这一做法。在第一次交流课时,我就用“皇帝昏庸、民不聊生;黄巾起义、天下大乱”来概括故事的背景;用“桃园结义、情同生死;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来概括桃园三结义及以后的故事。读了这8个四字词语,第1章的内容基本就清晰了。在概括这些词语(成语)时,我们还注意了“押韵”,因此读起来琅琅上口。

学生概括出的四字词语,我把它做进下一次交流课的PPT中,让小作者当众读给大家听,并带领全体同学来朗读。站在台前的小作者们,脸上总会带着一丝笑容,我看到了他们的成就感。概括得好,就说明学生阅读得认真仔细,因此,他们还需要当众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在《三国演义》即将读完时,我还发现:用四字词语的形式不仅可以给故事概括主要内容,还可以用它来概括人物的一生。如关羽的:“身着绿袍,手拿大刀;三英战布,武功盖世;温酒斩雄,英勇无敌;过关斩将,临危不惧;单刀赴会,胆大心细;水淹七军,足智多谋;刮骨疗毒,谈笑风生;虎落平川,中人奸计。”为了读起来更加上口些,我对词串进行了一些调整。

三、 人物猜一猜

初读《三国》,最大的问题是学生搞不清人物的关系,弄不清故事与故事之间的联系,读起来很费劲。有什么方法能让同学们读书更有乐趣呢?从第二次故事交流课起,我采用了“人物猜一猜”游戏,此创意来自于某些综艺节目。交流课前,教师从本阶段阅读的部分章节中选取五位典型人物。如阅读第2至5章时,选择了“董卓、孙坚、曹操、吕布、貂蝉”五个人,根据每个人的身世、性格、所做的典型事件等选择了四字词语概括,在课堂中依次出示,让学生们猜。如猜“董卓”这个人物,我给出了四个词语是:“陇西临洮人;西凉刺史;横行霸道;废立皇帝。”第一个词语表明的是他的籍贯,第二个词语说的是他的官职,第四个词语“废立皇帝”,在三国时代,这件事只有董卓干过。

为了让学生们更有兴趣,我们还制定了游戏规则:如果能根据第一个词语就猜出人物,得20分;根据第二个词语猜出人物,就能得15分;依次可分别得10分、5分。每道题最高得20分,满分为100。最后计算出总得分。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出题,让大家来猜。这样,他们的兴趣会更浓厚。

四、 计谋对一对

《三国》(青少版)的第11-15章讲的是三国中经典的战役“赤壁之战”。曹操重兵压境,刘备仓促备战,孙权胆怯应战。然而东吴方面却以3万兵力打败了曹操的83万大军——数字虽然被《三国演义》夸张了,但“赤壁之战”却仍然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其间,孙刘联军方面使出了浑身解数,计谋一个连一个,让曹操防不胜防,叫读者眼花缭乱。东吴方面究竟用

了多少计策?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决定让学生来了解一下这些计策。我先向学生们介绍了古代的“三十六计”。在交流课中,选取了部分经典案例,引导学生看一看作战双方用的是哪一计。如曹操派蒋干来劝说周瑜投降。可周瑜反而利用了蒋干,骗曹操杀了自己的大将蔡瑁、张允,这就是“借刀杀人”。再如,庞统说:“北方军士在船上行动不便”,所以建议曹操把船连起来,他献的就是“连环计”。其实东吴方面,一计连着一计,这才叫“连环计”。还有,诸葛亮知道火烧赤壁后周瑜要害他,所以功成之后,立刻叫赵云把自己接走,这就是“走为上”。学生读着“三十六计”,交流着书里的故事,感觉特别兴奋。

除了“赤壁之战”使用的计策特别多,其实,在官渡之战、夷陵之战等大大小小的战争、事件中,作战双方都在不断地使用计策。由此及彼,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再来聊一聊,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使用了哪些计策?袁绍使用的“围魏救赵”为啥不灵了?在交流与碰撞中,学生们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五、 战役图画一画

三国时期的战争特别多,这些战争持续时间长、人物多、线索复杂,同学们经常囫囵吞枣地读,张冠李戴地交流。我想:如果用画战役图的方式来讲战争的故事,效果会不会好些呢?

三国的战役图在网上也能找得到,画得也比较确切。但我们不需要学生依样画葫芦,而是倡导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画这些战役图。我先画了一幅“诸葛亮巧取南郡”的战役图。图上有三座城堡,分别代表南郡、襄阳、荆州,两个营账,分别是周瑜和刘备的。周瑜在南郡城与曹仁厮杀,而诸葛亮却派赵云、关羽、张飞偷袭了三座城池。我从网上找了赵、关、张三人的头像,分别贴在南郡、襄阳、荆州三座城堡上,示意是他们占据了这三座城,而周瑜气得直吐血。在交流课中,我把自己画的战争图给同学们看,告诉他们: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画法。于是,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下,也开始兴致勃勃地画起了战役图,有人画了“过五关斩六将”,有人画了“草船借箭”,有人画的是“空城计”。我把学生画的画都张贴在教室外的墙上,不仅本班同学可以看,同年级的其他班的同学看了,也开始画起了战役图。

六、 兵马比一比

这里所说的兵马,指的不是部队,而是真正的兵器、马匹。网上,我看到了一本名为《三国兵器大全》的书,受到启发,如果来个三国兵器大比拼的话,谁会赢呢?我们首先引导学生来关注三国英雄们使用的兵器,一般来说,比较熟悉的是刘备的双股剑、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张飞的丈二长矛、吕布的方天画戟。那么,其他英雄使用的是什么?夏侯惇、张辽、赵云?在青少版的《三国演义》中,讲到的兵器不多,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三国兵器大全》,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十八般兵器,进行综合性学习。

同样,三国时候有许多好马,比如说吕布、关羽骑的赤兔马,刘备骑的卢马,这些马匹的神勇虽然只是个传说,但它们却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符号,在后世的诗文中经常见到,如辛弃疾的词中就有“马作的卢飞快”。

关注兵器和良马,不单单是让学生来画一画,而是让学生来比一比。有学生介绍道:“方天画戟是三国中最强大的,因为它前面可以刺,左右可以挑,还可以当刀砍。”有人补充:“吕布的武功是三国中最强的,刘关张三个人都打不过他,他骑赤兔马,手持方天画戟。”

七、 诗歌诵一诵

三国是个文人辈出的时代,“建安风骨”是一个时代的特征,代表人物便是三曹七子。在青少版中,引用的诗文仅曹操的《短歌行》,但在交流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把一些优秀的诗歌引进教学,使学生对曹操、诸葛亮等主要人物的认识更加丰满。

在交流“赤壁之战”时,我推介了曹操的《短歌行》。我们不光为学生讲解、教学生朗诵,还让学生观看《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的“吟唱”,引导学生从这首诗中来看曹操的骄傲自满,并分析“赤壁大战”失败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我还告诉他们:我们读的只是青少版,《三国演义》的原著更精彩。目前,学生阅读原著还有一些障碍,但长大后,一定要再读一读《三国》的原著,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作者单位:常州市钟楼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周瑜兵器战役
战役中的你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兵器图解
兵器图解
兵器重要编译报告
网上“兵器”大检阅
备而不发,功不可没——评抗美援朝“第六次战役”
抢占三所里 阻敌建奇功——忆抗美援朝二次战役穿插作战中的先遣团
扶郿战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