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红
摘 要: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新的历史起点上,内蒙古九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央精神的指引下和对区情进行科学审视判断的基础上,描绘了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富民强区的内蒙古宏伟蓝图,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动员全区各族干部和群众齐心合力,从“强区”“良好社会秩序”和“富民”几个方面入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努力打造内蒙古“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边疆安宁”“生态文明”“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六大亮丽风景线。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蒙古;经济发展;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D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040-0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结和集中表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结晶,构成了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三个倡导”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三个倡导”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国家、社会和个人这3个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要求互为前提,互为条件,互相影响,是一个相互紧密联系的有机体。①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明党中央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性地提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内蒙古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和团结全区各族干部和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凝心聚力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真抓实干,深入实施“8337”发展思路,发挥内蒙古自身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内蒙古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与全国人民一道,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征程中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内蒙古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下发展经济社会的思路传承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的一项战略任务。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国力量,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扎实推进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内蒙古的实际区情不断明确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2012年12月自治区党委九届五次全委会初步形成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壮大县域经济,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思路。
2013年3月19日内蒙古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干部大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深刻认识区情的基础上,明确了自治区的发展定位、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第一次系统地、完整地提出了“8337”发展思路。②
2014年1月26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内蒙古进行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守望相助”③“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发表的重要讲话,是党中央对内蒙古工作要求的新定位、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为内蒙古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指明了前进方向。
2014年4月22日至23日,内蒙古党委召开九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的重要讲话精神,讨论审议自治区党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的决定》,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工作,动员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形成最大的思想共识,打造祖国北疆更加亮丽的风景线。这次会议全面总结了21世纪以来内蒙古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取得的巨大成绩和宝贵经验,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指明了内蒙古的前进方向,是内蒙古发展进程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倡导”和自治区党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内蒙古把中央精神和地区实际、历史传承和现实要求统筹起来,形成了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路传承中的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总思路,即:科学发展、富民强区[3]。
二、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是内蒙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内蒙古积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始终坚定不移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三个倡导”武装头脑,夯实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思想基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大力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面对全球化浪潮,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注重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新的历史起点上,自治区九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央精神的指引下和对区情进行科学审视判断的基础上,描绘了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富民强区的内蒙古宏伟蓝图,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动员全区各族干部和群众齐心合力,从“强区”“良好社会秩序”和“富民”几个方面入手,努力打造内蒙古“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边疆安宁”“生态文明”“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六大亮丽风景线[4]。endprint
(一)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统领打造“强区”亮丽风景线
促进内蒙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向高端发展和产品向终端发展。逐步调整优化资源型产业布局,科学发展,把资源型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转化升值上,提高煤炭、稀土、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不断提升精深加工度。遵循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和支柱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思路,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幅提升工业化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对经济发展支撑能力和对城乡居民生活的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同时使农牧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覆盖,在农村牧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④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使内蒙古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前列。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提高草原植被覆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大幅下降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扎实推进文化改革,深入开展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草原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各族人民思想,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建设各民族的美好精神家园。同时促进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推动城市文明向农村牧区辐射,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生活在城市和广大农牧区的各族群众从物质到精神全面提高生活水平。
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宏观层面的目标为统领打造“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生态文明”的“强区”亮丽风景线。
(二)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引领打造“良好社会秩序”的亮丽风景线
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克难时期的“深水区”阶段。在这一时期,各阶层利益交织,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内蒙古有责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守好民族团结的生命线。法律法规是推广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保证,要用法律的权威来不断地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要深刻领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完善法律法规建设,提高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区,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和治理水平,加快法治内蒙古建设进程。“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5]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要求上升到具体法律规范的高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区和依法行政实践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和用法意识,在全区形成有利于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环境。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指导思想,形成科学有效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和群众利益协调机制,及时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坚决防止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最大限度增进社会和谐。不断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改善激励机制,达到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的目的。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巩固平等团结的新型民族关系。有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进入推进平安内蒙古建设,提升边境综合防卫管控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实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巩固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局面,使各民族同心同德、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同守卫家园,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打造“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宁”的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
(三)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规范打造由各族干部群众和新型农牧民构成的“富民”亮丽风景线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做到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体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加强分类指导,对全区各族领导干部和群众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主题实践活动中,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大力发扬“蒙古马精神”,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和支撑,大力培育公民公德意识、敬业精神、诚实守信意识、友善意识和团结互助精神。大力改进方式和方法创新,广泛运用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不断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全区各族人民中培育共同的价值导向、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培养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干部群众和新型农牧民,形成知荣辱、讲正气、讲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道德风尚,打造“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亮丽风景线。
内蒙古党委和政府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注重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注重制度规范和法律约束相衔接,注重深入基层,注重联系群众,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到全区各族人民生产生活中,真正融入人们精神世界各个方面。在内蒙古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新的历史起点上,注重经济社会行为和核心价值导向有机统一,确立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遵循“8337”发展思路,不断出台经济社会政策,采取重大改革措施,努力实现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良性互动。带领全区2500万草原儿女,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总要求和殷切希望而奋力前行,激励全区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草原的梦——“内蒙古版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注 释:
①在“三个倡导”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属于着眼于国家发展而提出的宏观层面的奋斗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着眼于社会发展而提出的中观层面的核心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着眼于公民个人发展而提出的微观层面的道德要求。
②学习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http://china.nmgnews.com.cn/gcwjjs/.
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望相助”的深刻论述,即“守,就是守好家门,守好祖国边疆,守好内蒙古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望,就是登高望远,规划事业、谋求发展要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跳出内蒙古,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有大局意识;相助,就是各族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④“十个全覆盖”建设期为2014—2016年,项目投资总额558.57亿元,是一项在内蒙古全区实现包括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嘎查村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和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嘎查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等10个方面的惠民工程,将极大提高广大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6〕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23/c_118674689.htm.
〔3〕〔4〕艾丽华.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全文,http://www.js.xinhuanet.com/2014-10/24/c_1112969836_2.htm. (责任编辑 王文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