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族教育看赫哲族传统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

2015-03-26 23:49宋国庆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赫哲人佳木斯鱼皮

宋国庆

(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长期的渔猎生活造就了赫哲族特有的文化形态,而其独特的民族教育方式则起到了延续本民族文化生命的作用。当前社会的转型使赫哲族民族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对赫哲族传统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此,加强文化向心力、开发文化商业价值、扩大文化宣传范围与推动文化创新、创造本民族文字等民族教育手段应当成为推动赫哲族传统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的有效选择。

一、赫哲族的民族教育方式

1.传统民族教育方式

(1)生活式教育。赫哲人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生产、生存技能的教育,从孩子具有记忆能力时起,就教孩子认识各种鱼类捕捞工具、狩猎工具以及掌握各种捕捞鱼类、狩猎动物的技巧。

(2)家庭式教育。例如:在餐桌上,年纪大、辈分高的人和尊贵者必须让其坐于正位,而且鱼头应由他们来享用,以示尊重;鱼皮、桦树皮等手工艺品的制作,往往以家庭为单位,在父母长辈的指导与传授下完成。

(3)娱乐式教育。赫哲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热爱歌舞的民族,小到家庭聚会、大到节日庆祝(像我们熟知的“乌日贡大会”),赫哲族男女老幼都会身着盛装、载歌载舞,充分表达自己的喜悦,尽情展现对生活的热爱。人们在欢乐与交流中学习民族文化、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4)宗教式教育。古老的赫哲族把鸟、熊、虎、鹿、鱼、树、花等动植物都当作自己的崇拜对象,这种图腾崇拜与本族的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交织混合,并在宗教活动中以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如萨满的表演和说唱)延续下来。

2.现代民族教育方式

(1)家族式教育。由传统的家庭式教育发展而来。本课题组在同江考察调研时了解到,在该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的组织下,于2012年开办了伊玛堪传习所,每期大约有学员50余人;其中,大多数学员是管理者或教习者的子女及亲属,呈现出教育家族化的倾向。又如,作为赫哲族传统文化继承者新生代代表的胡艺,就是在其外祖父、伊玛堪国家级传承人吴明新老师的熏陶与传授下才有所成就,并代表佳木斯郊区参加了第八届乌日贡大会。这种建立在血缘基础上并突破家庭界限的家族式教育在今天的赫哲族民族教育中已较为普遍。

(2)学校式教育。目前共有五所赫哲族学校,其中成立于1950年10月1日的街津口乡中心校目前共有6名赫哲族学生,开设的课程包括语言、历史、文学、音乐与体育等;学校注重民族特色课程的开设与教学,如在语言课和文学课中,赫哲族传统礼貌用语及伊玛堪精彩篇章的教学被放在突出地位。

(3)节日式教育。对赫哲族来说,乌日贡节是最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盛会,其文艺节目包括神鼓舞、天鹅舞、桦皮高帽舞等民族舞蹈以及口弦琴演奏、伊玛堪演唱等,体育项目包括摔跤、叉草球、顶杠、射箭、叉鱼、扒鱼皮、织渔网等十余种比赛。而从1986年起召开的乌日贡大会对赫哲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则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商业式教育。例如,佳木斯郊区敖其镇鱼皮制作技艺传承人谢永亮在传承制作技艺的同时,还实现了将鱼皮工艺品商业化,并开辟有固定实体店与网络两种销售渠道;饶河四排赫哲民族乡赫哲族风情园则是寓传承传统文化于商业经营的典范。

(5)族外式教育。2008年8月4日,伊玛堪传承人吴明新老师在佳木斯成立了第一个赫哲族语言、伊玛堪传习所,在招收的40多名学生中有很多是汉族;黑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升老师也是汉族人;佳木斯郊区敖其新村的伊玛堪汉族学员张淑范在多年学习后,已能熟练演唱。族外式教育是民族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充方式,扩大了赫哲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范围。

二、赫哲族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

第一,人口因素。(1)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文化程度较低。现有的国家级或省级传承人大部分年龄都超过了60岁,尽管都有着精湛的技艺,但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传承人不具有形成有深度的文字材料的能力,在文化传承上也缺乏理论支持,从而影响到赫哲族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播。(2)赫哲族人口外流严重。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数量较少的民族之一,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的结果,大约为4 600人。目前,尽管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逐年增加,但能回乡从事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则很少,且外出务工人员的规模也在不断加大。(3)赫哲族人口居住过于分散。目前,赫哲族主要分布在同江街津口乡及八岔乡、佳木斯郊区敖其镇、饶河四排乡等地,这种分散的人口分布,严重影响了本民族间的沟通与交流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

第二,经济因素。当前,尽管绝大多数赫哲人已经脱离单纯的渔猎生活,但大部分家庭的经济状况还不能令人满意。在这种情况下,显然不能指望普通赫哲人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投入太多的精力。

第三,语言文字因素。我们知道,赫哲族是一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民族,像伊玛堪等只能依靠口头传承;而且目前还能用赫哲语交际的只有十几个60岁以上的老人,加上稍微能讲一些赫哲语的,也不会超过50人,尚需要借助汉语的文化传承显然大为减色。

第四,宣传因素。赫哲族所聚居的地域位于我国东北边陲,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给赫哲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增加了难度;而赫哲族的年轻一代,在多元社会的熏陶下,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已缺乏兴趣,显然没能将其掌握的现代网络技术很好地运用于宣传本民族传统文化上。

三、推动赫哲族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的民族教育对策

第一,应该进一步加强本民族内部的传统文化普及工作,让每一个赫哲人都能充分了解自己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增强本民族的文化向心力。

第二,进一步开发文化商业价值。目前,赫哲族四个主要聚居区中,同江街津口乡在文化商业开发方面做得较好,但像抚远抓吉镇的赫哲渔猎文化还有待进行商业开发。

第三,进一步扩大文化宣传范围、推动文化创新。即便赫哲族传统文化中最有名的鱼皮制作技艺及伊玛堪等,在宣传和创新方面也还有很多可做的工作。

第四,创造本民族文字,扫清文化传承障碍。这是考验我们国家及赫哲族精英分子智慧的一件大事。

猜你喜欢
赫哲人佳木斯鱼皮
同江非遗传承人
——凭借传统手工艺奔小康
赫哲族现代民歌《山水醉了咱赫哲人》音乐结构及特征阐析
佳木斯防爆电机研究所
佳木斯大學张莉莉水彩作品选登
赫哲渔歌
鱼皮画的传承与发展
赫哲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蕴
徐薇娜鱼皮镂刻作品
鱼皮帮助烧伤病人快速恢复
烧伤后“植入鱼皮治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