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参政党作用

2015-03-26 19:20陆聂海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参政党民主党派政党

陆聂海

(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提出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在新时代的深化,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实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

总体上看,全面深化改革是按照“五位一体”进行总布局的,“五位一体”反映了总体布局与配套安排、协调措施的有机整合与协同推进。作为推进改革的一支生力军,参政党参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路径是多样的,所起作用是全方位和多领域的。按照“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参政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这五个方面。

一、参政党与政治发展

政治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其最终目标是建设高度发达的政治文明。高度发达的政治文明的建成,需要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方针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结合。参政党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重点应放在以上三个方面。

由于政党在我国政治发展和政治生态中所具有的核心地位,政党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的一个特点和优势。中共作为执政党是国家治理的领导者、主导力量,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参与者、辅助力量。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国如果照搬你们的多党竞选、三权鼎立那一套,肯定是动乱局面。”[2](P244)对参政党而言,其发展目标不是让民主党派发展成为能与共产党相抗衡的竞争力量,而是通过民主党派参政作用的充分发挥,帮助共产党加强和改善领导。民主党派作为共产党的亲密友党,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框架内,强化对共产党的民主监督,帮助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稳固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完善共产党的领导体制。当然,参政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具有重要地位,参政党在政党体制中不可被忽视,否则,合作的常态就会被打破,中国政党制度就会失去优势和特点。因此,还应通过加强参政党建设来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充分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进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在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竞争性选举民主并非民主政治的唯一的模式。西方的政党政治主要对应的是竞争性民主,竞争性民主使得权力竞争以和平有序的方式进行,但它本身并不能解决民主的全部问题。中国合作型的政党政治对应的民主模式不同于西方,除了必要的竞争性民主形态外,更应探索一条非竞争性的民主道路。协商民主是一种主要的非竞争性的民主形态,它符合当下中国政府和社会在体制内整合各阶层力量的愿望以及中国政党政治的发展逻辑。协商民主通过矫正选举民主的不足,以更为直接和具体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参政党对我国民主发展的作用,很大程度上通过对协商民主的推动来体现。参政党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推动涉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各个层面,如政协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等等,但“参政党和执政党之间的政党协商在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总体战略中处于重中之重的首位”[3]。政党协商不仅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也是中国政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推动统一战线发展的重要方式。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治原则来治理国家。法治意味着法律具有最高权威,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我国《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犯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4]现代政党政治的基本要求就是各政党在法治的框架内活动。参政党作为一定群体和阶层的代表,在懂法和守法上具有示范作用,更应该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依法进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以及社会服务。另一方面,在参政党的成员结构中,中高级知识分子居多,党派成员在参与立法方面具有较大的智力优势和人才优势,可以有效增强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同时还可以通过民主监督的固有职能对执法进行有效监督。总体而言,参政党推进依法治国的途径是多元的,既可以通过政党协商,也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政法系统中的党派成员来进行。

二、参政党与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最终目标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核心问题是“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5]但与政治体制改革相比,参政党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更多的是一种间接性作用。

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让市场成为一个成熟的、独立的治理主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参政党可以利用自身条件和各种载体,通过提案、调研和参与立法等方式来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有的民主党派——如民建——本身就是由经济界人士所组成的,可以利用经济组织优势和企业家会员优势,积极推动市场化改革并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此外,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些民主党派可以充分发挥紧密联系经济界人士的优势特点,充分激发非公经济活力,引导和支持非公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市场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被放大,市场失灵的问题经常出现。当前经济改革的着力点不是依靠市场解决市场经济的所有问题,而是要面对和解决市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面对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新使命,参政党可以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等功能,通过强化政府的扶持之手、弱化资本的“掠夺之手”,规范市场经济,使资本力量有序运行,为市场主体营造公平、公正、完善和透明的市场坏境,最大限度地消除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性和破坏性。

三、参政党与社会治理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社会事务在快速的社会变迁中不断地复杂化,我国既有的社会管理体制表现出诸多不适应。在此背景下,社会治理成为未来社会体制建构的基本方向。从政党和社会的关系来看,政党是整合国家和社会关系的纽带,是社会政治化、政治社会化的工具。政党通过纲领和行动代表和表达一定的社会利益。民主党派作为政党组织,具有政党的一般性社会功能。民主党派具有广泛性特点,其社会利益的代表是广泛和多样的。它通过一定的制度渠道对各自所代表的社会利益进行政治表达,并进而可以整合成整体诉求。民主党派作为政党,有着其它社会组织不具备的优势,它能够更加有效地对社会矛盾进行化解,处理好人民群众整体根本利益和群体具体利益的关系,处理好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推进社会治理。

另一方面,我国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形态,它对中国社会治理尤其是基层治理的推动具有独特的作用。在现在的社会治理中,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常常依靠简单甚至粗暴的方式和手段进行治理,这种缺乏法治精神的工具主义和管理主义的治理逻辑使得政府在更多新的社会管理问题面前无能为力。参政党作为政党组织,可以通过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来推进基层治理。就组织优势而言,民主党派组织在各地和各行业中广为分布,这使得民主党派参与和推进基层治理具有一定的组织基础。就制度优势而言,参政党畅通的参政议政渠道和协商民主机制,为民主党派参与和推进基层治理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协商民主不仅是一种民主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治理方式。参政党有着丰富的协商经验和优良的协商传统,在知识水平和信息掌握上也很有优势,通过基层协商民主来推动基层治理,会使治理效果更好、治理质量更高。

四、参政党与先进文化建设

文化在国家治理中的使命是提供一整套相对稳定、让广大人民接受认同的思想价值体系。因为制约着社会成员的行动,规定着社会成员的观念,很多情况下文化比正式的制度和规范更有力量。政党文化是政党的理念、思想及理论体系等的综合。政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很大程度上由政党文化来承担,政党组织通过一定的党内传播渠道和大众传播媒介宣传自己的纲领、政策,传播本党的知识、价值、思想、信仰,不仅塑造本党成员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同时还影响普通社会大众。毫无疑问,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其政党文化在意识形态中居于领导地位。同时,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其政党文化也被正式认可并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参政党政党文化是参政党在长期的政治实践和理论探索中形成的,它以爱国、团结、民主、求实等为基础,并与时俱进地吸收了参政党新时期的价值追求,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与任何政党文化一样,参政党的政党文化成为影响本党成员和社会大众的重要方式。在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参政党政党文化的教化示范作用,不仅能够对各民主党派所联系的界别群体进行先进性教育,使之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还可以通过这些群体发挥其与社会各阶层关系的桥梁纽带作用,进而实现社会文化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现代转型。

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在宏观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种国家信仰的结构体系,其与宏观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存在着互动,是政治、经济、社会诸要素的综合反映。在微观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表现为公民信仰、公民心理等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参政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者、传播者和实践者,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推动可以通过上述宏观和微观两大途径来进行。在宏观上,参政党通过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基本职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形态和实践模式。在微观上,参政党可以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引导和影响党派成员以及普通公民的价值观的形成并使其内化,使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高度认同。

五、参政党与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同志说得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源于对以往发展模式的反思。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再到“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是一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必然要处理好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党在推进生态文明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不仅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使命,也是参政的各民主党派的政党责任。民主党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制度和专业两大优势。

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在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上,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重要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民主党派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以及参政议政的基本方式构成了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框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参政党能够从上述制度框架内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政策以及生态发展导向,通过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对生态问题建言献策,提出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为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有数据表明,各民主党派在每年中央和地方两会上提交的提案中,相当一部分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具体涉及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建设的政策的出台,民主党派及其成员的建议和提案,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此外,参政党具有的人才智力资源以及成员结构特点使参政党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优势。参政党的成员构成以科教文卫界的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他们的职业领域与生态建设关系较为紧密,其生态知识和生态责任意识较强。这使得民主党派比一般民众甚至大多数政府工作人员更加关注生态问题和生态建设。民主党派的这种成员结构特点使其不仅在国家决策层面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也在地方实践中身体力行。很多科技界、经济界的党派成员往往能够结合自身专业特长,通过技术创新、流程再造等方式降低工业生产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问题,在治水、治理雾霾、治理工业废气污染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最终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结语

在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中,政治发展、经济改革、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成为互为依托、协同推进的有机整体。参政党要想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作用,必须从全局着眼,做好顶层设计,全面而有步骤地推进深化改革进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此,参政党应该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要求加强自身建设。一方面要通过思想建设,在把握好改革方向的同时培养改革创新精神,使自身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另一方面要加强能力建设和组织建设,不仅提高参政党推动深化改革的能力,而且为参政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finance.ifeng.com/a/20131115/11093995_0.shtml,2013-11-15.

[2]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2/09/c_1114310670_2.htm,2015-02-0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EB/OL].http://www.npc.gov.cn/npc/xinwen/node_505.htm.

[5]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主要内容》[EB/OL].http://finance.ifeng.com/a/20131115/11093995_0.shtml,2013-11-15.

猜你喜欢
参政党民主党派政党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庆中共百年华诞 促参政党自身建设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
提升参政党社会公信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