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面部识别技术研究

2015-03-26 16:13徐俊文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犯罪心理眉毛面孔

徐俊文

(湖北警官学院,湖北 武汉430034)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外界的反映,而人的面部往往是心理反应的平台。一个人受到特定的外界刺激,会产生特定的心理反应,并会从面部的生理异常暴露出来,这往往成为人们判定某种心理秘密的依据。因此,一个人犯罪心理的有无是可以通过面部特征及异常生理状态暴露出来,进而成为预防犯罪、揭露犯罪、打击犯罪的依据之一。

一、犯罪心理面部识别技术概述

犯罪心理面部识别技术,是通过对犯罪嫌疑人面部生理特征及生理变化产生的心理规律的研究,揭示犯罪心理与面部生理特征及生理变化的关系。

关于面部长相与心理的关系,当代西方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其理论成果主要包括:

第一,《形态心理学》。《形态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相貌与性格之间微妙关系的综合性科学。1980年法国路易·科尔芒博士创办了形态心理学学会,在这个领域开展了崭新、深入的研究。科尔芒博士认为,人是一个肉体和精神互相依赖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传统的心理学最大的错误是想把精神与肉体分割开来。事实上,心理活动源于机体的活动,常常依附于机体的活动。

第二,《身体语言密码》。《身体语言密码》在面相与心理识别方面有着重要贡献。它认为,人的一颦一笑、言谈举止,甚至包括相貌,无一不包含着这个人内在的品性。只要了解一个人身体举止密码的意义,你就可以对他一目了然。据科学研究,我们能够辨认的面部表情有25万种之多,但这仅仅是身体语言中的一小部分。正是这些微妙的身体语言,决定了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是掌控别人还是为别人所掌控。

第三,《解读面孔》。《解读面孔》是一部系统研究面相与心理关系的著作。它从解剖学、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人的行为、心理和社会经历等因素是如何对人的面部表情产生影响的,说明人的性格、人格因素是如何对面孔在后天的成形和生长过程中发生作用,并从面部表情中反映出来的原理。书中介绍了解读面孔的系统方法——划区解读法,着重介绍了如何运用划区法来读解面孔上的迹象,达到洞察内心的目的。

犯罪心理面部识别与我们传统的相面或相术根本不同,最主要是体系不同,支撑理论不一样。我们传统所说的相面,虽然积累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宝贵经验和智慧,存在着某些合理的成份,但毕竟经验主义色彩浓厚,带有以偏概全的倾向,流传至今已经有一定的迷信成分。而犯罪心理面部识别是以解剖学、心理学、行为学的系统研究成果为支撑的。

二、犯罪心理面部识别原则

作为一个侦查辅助手段,犯罪心理面部识别技术运用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参考性原则

犯罪心理面部识别的结论只能作为刑事犯罪侦查、社会治安管理的参考,并无证据价值。犯罪心理面部识别技术只是为揭露犯罪、证明犯罪和预防犯罪提供一个辅助手段。

(二)印证性原则

犯罪心理面部识别的结论只具有参考意义,其结论只有与其它方面的犯罪信息,如现场物证、书证、目击证人、视频监控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相互印证,才能得出最终科学结论。

(三)保密性原则

犯罪心理面部识别结论一定要遵行保密性原则,不可对外宣扬。特别是在预防犯罪的过程中,对于潜在的犯罪人面部的分析判断更要遵守保密原则。

三、犯罪心理面孔识别技术

面孔暴露真实内心。面孔的外形是对一个特定的人所特有的气质、情绪和态度的一份永久的记录,反映一个人最常见的情绪状态。人的性格、人格因素对外貌形成发生作用,并从面部表情中反映出来。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肯定了相貌与性格的关系。

人的表情是由皮下微小的肌肉活动决定的。事实上,正是做出面部表情的那些肌肉对上面的皮肤和下面的骨骼习惯性地牵拉作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面部特征。一个人最基本的内心情感或习惯性态度,如怀疑或情绪冲动,自信或缺乏自尊,悲观厌世或乐观豁达,爱恋或仇恨,往往能“凝固”肌肉。这些习惯性的状态会变成泄露内情的标记,使面孔成为一张立体地图,帮助认识一个人的真实性格。

(一)分区解读法

1.左右分区解读法。按垂直方向从中间划分面孔,将左右面孔分离。然后按水平方向从眼睛以下划分,使头顶、眼睛与鼻子、嘴和下巴分开。然后依次解读左区(面孔的左区)、右区、上区、下区。通常解读四个部分即可,当然也可以把左区和右区继续水平划分,这样解读八个部分。

人的左区和右区是不一样的,“心理学中那种可靠的分面技巧提供的有力证据说明,面孔左边并不反映面孔的右边所揭发的东西,反之亦然。”[1]如果利用影像技术将一个人的同一左区或同一右区组成一张面孔,你会发现是两张不一样的面孔。也就是说不同的区反映着不同的内容。研究表明,左脸更容易暴露人的内心。

2.上下分区解读法。按水平方向划分面孔,将面孔分为上区、中区和下区三个部分。上区在额头部位从发髻下到眼眉之间,主要观察眼睛,特别是左眼暴露出的信息。中区在双眉以下至鼻子部位,主要观察鼻子状态。下区在鼻子以下部位,主要观察下巴,它与罪犯的人格有一定关系。

美国联邦调查局在先后分析了6千万个罪犯面部之后,发展了一套阅读面部技术,即:划分阅读法,每次分析面孔的某一个部位,阅读成份包括面部表皮、肌肉和骨骼轮廓线,分析阅读后加以总结。[2]其具体步骤是:

审视罪犯面部,将罪犯面部分成若干区域,在照片上轻划两条线把面孔分开,分成四个区域,即右脸、左脸、上部、下部。

(1)在面部中部垂直划线,分开左、右两半面孔

(2)从水平方向划线,使头顶、眼睛与鼻子、嘴和下巴分开;

(3)阅读右脸,右脸是罪犯的社会面孔,很可能暴露罪犯的生活状况和惯常行为,是积极的人格面貌;

(4)阅读左脸,左脸包含了本质,被右脸掩饰。很可能暴露罪犯的气质、性格和潜意识动力,是比较消极的情感面貌;

(5)阅读上半部脸,主要看眼睛,两眼比较起来不太敏锐的是左眼,罪犯可能隐藏更基本的情感在其中;

(6)阅读下半部脸,主要看下巴轮廓,它可能暴露罪犯的性情;

(7)实施综合判断。

(二)面部状态判断法

面部状态是心理的一种提示。运动状态,例如:出汗或颤抖是心理紧张的一种表现。面部肌肉的运动可以解读面孔一些深层的秘密。面部形态,例如:面部歪斜、凸骨横张、塌陷,以及支离、凹陷等都可能是生活中负面心理,甚至是犯罪心理留下的印迹。颜色状态,例如:变红、变白等,面部颜色的变化通常是紧张、焦虑的一种反应。

四、犯罪心理眼相识别

在人的肢体语言中眼睛所传递的信号是最有价值也是最为准确的,因为它是传达身体感受的焦点,而且瞳孔的运动是独立、自觉、不受意识控制的[3]。

(一)瞳孔判断法

心理学家认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常见的瞳孔语言为:在表示反感和仇恨时,瞳孔缩小,还露出刺人的目光。相反,睁大眼睛则表示具有同情心和怀有极大的兴趣,还表明赞同和好感。

现代研究发现:眼睛是大脑在眼眶里的延伸,眼球底部有三级神经元,就像大脑皮质细胞一样,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瞳孔的变化、眼球的活动等又直接受脑神经的支配,所以人的感情自然就能从眼睛中反映出来。瞳孔的变化是人不能自主控制的,瞳孔的放大和收缩真实地反映着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若一个人感到愉悦、喜爱、兴奋时,他的瞳孔就会扩大到比平常大四倍;相反地,遇到生气、讨厌、消极的心情时,他的瞳孔会收缩得很小;瞳孔不起变化,表示他对所看到的物体漠不关心或者感到无聊。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埃克哈特曾做过一项实验,实验时他随机给男女参与者看一些照片,然后观察他们瞳孔的变化。他发现:女性看到怀抱孩子的母亲的照片时,瞳孔平均扩大了25%;而男性看到女性的裸照时,瞳孔平均扩大了20%。实验结果还表明,人类瞳孔的大小不仅会随周围环境的明暗发生变化,还受对目标关心和感兴趣程度的影响。

就像通常所说的“眼睛比嘴巴会说话”一样,人的心理活动全都显露在眼睛中。如果仔细观察瞳孔的变化,可以得知对方的心理状态。对方看上去心不在焉地在听,可他黑眼珠深处的瞳孔却在渐渐扩大,由此可以断定他满不在乎的神情下掩饰的是对该话题的强烈关注。

瞳孔只有两种变化,一是缩小,二是放大,但是人的心理变化却是无数的。而且观察人的瞳孔必须是瞬间的观察,因此,在观察瞳孔研究心理时必须熟练运用此方法。

(二)眼神分析法

眼睛是重要的信息表达器官,眼球的不同运动反映着不同的信息,某种眼神可以看成是某种心理提示。眼睛是人体中无法掩盖情感的焦点。《人体秘语》作者莫里斯对人类的眼睛下这样的定义:它直径大约2.5厘米,但却像是从石器时代以来就有的最复杂的电视摄影机。在眼球后方感光灵敏的角膜含有1.37亿个细胞,将收到的信息传送至脑部。

这些感光细胞,在任何时间均可同时处理150万个信息。这就说明,即使是一瞬即逝的眼神,也能发射出千万个信息,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向,泄露心底深处的秘密。所以,眼球的转动、眼皮的张合、视线的转移速度和方向、眼与头部动作的配合所产生的奇妙复杂的眉目语,都在传递着信息,进行着交流。

在人际交往中,目光接触发挥着信息传递的重要作用。不同的目光反映着不同的心理,产生着不同的心理效果。研究表明:一旦被别人注视而将视线突然移开的人,大多自卑,有相形见绌之感。无法将视线集中在对方身上,并很快收回视线的人,多半属于内向性格,不善交际。听别人讲话时,一面听,一面却不将视线集中在谈话者身上,表示对来者和话题不感兴趣。说话时,将视线集中在对方的眼部和面部,是真诚的倾听、尊重和理解。只注意自己手中的活计,不看对方说话,是怠慢、冷淡、心不在焉的流露;仰视对方,是尊敬和信任之意;俯视他人,是有意保持自己的尊严;伴着微笑而注视对方,表达的是融洽;随着皱眉而注视他人,是担忧和同情;面无悦色的斜视,是一种鄙意;看完对方突然一笑,是一种讥讽;突然圆眼瞪人,是一种警告或制止;从头到脚地巡察别人,是一种审视;话不投机的人相遇,一般都尽量避免注视对方的目光,以消除不快。

人的心底是善是恶,都能从无法掩盖的眼神里显示出来。事实上,通过眼神来传情达意,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会从微妙变化的眼神里真实地流露。

五、犯罪心理眉相识别

人的眉毛的形状,可以作为了解情绪的线索,一些基本的眉毛形状可以看成是内在性格的一种提示。

根据研究,由眉毛变化反映出的眼神,有五种基本形态:一是眉毛上耸型:表现出恐惧、惊吓。二是眉角拉下型:表现出愤怒。三是眉毛并拢型:表现出困窘、不悦,或不赞成他人意见。四是眉毛斜弯型:表示出好奇、询问。五是眉毛迅速上下动作型:表现出充满亲切、赞同。

(一)运动识别法

在特定外界因素的刺激下,眉毛会发生不同的运动。通过对眉毛运动的分析,可以帮助识别犯罪心理。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中的“横眉”,就有表示对敌人轻蔑的意思,同时也表达自己无畏的心理状态。如:“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深刻揭示了眉毛与思维之间的关系,形容略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在讯问过程中,如果你想要洞察嫌疑人对某个刺激的心理信息的反应,可以借助观察眉毛的这种运动表情。

眉毛是在情绪的驱动下运动,不同性质的情绪,就会出现不同的运动状态。其典型表现是:

1.有焦虑或失望感的人,其眉毛通常是里端向上外侧向下呈歪斜状。

2.当某人常常为烦忧所困扰、心理负担过重的人,皱眉肌就会把眉毛牵拉在一起,而出现大家所熟悉的“紧锁眉头”的形状。而担忧的事情发展顺利,突然一块石头落地,则眉头舒展。

(二)形态识别法

眉毛固有的形态暴露一个人情绪信息,一个人生活中某种经常发生的情绪信息会以眉毛形态的形式固定下来,在眉毛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1.平直眉。那种冷静、情绪稳定的人其眉毛一般都比较平直,要么两边相对是笔直的,要么两边对称呈弧形。

2.歪斜眉。邪恶的人其眉毛往往是里端向下外侧向上,呈歪斜状——就像是老师评卷所作的打勾记号一样。

六、犯罪心理鼻相识别

人的鼻子,也可以作为了解人格的线索。一般来说,鼻子的大小、形态可以看成是内在性格的一种现成的提示。身体语言学者得出结论:人的鼻子是会动的。鼻子虽然是人体五官中最缺乏运动的部位,但也有着自己特殊的语言功能。在调查访问讯问嫌疑人时,不妨借助鼻子语言来窥视其内心的犯罪心理秘密。

(一)运动判断法

鼻子也会有言语的功能,鼻子的运动可以看成是某种心理的提示。皱鼻子表示厌恶;歪鼻子表示不信任;抖动鼻子是紧张;鼻孔箕张代表发怒或恐惧;哼鼻子是排斥。这些动作其实都是在反射心理信息。

1.鼻头冒汗。鼻头突然冒出汗珠,这是心理焦虑或紧张的表现。如,在交易谈判中,对方是重要的交易对手,又急于达成协议,那么鼻头冒汗便是当事人无论如何也要完成这个交易的情绪表现。因为他唯恐交易一旦失败,自己就会失去机会,或导致很大的不利,于是心情焦急紧张而陷入一种自缚的状态,鼻头因为紧张而出现发汗的现象。当两个没有利害关系的人交谈时,对方产生这种鼻子流汗的微表情,则表示:如果不是他心中有愧意,受到良心的谴责,就是为了隐瞒秘密而紧张的表现。

2.鼻子胀大。在医学上,人的鼻子胀大,在兴奋或紧张的情况下由呼吸和心跳加速引起的。根据观察研究,人在说谎时鼻子会变大。因为,人在说谎时,多余的血液流到脸上,这或者引起说谎者整个面部都变红了,或者还会使鼻子膨胀几毫米。有时候,人们通过肉眼可能观察不到这种变化,但是说谎者会觉得鼻子不舒服,不经意地触摸它这是说谎的体现,这种无意识的动作其实都是心理信息的反射。[4]

3.鼻子状态。当人们对某件事情表现出不耐烦,甚至持怀疑态度的时候,他们的鼻子会发出“哧哧”的声音,鼻子也会伴随着向上提,不过这种动作非常细微,普通人根本不容易发现这些。但是仔细观察的话,还是能从这些细微的鼻子动作变化中找到一些信息的,这个信息说明这个人已经表现出轻蔑的态度。①金圣荣编著:《FBI攻心术——美国联邦警察的超级心理战术》,哈尔滨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二)颜色判断法

1.鼻头泛白。鼻头泛白是在反射心理隐秘的信息。一个人的鼻子整个泛白,就显示他的心情一定恐惧不安。另外,心里有所顾忌,在自尊心受损、心中困惑、有点罪恶感、尴尬不安时会出现鼻子泛白的情形。在向心仪的对象提出爱情告白却惨遭拒绝时,自尊心严重受损、困惑萌发于心中、尴尬不安顿时占据整个心灵,鼻子泛白。

2.鼻头泛红。鼻头泛红是情绪过于激动紧张的一种反应,在讯问中,只有那些与已经发生的犯罪存在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犯罪嫌疑人,在讯问刺激下才会紧张,从而发生鼻头泛红的现象。

[1][美]利奥波德·贝拉克,萨姆·辛克莱尔·贝克.解读面孔[M].蔡曙光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是不是杀人狂,看长相?——FBI开发阅读罪犯面孔新技术[N].半岛日报,2010-01-30.

[3][英]亚伦·皮斯,芭芭拉·皮斯.身体语言密码[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

[4][美]乔·纳瓦罗.第一时间看透对方:FBI教你破解身体语言[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犯罪心理眉毛面孔
本期面孔
为什么头发长得很快,而眉毛、睫毛几乎不长?
多变的面孔
自然面孔
犯罪心理痕迹应用现状与反思
犯罪心理痕迹应用现状与反思
剃眉毛
眉毛有个性
犯罪心理画像初探
当狗狗有了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