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革卦和鼎卦看宗白华对中国艺术时空意识的研究

2015-03-26 10:11屈行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湖北社会科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宗白华

屈行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从革卦和鼎卦看宗白华对中国艺术时空意识的研究

屈行甫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周易》中革卦有变革等层面的涵义,与时间有密切的关系;鼎卦有烹饪、正位凝命等涵义,二者共同表达着《周易》的“时位”观念。宗白华从现代学术的角度将革卦、鼎卦阐释为中国的时间、空间之象,并将革卦、鼎卦与既济卦、未济卦构造成一个简易的变易模式,也同时印证了《周易》的“时位”观念。而宗白华对革卦、鼎卦的阐释价值在于与中国艺术时空意识的贯通,一是作为空间之象的鼎卦到中国艺术所表现的空间意识的贯通;二是从革卦和鼎卦的象征意义到中国艺术境界特点“时空统一体”的贯通。

关键词:革卦;鼎卦;宗白华;时空意识

现代著名美学家宗白华从现代学术的视角对革卦和鼎卦作出了富有创造性的阐释,并将其独特的理解融入到对中国艺术的研究中,这是贯通中国哲学与中国美学、艺术的典范。本文就从革卦和鼎卦的内涵出发,探讨宗白华对其阐释的创造性,并考察宗白华是如何将其阐释与中国艺术时空意识的研究相贯通的。

一、革卦和鼎卦基本释义

革卦处于《易经》下经,从字面上看,革有革命、变革的意思。革卦处于井卦之后,井卦讲“井养而不穷也”,[1](p369)这是讲井养育、造福人类的功用。然而水井使用时间久了就很可能会堵塞,因此要疏导水井,使井道通畅,正如《序卦传》所讲“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1](p600)再者从卦画的角度看,革卦下离上兑,离象征“火”,兑卦象征“泽”,水火相遇必生冲突,二者相互消长,不能并立存在,这是激烈的变化。《彖传》有更明确的解释,如“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1](p377)下离象征着中女,上兑象征着少女,少女和中女的想法不同,同居必然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革卦的基本思想——变化,然而《周易》中讲变化的卦有很多,如渐卦、晋卦等,但革卦明显不同,诚如朱熹所说“革,是变革之谓,到这里须尽翻转更变一番。”[2](p1847)这是革卦区别于渐卦讲渐进、晋卦讲柔进的地方,是革卦讲的“变革”的根本特点。

而革卦所讲的变革与时间关系紧密,主要表现在:首先,革卦与四时相关。《彖传》讲“天地革而四时成”,[1](p377)孔颖达解释说:“天地之道,阴阳升降,温暑凉寒迭相变革,然后四时之序皆有成也。”[3](p460)天地之间充满着无形的气,气分阴、阳,阴阳二气有规律、有节奏的运动产生了冷寒温凉的变化,因此就有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循环性的交替。革卦变革的道理显现于四时的变化中,《易传》中“变通莫大于四时”[1](p520)的说法更进一步,这里讲天地、社会、人事中的变化莫过于四时的更替,而四时之变是最能体现变革之理的。其次,革卦与历法的关系。《象传》说“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水火相互消息成革象,君子观革卦而对天地间变化的道理有所领悟,观察到日月、星辰、潮汐、气候的循环变化即历象的更替,并依此制定历法,以明确一天之四时乃至四季的变化。

革卦之后是鼎卦,鼎卦是六十四卦中特殊的一卦,《易经》中所有的卦形符号都是由圣人“观象系辞”,即观察自然界的事物而总结出象征事物发展变化的道理。除此之外,鼎本身还是一个“象”,由鼎器而来。鼎器作为一种重要的器物,常作为祭祀的礼器,也有烹饪的重要作用,这与鼎卦所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鼎卦下巽上离,巽象征着木,离象征着火,木遇火,木燃烧以助火势;《彖传》更一步讲“以木巽火,亨饪也。”[1](p384)燃烧以成就烹饪的效果。由此还引申出鼎卦更深的涵义:第一,革新之意。鼎将生的食物烹熟,实现彻底的翻转,这就是革新。故古人多以鼎为比喻,《周易正义》讲“此卦明圣人革命,示法物象,惟新其制,有鼎之义”,[3](p466)鼎是权力、制度的象征,是所谓“法象”,君主的变革就是改变权力的归属,问鼎于天下,并改革制度,成就新的业绩。第二,观鼎,“君子以正位凝命。”[1](p386)君子观鼎,一方面有感于鼎的严正、坚实的形象,就会自然地端正自己的态度,以符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并明确尊卑的次序,使民不乱;另一方面有关于鼎稳固、不易颠倒的形象,用来烹煮食物,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君子就会效法鼎器,以坚定的决心严守自己的使命,不使自己误入歧途。

二、革卦和鼎卦的关系及宗白华的阐释

依《周易》文本及易学史的解释,革鼎二卦紧密相关。首先,《杂卦传》讲“革,去故也;鼎,取新也”,[1](p608)即“革故鼎新”。革侧重于讲改变旧的局面,鼎侧重于成就新的制度,二者不可分割,正所谓“鼎承革卦,以相为用”。[4](p490)不改变旧的局面,新的制度就无法立足;不建立新的制度,变革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次,革卦和鼎卦共同表达着《周易》的“时位”观念。《周易》认为每个生命都处在“时位”中,时是生命的时间,生命是在时间中延续的,这里讲的时间与革卦中的时间意思是一致的;位是生命的位置,在时间中生成的生命总是处在一定的位置上,这与鼎卦讲“正位”的“位”是相通的。而宗白华从现代学术的视角表达了对革卦和鼎卦的新理解,进一步明确了二者的关系:

第一,宗白华在《形上学——中西哲学之比较》中认为,革卦是“中国时间生命之象”[5](p612)、“革卦:治历明时。”[5](p583)这是宗白华的创造性发挥。前人已经认识到了革卦与时间的关系,宗白华把二者的关系明确化、概念化了。他讲的“治历明时”更有深意,《说文解字》谓“时,四时也。本春夏秋冬之谓”,[6](p302)中国人从对四季更替变化中总结出时间变化的模式,即时间的变化虽然是一维向前的,但它是有节律的,以四时为节点循环往复即“无往不复”。宗白华以革卦来象征中国人的时间观,讲出了中国人对时间的独特看法。这是宗白华从《周易》文本出发进行的新阐释,表述言简意赅,是很有启发性的提炼概括。

第二,宗白华认为“鼎卦为中国空间之象”。[5](p584)他将鼎卦与空间位置的关系明确了,“位”是空间中的“位”,鼎卦讲出了“位”的内涵,那么鼎卦作为中国空间的象征就说得通了。宗白华还说“‘正位凝命’四字,人之行为鹄的法则,尽于此矣。此中国空间意识之最具体最真确之表现也。希腊几何学求知空间之正位而已。中国则求正位凝命,即生命之空间化、法则化、典型化。亦为空间之生命化、意义化、表情化。空间与生命打通,亦与时间打通矣。”[5](p612)这里有两层意思:一、生命与空间打通。鼎卦中的“位”彰显了生命的空间属性,体现了生命所处位置的独特性和所遵循的规则。二、空间与时间打通。生命处在时间之流中,在每个不同的“时”都有不同的“位”,生命是处在二维的时空中,生命的生成和变化是在时空模式中展开的。

第三,宗白华将革卦和鼎卦与既济卦、未济卦连接起来,构造了一个卦象之间简易的变易模式,也同时印证了《周易》的“时位”观念。首先,他将革卦与既济卦关联起来,既济如宗白华所说为“完全中正之象”。[5](p618)然而既济卦所讲的安稳情形不可长久,必将产生变化。而革卦与既济卦相比,只有第四爻不同,革卦九四爻处在上卦,正是进行改革的时机。宗白华总结说“革卦:以九四入据既济之六四,则成革命。”[5](p617)其次,宗白华连接起鼎卦和未济卦。未济卦六爻都失位,为“完全不正之象”。[5](p618)而鼎卦五爻失位,独九三得位,九三君子于未济卦完全失中正的象中,独守正位,以成新的稳定局面。宗白华还认为鼎卦为“既济之萌芽”,而且革卦最终要演变到未济卦。这样就构成了“未济——鼎——既济——革”循环往复的变化模式。这四卦分别处在不同的“时位”上,象征着变化的不同阶段,如郑彝元所说“八卦是象,六十四卦也是象,每一卦象均与特定的时空相应。与律历所示的时间相参,即可看出卦象因之变,吉凶悔吝因之而生。”[7]

三、宗白华的阐释与其中国艺术时空意识研究的贯通

在论中国艺术的文章如《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等中,宗白华说“‘无往不复,天地际也。’这正是中国人的空间意识!”[8](p423)又讲“中国画家所画的自然也就是这音乐境界。他的空间意识和空间表现就是‘无往不复的天地之际’。”[8](p424)从作为空间之象的鼎卦到中国人的空间意识“无往不复,天地际也”,再到中国艺术所表现的空间意识“音乐化的空间境界”,[8](p424)宗白华用《周易》来阐释中国艺术的空间意识与将革卦、鼎卦作为生命时空之象是一脉相承的,并实现了艺术观念与哲学观念的贯通。这是宗白华一步步的深化,其阐述的基点是鼎卦,他认为鼎卦中正以凝命,象征着空间的最后最深的原则——中和秩序,表明了生命所具有的空间属性。宗白华还对“无往不复,天地之际”进行了发挥,将其与空间联系在一起,创造性地提出无往不复代表着中国人的空间意识,这是符合《周易》基本语义的。无往不复呈现的是往复回环、周而复始的空间。基于此,宗白华阐释了中国艺术所表现的空间意识的特征,他认为中国艺术的空间意识既是有限又是无限的。有限是说中国艺术的空间不导向无限的空间,而是就在当下的须臾之中“移远就近,由近知远”,无限是说中国艺术的空间是绸缪往复、往来不尽的虚灵空间。

另一方面,宗白华论中国艺术时,讲空间意识离不开时间意识,并称中国艺术为“时空统一体”。在宗白华的全部著作中,“时空统一体”的指称对象有两种:一是宇宙,二是艺术境界。而且宗白华也明确说“这‘时空统一体’是中国绘画境界的特点,也是中国古代《易经》里宇宙观的特点。”[9](p475)这种看法实际上是在他对革卦和鼎卦阐释的基础上形成的。宗白华是循着从革卦和鼎卦的象征意义到中国宇宙观的特点再到中国艺术境界特点的思路展开的,在论革卦、鼎卦时,宗白华说“革与鼎,生命时空之谓象也。”[5](p616)并指出“空时合体”。在《中国古代时空意识的特点》中,他更进一步明确地阐释了中国宇宙观的特点——以时统空。他说“‘六时位成’是说在时间的创造历程中立脚的所在形成了位,显现了空间,它也就是一阴一阳的道路上的‘阴’,它就是‘坤’、‘地’。空间的‘位’是在‘时’中形成的。卦里的六爻表示着六个活动的阶段,每一活动的立脚处、站点,就是它的‘位’。”[9](p478)没有时间的演进就没有位的立脚点,所以时间统领着空间。而“这些古代哲学思想形成了艺术思想和表现的基础,尽管艺术家不一定明确地意识到它。”[9](p475)宗白华显然意识到了,在《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中,他讲出同样的道理,“时间的节奏(一岁,十二个月二十四节)率领着空间方位(东南西北等)以构成我们的宇宙。”[8](p431)这种思想贯穿在他对中国艺术的阐释中,他说“画家在画面所欲表达的不只是一个建筑意味的空间‘宇’,而需同时具有音乐意味的时间节奏‘宙’。一个充满音乐情趣的宇宙(时空统一体)是中国画家、诗人的艺术境界。”[8](p431)一个充满音乐精神的时空统一体,这是对中国艺术境界的高度概括,揭示了中国艺术的重要特征。

参考文献:

[1]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黎靖德.朱子语类:第五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孔颖达.周易正义(上)[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4]马振彪.周易学说[M].广州:花城文艺出版社,2002.

[5]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一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6]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7]郑彝元.律历与周易[J].周易研究,1994,(1).

[8]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二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9]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三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高思新

·历史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311301020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屈行甫(1986—),男,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

中图分类号:B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5)12-0102-03

猜你喜欢
宗白华
宗白华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论析
“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
我们
浅析宗白华审美空间理论对缓解当下人生存危机的价值
宗白华美学对21世纪后中国商业电影的启示
试论宗白华《美学散步》中对古希腊的中庸精神的阐释
论宗白华的艺术意境观
论歌德对宗白华的影响
宗白华著作的出版历程
宗白华发现和扶植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