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体教结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2015-03-26 08:50何春刚
湖北体育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体教后备教练员

何春刚

1 体教结合概述

“体教结合”是竞技体育条件下,通过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和推动素质教育,进而提高青少年训练水平并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通过对体育、教育等资源进行整合而形成的一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体现了体育事业与教育事业最基础的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现代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2 江苏省“体教结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

2.1 “南体”模式

2.1.1 发展现状与趋势

以南京体育学院为代表的“南体”模式是当前江苏省“体教结合”模式的首要体现。上世纪80年代,南京市开始引入“体教结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包括南京体育学院在内的多所高校通过坚持“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实行训练、教学和科研三位一体且优势互补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即“南体模式”,以达到提升市内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竞技水平的目的[1]。各大高校通过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有计划地安排教练加强政治学习,参与专业培训,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进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了大批的竞技体育的优秀人才。未来,该模式的进一步发展趋势为,提高教练员个人素质,全面加强职业教育发展力度,在充分尊重训练规律的基础上,对学制进行适当调整,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进行科学安排,在确保良好竞技成绩的前提下,实施开门办学,为各高校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2.1.2 不足之处

“南体模式”的不足在于,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与运动训练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着较大的矛盾。运动员较低的文化水平对其今后的就业产生了不良影响,使其在退役走向相关工作岗位后,缺乏继续深造和发展的知识资本[2]。当前,南京市各体校的中专文凭难以对运动员形成吸力,也影响了学校的生源。

2.2 省队校办模式

2.2.1 发展现状与趋势

省队校办模式主要集中在南京市重点综合性高校中。南京工业大学便是以省队校办模式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2002年,南京工业大学开始引入省队校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组建江苏省女子垒球队并加强其培训力度,使得其在11年(2002-2013年)期间的各大国内、国际比赛中共夺得11项冠军、7项亚军、3项季军,且连续蝉联两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的冠军。南京工业大学通过建设垒球运动平台,将垒球文化引入校园,从而在校园中形成了浓厚的体育氛围,在扩大学校知名度的同时,也使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责任感得到了大幅提升[3]。由此可见,未来,南京市省队校办模式必将继续加大校园体育氛围的建设力度,通过不断引入新鲜体育元素,提高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建设力度。

2.2.2 不足之处

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主的省队校办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不足在于其训练的法规制度上不健全。对于省队校办模式而言,江苏省体育局管辖的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是全省体育传统学校和业余体校运动训练竞赛工作的主要负责方,但同样由省体育局管辖的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处主要负责对省内高水平运动员试点学校后备运动员训练的竞赛工作,由于两部门在“体教结合”模式中共同负责高校运动员的管理,在规范与建立体育后备人才的注册制度以及省队高水平后备体育人才的跟踪监督制度等方面并未达成一致。制度的不统一性和部门间沟通、合作的缺乏,使得省队校办模式的开展受到了较大阻碍[4]。

2.3 混合模式

2.3.1 发展现状与趋势

基于学校自主办队和体育部门联合办队的混合型体教结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是江苏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另一关键模式。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混合性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代表。学校自本世纪初以来,便加强混合型体教结合模式的探讨和研究。在加强学校自主办队的同时,也引入省市体育部门联合办队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5]。一方面,学校在2002年至今培养出了多名训练有素的优秀运动员,并多次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校长杯”比赛中取得骄人成绩;另一方面,学校又有多名较高水平的专业运动员,因此对其他运动员专业水平的提高具有突出的指导作用。近年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加强同当地体育部门的合作,通过派遣进修队伍到当地体育部门学习,极大丰富了执教教练的训练方式,并从整体上提高了运动员的训练水平。由此看来,基于混合型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必将得到包括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内,南京市各高校的高度重视。

2.3.2 不足之处

良好后备人才培养效果的关键为教练员的职业素养和个人水平。就现阶段而言,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多数南京职业高校并未将教练员素质的提高纳入到混合型体教模式培养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当中,而混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大都体现在两部门即学校和体育部门办队方面。由于教练员个人素质不足,使得后备人才的训练水平也极为有限,严重阻碍了省内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全面发展。

3 对策与建议

3.1 树立大人才观

解决文化课程和运动员训练之间的矛盾,需要南京市各级政府和“南体模式”的高校树立大人才观,并坚定不移地走“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道路。在后备人才的培养方面,不仅要考虑国家竞技体育发展的整体需要,还要对青少年个体及其家庭对其发展的规划予以高度重视,从大人才观方面对后备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考量,除了日常训练外,还需加强文化课的开展力度,提高文化课在学校中所占比例[6]。同时,逐步取消办学效益较差的业余体校,并将其运动队送入有条件的中学当中,而原体校教练员仍可在新学校继续执教,从而在确保运动员具有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水平的同时,提高其身心素质与个人技术,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连续供应提供保障。

3.2 建立健全的训练法规制度

无论是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还是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管理部门,其均应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进行后备人才的培训。通过加强部门间的合作、研究,建立起江苏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注册制度、训练管理制度、文化课管理制度以及后备人才各方面的跟踪监督制度,确保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主的省队校办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全面发挥其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此外,部门还应针对教练员执教理念、方式和执教过程与结果等制定相应的标准,使得省队校办模式开展的过程中,教练员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能够真正做到有理可依、有章可循。

3.3 着重加强教练员的业务知识更新

对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混合型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可知,信息来源与实践知识的缺乏是导致教练员素质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未来的混合型体教结合的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对基层教练员的知识培训,通过派遣其积极参加省市体教结合人才培养的各类活动,使其在经验交流过程中不断丰富经验,通过学习正确的训练理论以对自身的训练实践加以指导,确保后备人才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从整体上提高高校和体育部门竞技体育人才的整体水平,促进地区经济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5 小结

以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体教结合的概念进行分析,分别从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不足等方面对南京体育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和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 “南体模式”、“省队校办”模式和“混合型”模式等展开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进而从树立大人才观念以及建立健全的训练法规制度和着重加强教练员的业务知识更新等方面提出了提高体教结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力度有效方法。可见,未来加强对体教结合模式的研究和应用力度,对于提高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水平、个人素质并促进国家竞技体育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王 芬,吴希林.借鉴经验、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中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比较及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2).

[2]陈林会,王宏江.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制度审视[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5).

[3]白宏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体教结合”发展模式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3).

[4]郑通华.探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体教结合”的发展思路[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3).

[5]刘景宗.回顾与前瞻: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述评[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11).

[6]郭建军.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 培养优秀竞技后备人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9).

猜你喜欢
体教后备教练员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无后备灵敏度的220kV变压器后备保护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