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鲲,王敏娜
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公共服务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2014年3月第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指出,“近年来,我国体育、医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我们要以建设体育强国为目标,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加快体育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当前,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迈入体育强国的软标准,我国的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也在逐年提升中,其中竞技体育公共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与全民健身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成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重要支撑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有效力量。
竞技体育既是体育文化也是社会文化。它与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共同组成了我国体育的基本形态,成为体育的重要形式。尤其是竞技体育的成就,对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之成为参与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人群的主要内容选择。不同人群对竞技体育的需求,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和观赏来满足各自的需求,从而实现公众的健身、娱乐、休闲和教育等公共需求,成为公共文化的组成部分。
从体育公共服务内涵出发,竞技体育的公共服务是体育公共服务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公共服务是指为公众提供体育公共产品和体育服务的行为,是满足公众最基本体育需求的服务。从政府施行公共管理的角度看,体育公共服务的内容包括健身设施、健身组织、体质监测、健身指导、体育活动、信息咨询服务[1]6个方面。政府多方位、多层次的提倡和鼓励公众进行体育运动,不断促进公民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竞技体育公共服务,也被称为公共竞技体育服务。学者周爱光将竞技体育公共服务定义为是以教练员、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并为大众提供高水平竞技表演等为指向的体育公共服务[2]。不难看出,该概念是以运动员、教练员为基本,定义的是与其相关的体育服务。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以其特殊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吸引了众多以健身为目的的普通大众参与其中,使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其相应的服务也随之产生和发展。由此可以看出,竞技体育的社会化发展趋势与发展程度使得竞技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应该更加 “接地气”。同时竞技体育公共服务作为体育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应是以满足公众对竞技体育的基本需求,是所有公民都应公平、普遍享有的服务,其对象不应该局限于运动员、教练员等专业运动选手。因此,竞技体育公共服务不仅包括满足高水平竞技运动员、教练员的需求,更应该要满足普通大众开展竞技体育的需要。它不仅要肩负起高水平运动员为国争光的高层次任务,也要在体育公共服务方面有所作为,承担其对普通公民在基层的责任,与全民健身一起,共同为提高全民福祉而努力。
根据竞技体育鲜明的特点和作用,竞技体育公共服务可以分为由国家和各级政府主导的专业竞技体育公共服务、市场主导的职业竞技体育公共服务以及由社会组织主要负责的业余竞技体育公共服务,用以满足不同人群对竞技体育的不同层次需要。专业竞技体育公共服务和职业竞技体育公共服务不仅要为专业运动员和教练员服务,同时还包括满足公众的竞技体育观赏需求——为公众提供高水平竞技表演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满足公众的竞技体育参与需求——开放专业场地设施、开展健身指导及其竞赛信息发布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而业余竞技体育公共服务则是由社会团体组织主导管理,为普通大众提供以竞技体育为主要内容,以健身、休闲娱乐为目的的服务。竞技体育公共服务以促进体育文化形态发展、服务大众需求为义务,以加大实现竞技体育社会化力度为责任,扎实有效推进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它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和学校体育公共服务紧密衔接、协同配合,共同加强体育公共服务在公共服务中的薄弱环节建设,增加体育公共服务在公共服务中的占有比重。
全民健身又称群众体育、社会体育等,是指以社会全体成员为主体,以增强体质、丰富余暇生活、调节社会情感为目的,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同时也是增进广大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和实现人自身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它是竞技体育社会化的基层信息反馈和竞技体育公共服务的核心目标。
竞技项目的大众化程度,现已成为竞技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一项重要检测指标。面对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服务需求,竞技体育发挥着自身的强大魅力,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丰富的资源,不断满足公众的体育需求,使之达到身心齐愉悦的目的。而大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则为竞技体育实现社会化积累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反之在竞技体育社会化过程中公众则以参与全民健身的方式来表达其对竞技体育的诉求。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当时的国际奥委会电视转播与市场服务部主任蒂莫·拉姆在新闻发布会上以一家收视调查机构数字来表示此届奥运会的成功媒体转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国内收视率创下国内收视调查以来电视收视率最高纪录,有8.42亿观众通过电视收看开幕式直播。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范围内的收视数字为12亿[3]。公众以观赏高水平竞技体育为表达方式,这些数字是其对竞技体育的迫切需求,也成为竞技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有效指向标之一。同时由于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过大,人们普遍希望在工作、学习之余通过体育运动来释放压力,享受闲暇娱乐。如42.195km的马拉松,就吸引了众多普通大众参与其中,参与人数逐年上升,一年举办53场依然供不应求,参赛名额与报名人数已经形成了矛盾[4]。大众以参与竞技体育的方式来调节身心,这种强烈需求成为竞技体育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竞技体育公共服务就承担起为竞技体育保驾护航的重要角色。
高水平竞技体育具有激烈的竞赛性和对抗性,是人类追求更高、更强、更远,不断挑战和突破极限的运动,它不同于普通大众以健身娱乐为目的的一般竞技运动。但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公众喜闻乐见的是竞技体育迈进了新阶段,开始应用于全民健身的普及工程,指导全民健身稳固发展。竞技体育不再单纯针对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等,渐渐涵盖普通民众,他们在观赏的同时,也可以进行自我实践。此时竞技体育公共服务成为竞技体育引领和反哺全民健身的渠道,而全民健身则成为竞技体育公共服务向前发展的核心目标。一方面,我国目前体育发展重心仍偏向竞技体育,在健身体育方面仍有所欠缺,在科学健身方面还有很多空白,因而要充分开发并调动竞技体育公共服务的能力,有效利用竞技体育先进科学的训练方法,专业技术指导人员、快捷前沿的体育信息和专业场地器材等众多优势资源,来完善和指导全民健身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发展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国民体质得以增强,民族力量得以凝聚,社会得以发展。全民健身是社会发展的生产力,也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推动力,因而竞技体育公共服务最终要服务全民健身,服务社会大众。在我国,竞技体育毕竟是针对一小部分人,在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现今社会中,全民健身才是长远目标。只有将全民健身作为竞技体育公共服务的核心发展目标,利用竞技体育自身优势反哺反育全民健身,体育公共服务才能更好服务民众,更快发展。
全民健身是体育公共服务的基本内容,是突显体育事业公共性的着力点,近些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有关在全民健身方面的投入和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力度,不断建设满足公民基本需求的体育场地设施、免费开放学校场馆、培训体育健身指导员、组织群众社区体育活动、供应体育文化产品等。而竞技体育公共服务也是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项,为全民健身发展起到必不可少的指路标作用。
自建国以来,竞技体育作为以举国体制发展的对象,它承担了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多个方面为国争光的重任,满足了我国民众在体育上的精神需求。同时竞技体育日益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社会文化活动,不断地利用自身优势融入社会的发展中,形成社会参与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服务社会的发展局面。它作为满足参与者需求的玩具,在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社会交往,树立社会新风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5]。现今,竞技体育应坚持走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6],引导全民健身健康全面发展。竞技体育公共服务应不断加强自身发展建设,利用优秀资源为全民健身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让竞技体育公共服务与全民健身一起努力实现为人民服务,社会进步的最终目标。
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的20年以来,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明显提升。随着社会机械化、信息化生产水平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有更多的闲暇时间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体育锻炼。健身不只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参加锻炼,它需要科学正确的健身方法,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否则有可能适得其反。因而竞技体育系统、完整的科学锻炼方法和专业的技术教练成为指导全民健身的坚实力量和有效手段。例如在运动训练中经常使用的循环、间歇、重复和比赛等方法,健身指导员或参加锻炼的民众自己通过对这些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或改变,使之成为适用于普通人群的锻炼方法,现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群众的锻炼活动中,成为公众强健身心不可缺少的工具。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民不再局限于饭后去公园散步等较为闲散的锻炼方式,一部分个人开始选择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网球等易于开展的、具有刺激性的竞技项目进行健身,以增加锻炼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近年来盛行的滑雪运动便是如此。纯竞技滑雪具有鲜明的竞争性、专项性,相关条件要求严格,非一般人所能具备和适应。但由于其具有惊险、刺激、优美、动感强、魅力大的特点,吸引了很多普通民众想要尝试体验。旅游滑雪则满足了一般民众出于娱乐、健身的目的,男女老幼均可在雪场上轻松滑行,极大的促进了人们参与竞技体育的积极性。也有单位、社区等,定期举办竞技性趣味运动会,旨在提高员工或社区民众的身体素质,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协作。同时现推行的体育项目中,绝大多数也都是竞技性项目,所以公民在开展健身活动时,会结合已有场地、器材、健身指导员等服务条件,优先选择竞技运动项目。甚至还有部分公众因喜爱某个竞技体育明星而有选择性地开展某项运动、关注某项体育运动及其相关的信息等。
竞技体育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全民共同分享的公共产品[7]。优秀运动员在竞技赛场上表现出力与美得结合,智与勇的对抗,和其高超的技艺以及顽强的意志,都会作为成功的范例成为公众学习的对象和榜样。围绕奥运会和一些世界级的重大竞技体育比赛,以及全运会的召开,都会出现群众体育活动的高潮[8]。国家在关注竞技体育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国民的体质健康水平,力求全面发展。满足社会体育需求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保持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协调发展则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及保证。
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9]。它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良好的群众基础。竞技体育的发展对全民健身的兴起和发展产生引导与示范作用,是推动全民健身的需要,两者之间协调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的结合不断促使竞技体育公共服务面向大众,服务大众。应不断鼓励和加强民间社会体育团体、体育组织的兴办和壮大,鼓励公民自发组织加入全民健身行列,与竞技体育共同发展。不断实现竞技体育大众化,公共服务民众化,竞技体育公共服务全面化。强化体育公共服务,为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的和谐全面发展提供条件支持,通过资源调控充分发挥竞技体育资源对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支持作用,推动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加大我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步伐。
全民健身需要竞技体育公共服务,竞技体育公共服务引导全民健身。现在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制度性建设还不够完善,竞技体育公共服务的实施过程还相对薄弱。而要想实现我国体育强国的梦想,就需要政府在体育强国目标的指引下,不断加强竞技体育公共服务的制度建设,切实维护公众的基本体育权益,全方位、多层次的满足公民的体育健身需求[9]。在全民健身中充分发挥竞技体育公共服务的引导示范作用,以竞技体育的先进的专业技术和前沿的科学健身信息等促进全民健身稳步发展,也就在加快实现竞技体育公共服务服务全面健身的核心目标。同时竞技体育公共服务作为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强化自身发展,以更加多元化、科学化和前沿化的发展理念,和全民健身共同承担起造福社会的重任,逐步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基层化、广泛化和均等覆盖化发展。
[1]樊炳有,高 军.体育公共服务[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2]周爱光.从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审视政府的地位和作用[J].体育科学,2012(5).
[3]新华网.北京奥运会节目收视率让人 “吓一跳”[EB/OL].http://news.xinhuanet.com/olympics/2008-08/20/content_9538708.htm,2008-08-20.
[4]腾讯财经.魔鬼经济学[M].上海:东方出版社,2015
[5]任 海.“竞技运动”还是“精英运动”—对我国“竞技运动”概念的质疑[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6).
[6]肖林鹏.中国竞技体育资源调控与可持续发展[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7]罗超毅.论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的和谐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2).
[8]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戴 健.中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