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屹嵩
广东恒大女子排球俱乐部于2009年进入甲A。过去5年间,1次联赛冠军、2次联赛亚军、1次亚俱杯冠军、1次世俱杯季军的成绩见证了的其实力,也见证了恒大集团成功的体育营销。然而好景不长,2014年4月,恒大女排突然宣布与广东女排合并,默默无声的“消失”在大家的视线之外。2014-2015赛季结束后,恒大女排以一场未胜的战绩名列联赛最后一名,重新进入保级区。为何恒大集团会在恒大女排风头正盛的时候退居幕后,选择和广东省体育局共建的方式维系俱乐部?难道是因为对上一赛季联赛第4名的成绩感到失望?还是因为恒大集团有了更好的体育投资途径?或者是其它的原因?
从组建伊始,恒大女排就一直是舆论的焦点。数百万年薪重金聘请郎平回国执教、高薪外援、明星内援,一下子就抓住了大家的眼球,着实让中国排球火了一把。恒大集团的“大方”也让联赛的其他俱乐部和球员羡慕不已。然而对于排球人来说,人们谈论的焦点更多是集中在它的运作模式的大胆和“创新”。
在运行模式上,广东恒大女子排球俱乐部完全按照企业模式经营运作,下设行政管理部门、经营开发部门和相关的财务部、法律部等一系列健全的组织机构,首创我国排球俱乐部完全由企业独立运营的“新模式”。在恒大模式的构架中,恒大集团负责俱乐部的人事安排、宣传、训练比赛的整体运营,俱乐部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可以说,从成立之初恒大女排就同国外的一些体育俱乐部一样,走上了一条纯职业化道路。
恒大女排纯职业化的运行模式本质上是市场经济下的商业行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构建俱乐部的管理体系、制度以及运行机制。然而,目前业内一致认为中国排球联赛是“伪职业化”的联赛,所谓的俱乐部也只是冠上赞助商名号的各省专业队,它们的终极目标是全运会的成绩和给国家队输送队员,而并非联赛冠军。在这个前提下,各省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优秀球员牢牢的拽在自己手中,宁愿荒废也不愿放手。联赛缺少争冠欲望和人才流动,死气沉沉一直为众人所诟病。
对于这一点,必须要客观而清醒地面对中国排球联赛所根植于的政治经济土壤。纯粹的职业化比赛诞生并根植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土壤。而当前的中国经济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因此,欧美纯粹职业化的体育机制不可能完全适应中国的政治经济土壤,中国排球联赛也是如此。对此,前排管中心主任徐利曾说:“我们仅仅是在专业队的基础上力所能及地根据中国排球的实际情况面向市场,利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办法来操作这个联赛,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彻底的职业化的联赛[1]。
在传统训练体系下的中国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基层体校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各地的体校都和当地中小学的体育老师有联系,通过定期到校选拔和地方体育老师推荐等方式发掘苗子。然后按照 “地市级体校—省体校—省队—国家队”的模式进行层层选拔,向各地省队和国家队输送人才。目前国内优秀运动员大多出自于这一模式。
2010年2月恒大集团曾经投资1亿元人民币建造二、三线队伍培训基地,并面向全国招生。招收的球员由郎平亲自指导,由原国家青年队主教练齐丽霞担任助理。除此之外,恒大还计划与广东省体育局合作共建后备人才梯队,由广东省体育局给俱乐部储备和输送后备人才。但是事与愿违,各省市都不愿放手自己的注册队员;再者,由于我国学校排球的普及程度不高决定了直接去学校挑选苗子的基础选材形势又行不通。尤其是全运会排球项目增设小年龄组后,恒大俱乐部很难再在国内引入年轻且具有发展潜力的运动员。恒大模式缺少了传统训练体系的桎梏,同样也就缺少了这种人才选拔方式带来的后备力量。过去5年时间,恒大没有真正培养出1名能够站上赛场、属于自己的优秀本土球员。
当初签约郎平时,恒大支付其年薪500万元,俱乐部每年注资超过2 000万元。这在当时相当于国内多支专业排球队每年投入资金的总和。正因为有强大的财力保障,恒大女排引进过冯坤、周苏红、杨昊等中国女排“黄金一代”的国手内援和汤姆·洛根、布拉科切维奇、科斯塔·格兰德等国际知名外援,豪华的阵容使之在国内联赛迅速崛起。但是中国排球联赛规程规定每队每场比赛限上两名外援。恒大女排的多个位置仍需国内球员担纲,仅依赖引入外援显然不是长久之计。“恒大模式”对于国内高水平运动员的转会依赖性更高。
但是截止至2014-2015赛季,运行了19个赛季的中国排球联赛仍然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运动员转会相关的制度。仅每年比赛前,在联赛的竞赛规程中有一个区区数十字的临时转会规定,用来限制俱乐部对于内外援的使用,完全没有对俱乐部的具体要求和对运动员的相关保护条例。因此,在以全运会为终极目标的前提下,各省的优秀球员根本无法得到正常的转会机会。在经过第1年的顺利期后,恒大女排在国内引援就陷入了困境,大部分地方俱乐部态度坚决,不会再把手中球员放给恒大,这几乎断了恒大国内球员引入的来源。恒大女排每个赛季都只能租借一些快要退役的老将,临时拼凑阵容,再加上伤员不断,成绩滑坡和球队影响力下降是必然的结果。从2013-2014赛季开始,恒大主场的上座率最高时都不足五成。恒大集团的高投入也无法对抗不完善的联赛制度给球队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性受到了挫伤,其淡出幕后已成为必然。究其原因,是恒大败给了体制,也败给了自己。
恒大集团的淡出,对中国排球联赛无疑是不小的损失。但眼下国内各地俱乐部的建设力度加大已成趋势,不少与恒大投入相当的俱乐部也在酝酿和成立之中。少了一个恒大并不能从根本上影响到中国排球联赛。2010年,恒大进入中国女排联赛一年后,北京汽车俱乐部成立。每年1 200万元资金的注入让北京排球充满了活力。当年北京男女队就双双从甲B重返甲A,之后又双双刷新了联赛纪录,男排更是首夺联赛冠军。随后,天津女排赞助金额从原先的数百万提升至近千万元,浙江女排也从原先的不到300万,升至500万元左右[2]。这些俱乐部的涌现,虽然无法比拟恒大,但却足以填补国内联赛恒大淡出后的遗憾。而这种体制内体育局、运动队与企业有机合作的模式,是国内其它俱乐部更有可能仿效的,毕竟恒大女排俱乐部太具“个性”。
最终横亘在我国排球联赛俱乐部发展的根本问题不仅是企业投入的多少,而是在于俱乐部内部结构是否合理。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深化改革阶段,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目前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这一时期的排球职业俱乐部大多是在原有的专业运动队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虽然各俱乐部在初建时期都有相应的责权协议,但是双方责、权、利划分不清,产权不明晰,制度不明确,在履行协议和运作过程中,时常会因为所有权不明确而引起责权纠纷。
具体的办法应是在依托政府的前提下,加大俱乐部的自主权。如地方体育部门把球队承包给俱乐部,俱乐部由地方体育部门统一管理但是有自主的人事任免、经营开发和财务权利。地方体育部门和俱乐部共同承担风险,俱乐部的创收按照相关比例由地方体育部门和俱乐部共同分配,需要时由地方体育部门或地方政府向俱乐部提供政治或经济支持。
同任何一个单项的世界锦标赛无法与奥运会相比一样,全运会作为中国的“奥运会”,其规模、声势和影响,以及对社会的吸引力,对群众热情的激发,对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都是其它任何形式的运动会所不能比拟与替代的。[3]但是长期以来,广大学者和人民群众对全运会体制的态度都是褒贬不一,尤其像排球等已经开展了职业联赛的一些项目,由于“全运会战略”的掣肘,各省运动员的输送与流动等方面均以本省市利益为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动项目的健康正常发展和联赛的职业化推广。
正如习近平同志说过的,“‘三大球’要搞上去,这是一个体育强国的标志”。在全运会设立排球项目和开展排球职业联赛的根本出发点是一致的。其目的都是为了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促进排球运动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想要既不与全运会体制冲突又能保证排球联赛的精彩和激烈,扩大排球项目的影响力,促进排球项目的健康发展。关键还在于将联赛和全运会有机结合,完善联赛的球员转会制度,让各省市的运动员流动起来。甚至是把排球联赛的成绩计入到全运会的积分,让各排球联赛俱乐部在联赛中不能也不敢让球、打假球和消极比赛。
具体做法可以借鉴国外成功职业联赛的一些做法。制定相关的政策保护俱乐部和球员本身在转会过程中的根本利益,避免行政垄断行为。如革新运动员注册制度,让对运动员进行初级培养的俱乐部享有注册优先权,以保证俱乐部对运动员的培养有能够获得相应回报;补充球员选择权制度,即合同期满后如需要球员继续为俱乐部效力,必须满足一些条件,否则球员可以选择离开。至于俱乐部培养费用,以转会费的方式由转入俱乐部加以补偿;设定年轻球员共享制度,把优秀的青年球员拿出,让俱乐部以上一年联赛的成绩决定先后顺序,通过“摘牌”、“选秀”等形式分配,选得优秀青年球员的俱乐部需向初级培养的俱乐部支付一定培养费,以平衡各队之间的实力差距,让联赛更加的精彩激烈和充满悬念。
中国排球联赛是世界上办得最好的国内排球联赛之一。从规模上讲,仅次于意大利的职业联赛,位居世界第2[4]。过去的19个赛季,中国排球联赛也是国家队的主要后备力量输送途径,一度成为了全国著名体育赛事之一。然而表面光鲜的背后是却一直包含着中国排球后备人才力量不足,排球项目关注率低下等众所周知的诟病。早在2008年就有研究显示,全国从事排球训练的男女排一线球员不足400人,加上业余体校学员还不到2 000人。迄今为止,这一现象依然没有好转,后备人才仍呈现萎缩的趋势。在排球联赛赛场上,与精彩激烈的比赛对应的也往往是主场寥寥无几的观众和稀稀落落的喝彩声。中国排协和排管中心相关部门对于这一现状早就做出了很多的针对性工作。如对俱乐部主场的电视转播、广告宣传甚至是观众人数都做出了相关要求,并在比赛时调派技术代表进行考核。根据相应的数据指标,在联赛结束时进行评选并给予奖励,以提高俱乐部的积极性。然而事与愿违,大多数的球队主场球虽然都印有球票,但却无人问津。不少俱乐部为了完成指标只有牺牲俱乐部利益完全不卖门票甚至通过组织单位啦啦队来凑数。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做好排球运动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把更多的人吸引到排球运动中来。让排球走进校园是一个好的方法。目前由于教育的普及化,学生群体的扩大,促使各行各业都将眼光瞄向学生市场,作为被推向市场的职业联赛也不例外。想要进一步普及排球运动和推广排球联赛,可以把学校作为一个好的突破口。尤其是打开高校市场对于联赛俱乐部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相对于中小学生而言,高校的文体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可供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也更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在校普通本专科人数已经接近2 500万人。大学生已逐渐成了各种体育消费的主力军。联赛俱乐部如果能够走进高校占领高校市场,必将极大地促进排球运动的发展。这一点美国排球体现的尤为明显。在美国还没有排球联赛,可是在各级大学中,却活跃着上千家女排队伍,每逢关键比赛,多达七八千,甚至上万名观众前来观赛。大学排球运动的蓬勃发展也使得国家队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后备人才层出不穷。2014-2015赛季,中国排球联赛男、女队已经各有5个俱乐部把主场放到了高校且大多反应较好,这种做法不妨进一步推广。
排球运动的特点决定了排球技术比较复杂,掌握起来会比较困难。尤其是在初学时,垫球和传球等基本技术练习起来比较“痛苦”。初学者在练习不当的情况下往往会感觉到疼痛或者造成运动伤害,从而打击其参与排球运动的积极性。另外,现行的竞技排球成人比赛球网和比赛场地对于初学者来说也显得过高和过大。在这个前提下,受到身体条件和技战术能力的影响,大多数排球运动参与者在开始时都无法通过流畅的比赛来亲身体验排球运动的乐趣,使得这项运动失去吸引力。
积极促进公园排球、软式排球、气排球、9人制排球等大众排球的发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排球运动中来是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大众排球和竞技排球同属于排球运动,两者之间应当是相辅相成的。且大众排球的对参与者的身体条件要求不高,技术入门门槛较低。这就决定了在参与大众排球的过程中参与者能够较快的体验到排球运动的独特乐趣,从而喜欢上这一项运动。只有喜欢和参与排球运动的人多了,才会有更多的人去关注高水平排球比赛和参与到竞技排球中来;也只有排球比赛球队的技战术水平高了,比赛精彩激烈了,才可能吸引更多的人去参与排球运动,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过去的数年,恒大女排俱乐部的起伏正是中国排球联赛的真实写照。好在中国排球管理部门和中国排球人在面对“恒大模式”的辉煌成绩时并没有被冲昏头脑,去一味的叫好。反而更多的是疑问,是冷静地思考中国排球的未来,摸索中国排球联赛的发展道路和改革之道。一个恒大从根本上改变不了中国排球和中国排球联赛的现状。中国排球需要的是整体水平的提高与壮大,需要的是更多有中国特色的“恒大俱乐部”的涌现,这才是中国排球的立足之本。
[1]梁 静.排管中心:女排联赛从来就不职业,恒大无法改变[N].新快报,2012-03-10.
[2]李 晖.恒大转为幕后赞助或将淡出女排——北汽模式成新模板[N].北京青年报,2014-3-23.
[3]黄文敏.关于我国全运会体制的科学反思[J].体育科学研究,2006(10).
[4]李国东.CVA(中国排球协会)联赛品牌地打造[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
[5]李国东.从“恒大现象”探讨全国排球联赛的运作模式[J].体育科研,2010(3).
[6]晨 曦.恒大女排消失之谜[J].新民周刊,2014(4).
[7]杜 宁.我国排球职业联赛引入外援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5).
[8]沈建华.我国足球职业俱乐部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的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
[9]郭 权,高玉花,田麦久.奥运战略视角下全运会竞赛制度改革的成效与期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5).
[10]刘桦楠,季 浏.中国职业足球“共同体”之殇[J].中国体育科技,2013(6).
[11]赵长杰.北美职业体育经营模式对我国职业体育发展的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