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华,李焕玉,罗 艳
●运动心理学●
强化高校健美操课堂学生情绪劳动的可行性研究
李 华1,李焕玉1,罗 艳2
近年来大量研究和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非常令人担忧,心理问题是造成失学、退学的主要因素,由于情绪失调所导致的意外事件也在逐年上升,这一现象给社会、学校和家庭也带来了不少的损害。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脆弱性,决定了他们将不断面临人际关系冲突、感情困惑、就业压力等困难。
众所周知,健美操所提倡的健身、健美、健心三方面协调发展[1,2]恰好与学校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相一致。但在实际的高校健美操课堂上,学生却没有表达出愉悦的身心情绪,及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情绪调动在竞技体育训练、竞赛中现在较为广泛,但在体育教学,尤其是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却相对欠缺。虽然教学领域和竞技运动领域追求的侧重点不同,但是我们知道“‘没有情绪的运动和没有运动情绪’对身体都是不利的”,尤其是在健美操这一传递快乐与健康美的项目更需要外显性情绪的表达。健美操运动是一项全身心投入的运动项目,不仅是技术动作的呈现,更需要快乐情绪的表达,否则不仅无法体验愉悦的情绪,更使健美操的观赏性大打折扣。因此,学生的情绪对健美操教与学的影响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有必要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特别强化学生的情绪体验,本文尝试基于“情绪劳动”视角探讨不仅体育教师在健美操课堂中要增强自己的情绪劳动,还要求学生也必须付出相应的情绪劳动,以此促进健美操课堂学习的良好课堂情绪氛围,增强学生的健美操学习的情绪表达,加快学生个人成长的社会化进程。
情绪劳动的概念由美国社会学家霍希尔德(Hochschild)率先提出[3],其意思是“管理自己的情感来建立一种公众可见的表情和身体展示,从而获得报酬的一种劳动方式”。其过程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内部状态(情绪体验)、内部过程(情绪调节)和外部行为展示及规则(情绪表达)。根据内心体验与外在表现的一致性程度,情绪劳动可以分为:表层动作,即保持内心的情绪体验不变,只改变外在的情绪表现;深层动作,即通过改变内心情绪体验以使之与表现要求一致。情绪劳动有三个特点[4]:需要面对面或声音对声音地与他人接触,需要工作人员去制造他人的情绪状态,允许雇主通过训练与监督的方式对员工的情绪进行某种程度的控制。
从上述特点来看,学生在健美操的学习过程中包含着相当分量的情绪劳动。第一,学生在健美操学习过程中需要与教师互动,情绪表达直接影响课堂教学互动效果的好坏,这些需要师生共同的合适的情绪参与;第二,健美操的项目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健美操课堂学习中需要营造欢快、愉悦、动感的氛围,感染他人,并且需要接受教师或观众的监督与评价,这些决定了学生需要有一定的情绪表达,比如在健美操的跳动中需要充满激情、面带笑容等正面积极的情绪状态。
2.1 课堂教学模式传统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已将其作为大学公共体育必修课选项,在众多的健美操教学活动中,教师常采用的是技能传授式教学模式。教师注重动作技能的传授,给学生进行思维、情绪、创新等能力训练较少,大部分学生的课堂情绪反应平淡,学习积极性不高,缺少健美操项目特有的激情。
2.2 专注于动作技能忽略要求学生情绪劳动
目前高校基本都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内容为:最新的大众健美操套路或自编套路以及体能素质训练。在调查中发现,健美操教学方法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如示范、讲解、个别纠错、集中纠错等,专注于对健美操动作技能的学习与要求,没有涉及到对学生情绪方面的要求。
2.3 教学评价要求学生的情绪表达较模糊
高校健美操课程的教学目标基本围绕运动技能、体能素质、情绪、兴趣、态度、社会适应等几个方面,大部分教案明确提到帮助大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健美操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等。健美操课程评价基本还是沿用以往的终结性评价方法,即每学期期末进行一次技能的考评,在考评过程中又涉及到模糊的情绪表达、表现力等要求,以此作为学生学习的成绩,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均不一致。
2.4 教师是高情绪劳动者
国内确有研究指出,教师属于高情绪劳动者[5,6,7]。基于对情绪劳动特点的分析,也可以将教师的情绪劳动定义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与人际互动时,表达组织以及教学工作所要求的情绪过程[8]。弗莱德(Fried)指出,教学本质上就是情绪活动,要求教师有效管理个人情绪。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教师一直以正面情绪面对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展现热情、关爱、自信等情绪。同时也要为学生树立榜样,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比如不能在课堂上表现出不耐烦或大发雷霆的情绪失控。
任何一个课堂包含健美操在内的教学“教”与“学”同时并存的,一味的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情绪劳动,不对学生做情绪劳动的要求,对教师是不公平的。尤其健美操特定的项目特征是融动作、音乐、舞蹈、美于一体,通过徒手、或轻器械从而达到健身、健美和健心的一种娱乐、观赏性体育项目。它强烈的节奏令人兴奋、催人奋进,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必须表达出激情四射、热情奔放的激昂情绪,才能体验健美操的魅力,领略健美操的灵魂,促进个人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然而,目前绝大部分有关情绪劳动的研究,都是以教师为研究对象,从教师的角度和立场阐述情绪劳动,而忽略了从学生的情绪劳动这一现象[9]。
3.1 学生付出情绪劳动的重要性
3.1.1 情绪劳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通过情绪情感来优化教学,是现代教学艺术的重要内容。健美操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身体运动为载体进行面对面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使双方产生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进一步交流,影响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些已经被现有的研究所证实[10,1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绪表达并不能随心所欲,学校和社会均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感,要求他们在教学中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即情绪表达要符合一定的表达要求和规则。与此同时,却没有对学生的情绪做出相应的规定与要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需要更多的情感投入,学生付出一定的情绪劳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另外,学生的情绪还会影响教学效果:积极的情绪会使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效率提高,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健美操的乐趣;消极情绪则会阻碍学生的思维,降低学生的创造性,使其难以顺利完成教学内容,甚至产生学习的障碍。
3.1.2 情绪的自我调节策略有利于增进学生心理健康
情绪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有研究表明,情绪劳动的表层劳动行为维度会导致身心紧张,与情绪枯竭呈正相关,降低工作满意度,与不良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相关[12]。情绪劳动的深度行为维度与情绪耗竭、焦虑及抑郁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并且可以预测情绪耗竭、焦虑及抑郁[13],也就是说深层劳动在工作绩效和自我真实感方面的效果较好。自动调节不需要耗费太多的生理与认知资源,是比表层劳动和深层劳动更好的策略[14]。因此引导学生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3.1.3 情绪劳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学生在健美操运动的参与过程中若能付出适度的情绪劳动,表现出合适的情绪,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学生提供多种处理学习、务实问题的实践性活动。通过互动、师生角色扮演、自省等活动方式,让学生感知情绪、理解情绪以及管理情绪,不但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能得到提升,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降低情绪劳动负荷,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受益的情绪管理技能,促进学生社会适应性能力的发展。
3.2 促使学生付出情绪劳动的策略
3.2.1 明确情绪劳动的范围
情绪心理学指出清晰的规定出公司的展示原则并且给予员工自我发挥的空间,有利于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与情绪表达程度对员工提高个人绩效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健美操课堂上明确指出学生的情绪劳动范围是很有必要的。例如,见到老师需要微笑打招呼,对于老师的课堂提问必须积极回应,在健美操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跟随音乐、根据动作特征有相应的面部表情,在整堂课的健美操学习中需要有快乐积极、激情迸发的情绪表达等。
3.2.2 开发与训练学生的情绪劳动技能
胜任高质量的情绪劳动,需要具备包括人际交往、情绪觉察、情绪表达与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心理学家Goleman的研究发现个体的情绪觉察与管理等能力并不像智商那样由先天遗传决定,而是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发展获得的。因此,通过组织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情绪劳动技能。高情绪劳动者更容易情绪耗竭,从而产生工作倦怠的问题。因此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始终处在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工作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15],所以教师有必要教会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技能。
3.2.3 提高学生的情绪智力
情绪劳动是一种行为,情绪智力是一种能力,个体的情绪劳动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其情绪智力的影响。高情绪智力的个体会体验到更少的情绪失调,甚至可能会逐减把情绪规则内化,从而通过深度的情绪调节来调整自己的情绪表达。反之,低情绪智力的个体则会体验到更多的情绪失调、情绪偏离甚至工作倦怠这样的负面情绪。因此,情绪劳动和情绪智力的发展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社会适应能力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指导意义。同时,情绪劳动与情绪智力的进一步发展进化也是情绪社会化发展的突出表现,是情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3.3 强化学生情绪劳动过程中健美操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3.3.1 提高教师情绪的感染力
研究者认为学习者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而这种情感状态正是在教师与学生的长期课堂互动中形成的,是教师情绪劳动策略的使用方式决定的[16]。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主导者,应该是情感交流的主动方。所以,教师要从自身出发,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情绪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师的喜怒哀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影响学生的情绪。所以,教师还要善于“包装”自己的情绪,使之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状态。
3.3.2 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各个教学环节注重情绪情感的渲染,使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要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目标,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采用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运用适度的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教会学生保持良好情绪的方法,提高其驾驭自己情绪的能力[17]。
3.3.3 建立学生情绪劳动目标考核体系
提高学生的情绪劳动水平,首先得承认学生情绪劳动的存在,并对其进行评价与考核,将情绪劳动作为成绩考核的一个部分。但目前对情绪劳动的研究才刚起步不久,而且实证研究几乎是空白,所以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综上所述,强化高校健美操课堂学生付出情绪劳动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情绪劳动给高校健美操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更容易营造愉快、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1]肖光来.健美操[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张先松.健身健美运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3]Hochschildar.EmotionWork,FeelingRuies,and Social Structure[J]. The American Journalof SOCICLOGY,1979(3).
[4]Hochschild,A.R.The Managed Heart:Commercialization of Human Feeling[M].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 Press,1983.
[5]AdelmannRK.Emotional Labor and Employee well-being[J].Doctoraldissertation theuniversityofMichigan,1989(8).
[6]张乃文.台北县国小教育人员情绪劳务负荷与工作倦怠之关系[D].北京:辅仁大学,2005.
[7]李红菊,许 燕,张宏宇.情绪劳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4).
[8]田学红.教师的情绪劳动及其管理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 (3).
[9]张雪勤,刘亚利.教师情绪劳动研究综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0).
[10]尹弘飚.教师专业实践中的情绪劳动[J].教育发展研究,2009(10).
[11]夏福斌,路 平,刘惠林.高校教师开发与管理的新趋势——从情绪劳动的角度[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8).
[12]谭亚梅.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D].开封:河南大学,2008.
[13]李明军.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策略、情绪智力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6).
[14]Diefendorff JM,Croyle M H,Gosserand R H.The dimension?ality and antecedents of emotional labor strategie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5(2).
[15]田学红.教师的情绪劳动及其管理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 (3).
[16]谢晶晶.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师情绪劳动的实证研究[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3(4).
[17]黄 斌.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在高校健美操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The Feasibility Research of Strengthening Universities Aerobics Class Students'Emotional Labor
LIHua1,LIHuayu1,LUO Yan2
基于“情绪劳动”视角,从健美操课堂的教学特性及学生个人长远发展的角度,采用文献综述法论述强化高校健美操公共课堂学生情绪劳动的可行性,分析学生情绪劳动的重要性,提出促使学生付出情绪劳动的策略,以及强化学生情绪劳动过程中健美操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健美操;大学生;情绪劳动;可行性
This paper,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emotional labor",and viewing from aerobics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students'personal long-term development by the document summary,analysis the importance of students'emotional labor,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strengthening universities aerobics class students'emotional labor.Meanwhile the corresponding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is raised.
aerobic exercise;university student;emotional labor;feasibility study
G831.3
A
1003-983X(2015)03-0263-03
2014-11-06
李 华(1981-),女,湖北十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心理学、健美操教学.
1.长江大学体育学院理论教研室 湖北 荆州434023;2.长江大学体育学院艺体研室湖北 荆州434023 1.Theory of Physical Education,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Hubei,434023;2.Aerobics of Physical Education,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Hubei,43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