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践行新课程理念

2015-03-25 08:06张学飞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9期
关键词:关注学生民族复兴全面发展

张学飞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促进课堂动态生成;要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造就新一代高素质公民。

关键词: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民族复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创新是教育制度创新的重点。此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基本的价值取向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价值转型。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培养新一代高素质的公民。顺应这一改革的潮流,本文就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践行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践行新课程理念前提是尊重和理解学生

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师生之间也是如此。只有尊重和理解学生,学生才能尊重信任你,才能对你无话不说,甚至把埋藏在自己心底的秘密告诉你,这样师生之间就架起了友谊的桥梁,教学工作也会得心应手。所以尊重、理解学生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传统的教育,学生常常不被作为被教育的主体,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至于学生愿意不愿意,很少有人考虑和关心学生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家长和老师的眼睛只盯在孩子的学习上,以分数的高低作为评判孩子优劣的标准。学生的人格得不到起码的尊重,他们的内心世界得不到理解,学习没有任何乐趣可言,教育的结果可想而知!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新时代下他们不应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作为学习的主体存在于课堂。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因此,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及时把握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倾听孩子的心声,以一个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营建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敞开心扉、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使师生互动达到制高点,促进课堂动态生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践行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践行新课程理念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没有习惯因素和思维定势的约束,他们具有比成人更为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是训练和培养创造力的最佳时机,因此要培养其敢于创造、勇于创造的自信,实现本身价值的超越,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首先要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智活动,但绝不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仅属少数天才人物的“专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但各种领域的创造力都是以创造性思维为前提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该放手的地方就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注意对学生的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能力的培养,加强思维训练,鼓励多想多议。如:在学习《优良的意志品质》时,我就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自由自在地表达想法,围绕古今中外一些典型的事例进行分析、交流。虽然最终的结论各种各样,但只要不偏离价值轨道,我都给予肯定和鼓励。通过训练,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本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二,鼓励和启发学生主动质疑问难。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我国古代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育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问,想问、会问,学习过程就是从“有问题”到“没问题”再到“有问题”的求知过程,学习的终点不是“没问题”而是产生“新问题”。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释,要鼓励他们去探索,切不可挫伤其积极性。

三、践行新课程理念要重视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建设

陶行知先生有句至理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思品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情感因素,重视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生体验。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时,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金钱重要吗?有钱好吗?你喜欢钱吗?你长大以后打算怎样赚钱?你认为人生有比金钱更重要的吗?为了金钱可以不顾一切吗?正确对待金钱的态度是什么?学生的兴致高到了极点,他们的答案竟然超出了我的初衷和想象, 很多同学表达要造福他人、造福社会的愿望。这样的探讨对于学生正确金钱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知识增长的同时健全和发展自己的人格,变的更有爱心、有同情心,也越来越有责任心和使命感,实现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认知情感及行动的和谐统一。

总之,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弯下腰来和学生平等对话,尊重、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情绪和情感,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之全面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这样才能真正践行新课程理念,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振兴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我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崔允漷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江泽民.《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的讲话》.1999.8.23.

[3] 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

猜你喜欢
关注学生民族复兴全面发展
提高西藏农牧区乡镇小学汉语文课堂实效性的几点建议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何处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关注学生生活学习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