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仲
摘 要:德育课堂,是开展五年制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当前五年制高职德育课教学的现状及特点,剖析传统德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应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德育课;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一、五年制高职德育课堂的现状及特点
目前,五年制高职德育课堂主要表现出“四重四轻”的特点:
1、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学校德育课堂中依然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应试教育的阴影,而现代职业教育最突出的任务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条化的知识传授使高职德育课堂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2、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教学
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学科为本位,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学科之间联系的紧密性。现代职业教育模式要求理论以“必需、够用、可教”为原则,强化岗位技能训练,强调课堂结构的“职业化、模块化、实训化”。学校的德育课过多地停留在教室里和书本上,呈现“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教学”,这是目前高职德育课堂的常态化特点之一,这与要求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是格格不入的。
3、重形式说教,轻习惯养成
德育课作为公共课,大多作为考查课,既得不到学生们的尊重也得不到教师的重视。老师们已经习惯了形式说教,青睐知识点滴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重共性教育,轻个性引导
我们一些德育教学依然在继续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出现了“重共性教育,轻个性引导”的现象。这分裂了统一的人性,不利于体现教学民主,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总之,目前的五年制高职德育课教学普遍以教师为主角进行单一的说教和训导,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成是消极接受道德说教的“留声机”和没有独立自主思想和灵魂的教育对象,因而无法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体验式教学”理论正是针对这种“说教式教学”的弊端提出来的。
二、体验式教学是实现五年制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研究表明:“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十;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二十;但所经历过的事,我们却能记得百分之八十。”体验,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是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在体验中,主体以自己的全部“自我”(已有的经历和心理结构)去感受、理解事物,因发现事物与自我的关联而生成情感反应,并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领悟。
体验式教学,是以体验为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悟性等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知识,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激情明理与导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价值观和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强调个体亲身经历与自我认识,关注学生发展;让学生亲身体验,彰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和交往中学习,变革学习方式等特点,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体验式教学具有主体性、探究性、活动性和生活化的特点。在进行体验式教学时使学生置身于活动中,通过亲身实践或经历活动、情境,用感官和心灵直接去感受和把握,才能获得。学生总是以亲历、想象、移情将自己溶入、沉浸于认识对象之中,用整个身心去拥抱,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去反思。这是一种直观性、灵感性、猜测性和整体性的思维。因此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解决教师对五年制高职生理论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强、理论说教无效的教学困扰。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自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财富。”在“体验式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根据每一个具体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科学有效地为学生创设达到心灵体验的环境和氛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地进入体验状态,在体验中形成自我教育的主动意识,从而达到净化自我心灵,形成自觉行为的目的。这样,就实现了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
三、体验式教学在五年制高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关键是要创设特定的“载体”,只有在特定的载体中,围绕一定的话题,师生双方才可能找到互动的衔接点,体验式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教师要善于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资源,特别是要契合五年制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创设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教学形式。
1、在“触景生情”中体验
每个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触景生情”就是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创设恰当的体验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激起思维的浪花,促使他们积极地去思考、去体验和内化知识,形成良好的外显行为。在教学《恪守职业道德》导入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一边看着一幕幕食品安全事件,一边感受商家缺少职业道德的危害,理解职业道德的作用,增强遵守职业道德的情感。在教学《职业发展生涯规划》过程中,用多媒体展示为学生熟知明星的职业生涯规划案例,有效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把学生一下子引入学习的主题,然后让学生以阶梯图表一级级列出上述目标,并找出长远目标、阶段目标和近期目标,然后分析阶段目标的特点和设计思路,再结合自己的理想设计阶段目标。这个教学过程,学生始终处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感知、感悟,并把内化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际操作中。
2、在“游戏”中体验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之一。体验式教学采用游戏教学外壳,使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学习,体验成功,才能达到是寓教于“乐”的真实效果。在教学《插上成功的翅膀》时,我设计了“体验成功”的游戏,让学生分别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比赛,看看哪一组最先完成从“蛋”→“小鸟”→“凤凰”→“人”的进化过程。通过游戏唤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endprint
3、在“小组讨论”中体验
在小组中开展讨论、探究,能为学生创设自主、轻松的的学习气氛,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视野激发新的发现。在教学《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时,组织学生讨论:“你喜欢与怎样的人交往?不喜欢与怎样的人交往?”,让学生通过对比,列举出受欢迎的人和不受欢迎的人的特点,从中感悟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在社会交往中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用感情交流,用心灵沟通。小组讨论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更关键的是基本可以达到全员参与、全面发展的境界。
4、在“辩论赛”中体验
“辩论式”课堂可以使学生在激烈的课堂气氛中灵活掌握运用知识,增长见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唤醒其参与意识和“主角”意识。在教学《变化发展与顺境逆境》时,组织学生辩论:“顺境有利于人的发展还是逆境更有利于人的发展?”学生通过列名言、举实例、谈体会,据理力争,经过一番唇枪舌战后,学生体会到人生发展中的顺境和逆境都是人生发展的两种客观环境,要正确看待客观环境,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学生通过辩论,得出了正确的观点,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树立的正确的人生观,实现了德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5、在“课堂实践活动”中体验
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可以凸显中职德育课的职业教育特色,促进教学更紧密地结合学生生活、职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教学《展示职业风采》时,我设计了求职模拟面试,在职场同事见面、客户到访、向领导汇报工作等环节让学生先表演失礼的行为,然后让学生演示正确有礼、得体的做法,再由全班分组训练,通过正反面的对比演示、训练、体验,让学生领悟职业礼仪要求,感受职业礼仪之美,获得涵养内在品德的动力,激励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上自觉展示职业风采。实践证明,课堂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生成观念与升华情感,在提升德育课吸引力的同时,增强了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6、在“社会实践”中体验
社会实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自身的所见所闻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过程,其本身就是一种体验,学生的考察实践是理解和体验政治理论的良好契机。在教学《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时,在学生明确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后,让学生调查自己关注的重点问题,广泛搜集相关材料,编写代表模拟提案。这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又有利于提高学生政治参与的本领,使学生真正感受与体验德育课的实用性。
7、在模拟“实验室”中体验
高职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一味地进行枯燥乏味的理论传授,不仅徒劳无益,往往时间长了以后,学生会慢慢地失去了对德育课的兴趣,导致上课时无精打采。那么,如何将抽象的理论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呢?我认为如果在德育课中也能引入如物理化学课的实验环节,那么一定能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形象行为。在教学《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一个简单的魔术,然后让其探求破解方法并加以演示,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方法,学会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识别假象,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美国谚语有:“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做,我才懂得。”这说明亲身体验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总而言之,在德育课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彰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有利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学的民主意识;有利于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5
[2] 沈 建.体验性:学生主体参与的一个重要维度.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02期
[3] 陈佑清.体验及其生成.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2年02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