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与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

2015-03-25 07:25廖楚晖刘千亦
社会保障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医疗保险

廖楚晖 甘 炜 刘千亦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与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

廖楚晖 甘 炜 刘千亦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目前我国政府在社会保障和农村义务教育方面对西部地区有着统一的公共政策支持,影响着西部农村居民收入等经济均衡要素的变化。本文在考虑制度因素的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西部农村最早进行“新农保”和“新农合”试点的129个县级地区2010-2013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对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西部农村地区养老保险制度及养老保险财政投入对我国该地区的居民收入增长具有较为显著的正面效应。

社会保障;农村居民收入;制度效应

一、引言

一般而言,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居民收入影响的研究路径有两类:一是在Samuelson (1956)和Diamond(1965)世代交叠的OLG模型的理论基础上,以个人最优消费均衡为前提,将储蓄-消费决策内生化,研究社会福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对政府和家庭教育消费决策等因素影响人力资本积累,进而影响到个人和家庭的收入分配,如Zhang(1995)等文献;二是对社会保障制度运行过程中,政府给予的社会保障待遇(如养老金发放水平及医疗补助金水平等)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收入,这类研究一般基于数据样本的实证检验居多,如Pries(2007)和邱伟华(2009)等。

一些研究认为养老保险是调节收入分配的综合手段与有效工具,如Bellettini & Ceroni(1999)及郑功成(2010)等;另有一些研究结论则与之相反,如Carlo &Stefano(2006)、He&Stao(2011)及于凌云(2013)等认为养老保险制度由于本身制度设计、实施效果等存在问题,对居民收入分配存在一定程度的逆向调节作用。由于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具有相同的制度运行机理,因此国内外文献更多地关注医疗保险制度与居民收入的实践效应,Russell & Gilson(2006)探讨了斯里兰卡医疗保险补助对穷人和弱势家庭收入影响的问题,结论显示了医疗保险制度对于弱势群体的正向效应。而胡宏伟等(2013)和解垩(2009)的研究认为,中国的医疗保险对于农村贫困和收入的效应有限。

就我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与收入分配这一经济要素相关联的实际状况而言,上述研究多直接开展理论论述,并利用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有效借鉴。但实际数据并不能有效体现制度效应,使得研究结论对这类制度的解释度不高。因此,合理体现制度变量,通过实证检验,解释西部农村社会保障的改革对居民收入的影响效果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将有利于公共资源高效配置机制的形成和政策的优化调整。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及样本

西部农村地区在2003年开始推进“新农合”的试点工作,实行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医疗保险制度(在校学生在校参加了医疗保险,就不计在家庭参保之列)。2009年又开始“新农保”的试点,实施原则是“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参保人的年龄介于16岁到60岁之间。截至2012年底,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乃至全国的农村地区基本实现了这两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全覆盖,*全国的农村地区基本实现了这两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全覆盖并不意味着农村地区居民全部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亦即全国的农村地区居民的参保率并不是100%。为今后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们研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西部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制度背景。

本文的样本选择了首批推行“新农保”试点的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的129个县(或县级市、区),样本区间为2010-2013年,数据分别依据这129个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有关各省统计局统计数据及调研资料综合整合而得。

(二)模型及变量

本文基于社会保障制度对于西部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增长问题的研究,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1)

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为INCOM,西部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增长。X(j)为模型的核心解释变量,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关联SINS、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关联MINS以及两类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关联DRALA;农村人均养老保险财政补贴OAIF;农村人均医疗保险财政补贴OAMF。Y(k)为模型的主要控制变量。一般而言,影响农村居民收入需要从宏观和微观影响因素加以考虑,宏观经济增长是保障这一制度运行的重要因素,因而用西部农村地区人均农业生产总值AGDP的增长率来体现对西部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从微观生产成本来看,蒋乃华(2002)等的研究认为土地要素对农村居民收入没有影响,但农村劳动力的影响却十分显著,本文考虑到各地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因素,在此用乡村就业人数EMP来加以考量。王春超(2004)等则更加偏重对我国农村劳动生产成本的关注,由于目前我国已经全部取消了传统的农业税及与农民负担相关的“三提五统”,在此选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PIND来体现农村劳动生产成本对于居民收入的影响。与农村劳动生产成本相对应,政府历年对农村地区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包括农业科技及农业生产补助等,因此我们用财政支农支出比率AEXP来判断其对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上述模型及本文需考虑的其他变量定义参见表1。

(三)检验步骤与方法

从制度角度而言,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都属于社会保障范畴;而从公共预算角度来看,两者均归类于社会保障财政预算,因此两者之间关联明显。其他公共预算支出之间的关联性亦然,因此在检验过程中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和内生性问题严重。

表1 变量定义表

本文主要采用OLS回归及两阶段过程检验方法来对模型进行检验。其中,两阶段过程检验方法基于Heckman(1979)这一经典文献,其原理是构造两个过程(阶段)的检验,每个阶段样本量并不要求事先确定,依据需求给出置信水平及区间长度,同时控制好统计推断中的错误检验,证明第二个过程及结论优于第一个过程。两阶段检验方法运用于本文的基本步骤方法如下:

由于模型(1)中涉及的三个核心变量之间关联度较强,因而三个变量(DRALA、SINS、MINS)都可能存在内生性,因此,在第一阶段,重新构建一个Probit模型,逐一对他们进行内生性检验,模型设定形式如下:

PROBITDRALA=β0+β1EEXP+β2LPIND+β3HUMC+β4HINVEST

+β5OAIF+β6YEAR+ξ

(2)

在模型(2)中,PROBITDRALA选用HDRALA,为被解释变量,用以考察控制内生性后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对于西部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依据传统理论(Kemnitz&Wigger,2000等),社会保障制度将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公共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消费决策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家庭收入的变化,由于2010年西部地区农村已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即免收学费、免收教科书费和贫困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的“两免一补”政策,因此模型中的教育消费仅考量农村公共教育支出比率EEXP、家庭文化教育消费HINVEST以及农村平均人力资本HUMC,以体现社会保障制度对公共教育投入和家庭教育投资决策及其对人力资本的影响。其他解释变量还有: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LPIND及养老保险缴费比率OAIF,而农村医疗保险是以家庭为单位,按人头以固定比例缴交,参保面较大但数额较小,在财政模式上实行现收现付制,因此在此不体现医疗保险缴费比率;YEAR为2011年和2012年两个年度的虚拟变量。如果估计结果大于所有样本的平均值,则赋值为1,表示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与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强的关联;如果估计结果小于所有样本的平均值,则赋值为0,表示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与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弱的关联,从而构建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关联强弱的虚拟变量HDRALA。

在第二个阶段,通过统计软件Eviews6.0,运用Probit模型估计的结果计算出IMR(InverseMill’sRatio)值,将这一IMR值作为本文主要检验模型回归的一个控制变量,用于控制可能存在的样本选择偏差,以解决模型的内生性问题。

三、实证研究与分析

在本文全部的129个观测值中,存在社会保障高度关联(即DRALA等于l)的观测值有94个(占72.87%),仅存在养老保险关联(即SINS等于l)的观测值有83个(占64.34%),仅存在医疗保险关联(即MINS等于l)的观测值有106个(占82.17%),表明农村医疗保险高度关联在西部试点县中比较普遍。

表2 制度变量的Person相关系数表

注:*、**、和***分别表示参数估计值在 10%、5%、1%以下的显著水平。

在对相关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后,我们给出各个制度变量之间的Person相关系数(参见表)。各变量的相关系数均不大,除了两类社会保障制度关联DRALA与养老保险制度关联SINS之外,其他变量与因变量INCOM的相关系数不显著。

表3为分别以收入为被解释变量的OLS回归及二阶段检验结果,被解释变量均为西部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增长INCOM。其中,模型1、模型2和模型3分别用西部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关联DRALA、西部农村地区保险制度关联SINS以及西部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关联MINS来解释西部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增长INCOM的检验模型;而模型4和模型5则是重新构建一个Probit模型后,通过二阶段的检验,分别以西部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关联DRALA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关联强弱的虚拟变量HDRALA来解释西部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增长INCOM的检验模型。

表3的结果显示,模型1和模型3分别揭示了西部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关联变量DRALA和养老保险制度关联变量SINS对农村收入增长的正向影响,模型1和模型3中的农村人均养老保险财政补贴OAIE对农村收入增长也有正向影响,回归系数均为正,并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制度对西部农村居民收入都具有积极的正向增长效应。而通过对模型2的自相关、多重共线性及异方差等检验,发现该模型本身存在多重共线性和异方差现象,并且没有通过F值的检验。

表3中的模型4和模型5为控制IMR值后的Heckman二阶段回归结果。 两个模型的制度变量整体上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模型4中两类社会保障制度变量DRALA和农村人均养老保险财政补贴OAME对于西部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在 1%水平上(系数分别为0.20305和0.11067)均显著高于模型1和模型3中的该项指标值;模型5检验了两类社会保障制度关联强度对西部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且HDRALA系数显著为正(为0.20772),说明在控制了内生性后,Heckman二阶段回归结果仍然支持社会保障制度对西部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增长有着正向影响这一结论。此外,模型4和模型5中的变量AGDP和UIVEST的系数同样支持了西部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西部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增长有着正向影响这一结论。

表3 回归及二阶段检验结果表

注:*、**、和***分别表示参数估计值在 10%、5%、1%以下的显著水平。

四、结论与展望

我国政府对西部地区有着统一的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公共政策支持,通过几年的试点工作,目前西部农村地区已基本实现了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两类社会保障制度的全覆盖,这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西部农村居民的收入等经济均衡要素的变化。本文在充分考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其社会保障制度等要素之间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根据西部农村首批进行“新农保”和“新农合”试点的129个县(区)于2010-2013年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以及两者综合而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西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养老保险财政补助对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增长具有较为显著的正面效应。此外,西部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于西部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增长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

在社会保障制度条件下,政府和家庭消费决策、人力资本及收入分配等经济均衡要素之间存在良性的互动机理,关注其实践效果,将有利于未来公共资源高效配置机制的形成和政策的优化调整。本文的研究拓展了该领域用以体现制度关联变量的框架方法,研究结果支持了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收入等经济均衡要素产生重要影响的推理。进一步地,考虑到我国公共政策系统的稳定性检验,在上述理论框架下其他公共政策,如公共教育等是否也对收入问题及其他经济变量产生影响等一系列问题,都将有着广泛的研究空间。

[1]Bellettini,G.,C.b.Cevoni.“Issocialsecurityreallybadforgrowth?”,ReviewofEconomicDynamics,2(4):796-819,1999.

[2]James,J.Heckman.“Sample Selection Bias as a Specification Error”,Econometrica,Vol.47,January 1979,(1):153-161.

[3]He L., Sato H. “Income Redistribution in Urban China by Social Security System-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Annual and Lifetime Income” ,ContemporaryEconomicsPolicy, 30(2):314-331,2011,.

[4]Mazzafero Carlo,Toso Stefano.“The Effects of Social Securit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Wealth in Italy”,WorkingPaper,2006.

[5]Pries,M.J.“Social Security Reform and Intertemporal Smoothing”,JournalofEconomicDynamics&Control, 2007,(31):25-54.

[6]Russell S, Gilson L. “Are health services protecting the livelihoods of the urban poor in Sri Lanka? Findings from two low-income areas of Colombo” ,SocialScience&Medicine, 63(7): 1732-1744,2006.

[7]Samuelson,P.A.“An Exact Consumption-Loan Model of Interest with or without the Social Contrivance of Money” ,JournalofPoliticalEconomic, (6):467-482,1958.

[8]Zhang,J.: Social Security and Endogenous Growth,JournalofPublicEconomics,58(2):185-213,1995.

[9]Diamond,P. “Nationaldebt in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1” ,AmericanEconomicsReview, (55):1126-1150,1965.

[10]胡宏伟、曲艳华、高敏:《医疗保险对家庭医疗消费水平影响的效应分析:兼论医疗保险与贫困的联合影响》,载《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11]蒋乃华:《京郊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变动:微观基础与政策含义》,载《北京社会科学》,2002(1)。

[12]邱伟华:《公共教育、社会保障与收入分布》,载《财经科学》,2009(10)。

[13]王春超:《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因素及主要对策:以湖北省为例的研究》,载《经济科学》2004(1)。

[14]解垩:《与收入相关的健康及医疗服务利用不平等研究》,载《经济研究》,2009(2)。

[15]于凌云:《教育投入比与经济增长差异》,载《经济研究》,2008(10)。

[16]于凌云:《养老保险、教育投资与增长》,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17]郑功成:《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5)。

(责任编辑:H)

The Study on Resident Income Effect of old-age Insurance and Medicine Insurance Reforms in Western Rural Areas

LIAO Chuhui GAN Wei LIU Qianyi

There is a unified public policy support for western rural areas currently by Chinese government on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which affects the change of the economic equilibrium such resident income in western rural areas. This article, on the basis of institutional endogenous factor, uses the empirical data of the earliest rural old-age insurance and medicine insurance reforms during 2010-2013 in western rural areas, inspecting empirically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its fiscal expenditure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of income growth. The result shows tha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has a signally positive effect on the stability of income growth in western rural areas.

social security,rural resident income,institutional effect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推进城乡养老服务机构市场化的政府补贴机制研究”(14BJY148)、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养老保险与教育投入:基于两种制度与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12YJC790242)成果。

猜你喜欢
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医疗保险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三医联动”下医疗保险新走向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社会医疗保险
降低医疗保险拒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