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腾凤
(都匀市石龙乡卫生院 贵州 都匀 558019)
胎儿分娩后24 小时内阴道出血量大于500ml 即为产后出血,它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并且,产后出血中最为常见的是宫缩乏力性出血,该种产后出血症状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导致产后出血产妇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据统计,20 -30%的产妇在分娩后发生出血的现象,并且产后出血由于其具有病情严重、危急及产妇身体虚弱等特点,一旦不能及时进行抢救或者处理不当,很容易致使产妇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1]。因此,在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技巧和素质基础上,加强产妇的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本文从组织管理和产后出血的预防与监测这两方面来对产妇产后出血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
产后出血具有突然、严重等特点,使得其具有很高的危险性,迅速有效地抢救是最好的处理方法,因此为了能够及时的进行产妇产后护理,就必须成立一个抢救组织。该系统应自下而上科学的分配,不仅要有产科医生和护理技术精英,还应包括科室主任及院内的高层领导。当产妇需要抢救时,系统成员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全力以赴。总之,建立一个完善的产妇抢救组织,能够为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不管是对产妇产前检查还是产中监测,还是产后出血时采取及时准确的治疗措施,人员的专业素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产科护理人员及医生必须拥有良好地产科专业技能水平,切实做好产前检查、产中监测,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的护理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全体产妇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该项技能,特别是在出现产后出血的症状时采取急救措施的培训,同时,要求全体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急救仪器和设备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采取一些其它的措施来提高产科护理人员的技能,比如举办一个知识讲座;也可以结合临床案例,共同讨论,使护理人员从中汲取教训;还可以定期举行护理讨论会,让每位产科工作人员提出宝贵的建议,并对一些好的建议进行推广实施,调动医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对各种急救物品、仪器、设备、和药品要做到定位定量放置,并且分配专人负责,要求管理人员定期对这些东西进行消毒保养,发现有故障时及时进行维修。另外,还应时不时的对它们进行检查登记,并定期维修,保证仪器完好无损。要做到班班清点核对,用后及时进行补充。
万事以预防为主才是上策,将事情制止于未发之时才是最好的解决策略。因此,最好产前检查、产中观察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几个具体的措施:
我们应该全面了解孕妇的健康情况,对贫血或其它疾病要及时进行治疗,对有妊娠综合症的,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应该让他们选择住院待产。对已确诊为死胎者的应及时处理。
对产妇,我们应该进行三个产程的护理,第一产程,加强心理护理。我们应该对她们进行心理指导,减轻她们的思想负担和恐惧,让她们保持好良好的心态,保持足够的睡眠,补充足够的能量。同时,护理人员要严密注意分娩的过程,出现出血现象,应做好输血工作,防止子宫出现输血乏力的现象。第二产程,减缓胎头娩出的过程。宫口打开后,不宜使胎头过快娩出,应注意胎肩的娩出速度,以免造成软产道损伤。第三产程,对有诱发产后出血者,在胎儿娩出后,应立即注射缩宫素,同时,仔细测量和估计出血量,检查胎盘与胎膜的完整度,并注意血液的凝固状态以便及早发现凝血障碍。另外,产后出血多发于产后两小时内,因此,这段时间内一定要仔细观察子宫的收缩力及阴道的出血量。
由于人们对产后出血以及防治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社会成员的健康教育,使她们充分认识到产前保健和住院分娩的重要性。我们可以走进社区,对孕妇宣传孕期知识,教会产妇自我识别胎动的异常和掌握产检时间、预产期等,从而提高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技能。
产妇工作人员一旦遇到产妇大出血,一定要沉着冷静,首先,马上召集抢救人员,指定一人指挥,其他人分工明确,从而有条不紊的进行抢救工作。在立即采取止血的同时立即通知医生准备大量的血并观察止血效果。其次,在补充血时,一定要迅速有效,并把握好时机,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认真观察血压、命脉、表情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视病情而掌握输血的速度。再次,由于产妇失血过多,流经肺的血量减少,因此我们应该及时帮助产妇吸氧,使缺氧现象得以改善[2]。在帮助病人时应采用双鼻导管,在此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吸氧的效果,如面色、嘴唇和指甲是否开始转红润,呼吸是否恢复顺畅。最后,用手按摩子宫底,促进子宫收缩,从而使子宫壁血窦闭合。此外,绝大多数病人对出血都存在恐惧心理,因此在做好抢救和护理工作的同时,应对病人热情地做好解释,使她们消除紧张心理,保持镇静,积极配合产妇工作人员的工作。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病,也是影响产妇生殖健康和生命的危险病。产后出血抢救的重要环节在于及时发现与处理,而及时发现产后出血的关键又在于产房工作人员的认真观察。总之,我们要加强对产妇的整体护理,面对产妇产后的出血情况,要迅速止血,争分夺秒的积极治疗,从而使病人早日康复,提高产科的质量。
[1] 吴丽,李琦琳.浅谈产后出血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9):1215.
[2] 张红.产后失血性休克的预见性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