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义馨 孙鹏 郑昌盛 张柏秋 左淑杰
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在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中的远期疗效观察
孙义馨 孙鹏 郑昌盛 张柏秋 左淑杰
目的 探讨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在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中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例接受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治疗前均先放置下肢静脉过滤器,之后进行深静脉血栓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患者进行3~21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过滤器放置后状态。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1例患者手术后出现移位,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患者进行为期3~21个月的随访,血管造影结果显示,显效12例(60%)、有效7例(35%),无效1例(5%),治疗总有效率为95%。结论 在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中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能够有效预防肺栓塞,远期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可推广使用。
下腔静脉过滤器;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远期疗效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病症,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患者可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甚至可出现肺梗死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而半数以上患者可能遗留下肢功能不全、慢性肺动脉高压等症状[1],因此,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学者发现[2]在术中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能够显著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本研究为观察介入治疗中下腔静脉过滤器的使用价值,选取20例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长春市中心医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例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59.2±6.4)岁;其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右下肢深静脉6例,双下肢血栓2例;均为近期外伤、手术等限制活动或者长期卧床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彩超初步诊断,再行下肢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患者术前均经胸部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排除肺栓塞患者。
1.2 方法 患者仰卧于DSA造影床上,取健侧股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引入导丝、导管,至右侧肾静脉下方1.5cm处,DSA血管造影显示位置正确后,依据造影结果引入下腔静脉滤器,进一步准确定位后,选择右肾动脉开口下方处进行滤器释放,再次行造影复查,确认滤器位置。保留交换导丝。
经交换导丝将6F带侧孔导管置入反复抽吸血栓,亦可经滤器输送系统外鞘管抽吸血栓,最后将溶栓导管置入。一般首次进行时,在大隐静脉汇合至股静脉部位置入溶栓导管的末端,持续脉冲式推注尿激酶,每天尿激酶含量为60~90万U,每天造影对导管头端位置进行观察,并适当调整。将尿激酶经大隐静脉留置针注入,每天3次,总剂量为60~90万U,在推注的时候在膝关节上方5cm、踝关节上方5cm部位包扎脉带,每次持续时间为20~30min。在股静脉保留的大隐静脉留置针及溶栓导管部位持续泵入肝素钠抗凝,其中大隐静脉部位剂量为12500U/h,经颈静脉为6250U/h。每天采集患者外周血(空腹状态下)对其凝血常规进行监测。治疗取得满意效果后将溶栓导管拔出,换华法林进行抗凝,至少持续6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为期3~21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随访期内过滤器放置情况,并对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观察患者治疗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对患者健侧、患侧下肢小腿、大腿上下15cm处周径进行观察,同时对其患肢静脉进行彩色多普勒或者造影检查,从而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显效:下肢疼痛、肿胀等消失,血栓大部分或者全部溶解,血流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下肢肿胀及疼痛基本恢复正常,血栓部分溶解,出现侧枝循环;无效:相较治疗前,治疗后患侧肢体血栓未出现显著变化[3]。
2.1 2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1例患者手术后出现移位,并发症发生率为5%。
2.2 对患者进行为期3~21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0.32±3.66)个月;患者在随访期内均未出现肺栓塞。对患者进行血管造影,结果显示,显效12例(60%)、有效7例(35%),无效
1例(5%),治疗总有效率为95%。
临床研究发现,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及血流缓慢等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临床主要通过DSA、MRI及CT等进行观察分析[4]。目前,临床治疗下肢静脉血栓主要方法较多,主要有内科溶栓、单纯抗凝、外科手术取栓及介入治疗等。内科介入治疗先将静脉置入滤器及溶栓导管放入后,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抗凝药物直接对血栓产生作用,局部药物浓度较高,患者全身血药浓度较低,临床效果较好,同时减少了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5],有着显著的临床价值。在介入治疗时放置滤过器时,医护人员要严格掌握使用指征,从而避免PE现象的发生[6],主要适应症如下:形成髂静脉、肺动脉栓塞、下腔静脉血栓但是出现抗凝、溶栓等治疗并发症;抗凝治疗失败;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心肺疾病合并血栓形成患者;下腔静脉及股、骼静脉内出现自由漂动的栓子,抗凝治疗无法坚持患者[7]。在术后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监护,从而有效预防不全张开、断裂、移位及倾斜等并发症,避免下腔静脉及其他脏器血流受阻产生的不良反应[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患者均未出现肺栓塞,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由此可知,在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中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能够产生良好效果,有效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1] 杨秋辰,陈旻湖,陈洁,等.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腹痛、便血为首发表现的蛋白S缺陷症一例[J].中华消化杂志,2014,3(1):58-59.
[2] 潘烨,赵珺,孙玉强,等.下肢骨创伤并深静脉血栓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4,52(4):254-257.
[3] 张希全,王义平,朱亮,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治疗的中远期疗效[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4,29(4):265-268.
[4] 刘放其,向华,刘觉仕.经颈静脉放置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多途径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301-2302.
[5] 蒋周凌,康慧鑫,黄红莲.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置入过滤器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4):2277-2278.
[6] 桑艳萍.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结合溶栓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9):304.
[7] 罗启财.下腔静脉放置过滤器+置管溶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进展[J].江西医药,2010,45(6):596-598.
[8] 刘放其,向华,刘觉仕.经颈静脉放置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多途径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301-230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7.035
吉林 130051 长春市中心医院 (孙义馨 孙鹏 郑昌盛 张柏秋左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