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娣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进展
王亚娣
目前,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主要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在长期临床应用中证实其具备抗感染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后预防感染及临床常见的致病菌引起的各个系统(皮肤组织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部位的感染症状。为了提高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主要类型及作用特点,阐述了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应用。
头孢菌素;抗感染药物;合理用药
头孢菌素类药物属于临床广泛使用的β内酰胺抗生素,其具有明显的抗感染作用、杀菌效果显著,还具备毒性作用弱、耐青霉素酶等优势,同时在过敏反应方面明确低于青霉素。但是在长期临床应用中却出现滥用现象,从而导致细菌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明显的耐药性,临床不良反应率上升,另外还延长了临床疾病的治疗时间,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及经济压力[1]。在临床应用中,只有准确掌握头孢菌素药物的药理作用、禁忌证、适应证等临床用药知识,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药物的抗感染作用。
1.1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对于G+球菌如肺炎链球菌、流行性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明显的作用;同时对于革兰阴性肠道菌株比较敏感。但在临床应用时对肾毒性较大,并且对粘质沙雷菌、脆弱类杆菌及肠球菌等通常无效。其中头孢羟氨苄、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及头孢唑啉等为主要的代表药物[2]。
1.2 第二代头抱菌素 与第一代相比,第二代提高了阴性杆菌口内酞胺酶的稳定性,并增强了对阴性杆菌作用,但不及第一代对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效果好;对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无效;对阴性杆菌β-内酰胺酶不稳定;增加了对厌氧菌的效果,但肾毒性有所降低。其中头抱丙烯、头抱孟多及头抱克洛等为主要的代表药物。
1.3 第三代头孢菌素 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更广抗菌范围,但是对于球菌类细菌的作用稍逊于第一、二代,但是其具备强大的抗阴性杆菌作用,对阴性杆菌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在体内分布较广,拥有良好的组织穿透性。通常口服用的头孢泊肟、头孢克肟和注射用的头孢曲松、头孢他定为常见的药品种类[3]。
1.4 第四代头孢菌素 第四代孢菌素对金葡菌等革兰阳性球菌的作用增强,对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染色体介导的BushI组β-内酰胺酶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稳定性较优。对头孢他啶与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相仿,第四代头孢菌素对普罗威登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头孢匹罗、头孢吡肟为临床常应用的品种。
2.1 胃肠道反应和菌群失调 多数头孢菌素可导致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甚至大剂量使用可导致菌群失调,而引起维生素K和维生素B缺乏。据孙惠娟[4]报道,47例患者因感染性疾病分别应用头孢拉丁、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钠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水样大便或糊状样大便,停用该药物后逐渐恢复正常。由于头孢菌素对肠道正常菌群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导致过度繁殖内源性致病菌,肠细胞分泌、吸收功能破坏,肠壁受到刺激而导致腹泻。因此,临床中应对头孢菌素引起的肠道疾病提高认识,予以警惕。
2.2 肾损害及肝毒性 大量使用头孢菌素,药物浓度过高,会对肝、肾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草丽君[5]等报道,22例患者使用头孢拉丁后导致血尿,均为第一次使用头孢拉丁。头孢类药物会引起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减退等肾损害,一般停药后可逆转,若血中浓度过高的情况下,会引起不可逆性改变。
2.3 神经系统毒性 当前,国外已有报道头孢菌素会引起癫痫发生[6]。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均可能穿过血脑屏障,而对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此外,肾功能不全者使用头孢菌素,可能出现昏迷、意识紊乱等脑病表现,因此临床应用头孢菌素必须引起重视。
3.1 头孢菌素的给药方式 (1)口服头孢类。这类抗生素吸收较好,宜在饭前1 h左右服用,若饭后服用疗效会减半;(2)肌肉注射。一般症状较轻者适合肌肉注射,如针对尿路感染患者用头孢菌素,因肾脏是其主要排泄途径,因头孢菌素在尿路的浓度较高,所以小剂量即可[7];(3)静脉注射。由于头孢菌素对于一些处于繁殖期的细菌具有较强的杀伤力。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按照医嘱将药物快速注入患者体内,因此可以采用生理盐水或者注射用水溶解头孢菌素后通过静脉滴注注入,在常规情况下可150~300 mL渗盐水或者葡萄糖液溶解药物,在12~65 min内滴注完成,一般间隔8 h滴注1次。由于头孢菌素比较适合4.0~8.0的pH值溶液中使用,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切记不可与酸、碱性较强或者抗凝药物配伍使用。
3.2 临床用药前准确诊断疾病 在临床治疗疾病中若临床需要使用抗生素时,则需要根据患者感染细菌的耐药性、敏感性等因素来觉是否可以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另外要还要准确掌握此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抗菌谱、禁忌证、适应证、使用剂量、毒副作用,给药方式等等,最大限度减少药物的盲目使用,避免药物多重作用及不良反应。头孢菌素药物使用时,对于新生儿、幼儿、体弱多病小儿患者或者过敏体质患儿等需慎重选择使用并注重用药后的护理监测,密切监控是否存在异常现象。
3.3 合理控制血药浓度 由于头孢菌素对于时间的依赖性比较强,所以临床使用头孢菌素药物时间需合理控制用药时间,并按照药典要求科学掌握用药剂量,在大部分时间内血药浓度均必须大于最低抑菌浓度(MIC);头孢三嗪的半衰期相对比较长,临床使用时可1次/d,而其它的头孢菌素药物则需要2~3次/d[8]。通常情况下,头孢菌素在抗感染中疗程为6~12 d,若采取静脉注射其疗程可缩短至2~3 d,但是在患者临床症状环境或者趋于稳定之后,建议采取口服方式继续进行抗感染治疗。
3.4 联合应用头孢菌素药物需明确掌握指证 在抗感染治疗中可单纯使用头孢菌素药物,均可起到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是在以下几种指证下需采取联合用药:(1)单纯使用头孢菌素药物无法有效控制感染,或者患者属于2种及以上的病原菌感染;(2)对于严重感染的免疫缺陷患者,在未准确查明病原菌情况时;(3)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患者,但是病原菌可能对某些抗菌类药物产生一些耐药性反应;(4)对于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重症感染患者采取单纯头孢菌素药物无法有效抗感染者。
综上所述,由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抗菌谱广、过敏反应少、不良反应弱、组织体液浓度较高等优势,因此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广泛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但是在临床应用需要注意合理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使用前需要掌握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禁忌证、适应证、使用剂量、不良反应、给药方式等等,以此来提高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1] 常建力.浅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6):1141.
[2] 仇凤香.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162-163.
[3] 肖学秀.头泡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42-43.
[4] 孙惠娟,张卫同,陈海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3):2059.
[5] 草丽君,张有为.头抱拉丁致小儿血尿22例报告[J].海南医学,2003,14(8):27.
[6] YDQ,Liu QIh,Wang JQ,et al.Digital Coincidence System for Beta-gamma Coincidence Counting[J],Annual Report of 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2009(1):254-255.
[7] 沐韦,陈云红,潘小明,等.2006~2010年解放军第101医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4(10):879-882.
[8] 李冬梅,朱建良,林祥伟.革兰氏阴性杆菌对14种抗生素的MIC范围及耐药性分析[J].微生物学杂志,2000,20(3):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8.006
陕西 721006 陕西宝鸡中铁宝桥职工医院 (王亚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