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菊
叶圣陶先生说;“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一些深奥的地方,老师必须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能使学生开窍就行。”近几年来,笔者努力改变观念,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课堂上少讲、精讲,讲到点子上,引导学生自主地多读、多写、多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少讲多读,培养自读能力
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力的形成,不能仅靠老师讲学生听,要靠学生自身的努力、反复的训练才能逐步形成。读是阅读教学的关键,读通读懂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读出文中所蕴涵的道理是高年级学生应具备的读书能力。笔者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四段时,就设计如下导读训练:一读想想作者这样评价鲁迅先生准确吗?二读找出具体事例说明你的看法。三读鲁迅先生哪些做法最让你受感动。四读作者为什么要穿插描写环境和神情变化。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书,必须认真读,才有自己的看法,才能信服自己的发言。
一位学生说:“鲁迅先生救护车夫时的动作,扶、蹲、半跪、夹、拿、洗、敷让我最受感动。鲁迅先生虽然是个很有名望的人,但他一点儿也不为自己的身份、地位考虑,半跪着给一个贫苦的车夫治伤,作者评价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是正确的。这说明鲁迅先生同情劳动人民,为别人想得多。”有的说;“我从当时的环境描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的语句中理解到这么冷的天气,且是黄昏时刻,街上的行人都匆匆回家,而鲁迅先生根本不考虑自己早些回家休息,不顾寒冷给车夫包扎伤口。这个描写神态的句子写得好,我的理解是‘脸变得严肃起来,可能鲁迅先生在想,在黑暗的旧中国像车夫这样的穷人还有很多,有什么办法来解救他们,使他们摆脱苦海呢?可见鲁迅先生心里装着所有的劳苦大众啊!”
学生的发盲虽然不尽完美的,但他们经过努力都能读懂课文,而且在互相协作、互相补充中找到差距,完善自己,使自读能力得以锻炼、提高。一位学生在写读书笔记时写道:“今天我第一次把课文读到心里去了,感到很快乐”。
二、少讲多写,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阅读教学不仅要注重读,还要让学生动手写,动口读,动脑想,这是阅读教学中的综合训练。课堂上挤出时间让学生写,让学生人人参与,这是自主学习的有效做法。
《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内容浅显易懂,结构层次清楚,说明方法多样,教这课时笔者以作业为导向,让学生边读边写,读懂课文。笔者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每个学生对课文的大意有个初步印象,然后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太阳的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具体说明的,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部分内容要向读者说明什么,再从文中找到两处概括说明“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句子。(即总起句:太阳离我们虽然很远很远,和我们的关系却非常密切;总结句: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最后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完成了相应的练习题。
在课堂上,以作业引导读书,减轻了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学生运用各种感官以积极的状态投入阅读。教师在组织评点学生作业时,再次让学生互相评价,取长补短,点拨提高,既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少讲多改,激励创新求异
阅读教学中教师多讲多分析,给学生的就是唯一的结论。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老师少讲,学生多改,可以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人人发挥自己的想象,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还可以从争论中形成不同意见并进行互相补充,集思广益,开拓思维。
如《凡卡》一课的结尾,当学生读到凡卡把没有贴上邮票也没有写明地址的信投入邮筒,回来后进人甜蜜梦乡的时候,笔者问学生:读到这儿,你想什么?学生说:“凡卡梦能实现吗?”“后来凡卡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作者这样结尾,给读者留下艺术空白。笔者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整理归纳出四个小问题:(1)凡卡给爷爷的信能不能收到?从哪里可以看出来?(2)凡卡做梦与寄信有什么关系?(3)我们怎样理解凡卡甜蜜的希望?(4)如果凡卡的爷爷真的收到信,会不会把凡卡接回去?为什么?
学生们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他们有的说信没贴邮票,没写清楚地址,凡卡的爷爷肯定收不到;有的说遇上工作负责的邮递员也许会挨家挨户地找到他爷爷;有的说凡卡爷爷虽穷,但凡卡是他唯一的亲人,他会把凡卡接回去想办法抚养他……大家的议论虽不全面,却都有自己想象的理论依据。
学生们从自己的思考讨论中填补了艺术空白,不仅锻炼了思维,对文章、对时代背景都理解得比较深刻,还逐步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大胆发表见解的勇气。
我们提出少讲多练,并不是完全否定“讲”、回避“讲”,而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使教学真正回归本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索、自行发现,力争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下河清学区(735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