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居平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课改的整合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有目共睹,诸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课堂信息量大、手段直观形象、查资料方便快捷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理性的思考,并探寻高效整合的策略。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中出现的问题
1信息技术完全取代语文课程教学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这种工具的利用程度及方式取决于课程本身,具体地讲,取决于课程目标的实现。而很多课堂是为了运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甚至喧宾夺主,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教师花了大量的精力制作课件,课件虽然十分“精致”,但是存在过多与教学无关的信息,教师过度的演示,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忽视了语文教学语言文字的训练,偏离了教学的中心,让信息技术哗众取宠唱了主角,课程目标被冷落一旁,把整合的初衷本末倒置,大相径庭了。
2用信息技术图解文本形象,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体验作者的感情,丰富作品的想像。利用信息技术将文本转化为图像,学语言变成看图像,势必影响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发展,扼杀了学生的想像力。
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上课开始,教师播放动画,学生看后对爬山虎爬墙的动作一目了然,难点随之突破。但是,却限制了学生对于文本的直接阅读,失去了学生通过阅读想像感受语言魅力的机会,使学生无法体验作品语言描述的精妙之处。
3用信息技术替代了学生的语文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信息技术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实践,而不是替代语文实践。
4遗弃了传统的优秀教学手段
传统的小黑板,教学卡片、挂图等成本低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被遗弃了,不断地点击鼠标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成了放映者,主要的任务就是读出屏幕上的内容。教师的语言、示范、手势、表情甚至书本及其实验都被机器代替了。
《鸟的天堂》是巴金的作品。本文主要通过语言的美来凸显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让学生感悟文章的动态、静态的美,这堂课上,老师运用了大量丰富的图片、动画、声音,展示了大榕树的美。老师还设计了画榕树的环节,忙了大半节课却忘记了这是一节语文课,黑板上没写课题,板书也是课件展示,范读课文也用课件代替。这样忽视了身边资源的利用。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品味文章情感是很重要的,如果老师能亲自范读,指导学生朗读,效果肯定会更好,显然,这节课缺少了很多语文教学元素。像这样的例子在各种公开课、观摩课中是存在的,存在的问题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游离于学科知识以外,不是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服务,而是学科为信息技术应用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效整合的策略
1加强新课程标准的研究
新课程对语文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形式、课程评价等都做出了调整或重新界定。只有深入、系统地学习,才能准确地领会它的精神实质,完整掌握它的全部内涵。部分教师对新课标没有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在教学中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落实课程标准本末倒置了,结果走向误区。
2加强对语文教材的研究
钻研教材、走进文本,我们要明确真正的教学内容。有了明确的教学内容,然后才能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才会出现教师、学生、文本的互动,作者的情感、思想、智慧、精神才可能转化为学生的心灵体验和内心感悟。
3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和掌握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要重视借助多媒体诱发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全身心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对课堂信息的每一种反应,并积极做出相应的回馈,使学生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索中求知,在欢乐中成长。
4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多媒体信息技术给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感受到了获取知识的方便与快捷,也增强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但是课堂教学完全“技术化”,本身是教学艺术的一种匮乏,带来的只能是感官刺激的满足,而不是对知识更深的感悟和思考。这种单纯的技术翻新代替不了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感染的亲和力、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等,才能充分展示语文教学中教学艺术的魅力。
总之,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效地整合起来,结合语文课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有效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反对形式,讲究实效,达到真正意义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当前课程改革中各学科应探讨、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甘肃省庄浪县通化中学(74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