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青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供应室 山西 长治 046000)
湿包的判断原则:消毒包内含水量一般不超过3%,超过6% 为湿包[1]。决定湿包的标准是包裹材料的生物防护性能是否已经或有可能被破坏。因此在判断湿包时有如下三种情况之一,都应视为湿包:(1)消毒包外表面出现水滴或固定的化学指示胶带有水痕迹。(2)消毒包内出现水滴。(3)消毒包内有被吸收的水分,被吸收的水分是指被器械或盒具吸水纸吸收的细小局部的水分。新的行业标准WS310 -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二部分规定,压力蒸汽灭菌后的物品,如有湿包视为被污染,不可作为无菌物品的使用。为了保证高压蒸汽灭菌物品的质量,并及时发放到临床,我院供应室2014 年对蒸汽灭菌后出现湿包现象进行了调查分析,针对防止湿包形成的关键环节采取相应措施,大大减少了湿包现象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本院2014 年7 -12 月对湿包进行控制后灭菌过程中出现的湿包次数作为实验组,另外
2014 年1 -6 月未采取有效手段控制湿包时,灭菌过程中出现的湿包次数为对照组。
两组均采用全自动压力蒸汽灭菌,工作压力为0.21kpa,温度132 -134℃,灭菌时间10min,实验组的干预措施为:保证灭菌物品具备良好的干燥时间,灭菌过程完毕后应局部打开锅门,待锅内温度降至80℃左右时,取出灭菌物品,避免冷凝水的形成。规范消毒人员消毒过程,确保消毒物品的包装与装载方法正确无误。
对照组共灭菌650 次,出现湿包次数34 次,湿包率5.2%,实验组共灭菌610 次,出现湿包次数5 次,湿包率0.8%,p <0.0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蒸汽灭菌湿包原因分析
3.1 包装及物品装载不规范。3.1.1 器械、敷料包装太紧,包装材料不合格。3.1.2 包裹体积超标,金属物品件数多,产生的冷凝水多,不易汽化。3.1.3 器械与盆具之间未放吸湿纸。3.1.4 灭菌前物品摆放不当。3.1.5 器械呈潮湿状态,包装材料在灭菌前受潮,增加了包的重量,在灭菌时也增加了冷凝水的生成量,使干燥困难。
3.2 干燥、冷却方法不当。在蒸汽灭菌过程中,蒸汽发生了从气态到液态的变化,产生大量冷凝水,这部分水可通过干燥阶段来去除,因此干燥时间不足或干燥系统出现故障,都可能导致湿包的发生。而在物品冷却过程中,温度较高的物品突然与外界大量冷空气接触,强烈的温差产生大量冷凝水可导致包裹受潮。
3.3 灭菌柜的性能。灭菌前管道内冷凝水未彻底排出;灭菌器未充分预热;灭菌柜内温度不够,蒸汽压力过低,升温慢,灭菌器夹层内有水;排除冷凝水不畅,如疏水阀、排水道止阀故障,未及时清除过滤网中的纤维和沉积物,气孔滤网堵塞,影响冷凝水通畅和真空速率;排出管道安装不合理[2]。
3.4 蒸汽的质量。传输管道过长,冬天蒸汽管道保温不好,夏天雨季铺设在地沟里的蒸汽管道被雨水浸泡等造成蒸汽含水量过高,质量差[3]。
4.1 包装物的防湿处理
4.1.1 严把包装质量关根据物品种类不同和临床使用需要,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物品包装大小、松紧适宜,体积不超过30lcm* 30cm* 50cm。
4.1.2 器械包重量不超过7kg,敷料包重量不超过5kg。包装2 小时内灭菌,保证灭菌质量。
4.1.3 手术包盆盘碗之间应放吸湿纸或吸湿纱布,尽量减少重叠,避免由于金属器械集中形成较多冷凝水而影响干燥。
4.1.4 物品在灭菌锅内的摆放:材质不同时,纺织类应放置于上层,竖放,金属器械类放置于下层。手术器械包、硬式容器应平放;盆盘碗类物品应斜放,包内容器开口朝向一致,利于蒸汽进入和冷空气排出[4]。装载的物品不应触及腔壁和门。
4.2 选择合适的干燥时间、使用正确的冷却方法:强制干燥时间在30min 以上,自然干燥时间在3 小时以上。每锅灭菌完成后应打开炉门5-10cm,物品在炉内彻底冷却30min 卸载,由于环境温度和湿度对湿包的产生也有一定影响,因此无菌物品存放间的温度应<24℃,湿度<70 % 。
4.3 灭菌前充分排除管道内冷凝水,一般至少排气>10min,定期检查疏水阀,排水阀,是否处于正常状态。保证灭菌柜的安全性能,定期检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保证合格的蒸汽质量。
4.4 供应稳定的蒸汽。
4.5 其他环节的控制,以上因素所涵盖的细节与人员操作密切相关,因此加强供应室人员素质培训,定期组织业务学习,要求他们不但熟练掌握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操作程序,还要懂得压力蒸汽灭菌监测的专业知识,掌握湿包监测的意义及作用,提高质量意识和业务责任,建立湿包记录制度,把发生湿包的情况记录下来,分析湿包发生在某一科室准备的物品上,或某一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人员上,或仅发生在结构类似的专业器械上等,积极找出发生湿包的原因,并分析、讨论,寻找正确预防湿包的方法。
[1] 广东省卫生厅医政处编.医院感染文件汇编[M].广州:广东省卫生厅出版社,1995:147.
[2] 夏朝君.压力蒸汽灭菌湿包形成原因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8):18 -19
[3] 陈晓燕,谈绍峰.高压蒸汽灭菌湿包原因分析及控制[J].中国适用医药,2012,7(9):273 -27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310.2 -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