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龙才(浙江省江山市上余镇卫生院 浙江 江山 324100)
探讨社区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余龙才
(浙江省江山市上余镇卫生院浙江江山324100)
摘要目的:分析在社区中进行与预防接种相关的健康教育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方法:选择某社区中符合预防接种条件的儿童及儿童家长作为分析对象,其中儿童共为126名;儿童家长共为236名,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为对照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的过程中按照常规程序,在为观察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时,对其家长开展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得分为( 92. 54±2. 98)分,对照组为( 76. 34±5. 07)分,两组家长的知晓程度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在社区预防接种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社区;重要
预防接种是有效预防传染性疾病,包括天花、肺结核及脑膜炎等疾病的重要手段,因此要重视采用有效的措施提高社区人群的接种率[1]。社区人群的接种率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预防保健意识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了提高接种率,则应注意强化保健意识。本文探讨了在社区中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某社区中符合预防接种条件的儿童及儿童家长作为分析对象,其中儿童共为126名,男65名,女61名;年龄在1岁至8岁之间,平均( 5. 8±1. 3)岁;儿童家长共为236名,父亲117名,母亲119名;家长年龄在24岁至37岁之间,平均( 31. 2±4. 9)岁。家长受教育情况如下:小学2名,初中49名,中专及高中107名,大专34名,本科及以上44名。排除存在沟通、交流障碍者,将126名儿童及其家长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中的儿童均为63名,观察组中家长116名,对照组中家长120名。两组中儿童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 P>0. 05),家长受教育程度、年龄及性别无明显差异( P>0. 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为对照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的过程中按照常规程序,如告知家长预防接种的时间等,在为观察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时,对其家长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如下: ( 1)在社区中定期举办与预防接种相关的健康知识讲座,并充分利用社区网络、宣传专栏等宣传相关知识,也可以将生动、形象的接种宣传图片张贴在门诊室中。同时将印有接种知识的小册子发放给社区居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深入幼儿园或小学中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意义[2]。( 2)在接种前需告知家长免费接种的一类疫苗及自费接种的二类疫苗,同时让家长了解预防接种的重要作用。同时还需告知家长儿童身体无疾病时才能进行预防接种,在儿童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时,可暂时延迟接种;在预防接种的前1d要为儿童洗澡、更换干净衣衫,尤其需要注意清洁接种部位,如上臂三角肌等。接种当日注意让儿童进食,避免因空腹而引发低血糖。此外,在接种前还必须将接种的疫苗种类,如卡介苗、麻疹疫苗及乙脑疫苗等告知家长,并说明在接种疫苗后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及疫苗接种禁忌症,如心脏病、发热、晕针及过敏等。( 2)在为儿童接种疫苗的过程中要针对性疏导儿童存在的恐惧、紧张等心理。例如可以主动抚触儿童或与儿童进行语言交流,让儿童产生亲切感与安全感,从而能够有效配合预防接种。如儿童年龄较小,且哭闹不止,则可以利用玩具、食物等转移注意力;如儿童年龄稍大,则可以采用讲笑话、讲故事等转移注意力[3]。接种时可表扬配合的儿童,鼓励其他的儿童向被表扬的儿童学习。此外,要注意主动与儿童家长进行交流,避免家长过度担心,同时要示范、讲解抱儿童的正确姿势,以免接种过程中出现意外损伤。完成预防接种后告知家长0. 5h后才能离开,同时提醒下次预防接种的时间、疫苗接种种类等。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儿童的接种率情况,同时比较了两组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程度的评分情况。知晓程度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知晓程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20. 0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组间差异检验法为X2检验,计量资料为t检验;如P<0. 05,则说明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
观察组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得分为( 92. 54±2. 98)分,对照组为( 76. 34±5. 07)分,两组家长的知晓程度得分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 t =7. 629,P =0. 042)。此外,观察组儿童的接种率为100%,对照组为82. 37%,观察组儿童的接种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X2= 9. 676,P =0. 034)。
家长是儿童最密切、亲近与直接的保护者、陪伴者,为了让儿童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的政策完成预防接种,则需注重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一种具有计划性、目的性及预见性的干预模式,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针对性灌输健康知识,增强受教育者的保健意识,从而让受教育者可以自觉配合开展医疗服务计划。对于社区中符合预防接种条件的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能够让家长了解接种疫苗在保障儿童健康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并使家长可以明确疫苗接种的具体时间,提高家长携带儿童参与疫苗接种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自觉配合疫苗接种工作的开展[4]。另一方面,在社区中开展健康教育还能够有效消除家长对于接种疫苗产生副作用的担心、紧张心理,学会处理不良反应的常用方法,这对于接种质量、接种率的提高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本研究在为观察组的63例儿童接种疫苗时应用了健康教育的干预方法,结果证实观察组儿童的接种率及家长对接种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5),提示健康教育能够在社区预防接种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田晓琳,许亚梅,王珍珍,等.尾静脉注射及皮下接种方法建立小鼠高表达miR-17-92的L1210白血病模型的比较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 8) :3449-3453.
[2]王定清,沈曲,袁中草,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新生儿卡介苗安全接种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 15) : 1746-1749.
[3]武文清,李波,倪新兰,等. 112例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引发淋巴结强反应的临床表现及疗效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2,34( 4) : 241 -244.
[4]李永成,高志刚,张颖,等.母亲接种麻疹疫苗对婴儿首针麻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4,32( 1) :18-21.
[5]刘娜,张爱华,安志杰,等.北京市丰台区某接种点国产轮状病毒口服活疫苗的使用状况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2,26( 3) :199-201.
【中图分类号】R183. 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 2015) 07-0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