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丽
摘 要:从休闲农业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郑州市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并从交通、客源、经济及文化四个方面分析了郑州市发展休闲农业的基础条件及面临的现状。最后,针对郑州市发展休闲农业的劣势,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对策。
关键词:郑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3004503
1 休闲农业的概念和意义
1.1 休闲农业的概念
休闲农业也称农业旅游,是以城市为核心,依托当地的自然风光,结合农村经营、农村文化、农家生活,规划开发出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休闲、健身、度假,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返璞归真的愿望。
1.2 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
(1)加深城市居民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认识,满足城市居民的旅游消费倾向。
休闲农业将农业和旅游业紧密的结合起来,其主要的客源是城镇居民。休闲农业的发展能够使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双方面受益。对于城镇居民来说,休闲农业能够让城市居民走进农村,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从而体验田园之乐,促进城乡居民的深层次交流。
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但郑州市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从表1中能够看出人们比较注重的还是食品和衣着的支出,旅游方面的支出这几年虽有所上升,但所占的比例较低,大部分居民虽有旅游的想法,但无法负担高额长途旅游的消费。同时,长途旅行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一般工薪阶层的节假日无法满足长途旅行的条件。因此,发展短距离的旅游线路是郑州市目前旅游产业的指导方向。
(2)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
开展休闲农业对城市周边的农村居民来说,更是
一件获益不小的事。休闲农业的发展能够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如,郑州市侯寨乡,1999年和2000年分别举办了“侯寨樱桃节”和“侯寨葡萄节”,年销售樱桃和葡萄收入达到1000多万元。接纳旅游观光人员60~70万人次。为当地农民增收500多万元,农业旅游已成为侯寨乡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随着休闲农业园区的不断扩展,休闲农业的知名度也逐步提高。偏好休闲农业旅游的人会越来越多。园区内相应的基础服务及配套设施也会相应的增加,这就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增加的就业岗位刚好用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2 郑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
2.1 郑州市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郑州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最初只是借鉴国外及国内发达省份休闲农业的发展经验,模式比较单一。近几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农业、乡村”等农业旅游的相关内容和活动,郑州市凭借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自侯寨乡成功举办首届樱桃节以来,先后出现了植物园、森林公园、农家乐、垂钓园、生态旅游园、农园采摘等。2006年省政府提出要将旅游业作为促进中原崛起的龙头产业。一时间,农业旅游得到了迅猛发展。旅游项目从最初的观光型,逐渐过渡为体验、参与型。专业的服务和管理人员也逐渐增多。
截至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休闲农园(农庄)已达132家,农家乐示范户391个,休闲农业特色村28个,农业节庆活动27个休闲农业带动农民就业达2万多人,年接待790万人次,年综合收入已突破10亿元。
2.2 郑州市休闲农业的基础条件
2.2.1 交通区位条件
休闲农业的客源主要是周边的城市居民。在城市工作的人们为了减轻生活压力会到郊区体验大自然、返璞归真。受工作条件的制约,一般不会花费很长时间。因此,旅游者会选择交通便捷,又有休闲价值的地方。从整体上看,郑州位于中原中心地带,横跨我国第二、三级阶梯,地势较平坦,又是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区位优势比较明显。从微观上看,郑州目前已经是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且郑州市附近农业资源相当丰富。加上近几年政府的支持,交通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
2.2.2 客源条件
休闲农业兼具农业和旅游业的属性。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使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同时受益。休闲农业可以吸引城市人群到近郊享受农村生活,也可以增加当地农村居民的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休闲农业的客源主要是城市居民。而决定客源输出地游客出游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人口和人均可支配收入。
在城镇人口方面,郑州是河南省人口最多的城市。截止2013年底,郑州市城镇人口已经达到617万人。在人均可支出方面,郑州市人均GDP不断增长,2013年,郑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615元,人均消费支出也达到18672元。图1显示了自2007年以来,郑州市城镇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走势,从图中可以看出,城镇人口这几年不断增长,尤其是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几乎呈直线趋势递增。良好的经济条件使得很多城市居民都有了外出旅游的想法,这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客源保障。
图1 2007-2013年郑州市城镇人口、人均
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走势
2.2.3 经济条件
生态环境是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保证。但休闲农业的发展还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交通条件、娱乐设施等。而这些条件需要发展休闲农业的城市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良好的经济基础才能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才能保证休闲农业良性循环。
郑州市是河南省的省会,也是经济发展的中心。近几年,经济发展势头非常良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逐年上升。截止2013年底,郑州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亿6201.85亿元,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14009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也达到10242元,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农业生态环境也逐步改善,这为休闲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支撑条件。
2.2.4 文化条件
郑州不仅是河南省的省会,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早在3600年前,郑州就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中华民族及其光辉灿烂的文化。曾有夏、商、管、郑、韩5次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8代为州。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据史籍记载,中华民族始族黄帝的出生地轩辕之丘,位于郑州市境内的新郑。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代曾建都于阳城(今郑州市登封),悠久的历史和多年来的建设发展,在郑州形成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全市有众多文物资源,如古城、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筑和古战场在内的遗址遗迹达1万多处。全市有1个世界级地质公园,文学艺术资源和新闻出版资源也非常丰富。丰富的人文资源为郑州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底蕴。
2.3 郑州市休闲农业的类型
郑州市目前的休闲农业可以分为六个类型,其代表景点和特点如表2所示。
类型代表景点特点
1农园观光丰乐园农庄、花园口生态旅游园通过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向人们展示种植业及农产品加工过程
2农园采摘型樱桃沟和葡萄采摘园开放式果园,让游客亲自采摘、享受田园生活
3畜牧型金鹭鸵鸟园观光性的动物园
4森林观光型森林公园森林环境引领市民融入大自然,进行休闲娱乐
5渔场垂钓型利用河流、湖泊,让游客进行观光、垂钓活动
6乡村民俗文化型鹤苑村观光园利用传统民俗建立民俗庄园,让游客体验农村民俗
2.4 郑州市发展休闲农业的SWOT分析
所谓SWOT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从郑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中可以看出,郑州市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并存。总体来看,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多于挑战。可以利用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努力创新塑造自有品牌,提高园区知名度来规避可能出现的威胁。
3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对策建议
3.1 加大宣传工作,提高郑州休闲农业园区知名度
在政府扶持力度增加的情况下,休闲农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整体覆盖面较少。很多游客对休闲农业了解还不深入,这主要是对休闲农业的宣传不够。后期可以加大宣传力度,邀请媒体、记者或是旅行团的相关人员到休闲农业园区实地体验,也可利用时令季节举办诸如樱桃采摘、葡萄采摘之类的庙会。除此之外,可以将休闲农业园区的观光活动做成作品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形式来展示。
3.2 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卫生条件
从郑州市休闲农业的布局可以看到:已开发的休闲园区只有少量的景点交通便利,大多数尤其是中、远郊区的交通系统都没有旅游专线,甚至没有公交或者道路状况不好。这都给旅行团以及自驾游的散客带来很大不便,阻碍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因此,要完善相关景点的基础设施,并加强环境卫生,让游客尽兴而归。这需要政府部门统一规划,建立完善的旅游交通路线,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投资力度,并对游客进行市场细分,配备附属设施及不同档次的餐饮服务设施。
3.3 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突出历史特色
郑州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农业文化资源。休闲园区可以将这些文化资源合理的归入到相关的园区景点中去,不仅能体现农业旅游的特色,还能让游客学习很多历史知识,增强底蕴和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杜朴雷.城郊农业旅游开发研究—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朱桂霞.走进乡村,寻梦田园——郑州休闲农业前景展望[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3,(17):38.
[3]李书立,焦建伟.郑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之方略[C].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