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佳 琪
交互式网络环境下的俄罗斯文化及语言习得刍议
顾 佳 琪
互联网发展至今已经演变成向用户提供交互式服务为特征的交互式网络,它改变了信息和资源的传播途径,在时间和空间上加强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使得语言习得的方式更加丰富。本文主要从交互式网络环境下俄罗斯文化及语言习得的理论依托以及在该环境下语言习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来促进第二语言的有效习得。
交互式网络;俄罗斯文化;语言习得
互联网是20世纪人类的重大科技发明,也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它的发展与普及引发了信息传播革命,使人类生产、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革。互联网发展至今,已经演变成以实时通讯、聚合RSS、博客、社会书签、标签、在线聊天、SNS交友等为用户提供交互式服务为特征的交互式网络。交互式网络改变了信息传播途径与资源整合模式,也在时空上丰富和缩短了不同国家、民族、文化、语言之间的交际手段和距离,使得各民族、文化间的交际更为密切。文化依托语言传播,不同文化间的外语学习者利用交互式网络进行相互沟通,既可以增强语言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的表征感知,又可以加深对所学语言的文化认同。这样一来,交互式网络为外语文化及语言习得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技术支持。
基于交互式网络环境的俄罗斯文化及语言习得不同于常规俄语研究模式,它能够优化俄语研究效果,这得益于语言习得路径、建构主义、语言习得趋同效应和第二语言习得等多种现代语言学理论的支撑。
(一)交互是语言表征习得在语言习得路径中的本源
语言习得的基本路径是语言表征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而“输入”必然要求有交互的语境,包括声音语调的抑扬顿挫、手势和身体姿势的收放配合、面部表情的情感表达等,这些都能够推动语言表征的理解和语意的获取。换言之,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必然会利用交互式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包含的信息相当丰富,使得语言学习者能够超越其已知的语言表征去理解对方的话语,并基于这样的理解去尝试使用新的语言表征。
通过对儿童的母语语言习得的研究表明,儿童从完全不理解母语的语言表征到逐渐熟悉并理解运用,交互的语境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它通过频繁的、恰当的交互情景的语言表征刺激,与儿童的感知能力相互推动、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儿童语言表征的发展[1]。儿童母语语言习得的研究结果验证了交互功能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起到的桥梁纽带作用。
而人类使用语言最原始的驱动力是对话[2],即人与人之间的语言、情感交互。这种交互必然推动相同民族、相近区域或不同民族、不同区域间的文化和语言交流,促进相同文化或相异文化间个体的语言习得。
因此,语言表征习得在语言习得路径中的本源是交互。这种路径依赖使得语言习得在各种具备交互式特征的环境下均有指导其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建构主义理论能够指导语言研究者利用交互式网络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3]。该理论推翻了以往对知识研究者、知识本身和研究过程这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提出知识本身并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而纯粹的描述,而是知识研究者凭借自身的认知体系,以自身的研究兴趣、研究能力和研究态度构建的对客观世界的描述,是由知识研究者所在的社会经济、政治、人文环境决定的。知识研究者获得的知识是经过其自身个性化加工的产物,而且也必将随着对客观世界认知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改变,并衍生出新的理解或描述。研究过程则是研究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别人的帮助,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活动形成的一种区别于他人的知识加工和实现主动认知意义建构的过程。
从建构主义理论可以看出,知识研究者是获取知识并对其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者。知识研究者主动地建构其自身的知识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替代完成。在常规语言研究模式中,人们在研究时建构一个新知识意义的同时,还要对其原有知识架构进行改造和重构。
因此,建构主义理论可以作为交互式网络环境下语言习得的理论依据,指导人们借助其交互性发挥知识建构在语言习得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三)语言习得趋同效应在交互式网络环境下促进语言能力弱势一方进步
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语言能力不对称的交互所导致的语言能力较弱一方的语言习得的进步,即视为语言习得趋同效应。
在不同语言的交流中有一个显著特征:由于交流时语言表征滞后于母语思维,会阻滞语言的表达,同时受到交流需要和反应时间的压力,语言能力弱势的一方为了表达想法,不得不套用对方刚才用过的单词或语法结构,强迫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对方相同。这种语言习得的趋同与情境语境相关联,使语言表达形式与相关的语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非常好的语言习得效应,对语言习得,尤其是外语习得有重要意义。
由此看来,利用语言习得的趋同效应可以使语言交流成为效率较高的语言习得方式。语言交流中的单词及句型构造趋同,使语言的理解、使用和习得变得较为容易。比如儿童在学习母语时,只要与成人交流便可轻松学会。能够轻松学会的重要原因就是儿童与其他成人频繁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成人常根据儿童的理解力和语言掌控能力调整语气和用词造句的复杂度。就语言掌控能力而言,成人是熟练的语言使用者,客观地造成了与儿童交流时的不平等,他们之间的交流向成人一方趋同,因此有利于儿童语言习得。
有研究发现,说话者在交谈中倾向于重复使用对方或自己用过的词语,这种语言重复使用现象在心理语言学里被称为结构启动[4]。因为重复使用过的词语结构比自己临时构建新句子要省力,并且这样的重复也更容易使对方理解自己的意思。正因为交流中的词语及句型重复多,所以消化理解起来难度会小一些,而已被消化理解的语言,更容易被语言弱势一方习得。
因为趋同效应出现在语言交流中,在具体语境里由结构启动驱动,并能满足即时交流的需要。所以,在交互式网络环境下与高于自己语言能力的人交流,所引发的结构启动导致语言习得的趋同效应,有利于促进语言习得。
(四)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交互式网络环境下语言有效习得提供佐证
美国学者克拉申(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指出[5],语言习得的最初步骤是语言输入,所以语言教学必须重视为学生提供最好的语言输入。最好的语言输入需具备四个必要条件:(1)易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关键;(2)易理解的语言输入必须有语言研究者的诸如情绪、态度等的情感参与;(3)语言输入必须与语言研究者的生活和兴趣紧密相关;(4)语言输入必须具备足够的数量。除了语言输入外,习得的主体必须有机会使用所研究的语言,这样才可能达到流利的水平。这个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语言输出。
结合笔者母语的语言习得过程、俄语研究及授课经历,得到两点启示:一是语言习得一定是从语言输入开始。大量语言输入,可以提高习得主体的语言掌控能力,但这个能力一般情况下并不能马上转化为语言输出,只能作为潜在的语言掌控能力在大脑中留存。二是潜在的语言能力需要通过交流的方式转化为实际的语言应用能力,即语言输出。
在这个过程中,交互式网络环境能够很好地起到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融合作用。因为交互式网络环境集合了文字、声音和图像等一系列多维立体的语言习得方法,提高了习得主体语言习得的兴趣,进而强化了语言输入的信息刺激,在激发自主钻研的同时,提高了语言输出的驱动力,从而推进语言有效习得。
交互式网络为俄语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充分利用交互式网络的优势,对俄罗斯文化及语言习得大有裨益。
(一)在交互式网络环境下进行俄语文化及语言研究,能够激发研究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研究的自主性
交互式网络环境下的俄语文化及语言习得过程,是俄语研究者利用该网络环境提供的交互式服务进行探索性地、有主见地、主动地研习过程。它能促使人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俄语文化及语言习得过程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激发更大的研习兴趣,进而转化为探求未知的求知欲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人们一旦对研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用自己全部的精神去做事。
在交互式网络环境下的俄语文化及语言习得过程中,俄语研习者们登录网络是研习兴趣使然,目的是搜寻自己感兴趣的资料,解决弄不懂的问题,并可以和任何一个他感兴趣的俄语研习者或俄罗斯人进行网络交互,其手段可以采用实时通讯或博客留言。这种强烈的研习自主性使其在俄语研习过程中感到兴奋,大脑获得高效运转。与此同时,交互式网络的生动性、多样性及互动性使俄语研习者在轻松的氛围中很容易地获取了知识,使得俄语研习过程充满乐趣,进而使其建立了积极的态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这个氛围中俄语研习者并不是被“灌输”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因为他们自主地选择了时间、内容和方式,就使俄语研习者产生了更大的自主性。因此,交互式网络提供的俄语研究语境,是其他俄语研习手段不可比拟的[6]。
(二)在交互式网络环境下进行俄语文化及语言学习,能够使人们的知识面得以充分扩展
交互式网络中的资源,其丰富性和广泛性让人难以想象,令人目不暇接。有人文、社会、政治、经济的,也有天文、地理、宗教、历史的等等,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在交互式网络中,人们可根据研习的内容搜寻或下载相关资料,如作者简介、文章历史背景以及传记、笑话之类的短小精练的文章,作为研习内容的辅助资料,并且可以使阅读的材料与当前热点同步,提高热情,也使得相对平面化的书本知识得到拓展和延伸。
对于俄语研习者来说也同样如此,以往研究语言、文化无非就是通过课堂的讲授或者书本资料这些单一的方式来获取知识。但是,由于书本知识更新速度慢且成本高,课堂时间有限,俄语研习者的理解、接纳程度也大不相同,导致了他们真正掌握的知识很少,知识面较窄,更谈不上利用这样的方式,按照自身需求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以及内容的难易度了。而在交互式网络环境下研究俄罗斯文化及语言则不然。网络中的资源包含了俄罗斯文化中各个领域里的知识和技能,俄语研习者可以根据所需快速查找到资料,对其他知识进行补充和扩展;亦可以在网络中针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显然,交互式网络环境成为俄语研习者们丰富俄语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渠道。
(三)在交互式网络环境下进行俄语文化及语言研习,可以培养研习的主体获取语言表征与利用语言表征的能力
在俄语研习过程中,书本充当了俄文读、写、译的角色,但却不能起到俄语听和说的作用。虽然光盘中的视频、音频资料可以用来锻炼听力,但是它的形式和内容单一、陈旧,有些甚至还会使人感到枯燥,倘若人们想了解俄罗斯新闻,或者想观赏最新的俄语影片,那么光盘这样的资源媒介就会失去作用。
在交互式网络环境下,人们可以轻松掌握俄罗斯最新时事动态,可以随时观看自己喜欢的俄语影片,收听广播,下载歌曲。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结识俄罗斯朋友,与他们进行视频聊天、博客交互等语言交流。无疑,这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宽广、便捷的研习平台。
在研习者通过网络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客观上培养了他们搜索、筛选和获取语言表征的能力,以及优化了他们语言习得的策略和方法;他们再通过交互式网络与俄罗斯人互动协同,将获取的知识反馈给俄罗斯人,又客观地培养了俄语研习者们利用语言表征的能力。在这个获取与利用的过程中,俄语研习者们完成了俄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的统一。
所以,在交互式网络环境下的俄语文化及语言习得中,俄语研习者掌握了研习的主动权,突显了他们在研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他们对俄罗斯文化及语言的有效习得。
当前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它使我们无时无刻不沉浸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浪潮中,这为我们提供了获取知识的便利。作为20世纪人类的重大科技发明之一的交互式网络的发展引发了社会信息领域的重大变革,大大地改善了人类一直以来信息来源渠道单一的状况,它为人们提供了足不出户,随时轻松获取所需资源的便利条件。同时,交互式网络中的资源也推动了第二语言及文化的发展,为俄语研究者们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模式及生动的内容。一方面,合理地利用网络环境来获取更多、更新的信息可以极大地激发俄语研究者的兴趣,使原本枯燥、繁重的研究任务变成了轻松完成的趣事;另一方面,网络资料不但通过文字形式呈现于读者,而且利用语音、图画、影片等多种提高研习效果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可以使人们更加直观、形象地掌握和理解俄语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真正地实现全方位提高俄语研习者们的语言综合能力这一目标。
[1] 刘颖.汉语儿童早期语言发展个案研究 [J].语言文字应用,2010(1):141.
[2] Pickering,M.&S. Garrod.Toward a mechanistic psychology of dialogue [J].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2004,27:169-226.
[3] 任春梅,李秀杰.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教学设计[J].情报科学,2011(2):241-245.
[4] 王敏.语言水平及任务类型对第二语言产出中结构启动的影响[J].现代外语,2009,(3):276-286.
[5] Krashe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Pergamon,1982.
[6] 石克.网络业—俄罗斯一个新兴的产业[J].俄语学习,2002(2):23-24.
2014-06-29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第269号 );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3 B355)。
H0
A
1001-6201(2015)01-0233-03
长春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责任编辑:张树武]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5.0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