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协同系统分析

2015-03-23 22:28
关键词:协同主体政治

张 琪

(首都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 10008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协同系统分析

张琪

(首都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 100089)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需要以协同理论的视角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分为主体协同系统、内容协同系统、载体协同系统三个组成部分。不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同一性,共同发展。可以从管理优化、结构优化、动态优化三个维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协同系统进行优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协同;系统

2012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标志着“推进协同创新,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支撑高等教育全面发展”从理念宣传进入了贯彻实施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实践活动之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不断对其提出新的要求,协同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以协同理论的视角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是题中应有之意。

按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划分,本文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尝试从主体协同、内容协同、载体协同等维度进行实效性方面的探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整体性理念,这一理念支配下的学生教育,应着眼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整体性提升,注重学校中各种育人资源的全面性开掘。本文着重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协同方面的分析。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协同系统的基本定位

“协同”(synergy)一词通常被理解为各方面密切的协调配合。原西德斯图加特大学著名的理论物理学教授赫尔曼·哈肯(HarmannHaken)在其提出的协同学理论中认为“协同”就是系统的各部分之间互相协作,使整个系统形成微个体层次所不存在的新质的结构和特征[1]。钱广荣认为,“协同”就是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要素和系统之间、系统和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即合作、同步、协调、互补。并且他认为协同理论强调了系统的两个方面:一是协同效应;二是自组织性[2]。协同的目的就是为了系统整体的同一性、结构的稳定性、进化的有序性和功能的最优化[3]。综上所述,“协同”就是多个独立的个体为了某一共同目标,共享现有资源,协同一致的过程,并通过共同努力达到“1+1>2”的效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再不是过去单一的理论内容、现实途径与课堂方式,而是理论与实践、现实与虚拟、社会与学校、课堂与课外等各个生活层面高度综合化、社会化的体系”[4]。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多样化趋势,客观上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5]381因此,依据协同理论(Synergetic)的观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协同系统是包括管理育人主体、教书育人主体、服务育人主体、自我教育主体等多个要素在内的有机结构,他们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即合作、同步、协调、互补。管理育人主体指学生工作教师和机关部门工作者;教书育人主体指包含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师在内的专业教师;服务育人主体指教辅及后勤工作者;自我教育主体指学生自身和学生组织。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认识在不断探索和深化,经历了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的转变,客观转变决定了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协同共生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协同系统的构成解析

“每一种实践都是以某种类型的系统环境为其先决条件的。”[6]因此,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协同系统的运行规律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功能作用和相互联系,才能促进其协调统一的发展,从而实现系统内各要素的综合优化管理,这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实际意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协同系统是多维、动态、互动的立体结构,不同主体间只有工作方式或者工作内容的差别,不能割裂彼此的教育责任,各个主体间不仅依靠自身发展机制纵向贯通,而且与其他主体间存在密切的横向联系。

伴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拓展深化,整体育德、合力育人的理念深入推进,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共同担负起了引导学生道德成长,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协同共生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同思想政治教育者呈现相互融合态势,界限越来越不明显,比如实践工作过程中,辅导员经常同时兼任着学生就业指导教师、心理辅导老师等角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在职责体现出差异性的同时,呈现出了更多的同一性。

(一)工作目标的一致性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规定,辅导员需要肩负“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历史重任。中央文件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工作队伍,其中特别之处是要采取切实措施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与责任感,鼓励教师担任班主任[7]。实践表明,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以不同的工作内容与职责,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根据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和道德规范,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政策性要求以及不同主体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的内在联系,表明他们在工作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共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需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成才的教育规律,启发和引导学生开发个人潜能,提高个性发展水平,促进自身发展。

(二)教育过程的贯通性

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即教育者(主体)、受教育者(客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介体)、社会环境及其所提供的教育支撑条件(环体)[8]。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来看,各主体之间相辅相成,相互贯通。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内容在内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辅导员、班主任、就业指导教师和心理辅导教师面向学生生活的多个方面,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和载体,引导学生实现知、情、意、行诸要素的矛盾运动和转化过程。学生就业指导教师不仅在日常各项教育活动中渗透就业观念教育,还特别在学生毕业阶段与学校就业工作部门密切配合,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心理咨询工作通过团体和个体的辅导活动,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同构心理调适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为各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了前提条件。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融会贯通还体现在他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上,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常会协助辅导员开展学生党团组织生活、学生理论社团建设以及学生社会实践,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等学校专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通过兼任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专任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和辅导员有条件的可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5]420。

(三)工作方法的借鉴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传递教育内容,教育者对于受教育者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9]。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均摸索和形成了一定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他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伴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还不断产生出了一些具有鲜明特点和现实意义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例如随着网络等新媒体手段的发展及其广泛运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随即拓展到了虚拟环境,微博、微信等现代手段正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这就需要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之间吸收借鉴不同的工作方法,积极探索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比如面谈技术是个体心理咨询常见的方法,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与其类似,同样需要开展深度访谈活动,耐心倾听学生情况,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态度和方式,与学生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协同系统的优化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系统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个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和相互作用形式。系统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系统功能发挥,系统内部诸要素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会引起系统功能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协同系统其功能发挥受到系统结构的制约。为了更好地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应该在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协同系统构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系统优化,建立协调一致的系统结构,构建各要素间的最佳“匹配”,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协同系统的整体育人功能。

(一)管理优化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协同系统进行系统管理,就要对系统内部的构成要素、层次结构及与外部系统的联系做出科学、系统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管理的决策和措施,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局中统筹考虑,制定长期工作规划和整体系统设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协同系统以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和思想动态状况为工作的基础和着力点,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首先,由高等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个高校统筹管理,在人员选聘、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进行科学的政策制定,开展规范的管理工作。应该形成健全的领导体制、专门的组织机构、得力的工作队伍、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必要的经费与物质保障。相关教育实践和组织管理都要体现整体性原则。使组成主体协同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加强联系、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开展工作。其次,各高校在组织领导上应该协调配合。校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机构中,要同时把不同主体的领导管理工作纳入工作范畴,将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配合作为工作内容,统一制订工作计划,推进相关工作,围绕提高教育实效这一目标形成合力。同时从制度上、政策上保证不同思想政治教育者之间的交叉任职,综合考虑各主体间的合理配置和建设工作,使他们协同配合开展教育。实现辅导员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者之间分工明确,配合有力,相互呼应的良好局面。

(二)结构优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协同系统的结构优化一方面指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环节有机贯通,形成合力,以保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过程上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使课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分层递进,有效衔接。另一方面指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的要求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统一领导下充分调动积极性,形成责任分明、齐抓共管、覆盖全面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协同应该着眼于可持续发展,要对不同教育主体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考察,了解他们思想的实际状态,把握他们的工作实际,分析他们的实际需求,通过对这些信息有针对性的收集、加工、传递、控制、反馈,及时有效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进行评估和反馈。特别指出的是,在系统进行结构优化的过程中,政策导向与组织推动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及各高校综合考虑和统筹规划,统筹不同主体的发展机制,注重他们之间的协同关系,一定要兼顾到各个方面,调动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协同系统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应该脱离系统内部和外部的诸多要素孤立地研究其发展问题,要注意研究要素及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组织协调各种力量,发挥各部分在整体中的作用,形成合力。在处理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时,从全局考虑,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在动态中寻求平衡,当两者发生矛盾时,一定要以整体和全局为主要矛盾,因为只有发挥好整体的效应,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标。

(三)动态优化

协同论和系统论强调用系统方法和系统思维对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问题。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原理强调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普遍性,对事物的理解要建立在对事物的全面联系中整体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协同系统坚持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是对普遍联系原理的具体化,应该在动态的发展变化中全面发挥学校中一切主体资源的育人作用,厘清和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德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优势。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上的优势与特点,推广各个领域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课程开发、师资建设、活动设计等方式促进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动态发展。其次,建立科学的资源整合机制。“整体性理念支配的当代高校德育,在实践模式上着眼于学校各种育人资源的全面性开掘”[10]。因此,根据实践发展认真梳理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工作职责与内容,为不同主体提供吸收借鉴其他教育主体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的机会,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水平的专业化提升。

协同理论是系统科学中的成熟分支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运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协同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的适切性问题,仍然需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积极探讨。让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同样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建立交集,改变被动参与格局,探寻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进行有效协同的规律、方法以及策略,才能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11]。

[1] [德]哈肯H.Haken.高等协同学[M].郭治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1-5.

[2] 钱广荣.十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9):74.

[3] 韩明安.新语词大词典[S].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539.

[4]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汇总点与难点辨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7:5.

[5]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 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过程与实在[M].杨富斌,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20.

[7] 全国普通高校“两课”教育教学调研工作领导小组编.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文献选编(1949—2003)[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53.

[8]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0.

[9]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4.

[10]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59.

[11] 王春颖,王平.高校学生党员信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239-241.

Subject Collaborative System Analysi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

ZHANG Qi

(School of Management,CNU,Beijing 100089,China)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eds analysing and solving problem by synergy theor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subject collaborative system,contents collaborative system,carrier collaborative system.Different su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 hav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simultaneously.We should optimize the subject collaborative system in system management,structure of system,dynamic optimiz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ubject;Synergy;System

2014-08-15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教工委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战略、重点课题(BJSZ2013ZD10)。

张琪(1979-),女,辽宁葫芦岛人,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法学博士。

G41

A

1001-6201(2015)01-0020-04

[责任编辑:何宏俭]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5.01.004

猜你喜欢
协同主体政治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