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芳芳
(河南科技大学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河南 洛阳 471023)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专题·
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全国的比较研究
——基于主要规模指标
温芳芳
(河南科技大学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河南 洛阳 471023)
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及其年增长率、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及其年增长率、在校研究生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比重,以及在校研究生数量年增长率等方面,对近十年来河南省与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进行纵横两个维度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高等教育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尚有明显差距,教育水平偏低、资源不足、结构失衡、机会不公等问题长期存在。为使河南省高等教育尽快弥合差距,应立足社会需求扩大教育规模,统筹区域发展增加教育投资,优化高教结构提高办学层次,拓宽发展思路强化民办教育。
高等教育;教育资源分布;河南省
河南是人口大省,更是考生大省,但并非教育强省。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尽管如此,如果将我省的高等教育事业置于区域、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格局中进行比较和审视,差距和不足仍然是显而易见的。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国内发达省区以及全国平均水平。本文借助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及其年增长率、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数及其年增长率、在校研究生比重及在校研究生数量年增长率等几个主要指标,对我省高等教育规模及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重点将其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从而直观地衡量和展示出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考虑到2014年相关统计数据并不完全,本文将近10年设定为2004—2013年。文中采用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指标数据,全部来自于各年度《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等官方统计资料。通过对以上三类指标分别进行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的比较(纵向比较是指历时比较,即对近10年来各指标值的年度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横向比较是指共时比较,即对我省的指标值与全国的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将两者之间的差距予以直观呈现),我们既能看到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年变化,又能测度出我省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指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与适龄人口之比。适龄人口是指18—22岁年龄段的人口数。近10年来我省与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相关统计数据如表1和图1所示①为使统计结果与结论表述更加直观,依据表中数据绘制图1,表与图所得结论是一致的,下同。。
表1 河南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全国水平的比较
图1 河南省与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及其年增长率历年变化情况
图1左侧纵坐标代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右侧纵坐标代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年增长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通常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对规模。早在1973年,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教授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把高等教育分成精英化阶段、大众化阶段和普及化阶段,而区分以上三个阶段的主要指标就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教育阶段,15%—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1]。之后,这一划分方法成为国际惯例。依据以上划分标准,我国和我省均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距离普及化阶段尚远。
通过历时比较可以看到,近10年来,无论是我省还是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持续快速增长,就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仍将保持增长态势。这是全国高校扩招所取得的最为直接和显著的成效。就历时比较结果来看,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各年度上涨的幅度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保持一致。但从横向比较情况来看,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长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虽然各年度差值略有波动,但差值基本保持在3%左右,后者平均值是前者的1.15倍。而且10年间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年增长率的平均值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差距并未呈现出短期内能够弥合的迹象。
在校大学生数为绝对值,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则为相对值,更适合衡量高等教育的规模及发展水平,也能够定量考察某一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受众范围和普及程度。近10年来我省与全国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及其年增长率如表2和图2所示:
表2 河南省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及其年增长率与全国水平的比较
续表2
图2 河南省与全国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及其年增长率历年变化情况
图2左侧纵坐标代表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右侧纵坐标代表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年增长率。2004—2013年10年间,我省与全国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除2012年以外,我省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年增长率明显高于同时期全国平均水平。但由于起点较低,我省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年间平均差值为22.11,后者是前者的1.2倍。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它不仅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而且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最高水平的反映[2]。在校研究生数量越多,在校研究生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比重越大,则说明该国家或地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规模越大,高等教育发展处于更高的层次和水平。本文将从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层次分别进行统计。全国(河南省)博士或硕士在校生数的比重为博士或硕士在校生数与全国(河南省)在校大学生总数的比值。各年度计算结果如表3、表4、图3、图4所示。图3左侧纵坐标代表博士在校生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比重,右侧纵坐标代表博士在校生数量年增长率。图4左侧纵坐标代表硕士在校生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比重,右侧纵坐标代表硕士在校生数量年增长率。
表3 河南省博士在校生比重及博士在校生年增长率与全国水平的比较
表4 河南省硕士在校生比重及硕士在校生年增长率与全国水平的比较
图3 河南省与全国博士在校生比重及博士在校生年增长率历年变化情况
图4 河南省与全国硕士在校生比重及硕士在校生年增长率历年变化情况
从表3、4和图3、4可看出,近10年来,我省与全国研究生(含博士与硕士)在校生数量持续增长,但增长率逐年降低。由于在校生总数也在持续增长,所以在校研究生比重未能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10年间基本保持稳定。其中,我省博士与硕士在校生的比重、全国硕士在校生比重略有增加,但增幅并不明显,而全国博士在校生比重略有下降。尽管如此,我省在校研究生比重仍远低于全国平均值。其中,全国硕士在校生比重是我省的3倍左右,全国博士在校生比重是我省的15倍左右。就表3、4和图3、4数据来看,我省在校研究生年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现象与我省在校研究生基数过小有关。我省在校研究生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短期内仍然难以弥合。
另外,通过对全国与河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硕士在校生占在校大学生总数比重、博士在校生占在校大学生总数比重等各项指标的比较,我们注意到,随着高等教育层次的提升,我省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统计周期内以上四项指标全国与河南之比(全国/河南)的平均值分别为1.15、1.20、2.90、15.22。也就是说,近10年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两个指标的平均值,全国是河南省的1.15倍和1.20倍;硕士在校生比重与博士在校生比重两个指标的平均值,全国是河南省的2.90倍和15.22倍。以上四组倍率数值充分体现出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全国的差距,尤其是代表着高等教育最高层次、最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我省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相差悬殊。
本文借助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几个主要指标,对我省高等教育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进行测度和分析,相关统计数据和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我省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也代表着未来我省高等教育的努力方向。
(一)河南省高等教育现存的问题
1.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明显偏低
2004—2013年10年间,就毛入学率、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在校研究生比重等几个方面的统计数据来看,我省的指标值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值。虽然借助于三个指标仅仅是从某些方面描述现状,未能完全反映出全部的差距和不足,但是已经能够证实和揭示出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现象。总体而言,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仍然偏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显而易见且长期存在。
2.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国内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是长期而广泛存在的,高等教育资源主要集中于中东部地区少数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武汉、天津等地,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程度更高。而我省恰好处于高等教育资源分布极为薄弱的地区,虽然全省总人口和考生总数居于全国前列,但省内高校数量及招生数量较少,硕博士点数量更少。《2013年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省研究生培养机构27处;普通高等学校127所,其中“211工程”高校1所,没有一所“985工程”高校和教育部直属高校;全省研究生培养机构中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5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85个[3]。我省高等教育资源的绝对数量原本就不足,即高校规模、招生数量,尤其是硕博士点数量及招生数量较少,再加上全省人口和考生基数较大,高等教育资源人均相对值更为匮乏。由此导致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在校研究生数量及其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比重等指标值偏低,且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3.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面临不平等待遇
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规模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省考生在享受高等教育机会和资源时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即河南考生长期所面临的高等教育不平等问题。现代社会,平等接受教育是每个公民拥有的基本人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教育公平主要表现为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4]。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成比例地集中在部分大城市,高校招生的地方保护和地域歧视显而易见。我省考生数量居全国首位,但省内高等教育资源不足,优质教育资源更为匮乏,由此导致河南考生无法享有平等的入学机会。以2011年统计数据为例,河南本科层次的录取率不足34%,一本院校录取率不到5%,能够被“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录取的学生不到2%,而同时期京、沪的本科录取率分别为55.8%、66.7%,一本录取率为24.4%、19.6%[5]。
4.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偏低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其规模大小直接体现出某一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层次与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国家或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丰裕程度。本文统计数据显示,我省在校大学生组成结构中,专科生和本科生占绝大多数,研究生仅占2%左右,尤其是博士层次的在校生数量非常小,其比重不足0.1%。与此同时,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在校硕士研究生比重、在校博士研究生比重三个指标,全国平均值之于我省指标值的倍数分别为1.20、2.90、15.22。这说明学历层次越高,我省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越大。以上数据说明我省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偏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在校研究生数量及比重,尤其是博士在校生数量及比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就前文中研究生教育各项指标值的历时变化情况来看,虽然我省在校研究生数量逐年增长,但其占在校生总数的比重增幅并不明显。我省在校研究生比重与全国水平的差值在近10年间并未呈现出缩小的迹象。说明我省研究生教育长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层次偏低的问题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内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二)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建议
1.立足社会需求,扩大教育规模
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指出,大学的根本使命在于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不仅在传授知识、创造知识和培养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高等教育的实力和水平,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该区域经济的实力和水平[6]。我省是人口大省,沉重的人口负担一直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成人才资源优势,这个重担就压在了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肩上[7]。
在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目前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显然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区域发展对于我省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自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我省高等教育主要规模指标逐年提高。尽管如此,由于起点较低、历史欠账太多,我省高等教育的绝对规模与相对规模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我省的人口规模形成巨大的反差。我省高等教育需求仍大于高等教育供给,我省高等教育规模具有较大的扩展空间。因此,未来我省高等教育规模应该在稳步发展中持续增长,且增速应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层次较高的研究生教育,应该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增长,这样才能逐渐缩小与其他地区的规模差距。
2.优化高教结构,提高办学层次
自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在全国高等教育规模大幅扩张的背景之下,我省在校大学生数量快速增长,研究生数量也随之增长,但是研究生教育的相对规模并不大,在校研究生的占比依然较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当前我国经济呈现出速度放缓、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征,新常态经济对科学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层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从技术密集型产业再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需要教育结构随之进行调整。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我省高等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学历层次结构失衡问题,研究生教育基础较为薄弱,尤其是博士层次的教育资源更为紧缺,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省应着力强化研究生教育,一方面,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另一方面,以创新能力为核心,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此外,中央政府应该在学科培育和建设、招生、师资等方面,给予我省研究生教育适当的倾斜性支持。
3.统筹区域发展,增加教育投资
我省普通高等学校由2004年的82所增加至2013年的127所,10年间,全省高校的数量及规模增加了1.5倍左右。规模的扩张意味着地方政府背负着巨大的财政负担。毕竟省内无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省内高校几乎全部归属于地方所有。我省高等教育的规模与实力直接受制于地方政府的财力。在高校数量及规模大幅增长的同时,我省的高等教育投入并未获得同步增长,省内高校普遍面临着经费不足的问题,生均教育经费投入与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相比相差悬殊,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紧密相连的关系决定了市场力作用倾向于扩大区域高等教育差距而非缩小区域差距。因此,协调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不能单纯依靠市场力量,必须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大对欠发达区域的援助和扶持。对于高等教育欠发达的河南省而言,虽然省内高校全部归地方政府管理,但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中央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改变我省的劣势地位、缩小区域差距,固然需要依靠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但超出地方政府支付能力的财政责任,应该上移到中央政府履行[8]。
4.拓宽发展思路,强化民办教育
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主要存在着规模偏小、发展水平偏低、高等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社会经济发展对于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与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是我省高等教育长期面临的基本矛盾。为化解这一矛盾,我省在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的同时,更要立足自身做好工作,努力探索跨越发展的新模式与新途径。事实上,我省公办教育资源紧张的局面,为民办教育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我省民办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规模小、实力弱,其地位仍然是“对公办教育的补充”。
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弥补我省教育资源的不足,应该有效地促进教育供给的多样化,使民办高等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快速生长点,形成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尤其是在高职教育领域,逐步以公办教育为主转向以民办教育为主。早在2004年,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曾提出2020年省内民办普通高等教育占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的比例达到40%的发展目标。而就我省民办教育的发展现状而言距离这一目标尚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应积极探索民办高等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拓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为民办教育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促进教育总量的不断增长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9]。
在知识经济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之下,我省处于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的关键时期,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和智力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对我省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扩大规模、提升质量、缩小差距,促使全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以较快的速度迈向新的台阶,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省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就各项指标历时变化情况来看,多年来我省高等教育在各个方面取得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整体发展势头持续向好。但由于起点较低、历史欠账较多,我省高等教育在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时,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距,且就未来发展趋势而言,这种差距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全弥合。差距的存在提醒我们,河南仍然是高等教育相对薄弱的省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1]马丁·特罗.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阶段转变中的问题[J].王香丽,译.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9,(1):1-31.
[2] 户晓英.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比较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8,16(6):147-149.
[3] 河南省教育厅.2013年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04-03)[2015-03-10].http://www.haedu.gov.cn/2014/04/03/1396505613265.html.
[4] 杨德广,张兴.关于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63-69.
[5] 刘金松.高考招生“名利场”[EB/OL].(2012-06-01)[2014-03-20].http://roll.sohu.com/20120601/n344641667.shtml.
[6] 曾琰.中原经济区与河南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2.
[7] 蒋笃运.河南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J].学习论坛,2004,(11):5-9.
[8] 严全治.省级政府高等教育财政责任履行状况考评指标体系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11):24-31.
[9]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EB/OL].(2004-03-22)[2015-02-15].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1200/22598/22615/22793/2006/3/xu64048011103360023816-0.htm.
The Gap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Between Henan and the Nation—Based on Key Scale Indexes
WEN Fang-fang
(ResearchCenterforHigherEducationandRegionalEconomyDevelopment,He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Luoyang471023,China)
This thesis calculated and measured the gap between Henan provincial and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based on indexes such as the gross enrollment rate and its annual growth rate, the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per myriad population and its annual growth rate, the proportion of postgraduates, and annual growth rate of postgraduates.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omparison reflects the gap between indexes and their annual changes.The results show that a significant gap exists between Henan provincial and national average level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some problems should be solved such as low level of education, lack of resources, structural imbalance, and opportunity inequality.To bridge the gap,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expand the educational scale based on the social demand, to make a overall pla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to increase educational investment, to optimize the education structure, to strengthen private education, and so on.
higher education; education resources distribution; Henan Province
2015-02-01
河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学者专项任务项目(2013-YXXZ-19);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BJY027)
温芳芳(1984— ),女,河南平顶山人,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科学计量与教育评价研究。
10.15926/j.cnki.hkdsk.2015.03.001
G640
:A
:1672-3910(2015)03-0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