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静 王淑英 冯文杰
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医医院(秦皇岛066000)
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
丁 静 王淑英 冯文杰
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医医院(秦皇岛0660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将98例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两组西医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并观察两组疗效指标。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NT-Pro-BNP、血气分析、肺动脉压力等方面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能够改善其症状、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常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加重。患者喘息、咳嗽、心悸等症状明显,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西医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强心、利尿等治疗虽可缓解症状,但易反复发作。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02~2014年05月就诊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26 例,女24 例,年龄 51~74 岁,平均60.83±5.28岁。病程5~14 年,平均7.65±3.48年。病情属轻度者28例,中度者22例。对照组患者48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 50~72 岁,平均61.24±5.39岁。病程 3~15 年,平均7.84±3.65年。病情属轻度者25例,中度者2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第2次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1977年制订、1980年全国第3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标准[2],心功能Ⅱ-Ⅲ级、呼吸功能不全属轻、中度者。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3],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水泛者。
排除标准:①年龄不足18岁或超过75岁及妊娠、哺乳期的妇女;②合并间质性肺炎、活动性肺结核和肺癌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③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原发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其他心血管疾病者;④ 合并有严重肝、肾、血液系统及脑功能损害性疾病;⑤病情加重需要呼吸机治疗者;⑥依从性差、难以配合者的精神疾病患者;⑦对本实验药物有过敏史者。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低流量吸氧,有效抗生素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多索茶碱静点解痉平喘,必要时给予全身激素治疗,适当应用西地兰、呋塞米以及营养支持,预防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辨证论治予以中药口服:葶苈子、白茅根、茯苓各30g ,桂枝、淫羊藿各20g,白术、丹参15g,干姜、五加皮、柴胡、甘草各10g;偏气虚者,加炙黄芪30g,人参10g;偏阴虚者,加玉竹15g,五味子10g;咳嗽痰多者,加浙贝、炙枇杷叶各15g,苦杏仁10g。汤药为本院煎药室煎制,每剂药分为 2袋,每袋 100mL,早晚分次服用。2周为1个疗程。
疗效标准 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体征及心肺功能情况,并于治疗开始及结束时记录如下各项理化检查结果:①NT-Pro-BNP;②血气分析结果,包括PH,PaO2,PaCO2;③彩色超声诊断仪测定心排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肺动脉压力。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 年版)[3]。
治疗结果 两组总体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治疗组5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48例患者,有效率为83.9%。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详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表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前后NT-Pro-BNP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T-Pro-BNP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疗后两组间病例比较,▲P<0.05。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见表3。结果示两组治疗后PH、PaO2、PaCO2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肺动脉压力比较 见表4。两组治疗前CO、LVEF及肺动脉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O及LVEF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P<0.05),且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
安全性与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讨 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在我国发病率约为4‰,大于15岁人群约为7‰,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农村高于城市,吸烟者高于不吸烟者。尤其近年来,随着大气环境逐渐恶化,发病率逐年增高。肺心病占住院心脏病的38.5~46%。而每次急性发作都会对患者全身重要脏器造成严重损害,大多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病死率较高,约为10%~15%[4]。
肺源性心脏病属于中医“喘证、肺胀、咳嗽、水肿、支饮”等范畴。《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篇云:“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肺心病的病因与脏腑功能失调、七情内伤、外感六淫之邪及痰瘀交阻密切相关,其中脏腑功能失调是发病的根本。由于久病咳喘,肺气亏虚,母不养子,日久致肾阳虚衰,蒸腾气化功能失调,导致水湿内停;肺主一身之气,肺气亏虚,子盗母气,而致脾失运化,脾气亏虚,因“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之转输和散精功能失调,水谷不能化生精微以滋养肺肾,进而聚湿生痰,化痰成饮,痰饮内停。饮邪上凌心肺则为咳喘,外溢肌肤则为水肿。本病急性期系肺脾肾三脏功能虚衰,导致水湿内停,化痰成饮,饮邪上凌心肺而发病,呈现本虚标实之症。邪之不祛,正气难安,故急则治其标,当采用温阳利水之法治疗。
苓桂术甘汤方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代表方剂。全方重用茯苓,其甘淡性平,归脾,膀胱,心肺诸经,甘能补脾,淡能渗湿,能使水饮从小便而出;《用药心法》谓:“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湿淫所胜,小便不利,淡味渗邪,阳也。治水缓脾,生津导气。”茯苓的提取物茯苓素是一种新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有利于尿液排出,恢复肾功能;桂枝辛甘温,有助通心阳和温通经脉的作用,为温阳化气以行水,下气降逆之要药;苓、桂相伍,温利并用,共奏温阳化饮之效。饮之生成与脾阳不足密切相关,故用苦温而燥的白术,振奋脾阳,运脾燥湿,脾阳振奋,又可助肺阳之输布,肾阳之温化,心阳之温煦,则痰饮无所停留;炙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合桂枝振奋心胸阳气。干姜味辛,性热,功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葶苈子性辛苦味寒,功能泻肺降气,祛痰平喘,利水消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葶苈子醇提取物有洋地黄样强心作用,可增加衰竭心脏的心排出量,并有很好的利尿作用[5]。白茅根性味甘寒,清热利尿,兼能清肺止咳;香五加皮性温,味辛、苦,可用于心悸气短、下肢浮肿;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很强的强心、利尿作用。增加心肌收缩力[6]。柴胡归肝胆经,调畅气机,助茯苓、白术发挥行气利水的作用。淫羊藿性味辛甘、温,温补肾阳,化气利水。诸药合用,共奏温阳利水兼化瘀之效。
本临床观察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生活质量,且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中药不良反生。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3-95.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诊断标准及疗效判断标准[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1980,3(2):23-25.
[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6-57,81-84.
[4]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91-97.
[5]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320.
[6] 陈兆国,马生安,康有虎.丹参定喘汤配合西药治疗肺心病心衰96例[J].陕西中医,2007,28(4):467.
(收稿2014-10-15;修回2014-11-25)
肺心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补益剂/治疗应用 @苓桂术甘汤
R541.5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04.015